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會做咖啡了,你有故事嗎-a-coffee 自閉症 患兒 顧客...

2020-12-18 東方網

  

  「你願意花點時間聊聊天,換一杯免費的咖啡嗎?」不久前,在靜安公園內8號樓一樓的一家特殊的咖啡店開業了,這家以「愛」為諧音的「A-coffee」只在工作日的11:00-15:00營業,每天來光顧的顧客大約在30多人左右,然而為顧客製作咖啡的卻是一群並不普通的自閉症患兒。

  家長心聲

  18歲凱凱終於「上班了」

  「你好,請問你需要什麼?」

  「我要一杯拿鐵。」

  「好的。」

  18歲的凱凱身穿咖啡師的襯衫、圍裙,顯得格外專業。等顧客下好單,他就轉身按下咖啡機按鈕,開始磨豆、做咖啡,隨後他又熟練地打奶泡,最後還拉出了一顆心形的拉花,整個製作流程在2分鐘內就完成了。

  凱凱的家住在松江,18歲的他第一次「上班」。這一天一早9點,他和媽媽從家裡打車到莘莊地鐵站,然後一號線轉七號線,10點20分就到了咖啡店,開始上班前的準備工作。凱凱的媽媽激動地說:「真的沒想到,我兒子也會有上班的一天。」自從凱凱學會了做咖啡,家裡也買了一套打奶泡的機器,給他日常練習,甚至連平常根本不喝咖啡的爸爸,也會對兒子說:「給爸爸也泡一杯。」端起香濃的咖啡的時候,爸爸說自己體會到了一種久違的簡單幸福。

  別看凱凱現在不僅可以跟人簡單交流,還可以製作美味的咖啡。其實,他曾是一名重度自閉症患兒。5年前的他,還是整天耷拉著頭、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5年來通過音樂嘗試治療,凱凱不僅抬起了頭,還能看著別人的眼睛,跟人交流。看著凱凱一點一滴的變化,他的媽媽說:「音樂是一帖神奇的藥方,讓我的孩子開口說了話。我希望咖啡館能夠成為第二個產生奇蹟的地方,讓我的孩子能做正常簡單的社交。」

  據悉,「A-coffee」咖啡店每天大概「賣」出30多杯咖啡。其實,這一杯杯香氣宜人的咖啡背後,是「小員工們」反覆學習和練習的結果。他們每周都要到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學習和鞏固咖啡製作的課程。除此之外,老師還會教他們日常人際交往的禮儀,比如工作的時候需要點頭保持微笑、遞咖啡的時候需要雙手送上……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這些自閉症患兒學習泡咖啡挺快的,有的比我們正常的學生還快。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老師都感到很吃驚,比如在抖勻咖啡粉的時候,老師示範抖三次均勻,這些孩子就像計算機般準確記憶在腦海裡,最快的一個孩子學了三次就會製作拿鐵咖啡了。」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李小華校長說。

  目前,「A-coffee」咖啡店裡共有8名「員工」,他們的恢復程度都比較好,分成兩班隔天上班。記者現場看到,這群員工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如果不刻意去了解,表面看不出他們患有自閉症。

  對於自閉症患兒的家庭來說,天空始終是灰暗的,很多自閉症患兒的家庭原本都對孩子失去了信心,如今陽光照進生活,孩子能夠恢復到正常簡單社交的程度,父母臉上出現了笑容。

  顧客要求

  要有耐心,也要會「挑剔」

  在上海外事服務中心工作的金小姐,得知「A-coffee」咖啡店開業的消息,便利用午休時間慕名而來。

  16歲的天舒做完一杯卡布奇諾,用託盤小心地遞到了金小姐面前,她說完「謝謝」之後,又隨即問:「你叫什麼名字呀?」在日常訓練中,天舒似乎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於是,他開始反問:「你叫什麼名字呀?你叫什麼名字呀?」

  第一次接觸自閉症患兒的金小姐有些吃驚,她以為可能天舒沒有聽清楚,於是又一字一頓地問:「你-叫-什-麼-名-字-呀?」天舒接著又開始重複……在一旁的志願者李雯婧對天舒說:「這位姐姐想知道你的名字,你告訴她一下。」天舒好像明白了什麼:「我叫天舒,你叫什麼?」於是,一段新朋友互相認識的場景開始了……

  金小姐說,「我覺得這個特殊的咖啡館的方式很好,作為普通人與自閉症患者接觸的機會很少。現在我們不僅可以近距離地接觸,通過咖啡館我們可以為他們做點事情。」金小姐表示,以後要帶同事朋友來體驗一下。

  現場的白領志願者李雯婧說:「其實他們的世界很簡單,思維方式也很單向。一旦遇到不懂、或者沒有遇到過的問題,他們就會在自己的世界裡,無限重複。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引導他、告訴他,應該怎麼辦。」李雯婧舉了一個例子,「有些客人會要求續杯,但續杯這個名詞對這些孩子而言,是個新鮮詞。因此,顧客就要儘可能地用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幫助他們理解。比如,續杯就是再來一杯的意思,能不能幫我再做一杯咖啡呢?」

  A-coffee的創立人曹小夏表示,作為自閉症患兒的實踐基地,「A-coffee」不等同於普通營業性的咖啡館,這裡的咖啡都是沒有價格的,來喝咖啡「顧客」也是志願者,主要幫助15-20周歲的「星星的孩子」學習如何與普通人交流、如何進行點單服務,逐步融入社會。對於來店點咖啡的顧客而言,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的,但為了幫助自閉症患兒更好地融入社會,顧客需要坐下來與他們進行簡單的交流。對此,「A-coffee」咖啡店也對顧客提出了要求:必須有耐心、會傾聽、能溝通,更需要會「挑剔」,其實就是指出並糾正一些常識錯誤,這樣才能讓這些自閉症患兒在實踐中進步。

  對於那些沒有時間坐下來聊一聊的上班族而言,也可以到「A-coffee」來捐獻一杯咖啡,金額不限。據悉,這些捐款將直接捐贈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創始人初衷

  星星的孩子不能「玻璃心」

  「這些孩子不能永遠生活在溫室裡,我們志願者都是充滿愛心,對這些孩子們關懷備至。為孩子們提供體驗機會的學校、企業也都是非常友善的,甚至還提供了特別的綠色通道。」曹小夏表示,這些孩子的父母總有一天要離開他們,當他們真正獨立於社會的時候,很多人並不都會那麼友善,需要面對那些「陌生」情況的時候,「星星的孩子」不能「玻璃心」。如今,在這個相對安全和寬容的氛圍裡,自閉症患兒能夠在志願者的幫助下,逐步適應一些突發情況。

  其實,這也是曹小夏創辦「A-coffee」的目的所在,讓自閉症患兒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陌生人」,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會給他們帶來新的語言體系和新的考驗。

  如今只要曹小夏一來,孩子們都會安靜下來,「公共場合不能喧譁,不能因為他們是自閉症,就打破了社會的規則。」其實,曹小夏很明白,這些孩子內心很敏感,有些重度患兒剛來的時候,連父母都碰不得。通過日常音樂練習,曹小夏會不自覺地拍拍他們的背,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慢慢接受了愛的鼓勵。

  很多自閉症患兒的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未來如何生存。在曹小夏接觸的自閉症患兒家庭中,有些悲觀的父母甚至表示,自己離開世界的時候,也要把孩子一起帶走。如今,看到在「A-coffee」咖啡店裡認真工作的孩子們,很多父母都重拾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專家]更需要寬容和理解的大環境

  據了解,我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人,其中0—14歲自閉症患者超過200萬人。一般自閉症兒童可以選擇特殊學校、或者在公辦學校裡就讀,但事實上很多教師寧願教十個「唐寶寶」(唐氏綜合症患兒),不願意教一個自閉症患兒。對此,華東師大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蘇雪雲表示,目前特殊學校對殘障兒童有一套完整獨立的教學體系,但對於自閉症患兒的教育僅僅停留在校本教材上,因此很多教師對怎麼教也有一定的困惑。

  在另一方面,很多人的印象中自閉症患者比較容易出天才。對此,蘇雪雲解釋說,這是一種誤解,自閉症患者中出天才與普通人中出天才的概率差不多。大部分患者在溝通、社交上有嚴重障礙,因此在記憶、集中力等方面就有突出的孤島能力。

  「即使在國外,能夠完全融入社會的自閉症患者也是少數,主要還是取決於每一個人康復程度。目前,在上海可能也只有個位數的自閉症患者能夠真正從事一份日常工作。」蘇雪雲說,「如果家庭裡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往往整個家庭都很悲觀,逐漸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其實,早期治療和幹預對自閉症患兒的康復有很大的幫助,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來自全社會的理解和寬容。」

相關焦點

  • 「小星星」不孤單 越來越多自閉症患兒融入社會
    濰坊前展教育培訓學校的崔老師告訴記者,別看亮亮是自閉症患兒,但他的記憶力和推算能力特別好,甚至比正常孩子都強,只要說出某年某月某日,亮亮就能迅速說出那天是周幾。  對此,專家介紹,部分患兒會出現「孤獨症才能」,如在音樂、計算、推算、機械記憶等方面表現超常。濰坊一弘教育培訓學校的王老師表示,不同的自閉症患兒情況不一樣,但每個孩子都有他出色的地方。
  • 世界關懷自閉症日 關愛「星星的孩子」浙江力量在行動
    得自閉症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獨自閃爍,所以也被稱之為「星星的孩子」。2008年,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4月2日為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今年的主題是「有你,我們不孤獨」。近年來,自閉症發病率上升成為一個世界難題。據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自閉症患者數量已達6700餘萬人,大約每20分鐘,地球上就有一名自閉症兒童誕生。
  • 愛-咖啡:上海首家自閉症社會實踐基地正式啟動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雖然天生有著人際溝通方面的障礙,但在社會的幫助下,他們不再是夜空中獨自閃爍的星星,他們敞開禁閉的內心,竟然還跨出了國門,走得很遠……他們是自閉症患兒,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於2008年成立了關愛自閉症兒童的公益項目——天使知音沙龍。天使知音沙龍旨在用音樂教育的方法,讓自閉症患兒打開心靈的窗戶,讓他們學會有效的交流方法,能和正常孩子一樣具有生活自理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十年的努力,在曹鵬的帶領下,志願者的陪伴下,沙龍裡的自閉症患兒進步明顯。孩子們學會了不同的樂器演奏,開始參與音樂活動、登臺演出。
  • 關愛自閉症兒童家庭 上海為來自星星的孩子"藍裝素裹"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自閉症之聲聯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三院等100多家單位、組織及國內外自閉症的診斷和幹預專家,通過科普共識、萬人籤名等多種形式,呼籲社會各界加強對自閉症的關注。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曹磊4月2日報導:他們是自閉症患兒,他們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 國際自閉症日將至,他們到「愛·咖啡」看望「星星的孩子」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在關注日來臨之際,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堅持愛」專項基金的志願者以及「堅持愛·星永恆」慈善夜的數位捐贈者,前往「愛·咖啡」自閉症社會實踐基地,關心自閉症孩子學習情況。
  • 世界自閉症日:POP MART泡泡瑪特和「星星的孩子」無聲對話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群人不願意和世界、和他人對話,他們緊緊地抱住自己,在漆黑的夜裡慌作一團。即便是在亮閃閃的白天,他們也感覺不到一絲寬慰。他們就是自閉症患兒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 自閉症兒童父親為35名患兒築起「星星之家」——星寶的爸爸
    人物速寫47歲的於洪義經營著一家食品廠,同時還出資創辦了一所自閉症兒童特訓中心。說起自閉症的兒子、家庭和事業,這位飽經風霜的父親臉上仍然寫著希望。「把心態調整好,要對孩子的將來有信心。」「想想孩子能一直陪著我們,這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 堅持3年教「星星的孩子」衝咖啡、做甜點,愛心「咖啡姐」畢業前上...
    反覆訓練200次才有一杯成品「果糖2下,單頭咖啡第二個按鈕,打奶泡,拉花……」4月13日,在湖北工業大學西區食堂三樓的「憨豆」咖啡館裡,13歲的小旻(化名)嘴裡一邊念叨著做原豆拉鐵的步驟,一邊緩慢地做著每一項動作。做完時,他還將咖啡遞給陳詩雨說,「詩雨姐姐,你聞聞香不香?」
  • 成年自閉症人士託養之殤:金寨星星小鎮會是他們的最佳歸宿嗎?
    「有質量的生活也需要鈔票做後盾呀!大部分家庭是沒那麼多錢的。所以註定星星小鎮只能是星星中的小眾生活。於大眾無緣。」最後,希望我家寶貝能干預的成功,能順利上學就業,如果孩子能自己生存,我願意用我微不足道的資金畢生支持自閉症兒童。」 更有網友一語中的: 「烏託邦能堅持多久?」 「我一想到我這一輩都不在時,如果我的寶貝也會飢一頓飽一頓。感覺成年人的崩潰就在這一瞬間。」
  • 當你有個自閉症孩子,這幾點你需要了解
    你是否也曾問過自己:為什麼我擁有孤獨症孩子,而不是像其他家庭那樣擁有正常兒童?我有什麼錯?但唯有面對才能真的是改變,正如霍金所說「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千差萬別,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並且能夠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我們勇敢面對。
  • 你好星星的孩子|關愛自閉症小朋友公益徵文活動
    有人把自閉症孩子比作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故稱為「星星的孩子」。自閉症離我們並不遙遠,發病率大約在1%左右,即平均每100個孩子中就有一位患病。雖然不是每位自閉症譜系人士都有繪畫、數字或音樂方面的天賦,但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用藝術打開想像和表達的窗口。
  • 杭州自閉症患兒的「火星節」:敞開心扉 擁抱藍天
    中新網杭州4月2日電(見習記者 吳佳蔚 實習生 王譯萱)2013年4月2日,在第6個「世界自閉症日」來臨之際,浙江杭州上百名被稱為「星星之子」的自閉症患兒及公益人士走進校園,以「藍絲帶」之名,通過手繪藝術歡度屬於他們的「火星節」,並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  據悉,這是一群來自杭州上城區清波門街道「愛馨互助會」的自閉症患兒。
  • 中國兒童自閉症患病率為千分之七 「星星的孩子」上海「愛心大灌籃」
    通過對14萬人篩查及診斷,專家們獲得中國兒童自閉症患病率、患病特徵、遺傳學病因、危險因素及共患病資料;並建立了臨床資料庫和2400餘例的生物樣本庫。該項目在全中國建立了8個國際標準化兒童自閉症診治中心,並構建了自閉症篩查診治與研究協作網和信息平臺,篩查了27162例18月齡嬰幼兒。
  • 泉州自閉症人數或超過萬人 ​心心關愛護航「星星」
    自閉症兒童被稱作「來自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來自市殘聯的統計數據,截至11月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通過審核人數為2826人,「這其中包括各種類型的殘疾。」2018年7月,泉州地區23位自閉症孩子家長發起成立了泉州市星語自閉症助殘幫扶中心(簡稱星語社區)。2019年7月,該中心經民政部門批准註冊。記者了解到,目前星語社區內有近千個自閉症家庭。
  • 來自星星的你
    然而,有一類孩子卻無法體會到我們營造出的快樂氣氛,他們仿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與人交流,迴避他人目光,不與人接近,不願交流,不依戀父母等,如出現以上情況,家長們可要當心了,這樣的孩子,可能是「來自星星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閉症或者孤獨症患兒。
  • 自閉症都有這些症狀,你家孩子有沒有?
    比如:社會交往困難或社交過程中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順暢的情況,除上述症狀外,自閉症孩子興趣範圍狹窄和重複刻板的行為,也會導致孩子在社交過程中出現問題。另外如果旁人阻止自閉症孩子重複刻板的行為,這時孩子常常會出現哭鬧,打人等異常現象。患者語言功能發育遲緩可簡單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簡單的社交,但是深入交談就會感到困難。
  • 幫助澳門自閉症兒童,央視講述方靜的故事
    終於,在孩子又一次情緒失控時,她輕柔的一句話熄滅了情緒的火焰——「我想聽你在鋼琴上彈支曲子」。永衡安靜下來,去彈他最喜歡的鋼琴。這是方靜26年來一直堅持的工作——通過科學而藝術的行為幹預,幫助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現在,她把經典的ABA應用行為幹預療法帶到澳門,與這裡的社會組織開展交流、在工作坊裡分享自己的經驗,並將在這裡得到的啟髮帶回內地。
  • 【守護星星的孩子·故事】一個自閉症家庭的5年
    而41歲對黃遠迎是不幸的,這一年醫生告訴他,「你的孩子有自閉症。」「自閉症」這個多數人並不熟悉的名詞,也被叫做「孤獨症」,一種腦部因發育障礙所導致的疾病。患上這種病的孩子情緒表達困難、社交互動障礙、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都會出現問題。因為他們對周圍的世界漠不關心,這群孩子也被稱作「星星的孩子」。
  • 唐山一愛心父親自辦託管中心守護"星星的孩子"
    我市一愛心父親自辦託管中心守護「星星的孩子」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劉莊子)自閉症兒童,人們習慣稱之為「星星的孩子」。今年41歲的趙文滔是一位自閉症患兒的父親,為了讓兒子有個地方去,讓更多大齡自閉症兒童有個家,今年3月份,他在我市開辦了星星海洋自閉症託管中心,接收自閉症兒童,教他們基本的生存技能。  趙文滔的兒子小雨今年13歲。小雨3歲時,家人發現他對別人的召喚不理睬,為此,趙文滔帶小雨輾轉北京等地檢查,最終被確診為自閉症。
  • 來自星星的自閉症兒童,和孤獨星球的真相
    在奶奶的鼓勵下,他會帶著顫音向人打招呼,如果相處的時間長一點,他還能在你面前輕輕地背一首兒歌。他的奶奶富態、時髦,高高吹起的頭髮染成深紅,說一口糯雅的上海弄堂方言:「你看我家孫子,覺得他像是戇度(傻瓜)嗎?」這又是一個漂亮的孩子,自閉症孩子大多眉目秀麗,這也使他們擁有了一個美稱「來自星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