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都有這些症狀,你家孩子有沒有?

2020-12-11 腫瘤心理科汪醫生

自閉症的表現

自閉症孩子在與其他孩子建立正常人際交往關係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社會交往困難或社交過程中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順暢的情況,除上述症狀外,自閉症孩子興趣範圍狹窄和重複刻板的行為,也會導致孩子在社交過程中出現問題。另外如果旁人阻止自閉症孩子重複刻板的行為,這時孩子常常會出現哭鬧,打人等異常現象。患者語言功能發育遲緩可簡單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簡單的社交,但是深入交談就會感到困難。患者的語言組織能力和理解能力比一般的孩子水平要低,性格溫和、易害羞、較膽怯,很少主動接觸同齡人,多半的情況是一個人玩耍,與父母的親密度也不高。患兒的興趣較單一,在較長時間裡只關注一種玩具物品或遊戲,可有反覆奇怪的肢體動作,比如:啃手指。

如何判斷孩子有兒童自閉症

兒童自閉症的判斷方式如下:

自閉症兒童,在早期即有表現,如嬰兒期,其表現為對很大的聲音沒有反應,不看人臉,不對視,缺乏目光交流等,到兒童期,表現為不與人交流,獨玩,少說話,甚至不說話,而且感興趣的東西單一,行為刻板且重複。

簡單概括有五點:

1、不看與少看,是指孩子的目光接觸異常,不與人進行目光的交流,不看讓他注意的東西。

2、不應與少應,是指兒童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叫他的名字也不敏感,呼之不應。

3、不指與少指,是指兒童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無法對感興趣的東西提出請求。

4、不語與少語,是指他們的語言出現延遲,或沒有語言,或者有語言,但不會恰當地使用語言。

5、不當行為,不恰當物品使用,或者感覺過敏、麻木等。

自閉症兒童長大後會怎樣?

自閉症兒童長大後情況如下:

關於人際方面,應當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強求,因為這個世界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仍然有太多的危險、漠視和未知,對於治病的患者來說,真正走入他們心靈的人,願意真正接納他們的人,他們都是願意陪伴的,他們不需要痊癒,他們只需要不斷的成長,

自閉症孩子長大後,就業能力和發展,和自閉症孩子的語言、智力水平,以及早期康復訓練關係密切。

影響自閉症兒童長大以後的關鍵,還是家長的陪伴,和儘早的治療,自閉症孩子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接納,他們融入社會的程度就會越高,自閉症患兒需要的是無私的幫助,需要的是用愛心和知識為其引路的老師,其實這也是每個孩子所能夢想,擁有的最珍貴的財富,不拋棄,不放棄,更加寬容的世界,才能讓自閉症患兒在崎嶇的人生路上,始終明白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但是並不比別人差。

相關焦點

  • 當你有個自閉症孩子,這幾點你需要了解
    你是否也曾問過自己:為什麼我擁有孤獨症孩子,而不是像其他家庭那樣擁有正常兒童?我有什麼錯?但唯有面對才能真的是改變,正如霍金所說「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千差萬別,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並且能夠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我們勇敢面對。
  • 自閉症孩子到底有沒有未來?看看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專家怎麼會說
    >「沒得救」想到這將是一輩子的「折磨」這位媽媽在「精神崩潰」之後親手將兩個孩子推下了水井……都說孩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難以想像,將孩子推下井的那一刻,這位媽媽的內心有多痛!主任醫師、重慶市兒童孤獨症康復中心主任邵智教授表示:雖然目前尚沒有治癒自閉症的靈丹妙藥,但是在合適時間通過科學的康復訓練,絕大部分症狀都能獲得緩解,其中一部分不太嚴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學會基本的生存、社交技能。而且這些都是經過事實驗證的,所以絕不要給孩子下一個「沒救了」的定義。
  • 孩子三歲前,出現這些表現,要高度懷疑患有自閉症
    譬如:我們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很喜歡恐龍,你跟他講恐龍都沒有問題,可是假如超越恐龍這個話題,他還是照講他的恐龍。那一些表面上很簡單的對應,「你叫什麼名字?你今年幾歲?喜不喜歡上學?」這些他可以跟你回答得很好。你問他什麼名字的時候,他連家裡的所有人的名字都背給你聽。可是如果你仔細地問他「有沒有好朋友?好朋友叫什麼?好朋友玩什麼?
  • 星星的孩子會做咖啡了,你有故事嗎-a-coffee 自閉症 患兒 顧客...
    在日常訓練中,天舒似乎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於是,他開始反問:「你叫什麼名字呀?你叫什麼名字呀?」  第一次接觸自閉症患兒的金小姐有些吃驚,她以為可能天舒沒有聽清楚,於是又一字一頓地問:「你-叫-什-麼-名-字-呀?」天舒接著又開始重複……在一旁的志願者李雯婧對天舒說:「這位姐姐想知道你的名字,你告訴她一下。」天舒好像明白了什麼:「我叫天舒,你叫什麼?」
  • 自閉症並非「內向的病」,超6成的孩子都「多動」
    但多數情況下,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孩子是多動症,很多醫生也會簡單地按照多動症來治療,但往往收效甚微。多動不一定都是「多動症」,多動到了一定程度就可能是其他疾病,其中最需要的警惕的就是「自閉症」。1. 多動症和自閉症的「多動」有何不同?
  • 與自閉症共存可能嗎?——也談自閉症教育幹預的「誤區」
    不知不覺從事自閉症早期幹預的研究和社會工作有十二個年頭了。很開心的是看到社會大眾對於自閉症的認識和關注都在進步,政府也努力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來保障這個群體能儘可能獲得專業的幹預和支持,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幹預的機構也越來越多,家長自己的成長也越來也快……但這些年看到的「自閉症圈」內的各種現象,也讓我心生很多困惑。
  • 世界關懷自閉症日 關愛「星星的孩子」浙江力量在行動
    得自閉症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獨自閃爍,所以也被稱之為「星星的孩子」。2008年,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4月2日為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今年的主題是「有你,我們不孤獨」。近年來,自閉症發病率上升成為一個世界難題。據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自閉症患者數量已達6700餘萬人,大約每20分鐘,地球上就有一名自閉症兒童誕生。
  • 孩子發育遲緩或自閉症,仔細想想,本來你是可以避免的
    看完標題,似乎有「責怪」家長的意思,不過我真的沒有責怪的意思。事情既然已經發生,我們只有去面對,責怪又有什麼意義呢!還是就事論事吧,自閉症是先天導致的比較多一些,後天的少一些。我所說的先天指孩子出生前,後天是出生後。
  • 自閉症的表現有哪些 細數自閉症5大特徵
    自閉症是近些年來被不少人逐漸認識到的一種疾病。那麼怎麼就知道孩子是不是患上了自閉症呢?自閉症的表現有哪些?細數自閉症5大特徵,即突出的語言障礙,不會模仿,交際困難,興趣狹窄、智力障礙,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 發育遲緩是自閉症嗎?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區別,家長一定要知道!
    大家對發育遲緩這個詞都不陌生,當孩子自閉症不能被確診的時候一般醫生會初步斷定為發育遲緩,有很多家長也會不把發育遲緩當成自閉症,或者是把自閉症當成發育遲緩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對孩子的幹預治療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家長們一定要了解清楚發育遲緩和自閉症的區別,再做判斷,那麼家長對發育遲緩和自閉症有哪些誤區呢
  • 關愛自閉症兒童家庭 上海為來自星星的孩子"藍裝素裹"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自閉症之聲聯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三院等100多家單位、組織及國內外自閉症的診斷和幹預專家,通過科普共識、萬人籤名等多種形式,呼籲社會各界加強對自閉症的關注。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曹磊4月2日報導:他們是自閉症患兒,他們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 什麼是兒童發育遲緩,跟自閉症有區別嗎?
    3歲以後,一般發育遲緩或者自閉症會表現得比較明顯。2.5歲以前孩子太小症狀不明顯不好診斷,但有一點是肯定得,一定是孩子某方面落後於其他孩子。目前仍有保守估計70%發育遲緩都未及時發現,從而錯過了幹預的最佳時間。從關注小兒發育遲緩的必要性、早期發育遲緩的表現、原因分析以及早期幹預治療方法等多個方面,為家長們全面解析下為何發育遲緩不容忽視。
  • 自閉症兒童真的沒有興趣愛好嗎?如何通過幹預讓社會接納融合?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普通兒童,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在其幹預的康復過程中,利用興趣愛好作為引導,建立雙向互動和溝通,從而幫助其更好地開展幹預,顯然事半功倍。在一些普通人眼中,他們覺得星兒父母對孩子的幹預是出於「強迫行為」,殊不知,對於自閉症患兒來說,這些行為其實是興趣。當然,以興趣為引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個自閉症孩子的症狀不同,對其興趣的愛好和變化也就難以預測。
  • 超詳細的解讀,帶你一文掌握 DSM-5 自閉症診斷標準
    但孤獨症的孩子,在這方面存在異常,比如他們可能會擺手,但是不會一邊擺手一邊說「再見」;他們可能會說「謝謝」,但是缺乏相應的開心的面部表情和眼神。這些孩子眼神好像很空,很飄,讓人感覺不到內容。不能理解別人的眼神或者面部表情或者手勢。或者不會用手勢來表達和社交。嚴重的可能一點面部表情和非言語交流都沒有。
  • 凌晨3點半,她在兒童自閉症的文章裡紅了眼: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孩子?
    也許有的朋友聽說過自閉症這個詞語,也許身邊就有發生卻從來沒有關注過,也許你或者你的孩子正在經歷這樣一場痛苦...... 01.自閉症主要有哪些表現? 很多人不了解自閉症,常常將自閉症與性格內向聯繫起來,但實際上,自閉症與自閉並沒有根本上的聯繫。
  • 星星的孩子——一個自閉症家庭的傷悲和憂慮
    據世衛組織統計,如今全球每20分鐘就有一個自閉症孩子誕生,每110個人裡就有一名自閉症患者。他們迫切需要加倍的呵護與關愛,更需要切實的保障和機會。醫療:操作流程仍有不便自閉症患者擁有醫保卡,冬冬媽媽介紹說每月發放837元重度殘疾補貼,每年能報銷一定醫療費。但不便之處在於發票累積到規定數額後需到街道辦事處或民政局辦理報銷,「如果我們走不動了孩子要怎麼出門辦理?你都不能想像沒有媽媽的日子,操作流程還需要改進。」
  • 感統訓練真的能治癒自閉症?
    但在中國內地,真正做治療的機構少,大都偏重於感統訓練 所以一些家長誤以為治療就是感統訓練,甚至認為感統訓練就是治癒自閉症的良方。 雖然各國情況有差異,感統和治療的內容屬於互有交叉,但治療的範圍不僅限於感覺方面。 鞦韆、滑板,各種眼花繚亂的立體設備,算是感統活動的標配。
  • 精神分析視角下的自閉症:訓練他們還是學會與他者共同生存
    作為其中一個志願者的我天真地以為在這個活動能夠和自閉症的孩子和親屬有直接的接觸和交流,但我們被阻隔在舞臺的上下——他們是表演者,我們是消費者,共同組成了這個集中式的景觀,為周日的商場增添了字面意義上的「人氣」。我知道為了解決自閉症家屬燃眉之急的經濟問題,這些「秀」也是沒辦法的,但還是難免因沒有真正地聽到他們發出的聲音而感到失望。
  • 自閉症孩子和未來,我該怎麼選擇
    《馬拉松》為什麼一位媽媽會同意自己的自閉症孩子參加馬拉松?今天介紹的這部電影《馬拉松》將會告訴你答案,主人公楚元是一名出生在首爾的自閉症患者,他是由離異的媽媽慶淑一手帶大。那麼楚元到底是如何與馬拉松產生關係的呢,他和媽媽之間又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 星星橋乾貨|為什麼ASD(自閉症)孩子要禁食麩質?
    如果源源不斷的攝入這種小麥中的食物,產生外啡肽,孩子就有這種欣快感,自我傷害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疼。一方面,孩子有這些行為是和他的痛覺敏感性下降有關。另一方面,很多時候自我傷害是一種尋找自我存在感。讓這種刺激讓自己感覺到自己還存在,所以很多時候只要戒除掉麩質,減少外啡肽,有些症狀就會得到緩解。為什麼你會看到有些孩子在去掉麩質之後,興奮多動的情況會有好轉?當外啡肽和大腦中的阿片樣的受體結合,結合之後,就像是開啟了一個能量的開關,那麼這時候孩子會出現很興奮,會這種加快大腦的反應,然後表現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