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給大家捋一捋全球茶葉的產業鏈。茶葉源於中國,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曾經是絲綢之路的核心產品,中國茶葉的種植面積佔全球的60%,產量超過40%。有20個省份,900多個縣域產茶。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生產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黑茶六大茶葉品類的國家。但是全球茶葉品牌銷量排行第一的卻不在中國。是歐洲聯合利華的立頓茶包,市場份額達10.6%,第二第三名分別是印度的TaTa集團、英國聯合食品公司的紅茶Twinings。那麼中國的茶葉究竟輸在哪裡呢?首先我們來看全球茶葉的產業數據,2019年全球的茶葉產量達600萬噸,中國的產量約280萬噸,中國國內市場的銷售規模有202萬噸,佔據產量的72.5%
,銷售額達到2739.5億元,而出口僅有36.65萬噸,佔比13.1%,約合人民幣142.8億元,2019年立頓紅茶的全球銷售額達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8億元,一個國家的茶葉出口額還不及一個品牌的全球銷售額,從這裡我們看出兩個重要的信息。
第一個,中國的茶葉內銷產能是巨大的。第二個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茶葉品牌在國際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優勢,中國目前有8000多萬茶農,7萬多家茶葉企業,中國的茶葉加工走的是手工搓捻的模式,採茶,炒茶,揉捻全靠手工,沒有規模化的效率,沒有標準化的體系,中國六大茶裡上
百種香味,口感千差萬別,那麼聯合利華是如何打造立頓茶品牌的呢,立頓作為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是由英國人湯姆斯·立頓1890年創立,1892年開始全球化推廣,1972被聯合利華收購,從此搭上了聯合利華的全球渠道,開始強勢的擴張,1992年立頓進入了中國市場,作為全球喝茶歷史最悠久、飲茶人數最多的中國,立頓僅僅用了五年時間就成功地拿下了中國市場,份額位居其第一。作為來自歐洲的立頓茶主要以紅茶、奶茶、果茶為主,在短短的時間就佔有了中國白領人群的巨大市場,成為了諸多白領喝茶的必選產品。它們是如何運作的呢,主要是以高端場所作為突破口,在電影、電視、時尚雜誌和網際網路當中投入了大量的營銷,潛移默化的把立頓的品牌植入到客戶的心智中,中國人是拿著茶葉在做品牌,而立頓是完全研究市場和研究用戶過後再來打造
品牌,真正打造出標準化的產品和精準的用戶人群,這是它們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三個方面我們看看立頓是如何做標準的,立頓茶走的是工業模式,機械化的採摘,這樣的標準有利於走向全球化的市場。第一個,就是它們固定的口味不變,為了保證消費者喝到的茶口感一致,立頓建立了標準的品控,以立頓紅茶為例,產地有斯裡蘭卡、肯亞、中國等不同國家,立頓在英國的拼配中心用不同產地的茶葉,拼配出基本固定的口感,以確保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在各個季節都能夠買到,統一口感和品質的茶葉。
第二個方面,立頓為茶葉統一規範了全球的安全標準檢測。
第三個方面就是立頓打造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茶園,全球所有的供應商統一國標NGO的「雨林聯盟」認證,對所有的茶葉上可追溯系統,可以追溯到土壤,農藥的所有使用記錄,立頓的成功是因為它是最早將茶葉進行標準化、規模化、工業化生產的品牌企業。
第四個跟大家分享一下立頓茶葉的產業鏈,立頓的茶葉基地遍布全球,除了最早在錫蘭,也就是今天的斯裡蘭卡,在中國也有三個茶葉種植基地,可見立頓茶葉的產業鏈中種茶的可能還是中國人,但技術指導、產品標準、產品追溯全部都是品牌方參與的,價值鏈中最賺錢的地方被品牌方拿走了,反過來把產品賣到中國的市場。說到這裡很多就會問了,那麼,中國的茶葉未來的路在何方呢。一個幾千億級的大市場,一個擁有幾千年文化沉澱的產業是時候開始變革了。
2019年像小罐茶、喜茶、奈雪等很多茶葉的新興品牌,布局了年輕人的市場,未來的茶葉市場將是年輕消費者的天下。因此,所有的茶葉品牌都應該思考,如何讓消費人群從中老年人群轉向年輕人消費的人群呢,茶葉行業要想走得更遠,不僅僅要做好產品的標準化,更應該將品牌、文化、用戶思維、用戶場景以及網際網路的元素融為一體,網際網路驅動的茶葉產業鏈的變革不僅僅是通過電商模式,拓展茶葉的銷售渠道,更重要的是重購茶葉的產業鏈,特別是在短視頻,社交商業的新環境下,這個千年的產業孕育著諸多的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