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土派」創香港民主進步黨 因敬仰民進黨

2021-01-12 搜狐網

  2014年,香港爆發非法「佔中」運動,臺灣浮現太陽花運動,兩場運動中的部分激進團體「相看兩不厭」,甚至「惺惺相惜」,互稱要向彼此「取經」。日前,香港「本土派」成員楊繼昌自稱欽佩臺灣的民進黨成功發展本土主張,創立香港民進黨以期整合泛民派。不過,「老牌」「本土派」組織卻不以為然,甚至發文「討伐」。

  意圖整合泛民

  據香港《文匯報》14日報導,曾追隨「長毛」梁國雄的前社會民主連線成員楊繼昌13日下午在紅磡碼頭舉行記者會,宣布成立新政團「民主進步黨」。作為創黨臨時幹事長的他聲稱,該黨的「綱領」是「活化泛民、導正本土、傘後民進、守護我城」。

  目前,該黨黨員只有20多人,至於其他「核心成員」為何許人也,楊繼昌則三緘其口。也有人質疑該黨是否已註冊,楊繼昌承認,預定14日會去警察總部申請社團登記。

記者會現場

  在香港,所謂的「政黨」其實只是依據《公司條例》或《社團條例》進行登記的「公司」或「社團」組織。觀察者網查詢香港警務處官網得知,根據《社團條例》,所有在香港成立的組織都須於其成立一個月內註冊為社團。此外,只要申請人就註冊申請提交足夠的資料,警務處通常需要12個工作日處理。截止發稿,還沒有查詢到有關香港民進党進行註冊的信息或報導。

  去信蔡英文,望兩黨合作

  今年34歲的楊繼昌,曾加入社民連負責文宣工作,但目前已退出社民連。早在2011年,楊繼昌代表社民連參加區議會選舉,在油尖旺富榮選區挑戰民建聯的鍾港武。雖然得到社民連主席梁國雄的支持,但最終仍以1200多票之差大敗。

  今年區議會選舉中,楊繼昌模仿「傘兵組織」,在「政治聯繫」一欄填寫「自護城邦」,「空降」九龍城鶴園海逸選區,結果還是650票之差,敗於以獨立身份當選的餘志榮。

  事實上,這並非楊繼昌第一次成立政團組織。他曾經以「香港絕望」召集人的名義投稿香港當地媒體,不過,其中不少文章卻在猛烈批評「本土派」。

  楊繼昌透露,選擇「民主進步黨」這個名稱源於敬仰臺灣民進黨經歷多年,成功發展出一套本土論述。他表示,該黨要積極向臺灣民進黨學習,吸收臺灣有關經驗,將香港本土政策、論述發展得更為成熟,以期成為政壇一股強大力量。不過,楊繼昌也指出,該黨同臺灣民進黨並非從屬關係,但已去信臺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希望未來兩黨有所合作。

楊繼昌與「黨旗」


  高舉「和平非暴力」

  依據「綱領」,楊繼昌強調,該黨對香港而言「既是泛民亦是本土」。他表示,希望團結所有反對派,甚至包括通常被認定為建制派的自由黨,在立法會選舉中制定配票策略。他預言,若配票成功,泛民派可在地區直選中獲得23席,超級區議會獲得3席,再加上5席功能組別以及與不支持梁振英連任的自由黨合作,便可取得過半數議席。

  楊繼昌甚至揚言,若下屆特首選舉,梁振英再度當選,將號召發動「傘運2.0」,日前正與佔中三醜、傘後團體等組織積極聯絡。

  在不久前結束的區議會選舉中,今年剛成立的激進「本土派」傘後組織「青年新政」獲得一個議席,並藉此資本向溫和泛民派公民黨「要求」針對明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進行初選。對此,楊繼昌期望同「青年新政」先搞「外圍賽」,向公民黨證明初選機制有效,即使最後同公民黨初選落敗,都能夠逼使公民黨吸納本土政策。不過,楊繼昌似乎野心更大:若「青年新政」疲於應付外間傳聞,自己帶領的民主進步黨可代替其與公民党進行初賽。

  楊繼昌高舉「和平非暴力」原則,表示同示威集會現場那批「勇武派」劃清界限。非法「佔中」運動後,抗議活動中曾多次出現蒙面者,以勇武形式抗爭,故得名「勇武派」。

  楊繼昌表示,「勇武派」的行為不為大眾所接受,根本不利於「本土意識」傳播;雖然和平非暴力行動耗時較長,但能夠達到目標,直指「勇武派」實際上在破壞抗議行動。他聲稱,信奉「香港人價值優先」而非「香港人優先」,堅持所謂香港人自由、平等、法治、廉潔等價值。

  楊繼昌承諾,日後若出現類似「佔中」運動的場面時,民主進步黨將安排大塊頭「維和部隊」分隔和平抗議者和「勇武派」,原則是不妨礙「勇武派」逃走,但也不會支援。

  至於此舉是否會進一步分化泛民派,楊繼昌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批評,「勇武派」雖然人數量不多,每次卻因為這十幾、二十人令警方行動升級。

  楊繼昌表示,民主進步黨尚在籌備階段,雖然接受「任何無條件捐款」,但為避免金主操控,正考慮效仿「青年新政」,每人最高捐款額為五萬港幣。

  突然蹦出這麼一個組織,「老牌」「本土派」則不以為然。被歸類為「勇武派」的「本土派」組織「民主前線」的召集人黃臺仰表示:怕也不是很怕,那我們也可以狙擊其他人啊!何況那貨有多少人嘛?

  曾承諾每周安排比基尼女郎表演以驅趕內地大媽的區議會選舉參選人中出羊子則表示,會組建「香港國民黨」進行反擊。

  「本土派」窩裡鬥

  對岸跳出如此「同名同心」的香港民主進步黨,臺灣島內的媒體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不妨先來看看幾家親綠媒體的標題。

臺灣媒體風傳媒

臺灣媒體三立新聞網

臺灣媒體《自由時報》

  不難看出,幾家媒體都露出一副沾沾自喜的姿態,不過,香港本地的媒體工作者卻對「港版民進黨」不買帳,「口水仗」已然移步臺媒,開啟互掐模式。

  今天(15日),一名自稱老駱的香港網絡媒體編輯投書《自由時報》,表示要揭楊繼昌的老底。這位老駱自謙道:「抱歉,臺灣朋友們,我們香港竄出這些騙子,偷竊了你們的贊好。」

  老駱稱,楊繼昌為網絡電臺「花生臺」的節目主持人,曾多次在其節目中嘲弄香港「本土思潮」,比如稱《香港城邦論》作者陳云為精神病人。老駱「憤而不平」,直呼此等人如何支持「香港獨立」?

  在老駱眼裡,臺灣民進黨左手和平抗議路線,右手街頭流血鬥爭,兩手相牽不互搏。老駱以此標準檢視聲稱效法臺灣民進黨的「港版民進黨」,指出社民連主席梁國雄阻止「佔中」示威者包圍港府總部主要出入口,「佔中」失敗後,曾有抗議者意圖攻佔立法會,「花生臺」的支持者公開蒙面示威者的身份,導致多人被警察拘捕。

  雖說建制派在本次香港區議會選舉中仍然佔領多數議席,激進「本土派」全軍覆滅,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名懷揣「本土思想」的「傘兵」成員卻成功當選。這讓不少學者擔憂,如此局面很可能攪動明年立法會選舉的傳統政治版圖。儘管楊繼昌否認與臺灣民進黨的聯繫,不過一個香港「本土派」組織隔空向拒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民進黨如此公開表達「敬意」,兩者最終會不會「合流」,目前尚難判斷,但同樣也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http://news.sohu.com/20151215/n431366491.shtml news.sohu.com false 觀察者網 http://www.guancha.cn/local/2015_12_15_344732.shtml report 4120 2014年,香港爆發非法「佔中」運動,臺灣浮現太陽花運動,兩場運動中的部分激進團體「相看兩不厭」,甚至「惺惺相惜」,互稱要向彼此「取經」。日前,香港「本土派」成

相關焦點

  • 香港「民進黨」鼓吹「自決」:加入臺灣、成為美國海外屬地都是選項
    據環球時報引述臺灣「東森新聞雲」5月7日報導稱,香港激進「本土派」於去年底創立的「民主進步黨」(又稱「香港民進黨」) 6日中午舉辦記者會,創黨臨時幹事長楊繼昌時叫囂稱,香港「自決」除「獨立建國」的選項外,還包括「加入中華民國成為一個縣市」、「成為美國一海外屬地」等。
  • 香港「本土派」鼓吹「自決」:可成美海外屬地
    環球網報導 臺灣「東森新聞雲」5月7日報導稱,香港「本土派」於去年底創立的「民主進步黨」(又稱「香港民進黨」) 6日中午舉辦記者會時叫囂稱,香港「自決」除「獨立建國」的選項外,還包括「加入中華民國成為一個縣市」、「成為美國一海外屬地」等。而香港民建聯主席當天在出席一研討會時表示,「港獨」、「自決」是死路一條;香港新民黨主席劉淑儀則稱,鼓動者若為選票而做乃其心可誅。
  • 香港激進本土派聲稱:香港已成為一個民族 文化比大陸優越
    「雨傘運動」後,香港政治光譜在短時間內急速擴展,令公眾政治取向越趨兩極化。BBC中文網也不得不承認,在香港,「本土派」極具爭議。他們的抗爭手法激烈,不但令香港政府官員、中國官方媒體聲討行動,甚至引起泛民主派陣營的批評。 香港所謂「本土思潮」最近幾年開始在香港流行,在年青人間更具吸引力,去年79天「佔中佔」之後,這股浪潮沒有歇息的跡象。
  • 香港反對派公民黨創黨成員湯家驊宣布退黨 對否決政改失望
    作為公民黨創黨黨員之一,湯家驊當初組織公民黨,是希望吸納中產和溫和人士。但現時很多專業人士對公民黨非常失望,他慨嘆是公民黨推了他們加入新民黨、自由黨和經民聯等其他政黨。他曾希望公民黨能成為與中央建立關係較為正面的首個「民主黨派」,「這不是說要向中央委曲求全,而是以堅定立場在『一國兩制』下,爭取民主執政空間。」
  • 香港泛民派式微:港獨份子搶了我們的地盤
    而在本月初,香港激進泛民派政治團體「社會民主連線」和「人民力量」宣布攜手出戰九月立法會選舉。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雖然是激進團體,但是在競選綱領中沒有表達「本土」立場,對「港獨」和武力抗爭也隻字未提。這可以看做香港泛民派中最激進的勢力,與更加激進的港獨分子劃清界限的舉動。香港泛民派與港獨份子割席,是喜是憂?
  • 民進黨創黨元老:大陸對臺灣已經照顧很多 臺灣對大陸缺乏認識
    【觀察者網綜合】近日,民進黨前臺南縣副縣長、前往海南經營農場15年的林文定在故鄉臺南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表示,15年來的觀察,大陸真的照顧臺灣很多,但臺灣對這些利多似乎看成是應該的,一旦收回,就又說成是打壓,這也讓大陸很為難。 林文定強調,臺灣對大陸的認識不夠,最令人擔心的是擦槍走火。現在,兩岸內外形勢隨時在變,兩岸之間不能不接觸。
  • 新華社評論員: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性進步
    新華社評論員: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性進步 2014-08-31 18:07:15這是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性時刻,邁出香港政改「五步曲」的關鍵第二步。後續如能順利走完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行政長官同意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法律程序,將使500多萬香港合資格選民第一次實現一人一票直接選舉行政長官的權利,從而在回歸祖國20年時實現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新跨越。
  • 香港3名本土派議員及黃之鋒將赴臺 出席「臺獨」組織論壇
    羅及姚正因宣誓不真誠及不莊重,遭司法覆核議員資格。 綜合香港大公報、東網、星島日報報導,主張「臺獨」的「時代力量」日前在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上發出預告,表明已邀請羅冠聰、姚松炎、朱凱廸,以及「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等人赴臺,出席下月七日及八日舉行的「時代眾志·自決力量:2017臺港新生代議員論壇」。
  • 昔日香港、今日美國 美國暴亂成民進黨人權照妖鏡
    對照去年香港「反修例」,「勇武派」在街頭打砸燒,美國政府、香港政府都派出警方對抗暴亂。但臺灣民進黨當局去年左罵大陸右批香港,可謂是「火力全開」,一秒都不耽誤;如今對美國政府同樣的應對行為卻「沉默是金」,不敢講一句話。
  • 這一次,熟悉的街頭戰場成為民進黨「民主進步」的祭壇
    22日,由40多個民間團體、社運組織發起的近6萬人參與的2020「秋鬥」遊行如期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集結,並陳設「民主進步追思會」祭壇,高掛輓聯「悼念臺灣言論自由」及「慟別將逝去的健康
  • 臺灣民進黨正打著「守護民主」的旗號反民主
    (圖片來源:臺媒)臺灣的民進黨的全稱是民主進步黨,其黨名似乎具有追求民主進步的意涵,也賦予其追求民主進步的使命;而且該黨一直以「捍衛民主」或者「守護民主」當作口頭禪;其實際領導人蔡英文更是把「捍衛民主」或者「守護民主」掛在嘴邊,就連她爭取網絡社群的支持都要說:「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一起守護民主。」
  • 「比卡超」改名「皮卡丘」 任天堂被香港本土派批「投共」
    香港各激進「本土派」政黨借年輕人對社會的迷惘以至不滿,煽動及鼓吹仇恨,矛頭直指內地,更不時捕風捉影,就連電玩也受到牽連。 據香港文匯報5月14日報導,近日,著名遊戲廠商任天堂宣布將旗下「寵物小精靈」遊戲的中文譯名統一,有激進「本土派」政黨就藉機「抽水」(藉機獲取利益),聲稱任天堂將有關的譯名完全跟從內地的譯法,是「投共」,是在「配合消滅香港獨特的語言文化」,有人更聲稱只有「香港建國」,才能令「香港文化」獲得「尊重」。有遊戲迷不滿有人連遊戲譯名也要抽水,批評他們是為了搞分化。
  • 臺陸委會「憂心」香港民主?學者:無稽之談 看不得「一國兩制」成功
    (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臺灣方面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則在近日對此發表「相關報告如何擦脂抹粉都掩蓋不了香港情勢惡化事實」「對香港民主與自由每下愈況,倍感憂心」等污衊言論。
  • 香港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泛民楊嶽橋險勝 本土派梁天琦高票落敗
    昨日,香港立法會舉行新界東補選,這是「佔中」結束、政改被否後香港首次立法會選舉,同時也是「旺角騷亂」後的首次投票。 新界東被稱為「泛民」傳統「票倉」,公民黨楊嶽橋勝選,保住泛民席位,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以微小票數差距落敗,已屬不易。令人意外的是,參與旺角騷亂並被檢控「暴亂罪」的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梁天琦得票在候選人中排名第三。
  • 自己一團糟,還力挺香港民主
    導讀:在香港國安法推行之際,一大批「亂港分子」紛紛逃亡國外,而「亂港頭目」黎智英依然插手攪亂香港局勢,甚至與一些外國政客相勾連,阻礙國安法的推行並為自己尋求辯護。如今,黎智英被捕,還有部分西方國家政客公開宣稱要求香港政府無罪釋放黎智英。但是,黎智英曾經擾亂香港秩序、詆毀中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不會得到全國人民諒解,同樣也逃不脫法律制裁。在黎智英被捕後,蔡英文指責香港警方的做法是「侮辱自由和人權」,完全不顧及剛剛過去世界人權日。
  • 給蔡英文「穿龍袍」的《亞洲周刊》出新刊追打民進黨,這期指責其...
    報導以《反滲透法》、中天新聞臺不予換照與「查水錶」等諸多事件為例,加上採訪民進黨創黨大佬在內的政壇人士、學者,分析認為蔡英文「執政」已逐漸偏向獨裁、成新威權領袖。此後,《亞洲周刊》不止遭民進黨批評,還被綠營網軍抨擊。2020年12月29日,《亞洲周刊》加碼反擊,在臉書發布了4個不同版本的「蔡英文龍袍照」供網友免費下載,還稱綠營三番四次想封殺該刊,全因那一張蔡英文封面。
  • 臺灣作家洛杉基:民進黨創黨口號 被蔡英文、陳水扁完全推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昨日談及 「臺灣價值」直言,他的臺灣價值就是「清廉、勤政、愛鄉土」,以及「民主自由多元開放」。這番話還引來民進黨批評,這是在吃民進黨的豆腐。作家洛杉基認為,這句民進黨創黨的口號,已經完全變質了。
  • 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有過民主嗎?
    英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強佔香港,又先後通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不平等條約把持香港至1997年6月30日。其間,英國派駐香港的總督只對女王負責。比如1987年4月9日,第27任港督衛奕信舉行就職典禮,面對聖經的誓詞是:「我,戴維·克萊夫·衛奕信,宣誓效忠和敬仰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陛下,及其合法繼嗣人。願主佑我。」
  • 特首選戰與香港民主發展|文化縱橫
    但這並不意味著香港管治與民主化的一帆風順。從目前格局來看,建制派內部的過度競爭及「分票」效應非常顯著,林鄭月娥作為第一順位候選人很可能以微弱優勢勝出,其施政將遭遇類似梁振英的困局,但中央如何支持以及其團隊如何具體作為,仍可為香港管治及民主發展帶來一定的進取空間。
  • 遊錫堃邀民進黨創黨成員敘舊,未見朱高正、陳菊
    [新聞頁-臺海網]@銳看臺灣報導 臺當局「立法院長」遊錫堃今日於圓山大飯店舉辦民進黨感恩與敘舊餐會,邀請還在世的民進黨創黨同志出席餐敘,但當年登高一呼,主張應立即組黨的前「立委」朱高正(如圖),以及當年為建黨小組成員的臺當局「監察院長」陳菊等人均未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