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瓷器選粹欣賞

2020-12-23 騰訊網

元代(公元一二七九~一三六八年)中西交通非常發達,商品可經陸路、海路運至各地。陶瓷器除了內銷,亦為輸往各地的重要商品。因此全國各地窯廠競相生產,特別是南方的窯廠產品質量精美,數量龐大。重要的瓷窯廠有浙江龍泉系窯,盛產青瓷器。初以溫州為出口港,後經松溪,順閩江,以福州為出口港。福建窯廠亦多,生產福建青瓷及青白瓷。其中建陽窯產烏金釉茶盌,福清窯產青瓷及烏金釉兩種,光澤茅店窯產黑釉茶盌;德化窯產白瓷。此外,連江、浦口及泉州的同安窯均產福建青瓷器。福建一地的產品,分別集中於福州、泉州兩齣口港,其中連江窯的產品可直接出海。

土耳其託普卡帕皇宮收藏的40件元代青花瓷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世界第一。那麼,為什麼在遙遠的土耳其皇宮,會有多達40件元青花,甚至成為全球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博物館呢?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輸出國,精美的瓷器製品經由中國的水陸兩條「絲綢之路」,運往世界各地,而土耳其就是當時這些瓷器的主要外銷國之一。接下來,一起看看託普卡帕宮裡的中國瑰寶。

花口蓮紋大碗

牡丹紋花梅瓶(一對)

高 42釐米

託普卡帕皇宮收藏

蓮池水禽菱口大盤

口徑 45釐米

託普卡帕皇宮收藏

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

青花雲龍紋盤口梅瓶

口徑 44.5釐米

託普卡帕皇宮收藏

這隻龍紋瓶身上通體繪有一條青龍,體型大,從單一角度只能「見首不見尾」或「見尾不見首」。

青花蓮池鴛鴦八方梅瓶

高 40.5釐米

託普卡帕宮收藏的這兩隻八方梅瓶因其獨特而成為世界孤品。

青花草蟲花卉八方葫蘆瓶

高 60.5釐米

牡丹紋葫蘆瓶

高 70釐米

青花蓮池鴛鴦紋執壺

宴飲圖局部:青花瓷瓶(1396年,大英博物館藏)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說1271年建立,定國號為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驅逐北遷。北遷的元政權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朝對峙,史稱"北元"。元起自忽必烈定國號起,歷十一帝98年。

元 霽藍釉白龍紋大盤

元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元霽藍釉描金爵杯

元 霽藍釉描金碗

元 卵白釉大罐

元 卵白釉雕花高足杯

元 卵白釉脫胎高足碗

元 青花纏枝花卉紋帶七寶蓋大罐

元 青花纏枝花卉紋帶七寶蓋大罐-

元 青花纏枝花卉紋高足腕

元 青花纏枝花卉紋執壺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江西景德鎮是一重要窯廠。其產品無論是質與量,在有元一代與龍泉青瓷分庭抗禮。其產品有白瓷、青白瓷、青花、釉裡紅及其他霽青釉、祭紅等。青花及釉裡紅為新產品。江西各窯亦大量生產青白瓷及白瓷。南豐、饒州、樂平、臨川等窯均是。其中以吉州窯最特出,除了白瓷,還生產釉下繪黑花-仿磁州窯風格的瓷器。並運用剪紙藝術及灑彩等裝飾技法。江西一地的產品,集中後有的經由福建光澤,下閩江,從福州、泉州出口。有的北運至鄱陽,經長江,輸送至長江流域各省。亦有南經贛江,越大庾嶺,由廣州出口者。廣東亦有窯廠,生產青瓷器外銷至中南半島。北方有陝西耀州窯,產北方青瓷,均窯系有河南禹縣、扒村、臨汝、鶴壁集,及磁州窯系的各窯,生產量亦大,但多半供應內銷。磁州窯系的產品,除了釉下繪黑褐花外,還有孔雀藍、綠、黃等色釉,釉下再繪黑花。宋以來的剔花、黑釉加褐彩等也有。定窯系各窯廠亦繼續生產定窯型白瓷,仍以河北曲陽為重鎮。以上元代瓷器發展概述引自《君友會-新民窯》。元代瓷器,廣銷海外,從東亞越印度洋,至波斯灣,中東的伊朗、土耳其亦有大量元代瓷器被發現。這些外銷的元瓷,以南方各窯的產品為主。

元 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元青花船型硯滴

元青花番蓮紋匜A

元青花番蓮紋匜-

元 青花鳳紋扁壺

元 青花高士紋玉壺春瓶

元 青花海獸筆山

元 青花蕉葉紋花觚

元 青花蕉葉紋花觚

元 青花藍地留白海水雲龍紋六角梅瓶

元 青花龍鳳紋帶蓋梅瓶

元 青花龍鳳紋帶蓋梅瓶

元代瓷器風格特徵:元代瓷器明顯具有草原民族的獨特風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創燒了許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類型。創燒單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設立樞府專門管理燒造瓷器,樞府燒出的白瓷為甜白釉色,被後世稱為"樞府瓷"。並且此時對外貿易、中西文化交流頻繁,開始燒造大量外銷瓷。元代盛行大量燒造的青花瓷大多數就是提供外銷到中東眾多伊斯蘭國家。在創燒眾多新品種時,並繼承和發展了宋代的鈞窯和龍泉窯,釉色肥厚圓潤,器形圓壯。很多地方都有明顯吸收漢文化特點。

元 青花梅花紋高足鬥笠腕

元 青花蒙括點兵紋玉壺春瓶

元 青花獅子滾球紋玉壺春瓶

元 青花獸鈕蓋爐

元青花松竹梅紋高足杯

元 青花松竹梅紋六方大罐

元 青花釉裡紅獸鈕蓋罐

元青花釉裡紅獸鈕蓋罐

元 青花釉裡紅獸鈕蓋罐

景德鎮窯瓷器品種:

青花:青花是用鈷料在白色坯胎上繪紋飾後罩透明釉,在還原氣氛中經高溫一次燒出的白地藍花瓷器。不罩釉燒出來的紋餓是黑色的。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為為兩大類:一類多為小件器物,胎子輕薄,不甚精細,多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顏色灰暗迷濛,紋飾稀疏但奔放灑脫,有的可以說相當潦草,所有鈷料含錳量高含鐵量低,和國產的鈷土礦特點相同,應是國產鈷料所繪,常見器物有高中產杯、碗、盤、匜、香爐、小罐、蒜頭瓶、玉壺春瓶等,多為日常生活用品,這類青花瓷器當時生產數量有限,屬民用瓷;還有一類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為多,其共同特點是大器者胎體厚重,小件輕薄,色白緻密,透明釉白中閃青,青花顏色濃豔鮮亮,色濃處有黑褐色斑點,紋飾層次多,有的甚至多達十來層,來得很滿期,但繁而不亂,層與層之間留一周空白,器底端兩層之間無空白,每層紋飾內容之間沒什麼關係,如經常是在纏枝菊、蕉葉、纏枝蓮、纏枝牡丹之間夾雜雲鳳、雲龍、雜寶、海水江牙等,將毫不相干的紋飾組合在一件器物上。

釉裡紅:釉裡紅是用氧化銅在坯胎上繪畫紋飾後罩透明釉,在還原氣氛中一次高溫燒出的白地紅花瓷器。於花和釉裡紅除了所有繪畫原料不同、成品效果不同以外,其製做技術、繪畫方法和燒制工藝基本相同。只是釉裡紅的燒成氣氛比青花的更嚴格,更不好掌握,元代釉裡紅瓷與元青花瓷一樣,具有胎子細密、堅緻、潔白,釉子白中閃青,非常光潤的特點。紋飾多見纏枝菊、牡丹、蓮花、雲龍、雲鳳、雲鶴、孔雀、蘆雁、人物故事等,邊飾多為變體蓮瓣、雲肩、靈芝雲、蕉葉、回紋、弦紋等。器型多為大罐、高足杯、匜、玉壺春瓶、塔式罐、穀倉、大盤、碗、瓷雕人物等等。

元青花魚藻蓮荷紋大盤

元 青花雲龍趕珠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元 青花雲龍趕珠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元 青花雲龍趕珠纏枝牡丹紋帶蓋大罐

元 青花雲龍趕珠紋大罐

元 青花雲龍趕珠紋大罐

元 青花折枝花卉紋玉壺春瓶

青白瓷: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鎮主要品種。元代繼續燒造,但胎、釉、造型、裝飾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堅緻,細密,胎體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無紋的以外,也有用刻、劃、印、堆塑、點彩、鏤雕等方法裝飾的。常見刻蚜紋飾有雲龍、卷枝、卷草、牡丹、蓮瓣等;或在盤和碗內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於器蓋或器身的裝飾,元代青白瓷器型較多,除了日常用的盤、碗、高足杯、瓶、罐、爐以外,還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蘆形的執壺、扁執壺、多穆壺、匜、硯滴、筆山等。體形通常厚重飽滿,瓶、罐等器下腹和脛清瘦,盤、碗體大而圈足小,都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白釉瓷:白釉也稱卵白釉。元代白釉瓷數量不多,但製作精細。這類瓷器胎子極細白,堅緻,胎體較厚;施釉亦厚,白中泛青似鵝卵,潤如堆脂;多印花裝飾,有雲龍、龍鳳、花卉、纏枝蓮、卷草等。

藍釉瓷:藍釉瓷是元代景德鎮創燒的新品種。它是以鈷藍為著色劑,經高溫一次燒成的。元代昨釉瓷有光素無紋,有的飾有刻白紋飾,有的加繪金彩。

紅釉瓷:元代景德鎮創新品種,是以銅紅為著色劑、經高溫在還原氣氛雖燒成的。由於銅紅的燒成技術比鈷藍還要難以掌握,因此成品極少。僅元大都遺址有少量出土,只有盤、碗、印盒等小件器物。

元 青釉筆山

元 青釉觀音座像

元 青釉人物故事磁枕

元 青釉水月觀音座像

元 樞府款的卵白釉高足盤

元 樞府款的卵白釉高足盤

元 樞府款的卵白釉折腰碗

元 釉裡紅纏枝花卉紋大罐

元 釉裡紅堆塑螭龍蓋罐

元釉裡紅堆塑螭龍蓋罐

元 釉裡紅堆塑螭龍高足杯

元 釉裡紅堆塑螭龍高足杯

元 釉裡紅堆塑螭龍高足杯

元 釉裡紅鳳紋玉壺春瓶

元釉裡紅秋水紋匜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相關焦點

  • 欣賞:兩岸故宮館藏元代瓷器
    青花釉裡紅瓷器創燒於元代。青花的呈色劑是氧化鈷,呈色穩定;釉裡紅的呈色劑是氧化銅,極易揮發,因此對窯室的燒成氣氛要求十分嚴格。元代景德鎮工匠創造性地將二者珠聯璧合地施於同一器物上。這一新的釉下彩品種的出現,是元代瓷器生產技術進步的重要標誌。
  • 元代龍泉窯瓷器的價格變化
    事實證明,元代龍泉窯瓷器的鑑定與考古學鑑定有著天壤之別。考古鑑定的理論、方法、思路和視野與風馬牛穎相同。如今,所謂的元代龍泉窯瓷器鑑定專家,只相信他們的眼睛和理論,如果我們不把握元代龍泉窯瓷器的本質特徵,我們就敢機械地複製,跳到歷史屠夫的結論上來還有藝術上的魯莽!
  • 元代藍色釉瓷器有幾種
    元代生活在大草原是上崇拜藍天白雲,同時遼闊的草原和藍天給蒙古人寬廣的胸懷,他們喜歡的顏色跟中原人也不一樣,比如喜歡藍色,通過元青花就知道了,其實除了知名的元青花,元代還有其它藍釉瓷器,元代的藍釉瓷器分為三類:「藍釉」、「藍釉堆白」和「藍釉描金」。
  • 元代任氏家族及其墓葬出土瓷器
    所幸的是,任明墓中的宋代官窯瓷器至今尚能完整無損,與家族墓出土的其他元代卵白釉瓷器和少量漆器、金銀器、硯臺共同見證任氏家族的興衰歷史。  陸明華  關於元代任氏家族相關資料  1982年,《文物》雜誌發表了《上海市青浦縣元代任氏墓葬記述》的文章,引起了學界的關注。
  • 元代黃渤海海域貿易瓷器展在旅順博物館開幕
    12月18日,由大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葫蘆島市黨群事務服務中心主辦,旅順博物館、葫蘆島市博物館承辦的「遼海雲帆」元代黃渤海海域貿易瓷器展在旅順博物館開幕。展覽分「一艘船——綏中沉船」「一窯瓷——磁州窯」「一條路——元代海上絲綢之路」3個單元,共展出266件/套文物展品,其中葫蘆島市博物館199件/套,旅順博物館藏品67件/套。展覽至2021年3月14日結束,免費向觀眾開放。
  • 南平市博物館,珍藏的元代至明代瓷器!件件珍貴,不可多得!
    龍泉青瓷褐彩雙耳環瓶,元代。南平市博物館藏。高26.5釐米、腹徑14.9釐米、口徑6.4釐米、底徑8.8釐米。青釉瓷器飾以褐色斑彩,是一種釉下裝飾,最早出現於西晉後期越窯,東晉盛行,元代龍泉窯亦很普遍。此瓶造型仿青銅器,是龍泉窯的典型器。
  • 1964年發掘北京元大都遺址時出土的部分元代瓷器賞析
    1964年,在發掘北京元大都城牆遺址的時候,在其範圍內出土了很多的珍貴文物,在這篇文章裡尤其對當時發掘出土的部分元代的瓷器做一些賞析與概述。北京城,在元代的時期,也是元代的都城,當時稱為元大都。元大都範圍包括今北京市舊城的內城、以及往北的部分。
  • 遼寧旅順海底寶藏將出水 元代出口瓷器已被定位
    經鑑定,陳書貴撈到的這個青花瓷罐來自元代的民窯。  陳書貴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受當地文保宣傳影響,漁民們打撈出海底文物後,大多都會選擇上交,但也有一批專門盜撈海底文物的人,常年盯著這片海域,大發不義之財。  盜撈海底文物的現象,自2004年進入嚴重期。這一年,兩艘白色的、來歷不明的海上打撈船進入董坨子漁港。
  • 館藏清代雍正年間瓷器欣賞,一起來圍觀!
    霽藍釉瓶(1723-1735)清 雍正霽藍釉是元代創燒的一種高溫藍釉,色調濃豔深沉,光亮細膩。又稱「祭藍」。雍正時琺瑯彩瓷器上所繪翎毛花卉、山水人物,與清宮廷畫風一脈相承。琺瑯彩瓷是純粹的藝術欣賞品,體現出濃鬱的皇家氣息。此瓶以珊瑚紅釉為地,以琺瑯彩繪畫碧桃、翠竹和小鳥,底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
  • 永樂瓷器真的不如宣德瓷器嗎?並非如此
    永樂的瓷器不如宣德,這是過去的一般說法。隨著這些年考古成就比較多,景德鎮關於明代的御窯廠被屢次挖掘,挖掘出很多明初的官窯瓷器,也就證明了永樂時期的瓷器,各個品種都不遜於宣德。為什麼過去會說宣德比永樂強呢?是因為宣德老寫款,宣德時期的瓷器上特別願意寫款,而永樂時期很少寫款。
  • 「天元藏·薦」元代鈞釉象耳瓶
    中國作為世界性的瓷器古都,瓷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從陶瓷到青瓷再到白瓷和彩瓷,瓷器形製造型和釉彩不斷豐富。而18世紀開始東西方貿易開通,瓷器經過商貿之路傳入歐洲等地,中國古代的制瓷規模才得以大規模的擴建。隸屬我國古代瓷器發展各個朝代的時代特徵,元代以其瓷器製作獨居草原民族風格,瓷器形制和釉彩得以創新發展而為人所稱道。之所以元代制瓷技藝不斷精進,除去其瓷文化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還有就是元朝政策不斷推陳出新,光是帝皇就有十一帝歷時98年。元代繼承了宋元時期的瓷器發展,將漢文化與草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相融合,釉彩豐富,瓷質緊密,窯廠眾多。
  • 外來的琺瑯彩,如何融入中國瓷器製造,創造出了美麗的琺瑯彩瓷器
    外來的琺瑯彩,如何融入中國瓷器製造,創造出了美麗的琺瑯彩瓷器在中國幾千年的陶瓷發展史上,一直遵循著從簡單到複雜,色彩從單一到多彩的脈絡發展的。唐代出現了以青瓷為代表的瓷器,其中以秘色瓷最為知名。到了宋代,瓷器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峰,出現以宋代五大名窯為代表的瓷器精品。後來到了元代後期,開始出現以藍白相間的青花瓷為代表的瓷器。到了明代,這種藍白相間的瓷器,為明代代表性的產品。明代中期,出現了鬥彩工藝。這使得瓷器表面開始呈現萬紫千紅的狀態。到了清代,隨著東西方交流的更加普及,來自西方的琺瑯彩繪畫技術流入到中國。
  • 3分鐘帶你了解中國瓷器發展史
    瓷器是百姓的日用品,也是王公貴胄的奢侈品。曾風靡中華上下五千年,也曾作為歐洲富有和高貴的象徵!在博物館中,瓷器是極其主要的藏品,在數量上佔有較大比重。在拍賣場上,瓷器也是最主要的中國藝術拍賣品類之一,且價格昂貴。從「百家爭鳴」到「一家獨大」中國瓷器發展史,用兩個詞來說就是「百家爭鳴」到「一家獨大」的過程。
  • 大英博物館中館藏中國瓷器欣賞
    大英博物館不一定非要親臨,但是,那裡面藏的中國瓷器,你一定要知道。曾在一本書中,看到作者這樣描述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設有近百個展廳,囊括全世界各個地區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物證就靜靜地待在33號展廳,其面積與古埃及、希臘等最大面積展廳平起平坐。無論你此時是何種情緒,都請先放在一邊,專心觀賞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 通訊:臺灣「理科女」的中華古瓷器情緣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廈門5月15日電 題  讀的是工商管理,自己開公司從事電子研發,甚至IBM公司大名鼎鼎的「小紅點」也包含她的專利,正宗「理科女」湯沛霖說,自己和古瓷器結緣,是源於父親的「糖果獎勵」。  湯沛霖的父親湯水欽是臺灣藝術收藏家。在湯沛霖眼裡,父親雖然從事交通運輸業,但卻把瓷器收藏當成自己的事業,「愛瓷器勝過愛企業」。  湯沛霖的童年,常常和父親一起在瓷器前度過的。
  • 國家博物館清代瓷器精品賞析
    真正紅釉技術成熟在元代,自認為天之驕子的蒙古族崇尚白色、藍色和紅色,分別象徵,藍天、白雲、紅日(或者火),因此元代的紅色瓷器真的是非常漂亮!元代被朱元璋給滅了之後,明太祖也喜歡紅色,人家姓「朱」嘛~因此他老人家的洪武一朝官窯中最多也是紅色,無奈創業剛剛成功,百廢待興,家底很薄,而燒瓷器真是相當花錢,因此洪武的釉裡紅雖是一代名品,無奈真正紅得純正的很少,多數遠看都像灰色。
  • 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
    大家好,我是何亞萍,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我國古代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釉下彩瓷,青花瓷,唐代青花瓷的發現。青花瓷器是我國古代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優秀品種之一,其名聲飲譽海丙外,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讚賞。青花瓷是以鑽為著色劑,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對於青花瓷器的起源,國內外陶瓷學界曾展開過熱烈的討論。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元代景德鎮。其理由是:在河北磁州窯釉下黑彩瓷和波斯釉下藍彩陶器的啟發和影響下,根據元代景德鎮的制瓷能力和條件,完全能創製並很快燒成比較成熟的青花瓷器。另一種觀點認為青花瓷器產生於宋代。
  • 荷花與鴛鴦並呈的蓮池裝飾圖案,不僅流行元代,更是影響傳播海外
    元景德鎮窯青花滿池嬌圖圓盤 口徑一三釐米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文物管理所藏圖片取自汪慶正主編《中國陶瓷全集第十一卷:元(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二〇〇〇年,圖一七三追尋這一圖案的源頭可以發現,元代朝服上的刺繡圖案之一便是青花瓷器上流行的這種蓮池圖案。
  • 中國瓷器的發展歷經「青瓷」和「彩瓷」兩大時代
    我國是瓷器的故鄉,早在3000多年前,由陶器演變發展而來的原始瓷器就在我們祖先手中出現,至宋代時,汝窯、各種美輪美奐的瓷器通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到世界各地,並作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綿延千年的「青瓷時代」「青瓷時代」主要是從戰國到元代。
  • 元代青花瓷珍品亮相首都博物館[圖]
    東方網3月21日消息:昨天,在首都博物館「青花的記憶——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參觀者對著一件青花瓷瓶藏品拍照。  本次展覽上,來自國內外25家收藏機構的73件元代青花瓷集體亮相,其中不乏首博珍藏的元代青花瓷的標準器青花鳳首扁壺,以及來自除中國外保存元代青花瓷器最多國家之一的伊朗的6件青花瓷珍品。展覽將在北京持續至6月21日,隨後將在國內多個省市進行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