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不孤單 越來越多自閉症患兒融入社會

2021-01-08 大眾網

  濰坊新聞網4月1日訊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自閉症兒童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沒有與生俱來的社交能力,有些雖然可以說話,但無法與人正常交流,有的直到二三十歲,仍在學習該如何與人打招呼。3月31日,在第十個世界自閉症日來臨之際,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家自閉症兒童教育學校,對話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以及康復老師,更多地了解孩子們的世界。

  每個自閉症患兒情況都不一樣

  3月31日,記者走訪了我市幾家自閉症兒童教育學校,發現不少自閉症孩子看上去和正常孩子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不像正常孩子那樣活潑好動。

  上午11時20分左右,在濰坊前展教育培訓學校,正值午飯時間,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陪伴下,有序地排隊洗手、打飯、吃飯。在這些孩子中,一名不到8歲的自閉症小男孩亮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亮亮很愛笑,而且笑起來特別可愛,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認真地洗著手。濰坊前展教育培訓學校的崔老師告訴記者,別看亮亮是自閉症患兒,但他的記憶力和推算能力特別好,甚至比正常孩子都強,只要說出某年某月某日,亮亮就能迅速說出那天是周幾。

  對此,專家介紹,部分患兒會出現「孤獨症才能」,如在音樂、計算、推算、機械記憶等方面表現超常。濰坊一弘教育培訓學校的王老師表示,不同的自閉症患兒情況不一樣,但每個孩子都有他出色的地方。她曾經遇到過一個自閉症男孩小飛,今年才4歲,已經能認識上千個字了。

  點滴變化都讓家長和老師欣慰

  濰坊前展教育培訓學校的負責人王老師告訴記者,很多人以為自閉症是心理問題,其實不是這樣,自閉症不是心理問題,不是智力障礙,而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這些孩子一般都不說話,有的雖然會說,但不知道該如何與人交流,無法享受到生活的快樂,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仿佛跟外界環境隔絕。「我們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儘快地融入社會,主要是培養孩子們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能夠生活自理。」王老師說,經過他們的幹預和培訓,很多孩子都有了不小的進步,看到孩子們從不會說話到會說簡單的句子,從面無表情到微微一笑,她都非常欣慰。

  8歲女孩小花,是該校一名自閉症患兒。據了解,小花在3歲之前一直很正常,3歲之後突然變得十分刻板,愛哭鬧,並且喜歡用手抓自己的臉。「小花剛來學校時每天都哭鬧,一直黏著媽媽,臉上全是自己抓的傷痕,我們發現孩子有自傷行為後,就採取了ABA(應用行為分析)幹預方法,設法讓她多活動,分散她的注意力,現在孩子已經沒有自我傷害的行為了。」該校的崔老師表示,小花現在可以自己洗手、吃飯,性格也溫和了很多,漸漸地能獨立和生活自理了。小花的媽媽也表示,看到孩子的進步,她非常開心,心理壓力也減輕了不少,「孩子不傷害自己了,對我來說就是最開心的事情了。」

  三歲以前幹預和治療效果更好

  惟愛助殘公益服務中心在櫻園社區創智中心開展的「善·愛課堂」裡,也有幾名患有自閉症的兒童。惟愛助殘公益服務中心的理事長儀寧告訴記者,自閉症患兒的最佳幹預時間是3歲,面對這些自閉症兒童,如果不提前進行早期特殊教育幹預,其他的康復工作都難以開展,所以家長們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說起自閉症患兒,濰坊一弘教育培訓學校的王鳳梅老師告訴記者,自閉症是一種終生性精神殘疾,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沒有「康復」一說,只能通過「幹預」,讓他們防止功能退化。3歲前,他們的各種行為表現會很弱,很容易訓練和幹預,通過長時間的幹預治療後,這些孩子至少能擁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夠融入社會。如果年齡再大些,他們所養成的一些習慣就不再那麼容易改變。

  患兒家長聲音

  「在我眼中,女兒特別可愛」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至少有6700萬自閉症患者,而在中國每100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名是自閉症患兒,根據推算,我市城區大約有5000名自閉症兒童,但是專門針對這個人群的康復機構卻很少,而且大多數康復機構的費用都很高。一名自閉症患兒的家長秦女士說,她之前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但是女兒得病後,她每天都要寸步不離地陪著女兒,所以就沒法專心上班了,幾年前她辭去了工作。「我們把孩子送到了市區一家康復中心,但是費用實在太高了,家裡就我老公一個人上班,有時候真的覺得快負擔不起了,而且目前社會上對自閉症患兒的關注度很少,我們能得到的幫助也寥寥無幾。」

  據了解,無論對於自閉症孩子自身還是患兒家長來說,壓力都時時刻刻存在,他們不僅要承受疾病帶來的各種不適,還要忍受社會上很多人不理解的眼光,所以他們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愛,更需要包容。秦女士表示,有時候她帶著女兒出門,有些人就會像看怪物一樣盯著孩子看,或者指指點點,這讓她非常難過卻又無能無力。「其實在我眼中,女兒特別可愛,只是她在交流和溝通上有點障礙,如果慢慢地跟她接觸,你會發現她還是很渴望被人關心和愛護的。」秦女士告訴記者。

  「其實,每個自閉症患兒都像一張乾乾淨淨的白紙,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張白紙上充滿色彩,讓陽光照進孩子們的世界。」濰坊前展教育培訓學校的崔老師表示,他們會儘可能地幫助這些患兒,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同時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自閉症群體,試著去理解這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不要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記者小記

  別再指指點點

  以前一直狹隘地認為,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愛與人交流就是自閉症。通過今天的採訪,我發現不是這樣,自閉症其實是一種未知發病原因的疾病,無關智力,也無關生理,他們只是與我們不同。

  自閉症患兒們有的智力正常甚至超常,外表看起來和我們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可能不擅長和人眼神接觸或交談,但他們有著清澈的眼神,笑起來的樣子天真無邪,他們只是安靜地沉寂在自己的世界裡……

  在公交車上、在大街上看到這樣的孩子,請不要再指指點點,對他們多一點包容,多一點理解。同時也呼籲社會各界人士能伸出援手,幫助這些「來自星星的孩子們」。

  記者 邸芳華 隋煒鳳

相關焦點

  • 杭州自閉症患兒的「火星節」:敞開心扉 擁抱藍天
    中新網杭州4月2日電(見習記者 吳佳蔚 實習生 王譯萱)2013年4月2日,在第6個「世界自閉症日」來臨之際,浙江杭州上百名被稱為「星星之子」的自閉症患兒及公益人士走進校園,以「藍絲帶」之名,通過手繪藝術歡度屬於他們的「火星節」,並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  據悉,這是一群來自杭州上城區清波門街道「愛馨互助會」的自閉症患兒。
  • 內蒙古80後創辦自閉症康復中心:讓「小星星」不孤獨
    內蒙古80後小夥兒創辦自閉症康復中心:讓「小星星」未來不孤獨  中新網呼和浩特8月28日電 題:內蒙古80後小夥兒創辦自閉症康復中心:讓「小星星」未來不孤獨  作者 張林虎  「0—6歲是自閉症孩子搶救性康復的最佳時間,6歲基本定型,我們必須儘可能地在短時間內將孩子的基礎能力提高,未來他們才能更好融入社會
  • 點亮「小星星」 修水聯盛關愛自閉症兒童(組圖)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曾瑞芳報導:4月2日是第十二個自閉症關注日,修水聯盛購物中心舉行點亮「小星星」關愛自閉症兒童公益活動,用愛心迎來70位折翼天使。聯盛員工同愛心志願者、愛心贊助商家一起開啟了「讓愛來、讓礙走」的溫暖之旅。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及媒體的重點關注,紛紛為聯盛的大愛精神點讚。
  • 「小星星,共成長」——碧桂園粵東區域關愛自閉症兒童系列
    文/葉璇2018年4月,碧桂園粵東區域舉辦了「小星星,共成長」關愛自閉症兒童系列活動,倡導全社會了解、尊重、接納自閉症人群,關愛、關注自閉症兒童問題,為其創造與社會融合學習的機會,讓他們真正快樂地成長。
  • 星星的孩子會做咖啡了,你有故事嗎-a-coffee 自閉症 患兒 顧客...
    不久前,在靜安公園內8號樓一樓的一家特殊的咖啡店開業了,這家以「愛」為諧音的「A-coffee」只在工作日的11:00-15:00營業,每天來光顧的顧客大約在30多人左右,然而為顧客製作咖啡的卻是一群並不普通的自閉症患兒。
  • 愛-咖啡:上海首家自閉症社會實踐基地正式啟動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雖然天生有著人際溝通方面的障礙,但在社會的幫助下,他們不再是夜空中獨自閃爍的星星,他們敞開禁閉的內心,竟然還跨出了國門,走得很遠……他們是自閉症患兒如今,在「愛-咖啡」,他們融入社會,創造社會價值。4月2日,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上海首家自閉症社會實踐基地——「愛-咖啡」在靜安公園內正式揭幕。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94歲高齡的曹鵬親臨現場,與他的女兒曹小夏一起,為「愛-咖啡」揭幕。該項目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上海天使知音沙龍共同創建,旨在幫助適齡自閉症兒童增強融入能力。
  • 「讓愛不孤單 疆愛進行到底-擁抱星星的孩子」關愛自閉症兒童活動
    12月29日,為了更全面的了解自閉症,進而多方面地關愛自閉症兒童,「讓愛不孤單 疆愛進行到底---擁抱星星的孩子」關愛自閉症兒童公益活動在烏魯木齊晚報傳媒大廈21樓舉辦。陪伴「小星星」度過了一段色彩紛呈的溫馨時光。萌態鯨魚筷枕、獨具風情的筆山、飛在花叢中的美麗蝴蝶…這一個個色彩豐富、形象靈動的繪畫,陶藝作品,全部出自一群特殊的小畫家之手。活動現場,由愛心園特殊教育老師親自指導孩子們完成作品。「小畫家」軍軍(化名)向記者介紹了他的作品。他說,自己很喜歡鯨魚,這幅作品中最難捏的部分是鯨魚的尾巴。現場洋溢著歡樂的笑聲。
  • 自閉症兒童父親為35名患兒築起「星星之家」——星寶的爸爸
    人物速寫47歲的於洪義經營著一家食品廠,同時還出資創辦了一所自閉症兒童特訓中心。說起自閉症的兒子、家庭和事業,這位飽經風霜的父親臉上仍然寫著希望。「把心態調整好,要對孩子的將來有信心。」「想想孩子能一直陪著我們,這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 上海「愛·咖啡」自閉症社會實踐基地重啟
    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吳皓說,今後要把該經驗複製、推廣,讓更多青少年獲得社會的溫暖。  「愛·咖啡」創始人曹小夏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社會上自閉症孩子們的數量還是很多的,咖啡館是幫助孩子們走向社會的其中一種形式。未來想通過志願者,將幫助自閉症孩子們的理念傳播出去,用其他方式繼續幫助更多的孩子。
  • 上海「愛・咖啡」自閉症社會實踐基地重啟
    原標題:上海「愛・咖啡」自閉症社會實踐基地重啟  中新網上海5月25日電 (王子濤 康玉湛)在經歷了突然歇業、找場地、過渡等一系列事件後,「愛・咖啡」終於得以重啟。5月25日下午,上海「愛・咖啡」自閉症社會實踐基地重啟儀式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行,自閉症少年們不僅可以在這裡繼續做咖啡,與志願者和客人交流,還能在活動中心學習文化課。
  • 由仲:建立長效救助機制 給自閉症患者終生關懷
    按每年新生兒1300萬計算,我國每年新增近16萬自閉症患兒   自閉症又叫孤獨症, 2006年中國殘聯將其列為精神殘疾。兒童精神類殘疾裡96%的患兒是因為自閉症。美國衛生署將其列為十大難症之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 2012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資助唐山64名自閉症兒童
    當日,14名自閉症患兒家庭接受了「愛心券」捐贈。 付立冬 攝   中新網唐山9月25日電(付立冬 尹婷婷)中秋國慶前夕,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唐山地區自閉症兒童關愛救助項目25日在河北唐山啟動。根據項目安排, 該項目計劃對唐山64名自閉症兒童家庭進行資助,資助款項共計38400元人民幣。
  • 自閉症都有這些症狀,你家孩子有沒有?
    比如:社會交往困難或社交過程中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順暢的情況,除上述症狀外,自閉症孩子興趣範圍狹窄和重複刻板的行為,也會導致孩子在社交過程中出現問題。另外如果旁人阻止自閉症孩子重複刻板的行為,這時孩子常常會出現哭鬧,打人等異常現象。患者語言功能發育遲緩可簡單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簡單的社交,但是深入交談就會感到困難。
  • 自閉症兒童真的沒有興趣愛好嗎?如何通過幹預讓社會接納融合?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普通兒童,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在其幹預的康復過程中,利用興趣愛好作為引導,建立雙向互動和溝通,從而幫助其更好地開展幹預,顯然事半功倍。在一些普通人眼中,他們覺得星兒父母對孩子的幹預是出於「強迫行為」,殊不知,對於自閉症患兒來說,這些行為其實是興趣。當然,以興趣為引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自閉症孩子的症狀不同,對其興趣的愛好和變化也就難以預測。
  • 行為刻板,不喜交流,孩子可能患有自閉症
    最近在粉絲群裡常常聽到粉絲們討論自閉症的問題,很多人都以為孩子得了自閉症這輩子就完了。其實不然,自閉症的孩子只是在行為上比較刻板,看起來比較奇怪而已。雖然自閉症從病理角度來講,是沒有辦法治癒的,但是早些幹預,多加訓練,孩子到了青春期後還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的。那麼,什麼是自閉症,他的定義是什麼呢?
  • 為了讓自閉症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媽媽辭掉工作陪著星寶去上學
    昨天,寧波市慈善總會和寧波市星寶自閉症家庭支援中心聯合舉辦一場「星寶論壇」。跟其他論壇不同,這場論壇上臺演講的6位嘉賓中有4位是「星寶」家長。因前面幾乎沒有參照經驗、模式,家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從自我成長、自閉症孩子的上學支持、大齡自閉症孩子的未來出路、社會公眾對自閉症孩子的認知等方面發表自我感悟。
  • 當你有個自閉症孩子,這幾點你需要了解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科學研究表明,對自閉症核心障礙存在能有效治療的藥物。早期發現、早期行為幹預和教育可顯著改善自閉症患兒的不良預後達到融入正常社會生活,但是多數自閉症人士成年後仍需不同程度的支持。此外,經過訓練很多重度自閉症的孩子會慢慢靠近中度的水平;中度自閉症的孩子會慢慢靠近輕度的水平;如果經過評估診斷,孩子已經夠不上社交溝通障礙標準,也沒有興趣狹隘,刻板的行為,並擁有比較好的社會能力,就可以認為孩子已經不符合自閉症譜系障礙,即俗稱的「摘帽」。
  • 關愛如海洋,星星不孤單 杭州長喬極地海洋公園關愛自閉症公益活動...
    關愛如海洋,星星不孤單 杭州長喬極地海洋公園關愛自閉症公益活動召開 2017-04-03 13:28:58
  • 啟志教育上線自閉症系列課程 關愛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
    孩子一旦被確診為自閉症,很多家長都覺得會被人看不起,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親朋、同事和鄰裡。此外,家庭生活和工作也都因這個特殊兒童受到各種挑戰,父母會陷入絕望,飽受煎熬,更擔心等到自己老了走不動的那天,不能自理的孩子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