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C與在照片存儲應用中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Everalbum達成和解

2021-01-14 博客園

據外媒 The Verge 報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周一宣布,已經與照片存儲應用 Ever 達成和解,該機構稱 Ever 在沒有告知客戶的情況下使用客戶的照片來開發面部識別技術。

根據協議條款,Everalbum Inc. 必須刪除其停用帳戶的用戶的照片和視頻,以及利用用戶照片或視頻開發的任何面部識別算法。該公司還必須刪除所有「面部嵌入」,它將其描述為 「反映面部特徵的數據,可用於面部識別目的」,這些數據來自用戶的照片,但用戶沒有同意使用這些數據。

[圖片]

Everalbum 在 8 月份關閉了 Ever,並將其改名為 Paravision AI,它也被禁止虛假陳述其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的方式以及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如果它向消費者推銷供個人使用的軟體,該公司在使用從用戶那裡收集的任何生物識別信息來開發面部識別技術之前,必須獲得明確的同意。

在 2019 年的一份報告中,NBC 新聞詳細介紹了 Ever 是如何在 2013 年作為雲存儲業務推出的,但在四年後轉而成為面部識別技術提供商,因為它意識到其照片應用 「不會成為一個風險規模的業務」。報告發現,Ever 應用使用客戶的私人照片來訓練其面部識別算法,然後將其出售給客戶。

該公司當時表示,它從未分享用戶的個人數據。該公司的隱私政策指出:「你的文件可能會被用來幫助改進和訓練我們的產品和這些技術。」但提供的細節很少。

照片服務經常使用面部識別來對照片進行分類--谷歌、Facebook 和蘋果過去都曾因隱私問題而對其系統提出批評--大型照片資料庫經常被公司用來訓練其面部識別算法。不過,這些服務還是要求用戶提供廣泛的權限,照片服務完全轉入面部識別而不通知用戶的情況極為罕見。

根據 FTC 的說法,Everalbum 告訴用戶,它將刪除停用帳戶的用戶的照片和視頻,但該機構表示,該公司至少到 2019 年 10 月都沒有這樣做,而是無限期地保留這些照片和視頻。

在給 The Verge 的一封電子郵件中,Paravision 發言人表示,FTC 的命令「反映了已經發生的變化」,該公司「沒有計劃在未來經營消費者業務」。這位發言人補充說,Paravision 的人臉識別模型沒有使用任何 Ever 用戶的數據。

「人臉識別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有可能以深遠的方式改善我們的生活,我們對其影響的嚴重性極為重視。」該發言人繼續表示,Paravision 已經被公認為是人臉識別技術的 「準確供應商」。「我們期待通過最新一代模型保持這一地位,並深深致力於這項技術的道德開發和使用。」

上一篇:

相關焦點

  • 洛杉磯國際機場升級為防疫機場,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出入境
    Martel)表示:「我們在所有入境口岸實施了安全和創新流程,以減少工作人員被疫情傳染的風險,生物識別技術和其他尖端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旅客之間的接觸,簡化出入境手續,讓旅途更安全,更舒適,更愉快。我們很榮幸能與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在這一高科技領域緊密合作,讓旅客減少接觸點對大家都有益處。」洛杉磯機場面部識別系統前站著兩名CBP安全人員。
  • 日本機場將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為旅客清關
    【手機中國新聞】歸功於明年年初將推出的面部識別試驗,到達日本成田國際機場的旅客將能夠使用面部而不是身份識別文件來清關了。由NEC提供的面部識別技術將安裝在機場的海關檢查區。電子通關門範試驗計劃於2019年4月從3號航站樓開始。
  • 【譯】Qantas使用NFC技術,幫助乘客進行生物識別登機服務
    澳大利亞航空公司Qantas日前開始測試一項新服務,允許乘客在家使用Android手機中的NFC功能讀取存儲在護照安全晶片內的照片,從而預先註冊其基於面部識別的數字登機服務。  該試點項目在布裡斯班國際機場進行,向飛往新加坡,香港和東京成田機場的Qantas乘客開放。
  • HTC獲面部識別解鎖技術專利 或與三星產生糾紛
    HTC獲面部識別解鎖技術專利 或用於打擊三星網易科技訊 4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HTC獲得一項技術專利,專利內容為用於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面部識別解鎖技術。但安卓系統此前已有面部識別解鎖這個功能,冰激凌系統中首次推出這項功能。這意味著,圍繞這項技術可能會產生糾紛。這項專利涉及「生物測量學數據」在行動裝置的應用,設備或記錄面部圖像,或記錄指紋。有趣的是,早在2008年11月,HTC就曾申請這項專利。而谷歌安卓4.0系統是在去年10月推出。此外,HTC的這項專利和冰激凌系統的這項功能之間略有差別。
  • 加拿大航空公司將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為乘客提供非接觸登機服務 |...
    加拿大航空公司表示,他們是加拿大第一家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為乘客提供新的登機選擇的航空公司。這項技術現在可以為離開舊金山國際機場(SFO)的乘客提供,並計劃逐步推廣至該航空公司運營的其他美國機場。 根據面部識別登機方案,乘客在登機時,只需站在登機口拍一張照片。幾秒鐘後,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的面部識別比對服務將自動將乘客的新照片與乘客已經提供給政府的圖片進行比較,例如護照和籤證照片。總體而言,面部識別技術的使用為乘客提供了一個安全、非接觸的流程,從而簡化了航空旅行。
  • 為簡化手續,日本對離境外國旅客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日本入國管理局周二表示,從今年夏天開始,面部識別技術將被部署在日本的主要機場,短期旅客在離境時可以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免去排長隊的麻煩。 日本入國管理局的一名官員周二表示:「我們希望,登機程序的自動化將有助於簡化海關手續,並讓更多的海關工作人員承擔其他職責。」
  • 杜勒斯機場啟用面部識別系統
    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9月6日向公眾揭曉一項新的面部識別系統,該系統可用來甄別持假證件進入美國的人,將取代登機牌和護照,國際航班的乘客僅需刷臉即可登機。系統會將iPad拍攝的照片,會與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保存的照片(入關時的照片、遊客或居民的護照等相關證件的照片)進行掃描匹配,掃描完成後,照片會被及時刪除。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局長麥卡利斯南(Kevin McAleenan)6日介紹,新面部識別技術的使用提供更高效的安檢流程,能進一步加強國家安全。
  • "百度魔圖"被質疑採集面部照片 百度官方回應
    原標題:百度魔圖否認採集面部照片  本報訊(記者賈中山)最近,一個名為「百度魔圖」的軟體火了,很多人用手機下載這款軟體後,將自己的照片上傳,看看自己和哪位明星的臉型比較相像。不過,有人質疑百度魔圖有收集眾多用戶臉型的嫌疑,目的是建設一個面部識別資料庫。針對該說法,百度魔圖予以否認。
  • 無所不在的面部識別:我監控你一切行動,而你卻蒙在鼓裡
    《南方都市報》和《北京日報》等數家媒體的調查顯示,售樓處使用了帶有面部識別的監控技術,能夠辨認出一名顧客是「自行前來」的購房者,還是中介帶來的;不同的銷售渠道會使用不同的定價策略,而一個人是否被面部識別為「直銷」,中間會有高達幾十萬的差價;而這種技術,已經在相當多的地方有應用。
  • 因未經授權,洛杉磯警察局禁止面部識別技術
    洛杉磯警察局(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已經禁止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因為據稱警員未經授權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無論在哪裡部署面部識別系統,公眾都需要相信它們被公平地使用——這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部署能夠做到的。 本周,在25名洛杉磯警察局官員被指控在三個月內用面部識別系統進行近475次非官方的身份識別之後,令公眾對面部識別的信任進一步受損。
  • 這款面部識別軟體一個月內識別出88名老照片中的「無名氏」
    面部識別技術正被用來識別那些可能在時間的沙漠中迷失的美國內戰士兵。計算機科學家、歷史愛好者庫爾特•路德(Kurt Luther)創建了一個免費使用的網站,名為「內戰照片偵探」(Civil War Photo Sleuth),該網站利用面部識別技術,將老式照片與資料庫進行交叉引用,希望能給不知名的研究對象命名。路德在無意中發現了他的高叔祖父戰時的畫像後,受到啟發創辦了這個網站。美國內戰從1861年持續到1865年。
  • 花2元買上千張人臉照片?人臉識別應用如何告別野蠻生長
    花2元買上千張人臉照片?人臉識別應用如何告別野蠻生長 原因在於,增加活體算法、建設各類攻擊防護模型、增加面部特徵點等將大大增加研發和生產成本,導致人臉識別終端銷售價格增高,所以一些追求低價的人臉識別廠商放棄了這部分高可用性,一味追求價格低,以求用低價混淆視聽、以次充好。「這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赤裸裸破壞人臉識別行業健康發展的行徑。」邱召強表示。中高端人臉識別設備並非高枕無憂。
  • 珀斯機場推出生物特徵面部識別技術
    生物特徵面部識別技術將在珀斯機場推出,這是澳洲第一個公共離港候機室開發計劃的一部分。
  • 醫療機構應用人臉識別需要防範哪些風險
    無獨有偶,10月26日發布的《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規定,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   人臉識別是利用軟體來映射人的面部特徵,然後將數據存儲為面部模板。通過算法或機器學習技術比較面部圖像或查找面部特徵中的圖案以進行驗證或認證的技術。現今主要應用於身份識別,適用於遠距離、用戶非配合狀態下的快速身份識別。
  • 德媒:世界各國正興起面部識別技術 中國走在了前面
    德媒:世界各國正興起面部識別技術 中國走在了前面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德媒稱,世界上很多國家正興起這種面部識別技術。柏林南火車站正在進行為期6個月的仿真試驗。在這方面,中國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
  • 醫療機構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法律風險在哪裡?
    近年來,為提高就醫便利,縮短就診排隊掛號流程,提升預警安防能力,各地醫療機構相繼使用人臉識別系統。隨著人臉識別技術在醫療機構的廣泛應用和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不斷完善,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潛在的法律風險引發社會關注。基於此,筆者擬就醫療機構人臉識別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進行提示,並提出防範建議。
  • 緬因州波特蘭市通過禁止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投票動議
    據外媒報導,美國緬因州波特蘭通過了一項將禁止警察和市政機構使用面部識別的投票動議。據悉,8月,該市市議會投票通過了一項初步禁令將其作為法令實施。今日的投票則以一項更有力的措施取代了該法令,該措施至少在五年內不得撤銷。
  • 「人臉識別」技術中「人臉」是帳戶,還是密碼?該如何保護公民的隱私
    專家表示:在本機沒存儲並不代表在系統內沒存儲,一旦資料庫洩露或被盜用就有風險。 「刷臉」似乎日益成為安檢便利化的手段,在機場和火車站,通過「人臉識別」刷臉驗證身份證件通關常態化,讓越來越多行業大踏步跟進。辦公室大樓和小區物業就是兩個應用場景。
  • 面部識別技術的正確打開方式 - 銷售與營銷 - 世界經理人網站
    周瑞華  2016-09-01 00:00:00   成功營銷 一些品牌利用面部識別技術做了一些很有創意的嘗試,能夠實現與消費者的互動,以及更精準的投放,讓營銷人看到面部識別技術的正確打開方式。
  • 新面部識別APP幫你識別大熊貓
    一款面部識別應用程式能讓你輕鬆分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公布這款「大熊貓面部識別」應用時發布微博稱,「再也不用擔心喊錯名字惹熊貓生氣了。」前往該基地參觀的遊客只要使用該應用程式掃描熊貓面部,就能獲知每隻熊貓的信息。這裡是中國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