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羽
我們常說,360行行行出狀元,比如說酒行業裡的狀元是「茅臺」,煙行業裡的狀元是「中華煙」。但是在茶行業裡卻沒有一個狀元?而且茶葉還是中國的代表元素之一。
酒行業裡有茅臺
說起酒,人們就會想到茅臺,五糧液等酒行業裡的龍頭企業。尤其是茅臺酒,是中國最高檔的白酒之一,更是我國的國酒。
我國的茅臺酒獨產於貴州省的一個茅臺鎮。作為我國的傳統名酒,它與威士忌和白蘭地被譽為世界三大蒸餾酒。
2018年,在《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茅臺酒入選第323位。
在酒行業中,可以說茅臺酒是品牌價值最高的。在中國酒類的品牌價值排行榜中,茅臺酒多次進入200強名單。
茅臺酒擁有800多年的歷史。不僅在國內是行業老大,在國外也多次獲獎。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
煙行業裡有中華煙
中華煙被稱為「國煙」。它的價格一直是所有菸草品牌裡面最高的,不僅是因為它獨特的品味,上乘的口感,還因為它悠久的歷史價值。
中華煙一直是高檔煙的代表,也是身份的象徵,經常作為國煙接待外賓。上世紀五十年代,中華煙開始在港澳地區銷售,1985年之後,中華煙的海外市場被打開,每年會開拓十幾個國外市場。
目前為止,中華煙已經在國外6個大洲,30多個國家發展起來。海外市場已經非常穩固,並且在海外市場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茶行業裡為什麼沒有大品牌?
原因之一:土地問題是根源
茶葉要銷向世界,就要標準化,就要產量大。除去向世界各地收購原料的情況,就需要有大片標準化的茶園。但中國「打地主」之後,土地分給了農戶,難以形成大片有能力規模化管理的茶園。茶農手裡的鮮葉量小、品質不一。使得中國的茶廠長期保持「收購鮮葉-生產」和少量「基地茶園」的模式。
後來出現了科學管理的農村合作社的模式,給茶農科學管理茶園制定了指導、獎勵機制。但依然不足以達到量大標準的茶葉產出。
因為土地問題,茶園栽種方式不同,相互阻隔,茶園機械化採摘、修剪的成本很高,導致茶葉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很難實行。
原因之二:中國茶葉不可協調的區域性
中國地大物博,飲茶歷史悠久,造就了六大茶類。名優茶利潤好、產量低,很多有實力的茶廠也都傾向於生產名優茶,這也就形成了中國茶葉的區域性。
名優茶的出口量只能是少量的,區域間不統一也限制了協作,同時出口茶葉更多的是價格較低的中低品質茶葉。出口茶葉更像是出口茶企的事,而非整個中國茶行業的重點。
中國出口的主要還是綠茶,但出口綠茶一般就沒有這麼多的種類,往往都是品質一般的大眾綠茶,只根據原料、梗雜等分類。
所以出口茶葉和國內消費茶葉在中國是不一樣的,出口茶價格低、品質差,在國內難以銷售;而內銷茶品質價格都更高,難以出口銷售。
原因之三:國內經濟水平
立頓這些世界茶飲品牌有資本,可以全球收購茶葉進行拼配。要形成跨國大公司就需要大量的資本、政策支持等。
「立頓」等品牌出現了,國內經濟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們才覺得眼紅。曾經茶葉的出口也輝煌過,那時候茶葉作為重要的外匯收入。但隨著現在茶葉的外匯收入很小,且佔茶葉總產值的份額也很小,而且增長乏力。
反觀內銷市場卻一直增長。如果你是一個坐落在歷史名茶區域的茶企,有自己的一片茶園但不多,你是選擇做利潤高的名優茶供內銷?還是選擇做要求高風險大且平均售價較低的出口生意?
有資本有基礎的茶企或者其它進出口企業,會看到「中國茶」這個大品牌。中國企業現在肯定比以前更有實力和機會了,雖然事實是這樣,但競爭也在不斷增加。
下一個全球茶品牌必然誕生在中國
雖然現在說起世界著名的茶飲,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立頓。在中國確實沒有一個享譽全球的茶品牌,但是提起茶,我們都能想起中國。提起中國,我們也能想起茶。中國的茶文化已經傳遍全球。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下一個世界著名的茶品牌就會誕生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