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海軍司令,山東主席,外號青島王,卻被蔣介石一擼到底

2020-12-15 重振唐門

在中國近代史上,海軍一直是國民黨政府的一個短板,而且是巨大的短板。甲午中日戰爭之後,中國海軍便一蹶不振。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更是對海軍的發展不是那麼的上心。但是在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卻有一隻實實在在的中國近代海軍。這便是中國東北海軍,擔任東北海軍總司令的是沈鴻烈將軍。

在這裡大家肯定會有疑問,如果說海軍的話應該是在一些沿海城市吧。很難想像到東北會有一支近代海軍,但是這支海軍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他是曾經的奉系領袖張作霖一手建立的,張學良在率領著整個東北軍加入南京國民政府之後,這是支東北海軍也成為了南京政府中為數不多的海軍部隊之一。

那麼這支海軍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呢?戰鬥力問題上那就是眾望所歸了。打打軍閥還可以,打打內戰也可以。但是在面對美國等一些當時的西方強國的海軍時,就顯得不是那麼的上檯面了。但是這隻東北海軍卻成就了他的總司令沈鴻烈。

沈鴻烈憑藉這隻東北海軍,在嶗山戰役中一戰成名。成功的擔任了青島市市長,以及後來的山東省政府主席。從一名海軍司令成為了山東省的一方諸侯。

沈鴻烈主政山東青島長達六年時間,在這六年裡為了他的東北海軍。沈鴻烈在青島見建造了大量的相應軍工企業。比如說青島3號碼頭海軍造船廠等等。在沈鴻烈主政青島的六年時間裡面,他對青島的貢獻也是非常的巨大,使得青島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雖然沈鴻烈的海軍沒有能夠強大很多,但是青島成為了一個中國近代中國發展中的模範城市。

今時今日我們會經常的去青島去旅遊,看看青島的海看看青島的山。在青島很多民國時期的建築中,有相當的一部分都是沈鴻烈主政時期建立的。他為青島的歷史添上了非常濃厚的一筆色彩。

相關焦點

  • 國軍上將海軍司令桂永清,曾判處死刑蔣介石刀下留人,字寫得可以
    眼見桂永清在破壞軍紀,擾民犯民,李之龍聯合多位黨代表,還找來當鋪的老闆,一起去蔣介石那裡告發。事實俱在,蔣介石大怒,當即動起了殺機,拍著桌子吼道:「這是革命軍史上的恥辱。」他一揮手,吩咐道:「拉出去槍斃,並通曉各軍,以資鑑訓。」
  • 曾經的國民黨保安司令,得罪太子蔣經國,被蔣介石起訴,辭職赴美
    在國民黨的歷史上,蔣經國絕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他依靠著父親蔣介石的權力以及地位,在國民黨內部過著猶如皇太子一般的生活,因此他也被很多人稱之為太子蔣經國。如同很多的紈絝子弟一樣,蔣經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 日軍青島投降
    市檔案館副館長楊來青介紹,青島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為各派勢力所矚目,但國民黨中央軍遠在鄂西重慶一帶,戰後交通梗阻,國民黨中央指派中國第11戰區副司令李延年為山東地區受降主官,負責濟南、德州、青島等地受降事宜,但部隊要抵達青島,尚需3個月之久。
  • 他是國民黨海軍總司令,因拒內戰而被老蔣撤職,建國後擔任何職?
    抗日戰爭中我們中國軍隊和日軍一般都是陸地作戰,可是國民政府明明有海軍的,那麼到底國民黨的海軍和日軍交過火嗎?其實確實打過仗,而且結果確實是非常的慘烈,這就是1937年8月16日爆發的江陰保衛戰。
  • 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有幾位「死對頭」?他們最終的命運如何?
    到底有沒有失敗者死在老蔣手中?1.胡漢民(1879-1936年)胡漢民是同盟會及國民黨元老,民國肇建後兩度擔任廣東都督。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後,胡漢民官至大元帥大本營總參議、代行大元帥兼廣東省長職務,是僅次於孫中山的「二把手」,資格是相當的老。孫中山病逝後,胡漢民本來最有資格代立,結果卻被汪精衛、蔣介石聯合排擠出國。
  • 揭秘蔣介石到底從大陸帶了多少黃金白銀到臺灣?
    2月18日黃昏,一艘外表破舊的海軍軍艦接到海軍司令桂永清的密令後,是日午夜,在一片細雨濛濛中,一群由海軍士兵化裝而成的民工進入中央銀行,不聲不響地將一箱箱黃金運上了軍艦。凌晨4時許,裝運完畢,這艘軍艦駛出吳淞口,以最快的速度向東南方向駛去。20日中午,這批黃金運抵臺灣基隆港,臺灣省主席陳誠親自布置人馬負責卸運、清點,並貯藏在臺灣銀行的保險庫裡。
  • 國民黨海軍艦艇四宗起義失敗始末
    劉建勝15歲小學畢業後,考入東北葫蘆島海軍學校。1935年在廣東海軍「海圻」艦當兵,1941年回山東海軍任職,1946年調青島國民黨中央訓練團任學員隊分隊長。該訓練團不久被合併組成海軍軍官學校,劉建勝繼續擔任海軍官校學員隊分隊長。1948年調至「接29號」艦任副艦長,因該艦無艦長,實際是代理艦長。「接29號」艦和「黃安」艦一樣,是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海軍接收日本本土殘存的一艘輔助布雷艦。
  • 臺灣省主席不打招呼直接免職?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就地上任
    "巴黎和會"上,她阻止了陸正祥籤字,才有了中國政府收回山東,保留了中國對山東的權利。她還是第一位女博士(巴黎大學法學),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女性政務官,參與起草了《中華民國民法草案》,她是女中翹楚,出色的社會活動家、革命家。所以她敢罵蔣介石再也正常不過。但是面對蔣介石的突兀任命,也沒辦法,只好跟著魏明道去了巴西。
  • 重慶號起義 遭國民黨空軍獵殺擊沉始末
    作者系臺灣歷史學者1949年2月25日凌晨,原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部分官兵趁該艦在上海吳淞口附近停泊時,猝不及防發動起義兵變,艦長鄧兆祥被起義官兵說服,親自指揮「重慶號」航向業已解放的山東煙臺。為防止這艘海軍旗艦為對手所用,蔣介石密令國民黨空軍執行獵殺「重慶號」的任務。
  • 從國民黨團長到新四軍炮兵的「光杆司令」
    1957年3月,陳銳霆在北京懷仁堂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從國民黨團長到新四軍炮兵的「光杆司令」1906年11月10日,陳銳霆出生於山東省即墨縣鰲山衛鎮盤龍莊村一個貧農家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準備攻打德軍駐守的青島。聽說山的東頭來了日本兵,陳銳霆便和五六個小夥伴跑到山頂上去看從未見過的日本大炮。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在國軍中有個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這句話牽扯到兩個人,一個是「西北王」胡宗南,另一個則是「金門王」胡璉。為什麼說「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呢?因為「西北王」胡宗南總是打敗仗,被稱為「常敗將軍」,而「金門王」胡璉的軍事指揮水平卻明顯高於胡宗南,因此才有此說法。
  • 蔣介石敗退臺灣,到底帶了多少黃金?一年竟花掉八成!
    在國民黨政府統治後期,面對註定的失敗,以蔣介石為首的統治集團,更加緊了對大陸各行業的掠奪。尤其是在最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幾乎將大陸儲存的黃金洗劫一空,盡數運往了臺灣。在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的結束,蔣介石明白大勢已去,於是為了留條後路,他密令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悄悄地將國庫裡黃金運往臺灣。2月18日,到海軍司令桂永清密令一隊海軍士兵化裝成民工在午夜時分進入中央銀行,不聲不響地將裡頭的兩百萬黃金運上了軍艦。到凌晨4點的時候裝運完畢,然後軍艦就以最快速度離開了大陸。
  • 「戴老闆」一計殺「二王」,誘殺「魯中王」,驚殺「四川王」
    時任國民黨特務處總頭目的戴笠(對外人稱「戴老闆」),剛剛成功將楊虎城將軍引誘至南昌囚禁好後,就迫不及待地來到漢口向蔣介石邀功。沒想到,卻又接受了一項新的指令,讓他去設法懲辦韓復榘[jǔ]和劉湘。
  • 中國國民黨彰化縣黨部訪問團再訪山東青島
    華夏經緯網8月9日訊:中國國民黨彰化縣黨部主任委員廖宜田、彰化縣議會議長白鴻森率領彰化縣青島訪問團一行32人8月7日抵達山東省青島市,這是繼去年國民黨彰化縣黨部訪問團成功對青島市進行訪問後再次來訪。    7日下午,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在青島八大關小禮堂親切會見了廖宜田主任委員、白鴻森議長一行。
  • 起義的重慶號被炸,讓人民海軍的第一艘大艦得而復失
    其實,國民黨海軍與重慶號失去聯繫已經4天了。起初他們不敢把這個消息報告給蔣介石,而是一連數日不斷地用無線電呼叫重慶號艦長鄧兆祥,勸他返回上海。鄧兆祥始終不應,只一股勁兒地往北開。眼看重慶號是鐵了心要投奔共產黨,海軍才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正蟄居在老家奉化的蔣介石。得知重慶號起義,蔣介石怒不可遏。
  • 蔣介石鐵衛隊桂永清,宦海沉浮,如何當上民國海軍總司令
    1930 年春,桂永清到達柏林,進入德國步兵專科學校學習,結識了很多德國將領,到1937年抗戰開始時,成為蔣介石的鐵衛隊。「西安事變」發生後,桂永清曾率教導總隊一部 9000餘人,赴陝西援救蔣介石,「討伐」張學良、楊虎城的東北軍和第17路軍。蔣介石被釋放後,從西安飛抵洛陽,嘉勉桂永清。
  • 蔣介石在1945年曾計劃建造12艘航空母艦
    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蔣介石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陳紹寬擔任海軍第二艦隊司令兼海軍署署長。他感到形勢好轉,於當年年底給國民政府上了一個呈文,要求擴充海軍。他首次提出要花2000萬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艦。他的提議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在1929年1月的全國編遣會議上與其他提議一起被否決。這使陳紹寬難以接受,他與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雙雙憤然辭職。
  • 蔣介石十大心腹愛將的最後結局
    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臺灣地區"行政院長"等職。陳誠主政臺灣省期間,在民生、軍事、經濟各方面皆有政績,對穩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臺統治作用甚大,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胡宗南(1896年-1962年),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 渡江戰役後,國民黨軍全線潰退,這幾批軍隊卻完整撤往臺灣
    西南各地方實力派如川系的鄧錫侯、劉文輝和潘文華,滇系的龍雲、盧漢等早就與蔣介石離心離德,此時紛紛起義,隨著4月13日西昌地區國民黨軍的覆滅,蔣介石的西南計劃徹底破產。至此,退守臺灣成了蔣介石集團的唯一選擇,一場規模空前的軍事撤退隨之開始,由於陳毅、粟裕指揮的第三野戰軍部隊迅速佔領了東南沿海地區,封鎖了海上退路。因此國民黨軍的撤退主要集中在大陸的幾個沿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