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速凍食品品牌灣仔碼頭推出了《美味江湖傳奇》新主餃系列廣告,並在多個網絡平臺密集播出。該系列廣告頗有創意,以武俠江湖為賣點,重點推廣山珍海味新口味系列、黑松露鮮美蝦水餃以及芋見真心小圓子等新品。
一系列新動作,讓近年來不溫不火、較為沉寂的灣仔碼頭,再次引起行業關注。而上一次灣仔碼頭引起大家注意,還是在今年2月,其創始人臧健和女士去世時。
然而,新創意新動作背後,掩蓋不住的是灣仔碼頭進入品牌成熟期的倦怠和疲態。曾經是行業高端產品代名詞的灣仔碼頭,高端光環日漸黯淡的原因是什麼?此番力推新品,能否借新主餃重做新主角?
現狀:市佔率下滑,灣仔碼頭風光不再?
近日,記者搜集到一份行業數據。從數據來看,無論是現代渠道還是大賣場,無論是全品類還是餃子,灣仔碼頭2012—2017年的市場佔有率都在下滑,尤其是其拳頭品類水餃,不同渠道降幅均超過5%。
數據顯示,首先是大賣場,2012年灣仔碼頭餃子平均市佔率為32.5%,全品類平均市佔率18.3%。2017年,這一數據則為26.8%、16.4%。而在現代渠道,2012年灣仔碼頭餃子平均市佔率為40.5%,全品類平均市佔率為24.8%;2017年,則下降為33.4%、22.0%。
分析其光環黯淡之前,我們先來感受下灣仔碼頭往日的風光。
早在1983年,灣仔碼頭水餃便已成為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1997年美國品食樂食品公司入股灣仔碼頭。2001年,美國通用磨坊收購了品食樂食品公司,其超強的資金能力和冷鏈優勢,幫助灣仔碼頭實現了更高速的全國擴張。
2002年,灣仔碼頭因高端定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實現了市佔率第一,更是佔據華東凍品市場的「大半江山」。
灣仔碼頭水餃在國內市場能夠大放異彩,與品牌定位和品牌故事不可分割。
「每顆水餃都是媽媽的用心」,這是灣仔碼頭的經典廣告語。單身媽媽臧健和的創業故事,產生了極大的品牌知名度,網上也流傳著許多臧媽媽對產品品質嚴苛要求的故事,向外界傳遞著「雖然我貴,但我好」的信息。灣仔碼頭一度成為高端水餃代名詞,成為高端和品質人士的便利之選。
灣仔碼頭高端、品質的形象深入人心,直到現在仍是眾多冷凍食品工廠學習的目標。半個月前,記者曾拜訪山東一家海鮮水餃工廠,作為一家成立只有2年的新企業,它的定位就是「對標灣仔碼頭,做給家人吃的高端水餃」,足見灣仔碼頭給行業帶來的深刻影響。
分析:灣仔碼頭市場份額為何下滑?
外部原因
1.受累於傳統零售不景氣與新零售衝擊
上個世紀,大賣場起興,帶領一大波供應商起飛,灣仔碼頭即是其一。鬥轉星移,家樂福「委身」蘇寧,沃爾瑪頻頻關店。依託大賣場發跡的灣仔碼頭,怎可能毫髮無損?
必須提到的是,勢頭迅猛的電商和社區團購等也在衝擊傳統賣場,但這種業態對水餃湯圓等速凍米麵產品的需求,目前還沒上量。
作為連接廠家和終端的橋梁,經銷商直接接觸市場,最具發言權。
王先生是華東某地凍品商,跟灣仔碼頭合作多年。他介紹:「這七八年灣仔碼頭過得不太好,產品價格這麼高,聽說一直虧損或持平。市場不斷下滑是肯定的。」
在灣仔碼頭山東某代理商看來,灣仔碼頭一直不溫不火,自然發展,早已不是具有攻擊性的擴張銷售階段了。「全國銷售情況不清楚,我們區域會略有下滑。」
2.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未及時做出調整
灣仔碼頭市場份額下滑,與冷食行業增速放緩有很大關係。有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速凍食品行業規模從2004年的45.66億元增至2013年的648.8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0.42%,但此後幾年增速放緩,2017年甚至出現負增長。
著名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分析,灣仔碼頭市佔率下滑的外部原因,是冷食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新零售、外賣等渠道衝擊。
渠道變化,給行業內企業帶來的挑戰都一樣,但河南的三全思念及時轉向餐飲通路,取得了不俗成績,灣仔碼頭卻在這塊市場缺失。當趨勢來臨,抓不住就可能被時代淘汰。
3.高端競品湧現,分流市場份額
作為高端水餃的代名詞,我們從灣仔碼頭更細的產品層面說起。
在2012年以前,行業人士說到高端水餃,只能想到灣仔碼頭,二者幾乎可以劃等號。隨著三全、思念的高端水餃上市,這一局面被打破。
記者發現,三全私廚水餃正是2012年12月推出的,黑椒牛肉、蝦皇、韓式泡菜……三全把這些平時只能在餐廳吃到的美味佳餚,巧妙地包進餃子裡,直指高端人群,打出「吃點好的,很有必要」的宣傳語。
2014年10月,思念金牌牛魔王水餃亮相,包括青檸牛肉、西冷牛肉、黑椒牛肉、炭燒牛肉等多種口味,把牛排和餃子結合起來,給行業創新帶來新思路。2015年11月,思念金牌蝦系列水餃正式鋪市,終端售價近40元/包。
早在2015年灣仔碼頭宣布退出臺灣市場時,徐雄俊就曾預言,灣仔碼頭在渠道建設上,與三全思念有一定差距。產品鋪市率不夠,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在高端產品下探渠道時未能捷足先登,市場份額被擠壓程度會加重。
事實的確如此。得益於優秀的品牌效應和良好的鋪市能力,三全思念不斷搶佔高端水餃市場份額。反觀灣仔碼頭這幾年開發的新品,從雲南純、多菜多益到水晶湯圓表現平淡。
另外,這幾年,外資品牌光環不再,國貨品牌順勢崛起,地方特色產品與品牌有了更多發展機遇。冷食行業亦是如此,小而美、小而精企業大量湧現,新品類新品牌不斷爆發,都在分化與分流灣仔碼頭原本的市場。
內部原因
1.渠道管理偏弱,經銷商受傷
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行業大環境和對手的快速轉型,不是灣仔碼頭衰敗的主因,內因才起決定作用。
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灣仔碼頭強在終端推廣和產品開發,弱在經銷商管理和渠道布局。
「灣仔碼頭市場之所以下滑,企業管理混亂是最根本的原因。」王先生抱怨,即便是他這樣合作多年的老代理商,平時也很少見到灣仔碼頭廠家的人,銷售人員的服務也不是太好。最重要的是,他拿到的產品價格,竟然比某些渠道的每箱要貴十幾元,讓人很難接受。〓〓
武漢某經銷商也吐槽,大賣場中,灣仔碼頭水餃毛利最低30%以上。批發市場價格最低160元一件,一件8袋,每袋20元,而大賣場要賣到32元以上,這種差價,就算水餃再好吃也漸漸會無人問津。「短期讓經銷商當搬運工,是互相磨合的過程。無休止的開戶頭,只會吃完大經銷商的福利,慢慢走向衰落。」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灣仔碼頭品質好,符合升級需求。但經銷商利潤很低,對大家來說,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收益大的品牌上。」王先生補充道。
2.高層變動,創始人去世
企業高層的變動與更替,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灣仔碼頭遇到的瓶頸。
2017年7月10日,原通用磨坊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朱璽離職加盟天圖資本;同年11月20日,通用磨坊大中華區分管銷售的副總裁羅彥加入蒙牛集團。他們都曾為灣仔碼頭在中國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今年2月,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去世,對灣仔碼頭也有不小的影響。
對灣仔碼頭品牌而言,臧健和的意義不言而喻。灣仔碼頭「媽媽的水餃」品牌內涵,一直就是以臧健和女士的個人形象來面對公眾。
「今年4月聽說公司在進行調整,搭建新的領導班子,以後應該會好點。」王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