揭秘偽滿洲國「夜皇帝」甘粕正彥

2020-12-11 光明數字報

    1929年秋,一個日本人的暗影出現在了滿洲大地。他接受哈爾濱特務機關頭子土肥原賢二的指示,作為特務先後潛入吉林、哈爾濱,密謀暴動,製造爆炸事件,反誣為中國人所為,以此為關東軍侵略北滿製造口實。之後,他潛身天津,乘在天津製造暴動之機,讓溥儀裝扮成苦力硬是給塞到三等車廂,將其秘密挾持到長春,直到把他扶到偽滿洲國皇帝的位置,這個人為了偽滿洲國建國,在地下舞臺暗中活躍著。在偽滿洲國籌建過程中,關東軍採納了他的主張,作為日本的附屬國,偽滿洲國實行帝制而非總統制。偽滿洲國成立之後,他歷任偽民政部警務司司長、協和會總務部長和「滿映」理事。與關東軍的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東條英機以及滿鐵的松岡洋右、岸信介等政治明星相比,他並不耀眼,但是他在偽滿洲國扮演的角色之多面,就如同偽滿洲國歷史本身一樣充滿了謎團,而且他擔當的每一個角色都發揮著對偽滿洲國實際政治和文化情勢的影響。故此當時風行「滿洲國夜皇帝」的說法——與此相對的,則是手握偽滿洲國實權的「晝間皇帝」關東軍。這個與偽滿洲國命運相始終的人,就是甘粕正彥(1891—1945年)。

    上面提到的「滿映」,是戰時「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的簡稱,成立於1937年7月,作為東洋最大的大陸文化生產工廠而榮耀一時。但成立不久,即因貪腐和權力鬥爭而陷入半黑社會化狀態。當關東軍當局下決心整頓「滿映」時,鐵腕人物甘粕正彥被認為是最佳人選,卻同時引發了「滿洲第一的非文化人統治滿洲第一的文化機構」的爭議。「滿映」職員擔心公司有可能在憲兵監視下而成為軍事監獄,在滿的日本文化人也熱議:滿洲文化是否有可能實施憲兵式統制。據說在日本戰敗之際,滿洲流傳著用白紙紅墨水畫的甘粕正彥自殺的漫畫:他左手舉著李香蘭主演的電影的宣傳海報,右手拿著一瓶氰化鉀,對手下說:「我們一起去死吧!」漫畫裡的甘粕肥頭大耳,他站在一隻被層層波浪包圍著的小船上,眼看著就要翻了。漫畫的題字是:滾回老家去!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野獸」甘粕正彥與風靡亞洲的名伶李香蘭(1920—2014)足以代表「滿映」那個時代,在日本戰敗之際作為侵略者的象徵而廣遭唾棄和輿論審判。

    甘粕根本不理會那些反對的聲音,執掌「滿映」之後,他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反而意外地放棄了憲兵式的國策電影製作方案,走娛樂電影的柔軟路線來推進對民眾的「教化」。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當初趁關東大地震的混亂之際殺害無政府主義者大杉榮的人,摒棄主義之見,招徠一批在日本國內遭到鎮壓沒有生存空間而逃到滿洲的左翼知識人,著手在日本、朝鮮和臺灣地區也不曾進行的電影實驗,這也就是偽滿洲國被稱為「實驗國家」的一個例證。在他的執掌下,到了1943年,建成了以「滿映」為主體龐大的企業集團。

    當然,他的野心不止於滿洲。以滿洲為據點,以「滿映」為主軸,不斷向華北、華中乃至東南亞推進,構築「大東亞電影圈」才是他終極野心。因此在甘粕成為「滿映」理事長的次月1939年12月,由「滿映」和中華民國偽臨時政府共同出資籌建的華北電影有限公司成立,這個負責向華北佔領區配給、輸出輸入、製作和普及電影的公司被視為「滿映」的華北版。接著,他又瞄準「中國的好萊塢」上海電影界的霸權。於是以自己的靠山板垣徵四郎就任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為契機,甘粕正彥意欲收購上海的中華電影公司,取代川喜多長政(1903—1981)而執上海電影界的牛耳。結果川喜多迅速採取行動,飛往東京向軍部申訴。申訴奏效,軍部出示文書,要求華中派遣軍不得幹涉中華電影公司的運營,只要不違反華中派遣軍的基本方針,公司的經營方針全權委託給川喜多。甘粕因而放棄對中華電影公司的幹涉。1942年7月,「滿映」、華北電影公司、中華電影公司匯集新京,召開大陸電影聯盟會議,甘粕和川喜多和解,開始合作拍攝電影。當時天生貌美、嗓音性感同時又是語言天才的日本人山口淑子,也就是李香蘭的出現,恰好滿足了甘粕對一個能彌縫東亞裂痕的角色的所有想像。李香蘭在「滿映」初登銀幕,完成《蜜月快車》等系列電影之後,就迅速成為「滿映」的招牌女星,1940到1942年間多次出演「滿映」與東寶合作的影片,不久後出演東寶和華北電影公司共同拍攝的影片,進而出現在上海的中華電影公司的銀幕上。由李香蘭主演的電影風靡日本佔領區和東南亞,她成長為不折不扣的東亞明星。

    然而李香蘭對甘粕的印象並不佳,有恐懼,也有同情。在她的回憶錄中,甘粕正彥更多地是以恐怖分子的面目出現的,在甘粕與川喜多矛盾激化的時候,瘋傳有人要暗殺川喜多,李香蘭眼前馬上浮現出甘粕的面孔。1944年秋,李香蘭不堪自己中日身份的撕裂,決心退出「滿映」,於是向甘粕提出申請。李香蘭還回憶,甘粕那敏感的神經緊繃著,一到酒桌上就撒酒瘋,比如把吸了半截的煙扔到鍋裡,把做好的飯菜給扔掉,把酒潑到和服上,摔斷酒桌上藝人彈的三味線,種種異於常人的舉動,似乎在發洩他在暗夜行動中的恐懼和壓抑,性格極為扭曲。

    1945年8月20日,甘粕正彥服用氰化鉀在理事長辦公室自殺。那天辦公室的黑板上寫著——

    「一場豪賭,血本無歸,一無所有。」

    隨著甘粕正彥一起被埋葬的,是偽滿洲國,和他的「大東亞電影圈」的夢想——如果從這個層面上理解,那的確是「血本無歸」。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甘粕正彥顯示出了讓人捉摸不透的一面。他在蘇軍進攻之際,同滿洲興業銀行交涉,取出數百萬日元現金支付給滿映職員,他把「滿映」的運營委託給中國職員,在同中國職員告別時說:「不管這個公司由中共運營,還是國民黨運營,請在座的職員務必仔細保管器材。」此舉獲得了支持,在防止建築物、器材的損毀和掠奪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他同關東軍交涉,索要車輛,使得日本職員得以撤離長春,而在日本戰敗之前,政府到處徵兵,他曾經力阻關東軍徵召「滿映」職員。

    或許是偽滿洲國留下的陰影過於沉重,戰後幾乎所有舊「滿映」中國職員談起甘粕正彥,都說他是不可一世的軍國主義頭子、蠻橫、如野獸般殘忍,如今的長春電影製片廠三層高的史料館裡,有關「滿映」的歷史也寥寥幾筆輕輕滑過。

    當年在審判殺害無政府主義者的法庭上,為了維護軍部利益,甘粕正彥寧願被判入獄也不作辯解,這對於奉「忠君愛國」為至上目標的他來說,並不是多麼大的犧牲。他深切地意識到「掌握了文化機關,就掌握了真正的權力」,他在「滿映」期間無論是蔭庇日本左翼知識人還是中國人,都出於締造「滿映」輝煌的需要,與其說那些行為是人性的釋放,不如說他只是個合理主義者。無論如何去吸取歐洲先進技術,卻喊出「將『自由、平等、博愛』驅逐出日本」的口號,說到底,他是個精神的鎖國主義者,是個熱烈的天皇崇拜主義者。去揭示甘粕的人生軌跡和複雜的人性,或許可以觸摸到仍然徘徊在黑暗處的偽滿洲國那纖細的神經,也能夠觸及昭和日本知識人普遍的精神信仰吧。

相關焦點

  • 在電影《末代皇帝》中,坂本龍一演了1個角色還作了44首曲子
    《俘虜》中的大衛·鮑伊與坂本龍一1987年,在貝託魯奇的影片《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中,坂本所作的音樂捧得奧斯卡,在影片中,他還飾演了監控溥儀的日本軍官甘粕正彥劇本裡寫著,我所飾演的甘粕正彥是切腹而死。到了拍片現場後,我很固執地不願配合,心裡覺得:「雖然我很希望出演這部電影,但是切腹實在令我相當反感。對日本人來說,切腹是多麼的可恥。」於是,我拼命說服導演:「一提到日本人,就會聯想到切腹。像這種刻板印象,你應該也覺得很丟臉,而且你在全球的影迷也應該不會接受吧!」甘粕曾經在法國待過兩年多,在當時是個相當時尚的男子。
  • 二戰時期有哪些國家承認了偽滿洲國?美英蘇態度差別很大
    那麼二戰時期有哪些國家承認了偽滿洲國?第一個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毫無疑問是日本,而第二個承認偽滿洲國的是拉美小國薩爾瓦多。薩爾瓦多位於美洲中部,國家面積僅僅2萬平方公裡,是個標準的彈丸小國。當時的薩爾瓦多是個法西斯政權,當時正和美國鬧彆扭,處境不是很好,所以才和同樣處於國際外交孤立的日本眉來眼去。
  • 坐標 | 偽滿洲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展覽廳舊址:萬千往事終隨風
    只是博物館本就應是向公眾提供知識和教育的「中立之地」,一旦沾染上殖民主義色彩,就註定會被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偽滿洲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就是最好的例子。1932年,日本侵略者佔領中國東北地區後,在這片土地上扶植起了偽滿洲國這個傀儡政權。
  • 當年都誰承認了偽滿洲國?23個國家含蘇聯泰國
    由於二戰前和二戰中國際局勢的演變,這些偽政權得到了許多國家的承認,其中以位於中國東北的偽滿洲國最為獨特,承認該政權的國家中既有軸心國,也有同盟國。在彼此承認和建交背後的是非曲直,頗值得玩味。 來路不正的政權最需要別人承認 偽滿是「九一八」事變的產物。
  • 老照片: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人鏡頭下的東北
    1932年,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在東北地區成立了偽滿洲國,將長春改名為新京,將其作為偽滿洲國的首都。與此同時,日本召集有關專家對新京進行規劃,1936年,一批具有興亞式風格的建築在新京拔地而起。圖為偽滿洲國的司法部。圖為偽滿洲國的國務院。圖為偽滿洲國新修建的政務廳(位於新京中心大同廣場)。圖為位於新京的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駐東北機構。
  • 為什麼日本偽滿洲位置不是瀋陽?
    在天空中,當年廣播了溥儀被日本推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當地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簡要介紹了段時間事件,聲音是憤怒和情緒化的無奈,這使人們無法幫助想問為什麼。為什麼溥儀和他的家人一起從天津逃離長春?而不是侵略中國的瀋陽?
  • 韓國陸軍將領的搖籃:偽滿洲國軍官學校
    而他們都與樸大統領(日後的)有一個共同點——滿洲陸軍軍官學校出身。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大韓民國陸軍的原點,在新京(長春)。 1932年8月,剛剛「建國」不久的偽滿洲國在日本顧問的主導下,開始組建自己的第一個軍事教育機構:奉天(瀋陽)中央陸軍訓練處。而為加快基層軍官隊伍的壯大,中央軍事訓練處學制只有2年。(該校於1942年改編為陸軍訓練學校,這也標誌著「滿洲國軍」徹底從東北軍閥體系中脫離出來。其中也畢業了多名韓軍將領,當然這是後話了。)
  • 八十年前的長春 偽滿洲國的首都新京特別市
    曾作為「偽滿洲國」首都的長春,是近代東北亞政治軍事衝突完整歷程的集中見證地,具有眾多歷史古蹟。人民廣場位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的城市中心,原名大同廣場,開闢於1933年。按當時設計要求,廣場地下鋪設了各種電纜和給排水管線,周圍沒有架空線。這種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清初,朝廷對東北一直實行封禁政策,到乾隆朝以後,大面積土地被開發,人口劇增。
  • 丹東的滿族著姓--從秦、周到滿洲的葉赫納喇氏(那)
    在秦、周之前稱肅慎;魏、漢、晉稱挹婁;南北朝時稱勿吉;隋、唐時稱靺鞨;遼、金、元、明稱女真;清朝改稱滿洲。《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夜黑(he4)(葉赫),始祖是蒙古人,姓土默特氏。在明永樂初年,有蒙古人星根達爾漢帶兵入贅扈倫部。葉赫納喇氏從星根達爾漢開始記載。
  • 滿洲一詞的本意是什麼?
    滿洲悠久的歷史,就是滿洲地區,以肅慎——滿洲系民族,一脈相承,多民族共同參與,創造出七千年滿洲燦爛的歷史與文化。先後建立的歷史國家主要有:肅慎、扶餘、高句麗、挹婁國、勿吉、靺鞨、渤海國、契丹、大金、東真國、扈倫四國和後金國、大清國等。滿洲曾使用的族名;靺鞨,無極,勿吉,沃沮,窩集,邑婁,滿洲,馬扎爾,都是同一個單詞的不同轉音而來。
  • 溥儀出任偽滿洲國皇帝,登基時不穿龍袍,為何穿了日本大元帥服?
    末代皇帝三歲登基六歲退位,後來又在紫禁城呆了12年,又繼續做了12年的中國皇帝。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溥儀被逐出故宮。1917年,張勳復闢,但是這個鬧劇12天就結束了,在此期間溥儀也當了12天的皇帝。
  • 末代皇帝溥儀,嚴守玉璽,把持皇室最後的威嚴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的最後一代皇帝,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朝的統治被徹底推翻,溥儀被迫退位,同時宣告著中國封建王朝統治的時代徹底結束。這是封建王朝的餘燼,是時代車輪的倒退,故人們更習慣稱其為偽滿洲國。(1)1934年,溥儀正式稱「帝」,年號康德。即使滿洲國只是被日本扶持起來的傀儡王朝,自己只是曇花一現的偽皇帝,溥儀依然對皇家日常用度頗為重視,努力維護末代皇室的最後威嚴。其中溥儀把持最嚴格的便是關於傳國玉璽的使用。
  • 拍《末代皇帝》像場8個月的婚禮 陳衝:這輩子不會再逃跑了
    陳衝、鄔君梅、尊龍《末代皇帝》劇照。(圖/甲上提供)鄔君梅更爆料,當年陳衝拉著她去看飾演莊士敦的演員彼得奧圖。她笑言:「她一直稱讚彼得奧圖是非常帥、非常好的演員,他的眼睛特別藍、特別有神,他長得特別高瘦,彼得每次看到我們都會很紳士的點點頭,陳衝就會非常開心。」
  • 偽滿洲國成立後,長春有三個改名方案,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新京
    偽滿洲國成立後,作為首都,有三個城市可供選擇,瀋陽、長春和哈爾濱。瀋陽作為清朝皇帝的老家,頗受溥儀青睞,但溥儀只是一個傀儡皇帝,真正做主的還是日本人。日本人覺得瀋陽太靠南,哈爾濱又太接近蘇聯,於是選擇了長春做了偽滿的首都。日本人的決定,就像聖旨一樣,溥儀只有聽從的份。
  • 偽滿洲國成立後,前後有23個政權承認,你知道幾個?
    在很多人印象中,日軍侵華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的,其實不然,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日軍就入侵我國東北了,並且在三個月內就完全的佔領了東北三省,當時為了把東北變成日軍的後方基地,日軍就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偽滿洲國當時的元首就是清朝皇帝溥儀,只不過他只是日軍放在檯面上的「棋子」。
  • 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建立後,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東北在實行軍事鎮壓和經濟掠奪的同時,推行殖民文化,建立了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  1933年,日本關東軍參謀小林少佐提出在偽滿洲國建立電影機構,成立了「滿洲電影國策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