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人們對自閉症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症患者的關注,2007 年 12 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 2008 年起,將每年的 4 月 2 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2020年世界自閉症日的中國宣傳主題是「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希望社會各界為孤獨症人士及其家庭的發展提供保障。
了解,是關心的第一步。
兒科時間邀請丁香園兒科版主王鑫醫生,對美國精神障礙診斷統計手冊第 5 版(DSM-5)裡面,關於自閉症的診斷標準進行了解讀。
通過他的解讀,我們可以對自閉症多一些了解。
自閉症,在第五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裡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ASD 的診斷標準,可以拆解為 A、B、C、D、E 五個方面。
A、B 分別是社交障礙和刻板行為的表現,C、D、E 是這些表現的特徵。
需要同時有 A、B 兩個方面的陽性症狀,且症狀符合 C、D、E 這些特徵,才可以診斷為孤獨症譜系障礙。
下面這張表格,可以幫我們比較清晰的了解孤獨症譜系障礙的診斷。
A
社交和互動存在持續性缺陷
判斷是否有社交和互動是否存在缺陷,主要包括下面三項:
(1)社會情感互動缺陷;
(2)社交互動的非言語交流行為缺陷;
(3)發展、維持和理解多種關係上的缺陷。
每項不論輕重程度,只要符合便是陽性,三項都陽性,A 才算陽性。
(1)社會情感互動缺陷
有社會情感互動缺陷的小朋友,可能有以下特點:
喜歡自己玩,不能維持社會關係,跟誰在一起都一樣,沒有固定的朋友。
不能進行正常的社會交流和社會活動,缺乏相互往來。
不能主動分享自己喜、怒、哀、樂,不會分享玩具。
不能發動或應答社會交往,比如他不會拿玩具來找你一起玩,不會主動看你或者主動尋求你的幫助。比如你讓問他電燈在哪裡,可能不會指給你看,不會用眼神或者表情應答,不會用用語言應答。
(2)社交互動的非言語交流行為缺陷
正常情況下,我們歡迎的時候面帶微笑,握手或者擁抱;再見時面帶微笑,擺手的同時說再見;難過的時候皺眉並且說一些不滿的話。這就是言語和非言語的整合。
但孤獨症的孩子,在這方面存在異常,比如他們可能會擺手,但是不會一邊擺手一邊說「再見」;他們可能會說「謝謝」,但是缺乏相應的開心的面部表情和眼神。
這些孩子眼神好像很空,很飄,讓人感覺不到內容。不能理解別人的眼神或者面部表情或者手勢。或者不會用手勢來表達和社交。
嚴重的可能一點面部表情和非言語交流都沒有。
(3)發展、維持和理解多種關係上的缺陷
正常的孩子在不同場合行為不同,比如在學校要遵守學校的規則和制度;在別人家裡要表現為禮貌,不到處翻東西或者扔東西;見到陌生人會害羞並保持距離。
正常的孩子一般都會玩想像、假扮的遊戲,比如過家家,比如把一個積木想像成為沙發,拿著拖把當作話筒來表演節目,打開不存在的門等。同時,大部分孩子會有自己的小夥伴,會分享。
孤獨症的則缺乏區分不同場合,以及開展想像性遊戲的能力,對同伴不感興趣。
B
刻板和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方式
判斷是不是有刻板行為主要包括下面 4 項:
(1)刻板或重複的運動、使用物體、說話;
(2)堅持同一性、固定不變的常規或儀式化的言語或非言語;
(3)過度狹隘或固定的興趣,在強度和關注程度上不正常;
(4)對感覺刺激過低或過高反應,對環境的感覺方面有不尋常的興趣。
四項裡面至少兩項陽性才是 B 陽性。
(1)刻板或重複的運動、使用物體、說話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動作、語言和使用物體都有一定的意義。
但刻板或者重複的動作、言語是無意義的,比如
反覆轉圈、反覆玩手、反覆開關燈或者門等;
重複地把物體排成一行;
反覆說沒有意義的字詞或短語,反覆問為什麼,你跟他說了他還是反覆問為什麼,他問為什麼其實並不是有意義的問,只是在無意義的重複這句話。
美劇《良醫》的片段,我們可以看出,男主角梳頭髮有撥亂這個動作,無意義的重複多次
(2)堅持同一性、固定不變的常規,或儀式化的言語或非言語
這個症狀的特點是,孩子不能忍受變化,很小的變化就引起很大的痛苦。
比如積木排成一行時打亂了他/她會很痛苦,換一種玩法他/她會很痛苦,換一個玩具他/她會很痛苦。
轉變很困難,很難從原來的玩具轉換為下一個玩具或者下一種玩法,先玩的積木排成行,你給撤走換成球他就很痛苦,給他換成積木搭高高他也會很痛苦。
不適應變化,每天走同樣的路線,吃同樣的食物,食物稍微有點改變就不吃。
美劇《良醫》的男主,每天行走同樣的路線
(3)過度狹隘或固定的興趣,在強度和關注程度上不正常
正常情況下,我們也會喜歡某件事、某個人或者某件物體,甚至也可能會迷戀或者沉溺於此。
但孤獨症的孩子在這點上會出現興趣特別狹窄、不寬泛,局限在某件特殊的東西、人或事上。程度也比一般人喜歡的程度強。比如有些孩子就特別迷戀或沉溺於旋轉的物體,看電風扇也可以看上很長時間,時間長到我們覺得不可思議。
之所以有「自閉症孩子都是天才」這種傳言,就和這點有關,但「沉默的天才」只是極少數。
(4)對感覺刺激過低或過高反應,對環境的感覺方面有不尋常的興趣
這點比較好理解,比如對摔倒或者受傷的疼痛程度不敏感,本來應該比較疼的損傷他覺不出疼來。
對一般人覺得沒啥的刺激,又會很敏感。
比如有些聲音本來不是很難聽或很刺耳,他/她會捂起耳朵來,比如汽車過去的聲音,大家跟著跳舞的音樂聲等;
有些很光滑的桌面本來我們摸上去並沒啥感覺,他/她卻喜歡反覆摸這些不尋常的物體,來增加感覺刺激。
本來沒有什麼味道的物體,比如桌子,衣服或者玩具,他/她反覆去聞,尋求刺激;燈光很刺眼,他/她卻能盯著看很長時間,尋求視覺刺激等等。
上面 A、B 兩個方面的表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有,但不代表有這些情況的孩子就是 ASD,還要滿足下面這些特點,才能診斷為 ASD。
C
症狀早期就一直存在
症狀在嬰幼兒早期就存在,但可能會在幼兒期才表現出來。
另外,是不是異常,也是跟孩子的發育年齡相關的,比如不到一歲的孩子,亂扔亂咬都是正常的。
因為孤獨症越早幹預效果越好,所以我們也要關注一些年齡相關的症狀特點,如果孩子出現下面這些情況,需要及時進行兒童心理髮育方面的評估,以早期發現問題。
4 個月時不會看著別人的臉微笑;
6 個月時沒有明顯的快樂情緒;
12 個月時,聽力沒有問題但喊其名字不理睬;
16 個月不會說任何一個詞;
18 個月時不會用示指指點東西;
18 個月時目光不會跟隨別人的指點看東西;
18 個月時不會玩過家家等需要想像的角色扮演遊戲。
D
症狀影響生活
要社交互動障礙、刻板行為這些情況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存在,但到了影響生活的程度,才可以稱為「病症」。
就是症狀要導致孩子社交、學習等社會功能上的有明顯的損害,如果沒有損害,就只能算無傷大雅的「怪癖」,不能算病症。
E
症狀不能用發育遲緩來解釋
這些障礙常常不能很好地用智力障礙或全面發育遲緩來解釋。智力障礙和孤獨症譜系障礙常常同時存在,當一個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在社會交往方面,出現了低於所期望的發育水平時,可以診斷孤獨症譜系障礙合併智力障礙。
兒保科或者發育行為兒科一般都有專業的發育行為兒科醫師,可對多動症進行綜合評估及診治。
同時對抽動症、發育遲緩、語言障礙、語音(口吃)問題、發育遲緩、餵養行為問題、睡眠問題、遺尿症、智力障礙等進行專業的評估和診治。
懷疑有孤獨症時要到正規醫院兒保科進行專業的評估和診治。
編輯:菁媛
題圖: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