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雅軒文化傳媒推薦元代霽藍釉留白龍紋梅瓶賞析

2020-12-21 騰訊網

藍釉瓷作為單色釉瓷中的一個重要品種,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藍釉瓷是以氧化鈷(CoO)為呈色劑,經高溫(1280~1300℃)一次燒成的單色釉瓷品種之一,創燒於元代景德鎮窯,呈色嬌豔、光澤瑩潤,自元代以後歷經明清兩朝從未停止過燒制。高溫藍釉又稱為「霽藍」,也稱「祭藍」、「積藍」、「霽青」等,是藍釉瓷中最主要的品種。霽藍釉瓷釉面不流不裂,色調均勻一致,釉層肥潤,深沉凝重。由於在高溫狀態下釉層熔融垂流,致使器物在口沿處釉層變薄,顯露出白色胎骨,形成一道白邊,俗稱「燈草口」。

在元代,用於燒制霽藍釉瓷的進口鈷料非常珍貴,發色也尚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古代陶工們能燒造出發色穩定、深沉、勻淨不暈散的霽藍釉瓷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元代霽藍釉瓷主要為「藍地白花」,且以雲龍紋為多見,光素無紋飾者幾乎未見。

這件霽藍釉白釉龍紋梅瓶口小頸短,口沿平坦,口凸岀處顯燈草邊,肩豐漸滑,肩以下鼓腹逐步收斂,至近底處微微外撇。於口沿內施藍釉,器物內無釉。器物外壁通體施鈷藍釉,細看梅瓶上、下藍釉略有不同,器身上部釉薄色淡泛紫,器身下部釉厚色濃泛深藍色。整體釉質肥厚、瑩潤。胎釉交接處微露火石紅。梅瓶腹部刻劃出一條白龍追趕著一顆火焰寶珠的景象,其紋飾為俗稱的趕珠龍紋。白龍環繞瓶身一周,龍首上仰,似鹿角形,雙角微微後翹;龍眼突起,炯炯有神。雲龍紋則施以淡淡的青白釉。藍釉深沉古樸,青白釉清新純潔。兩種色釉的差異十分鮮明,白釉龍紋在藍釉的襯託下亦顯得更加奪目,兩色相映,對比強烈。

而當時景德鎮的各大窯場都被朝庭收歸後宮所用,像這隻霽藍釉白龍梅瓶身上就描繪著一條龍追趕著一顆火焰寶珠的景象,巨龍威武騰空起飛,彰顯出一種獨一無二的皇家氣派。可是當時也正是這隻威龍的圖案,令燒製成功的梅瓶只能收藏於皇宮當中,瓷器成品後,被直接運到北京,而那些稍有瑕疵的瓷瓶,督窯官都會當場砸碎,所以白龍紋梅瓶產自御窯場,收藏於幽靜的深宮之中,世人難聞其香。這件梅瓶已是元代瓷器製品的代表作,也是元代藍釉器中極為引人注目的藝術珍品。

相關焦點

  • 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與元青花相反的用色方式,創造的瓷器新品種
    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與元青花相反的用色方式,創造的瓷器新品種在中國古代瓷器發展史上,元代的青花瓷器是受到世人喜愛的一隻瓷器品種。元代的青花瓷器,創造性的用藍白相間的對比色彩將繪畫藝術與瓷器燒造藝術,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藍釉白龍紋梅瓶
    ▲頤和園藏藍釉白龍紋梅瓶頤和園所藏的這件藍釉白龍紋梅瓶,系元代景德鎮窯燒制。目前陶瓷界公認傳承有序的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僅存世3件,除了此次展出的這件外,另兩件分別收藏於揚州博物館和法國吉美博物館。▲揚州博物館藏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
  • 安徽秦漢閣拍賣——藍地留白龍紋梅瓶
    藏品名稱:藍地留白龍紋梅瓶規格:高:42.7cm元朝又稱大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並統治中國全境的封建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疆域廣闊的王潮。元朝祟白尚藍,在中國陶瓷史上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創燒了高溫鈷藍釉,代表了中國瓷器的一個頂峰,是當時世界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交融、陶瓷工藝革命性的變革及礦物鑽料的新發現與中國古老的陶瓷工藝完美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古人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 元代藍色釉瓷器有幾種
    元代生活在大草原是上崇拜藍天白雲,同時遼闊的草原和藍天給蒙古人寬廣的胸懷,他們喜歡的顏色跟中原人也不一樣,比如喜歡藍色,通過元青花就知道了,其實除了知名的元青花,元代還有其它藍釉瓷器,元代的藍釉瓷器分為三類:「藍釉」、「藍釉堆白」和「藍釉描金」。
  • 中國元代瓷器選粹欣賞
    元 霽藍釉白龍紋大盤 元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元 霽藍釉描金碗
  • 欣賞: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
    景德鎮窯藍釉白龍紋盤元,高1.1cm,口徑16cm,足徑14cm。盤折沿,淺壁,平底。通體內外施藍釉,外底無釉。盤心坦平,在藍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貼一條矯健的白龍。龍細頸,三爪,作昂首翻騰狀。此盤屬於高溫鈷藍釉瓷器。
  • 讓收藏家愛不釋手的康熙款霽藍釉賞瓶
    從近幾年的拍賣市場行情來看,康熙霽藍釉賞瓶獲的收藏界的大贏家,受到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的重視。霽藍釉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藍釉賞瓶在藝術創作上達到空前絕後的反響,造型也是飽滿大氣,釉質肥腴,色澤沉靜明快,尤如藍寶石般璀璨深耀。底部潔白細膩,款識青花豔麗。
  • 梅瓶賞析之故事的由來
    在宋、遼堅持期間遼代缸瓦窯出產的梅瓶與宋代的個性才非常挨近,這即是1974年在遼寧省法庫墓出土的白地褐彩刻花牡丹紋梅瓶。北宋中晚期是陶瓷出產的昌盛期間,在不斷汲取別的民族的先進經驗後,逐步構成了梅瓶的本身進化和開展,並呈現了自個的個性。此刻的梅瓶千變萬化,口部改變也對比多,肩、腹的改變也呈多樣化的方式。
  • 清 康熙 灑藍釉 開光五彩筆筒(上)
    康熙繼位後,要求燒制大量的青花瓷、霽藍釉、灑藍釉,以懷念曾經的藍天白雲,可惜他的子孫沒有堅持下去。今天介紹筆者自己的一件藏品——康熙灑藍釉開光五彩筆筒。這件筆筒直徑約20釐米,高15.8釐米,開光有三,後面會一一介紹。由於灑藍釉照片顏色容易失真,故先傳一張整體圖片,再上傳兩件近距離比對圖片。
  • 【精品推薦】元青花纏枝紋梅瓶
    元代瓷器的纏枝紋,仰俯側背,極盡變化,部分瓷器上的牡丹紋可能參考了刺繡花樣,或為描造刺繡花樣的匠人所設計。元代牡丹紋、蓮花紋多採用折枝或纏枝的構圖方式。纏枝花裝飾具有典型的S型特點,和折枝花裝飾一樣強調對稱性,主要汲取了伊斯蘭文化藝術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