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辭職 我逃離苟且的生活 在泰國開民宿找到詩與遠方

2020-12-13 TOM資訊

人生的30歲,我離職"出逃"了。在家人詫異、好友複雜眼神的目送下,獨自登上了飛往清邁的飛機……

頭抵著機窗,眼望著雲彩和天光,腦中沒有那種危言聳聽的恐慌。更確切地說,還多了份久違的輕鬆與竊喜。因為我知道,開始離自己心中的嚮往,越來越近了。

奔向"烏託邦"

飛向清邁做民宿,是我策劃了很久的事。

圖為途家"清邁夢馬小院民宿"房東白小姐

離職以前,我做了快10年的人力資源工作,但能明顯感覺到,如此日復一日枯燥的工作,正在一點點消磨我的鬥志和對生活的要求。

偏偏我又是個酷愛旅遊和冒險的人,一有時間就會去各地體驗不一樣的世界。在與來自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多了,在看慣了炫彩奪目的美景後,我愈發覺得生活應該是斑斕的、自由的、多元化的,而非沉悶的一成不變。

於是,這份存在於理想和現實中的反差,開始激起我的反抗。所謂努力工作,不就是為了滿足更好的生活狀態,可以更隨心去選擇嗎?但回想自己也兢兢業業努力工作了小十年,到頭來依然探不到欲望的終點,反倒是越陷越深。我深知,下一個十年,心裡可能會更煎熬。

無數個輾轉的夜,我開始明白:一切源於套給自己的枷鎖太深重了,大城市拼搏的思維讓我們慣性奔跑,也漸漸迷失了人開心的初衷。想當初和朋友都許下了信誓旦旦的夢,如今卻只能當做酒後玩笑話一樣調侃講出……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都明白,放棄和離開的成本越來越大了。

但,斷舍離還是要趁早。當我正式決定打破這個枷鎖,改變現狀的時候,離職也就變得簡單多了。交接、籤字、道別……面對著領導和同事的詫異,我一切出奇的冷靜。

圖為途家網"清邁夢馬小院民宿"

這可能也源於,在我多次出國深度遊後,早已找到了平衡人生的一種生活方式:想擇一座城,開一家民宿,餘生既能安享生活,小事業又夠補貼家用。

泰國清邁,就成了我理想人生的下個目的地。

中介搭橋下的"民宿緣"

說出來也巧,我的清邁民宿夢是"泰國中介"一手撮合成的。

以前出國,總用途家網預定海外民宿,住過這麼多城市,也看多了各式風格,漸漸對民宿也有了一套自己的審美與觀點。後來發現,只有那些露臺前有河景、屋外有超大前坪、屋裡擺鋪著藤織沙發、印花地毯,還吊著東南亞絲帶兒的圓形垂網蚊帳的泰國民宿更能吸引我,而在清邁古城旅遊,當地人那種閒散善良的性格又總能與我氣味相投,即使一人生活在這,也毫無違和感。以致我現在再回想這個決定,都不知道究竟是我選擇了清邁,還是清邁選了我。

圖為途家網"清邁夢馬小院民宿"

而第一套選定的民宿也很神奇。當時在清邁考察完多套房子未果,原本打算失望離開的頭天,中介突然跟我說有一套房子特別適合我,但前提這套房子與宅基地,房東執意打算賣掉。而在他的萬般遊說下,才勉強同意先跟我見面聊,然後再決定要不要租。

但其實說實話,這套房子與我想像相差甚遠。因為我個人理想的是找個乾淨明亮的房子,院子寬敞,四周還要有很多高聳的植物。但這所房子實在是太舊了,舊到基本不能拿來住,要租的話,基本等於推翻重建了。

但在我與房東深入溝通後,我還是決定籤下來,因為我心裡明白,現在清邁古城有院子的房子到底多稀有。而房東對我的改造想法也很感興趣,相互談攏了價錢,他決定收回固有己見,並跟我籤訂了一份長達15年的合約。

而此時,距離我航班起飛已經兩小時不到。合約籤完,我立馬興奮地奔赴機場,心裡籌劃著我民宿的名字——夢馬小院,寓意"以夢為馬,莫負韶華"……

閒散的"泰國合伙人"

聽到我在泰國開民宿的消息,很多朋友都羨慕我灑脫,說圓了一個他們不敢去做的夢。

也有人總在試探問我賺不賺錢,大概想從我的不如意中,獲得一份同樣被現實擊敗的認可吧。

但其實我對我的選擇還是很滿意的。在這裡,我有幸遇到了一位做民宿和旅拍的同行方先生,機緣巧合下,他成了我的愛人;就在頭幾個月,我們又收穫了自己的寶寶,現在一家人安逸和諧的生活在清邁。

至於民宿這門生意,我還是想重申下,我並沒有把賺錢當做第一要務,反而更像是我一種別致的生活方式。儘管現在生意做的風生水起,但我們也沒有著急擴張,甚至因為每天跟客人泡在一起,跟員工打成一片,早已經忘記這是一門生意,何況跟我比起來,我的泰國合伙人們比我還不熱衷賺錢。

圖為途家網"清邁夢馬小院民宿"

因為當地政策的原因,外國人如果想要在泰註冊公司做生意,必須得跟泰國人合夥,雙方還要互持差不多的股份,並且一位持有泰國工作證名額的外國人,需要配備4個泰國員工,等同於我和我先生手底下就要配備8名泰國工人。

儘管我是做人力資源出身,但一開始還是被泰國員工的工作態度驚到了。因為泰國人根本不愛追求什麼太高品質的生活,也不一定要用什麼奢侈品,他們就圖個心情愉悅。所以很多公司今天員工還在上班,第二天很有可能就不見了,而且他們也只會做工作範圍內的事,絕對不會加班。

考慮到這是一個共性問題,後來我也乾脆入鄉隨俗,遵循著員工習慣。這樣下來,員工穩定性和積極性反而提高了,大家都比較自然隨和地做事,有時可以說是一種閒散的經營狀態。

圖為途家網"清邁夢馬小院民宿"

目前我們在清邁已經有兩家民宿,第一家是我秒籤的那套,在老房基礎上,改造成了泰式和殖民地風格,共有12間房,主要為客人們提供住宿,我們一家人也住在裡邊;另外一間則是為了照顧我先生的攝影工作,我們選定了一整棟英國人和泰國人的婚房。那個建築外形是圓形,裡面則融合了泰式和英國的諸多元素。當時第一眼看到這樣的風格後就很喜歡,毫不猶豫租下並進行了翻修升級。而後我們就把裡面的一小棟木樓拿來做攝影工作室,另外一小棟5間房則做整包住宿。

房子在途家網等平臺上線後,訂單出奇的好。因為本身民宿就在清邁古城景區,往來遊客特別多,尤其是中國遊客,所以在本土接待這方面我有得天獨道的優勢。我先生又是攝影師,往來客人我們還可以順勢做住宿和旅拍的套餐,而且不定期更新我們的微博和作品,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另外,有些熱心遊客會有寫遊記的習慣,之後總不忘捎帶推薦著我們,就這樣,線上線下生意慢慢火起來了,像趕上國內的8月暑期、國慶春節假日,泰國當地的4月潑水節、11月水燈節,我們的17間民宿更是天天爆滿……

圖為途家網"清邁夢馬小院民宿"

現在來看,一切比我預想的還要順利;我們對待員工,像跟家人一樣相處,工作之餘,還跟著他們學習泰語;孩子現在兩個多月,將來還準備讓他在這讀國際學校;民宿經營的不緊不慢,眼下準備再開拓一套,基於前兩套的標準,我們打算配置更受客人喜歡的遊泳池和其他硬體設施;父母和朋友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後面轉為了大力支持,並且每年冬天都要飛來與我們小聚。

而跳脫了原來圈子的我,真的發現到了一個新的五彩世界,你真的可以讓一切按照你的熱愛去經營,一點點閒散的去跟理想靠攏。

至於那些讓你持久煩惱的事,我個人覺得真的沒必要太呆板拘泥處理了,要麼快刀斬亂麻,要麼就不妨冒個險,甚至試下"先開槍再瞄準"的滋味也未嘗不可。

 

責任編輯: 3965LC-BD

相關焦點

  • 辭職旅行反被騙財騙色:你所謂的詩與遠方是換個地方苟且
    我們一直想期待「遠方」,覺得眼前的生活就「苟且」,殊不知「遠方」的生活卻是一個更大的「苟且」。 是啊,眼前的未必就是苟且,而詩也未必就在遠方,把當下的生活過好,把自己的人生活出意義,讓平凡的日常開出花兒來,這樣又何嘗不是「詩和遠方」呢?
  • 你嚮往詩與遠方,而我只想掙錢
    那些叫囂著要去看世界、辭職旅遊的人,像是被頒發了「出發證」一樣,開始一邊品嘗這碗濃濃的雞湯,一邊感嘆生活不易。我們常說「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我們總說我們的願望是「世界那麼大,要去看看」,我們也常在個性籤名,朋友圈動態反反覆覆的強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為了詩與遠方,辭職去旅行反而被騙財騙色
    他們所理解的詩與遠方,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反正他們就是不想要眼前的苟且,任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 一名負責旅遊工作的資深人士,曾經揭露了那些辭職旅行的年輕人真實現狀。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年輕人的詩與遠方在哪裡?
    ,就是我的詩與遠方。 是啊,眼前的未必就是苟且,而詩也未必就在遠方,把當下的生活過好,把自己的人生活出意義,讓平凡的日常開出花兒來,去哪裡都是詩和遠方,如果你內心是苟且,到哪裡都會變成苟且。,靠花錢,靠辭職就輕而易舉能夠做到的事情,不叫詩和遠方,而難以做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詩和遠方。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他們所理解的詩與遠方,就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聖,去看看稻城亞丁的純潔,在旅行的路上受一次靈魂的洗滌,最好還有一段浪漫的邂逅。反正他們就是不想要眼前的苟且,任性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辭職追尋的「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一名負責旅遊工作的資深人士,曾經揭露了那些辭職旅行的年輕人真實現狀。
  • 辭職去旅行被騙財騙色:年輕人,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非誠勿擾》有一期節目有過這樣一個男嘉賓:年輕的時候,他一直在追求詩和遠方,任性生活,四處流浪,45歲卻一無所有,只有貧窮和家人對自己的怨恨。 他出去找了一圈夢想,最後只能蝸居在狹窄的工棚裡睡覺生活。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年輕人,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非誠勿擾》有一期節目有過這樣一個男嘉賓:年輕的時候,他一直在追求詩和遠方,任性生活,四處流浪,45歲卻一無所有,只有貧窮和家人對自己的怨恨。 我們一直想期待「遠方」,覺得眼前的生活就「苟且」,殊不知「遠方」的生活卻是一個更大的「苟且」。
  • 在武漢最美休閒鄉村,我找到了我的詩和遠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兩句簡單的歌詞,卻觸動了無數人的內心。之所以能引發我們的共鳴,無非是擊中了我們對自己現狀不滿而又憧憬美好未來的那顆心。這兩年來,一直在糾結。一份是穩定但我並不喜歡的工作,一個是我喜歡卻並不怎麼穩定的職業。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財騙色: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詩和遠方嗎?
    大家好,我是小靈。你有不有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心靈雞湯:「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你的城市沒有夢想,你的夢想在遠方」「30歲買20歲喜歡的東西沒有一點意義」「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再不出去逛逛就去不了了」這些話聽起來很打動人,也很吸引人。所以很多網友一批又一批的辭職去追求詩和遠方,去看這個世界的繁榮昌盛。
  • 現實版的詩和遠方
    我們一直想期待「遠方」,覺得眼前的生活就「苟且」,殊不知「遠方」的生活卻是一個更大的「苟且」。2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苟且?什麼是詩和遠方?很多年輕人苦苦追求的詩和遠方,卻沒想到被環衛工人和電力工人的短短幾句話就點破。是啊,眼前的未必就是苟且,而詩也未必就在遠方,把當下的生活過好,把自己的人生活出意義,讓平凡的日常開出花兒來,這樣又何嘗不是「詩和遠方」呢?
  • 李現旅程曝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自從國民生活水平提高以來,國民對物質水平,精神質量需求就越來越高。而精神水平伴隨著視野的開闊,出國旅遊成了眼界開闊的途徑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開闊眼界的方式。正如李現所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李現發出首支屬於自己的volg,原因竟是整理了手機的空間發現前兩年自己旅遊的行程內容,於是心血來潮,編輯了大致有趣的經歷分享給大家,並配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大理民宿老闆自白:逃離北上廣,不代表就有詩與遠方!
    當然了,民宿還最好開在大理這些風景優美的地方,蒼山之下、洱海之畔,好一場關於風花雪月的美妙盛景,這樣就能一鍵開啟詩與遠方的終極人生目標。創業要是容易的話,那這世上就不會有打工了,在沒搞懂什麼是詩與遠方的時候就走向遠方,結局註定都不太好。首先,修一家民宿不難,難的是宣傳和流量,這年頭,你沒點兒名氣,誰來住你的民宿呀,而且你還得有廣闊的人脈資源。
  • 詩和遠方|偶爾苟且,平常讀詩,時常遠方 敢問路在何方
    不同的人,會譜寫不同的詩,會渴望不同的遠方。1.現狀如果能喝茶養花談詩書,誰會願意上班帶娃洗衣服?如果不是被生活摁在地上無情的摩擦,誰不想花時間去思考詩和遠方的田野?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來輕鬆,做出來需要多大的勇氣。誰的生活不是經常苟且呢?
  • 先正雜評:致驢友,生活不止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所以,我不反感徒步旅行,相反,先正本身也是一個驢友,喜歡爬山,喜歡徒步穿越。詩與遠方,和責任與擔當許巍的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火了,幾乎每個人都開始嚮往詩與遠方。生活不止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苟且,即責任與擔當。生而為人,我們嚮往自由,但是從來就沒有絕對的自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屬性,為人子女,為人父母,上司下屬,親戚朋友,我們需要考慮的有太多太多。如何在自己的驢友身份與上述的其他身份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每一個人去思考。
  • 獨居「東京一年」蔣方舟找到的並非詩和遠方
    獨居「東京一年」蔣方舟找到的並非詩和遠方 蔣方舟與讀者分享旅居東京的感悟。成都西西弗書店供圖       7歲寫作、9歲出書、12歲開設媒體專欄、19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23歲任《新周刊》副主編……27歲青年作家蔣方舟用在東京獨居一年的方式,終於向自己過去「開掛」的寫作20年按了一次暫停鍵。
  • 合格的民宿主人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北漂美女放棄百萬高薪,開了一家網紅民宿」「30歲裸辭,逃離苟且生活,她在泰國找到詩與遠方」「小夫妻裸辭進山,用6個月給孩子造了一個童話世界」「她花30萬改造出租房「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直戳人心的文藝句子,讓很多人背起了行囊,去到了遠方。我們雖然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卻可以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於是說辭就辭,說走就走,然後有了許多我們前面看過的故事。
  • 生活中難免苟且,但更有詩與遠方
    思路決定出路,選擇很重要生活中難免苟且,但更要有詩和遠方人生是一段沒有回程的旅途傑出的人和普通人一樣需要人間煙火,一樣有很多平凡的方面,一樣會遭遇很多艱難困苦,甚至更多的磨難,他們難免會暫時屈尊苟且,但可貴的是,他們不會停留於此,在他們的心中,最重要的永遠是天邊的絢麗的雲彩和動人的詩。普通人大概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搬磚就搬磚,上班就上班。
  • 藏在秦嶺裡的詩與遠方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嚮往這樣的生活。「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些想要去逃離現有生活的躁動就像每年一次的流感一樣,總是準時的到來,快速的擴散。
  • 九首看開詩詞: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也許你當下生活困頓不堪,可也請不要放棄對遠方對夢想的追尋。也許你總是懷緬過去,可也請不要忘記眼前這些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有詩與遠方,還有眼前的美好。所以活得自信瀟灑一些吧,懷著自信,好好享受生活的美好。長風破浪會有時,相信自己,實現你我理想的這一天總會來到的!
  • 七好先生袁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首小詩的題目是《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詩的作者,不是現代人,他生活300多年前的大清天朝。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歲,葬南京百步坡。通觀袁枚一生,率意、隨性、不畏強權、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那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袁枚有幾好——好園、好文、好藏、好吃、好色、好遊、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