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12月27日,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順利完成首次「回水」,430米長的南泉段第一倉埋入湖底,10萬平方米湖面重現渺渺碧波。
太湖隧道南泉入口。
11公裡隧道下穿太湖形成滬寧新通道
27日上午,記者驅車前往無錫太湖之濱,太湖隧道南泉段的施工起點就在三國城再往南的湖畔,巨大的挖掘帶從岸上延伸至水中。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西起自常州武進區前黃鎮,止於無錫南泉接無錫環太湖高速公路,全長43.9公裡,項目建成後將在滬寧間新增一條高速通道。這條新通道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10.79公裡下穿太湖的隧道段。
太湖隧道採用堰築法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先用圍堰將水攔在外面,挖開湖底建隧道,此後每完成一倉主體工程建設,便進行回土、回水作業,逐步恢復湖面。
「你看,從岸邊到湖中的這一片湖面已經恢復約10萬平方米,形成了湖中島施工的場景。恢復湖面的這一段,就是剛剛完成首次回水的南泉段第一倉,430米左右隧道順利埋入湖底,完成陸島轉換。」省交通工程建設局蘇錫常指揮部總指揮夏文俊對記者說。
太湖隧道首段430米隧道「下潛」湖底,形成湖中島施工的場景。
去湖底看一看,「潛水」成功的隧道內又寬又高
隨著第一倉下水,湖面恢復,施工車輛再進入「島」上施工,就要從已修建好的隧道內部通行了。鏤空的隧道口頂部,「太湖隧道」幾個鮮紅大字已經豎立起來。
隧道內會是什麼樣?記者跟隨項目部施工人員去湖底一探究竟。
太湖隧道兩側行車孔單孔淨寬17.45米、淨高7.25米,中間為管廊。一路向前開,又寬又高的隧道內一點沒有想像中的陰暗感,來來往往的施工車輛在排放有序的工程用料間穿行,顯得很熱鬧。
大約開了近2公裡,陽光從前方洞口灑入隧道。原來,我們已經穿過岸上明挖段、水下第一倉來到「湖中島」施工區。可以看到,前方尚未入水的隧道已經完成了蓋頂,明年3月將進行回土、回水,然後陸續一段段「下潛」入水。
給隧道穿上「雨衣」,「下潛」入水滴水不漏
水下隧道,如何做到「滴水不漏」?施工防水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為此,在回水之前,隧道主體結構進行了三重防水施工。第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隧道混凝土結構自防水,通過優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澆築工藝,強化混凝土本體質量;第二重保護是對隧道每隔60米一道的變形縫設置三層防水措施,讓水滲不進來;第三重是隧道外包防水,就是在整個湖底隧道外側再包一層防水卷材,就像給隧道穿上一件雨衣,雨衣外還要再蓋上一層混凝土保護層,從而確保太湖隧道「滴水不漏」。
整條太湖隧道挖出的土夠填滿1.6個玄武湖
先圍堰,再抽水,再挖土,然後建隧道,建好隧道再回土、回水,超過10公裡的太湖隧道施工過程中,挖出的湖底土方達到1000萬立方米,夠填滿1.6個玄武湖。這其中,有600萬立方米左右的土將用於回填入湖。
值得一提的是,回水前的回土施工也很有講究。從隧道外側底開始分段分層回填,首先虛鋪土方30釐米,平推碾壓到20釐米,隨後經過75餘層的土方回填碾壓,最終總高度達15米,仿佛「千層蛋糕」那樣。回土後,隧道頂部高度略低於開挖的湖底高度,隧道便完完全全「藏」到了湖底之下。
夏文俊介紹,東頭的南泉段,與西頭的馬山段,分別向湖中挺進,從目前的圍堰進度看,還有近5公裡將在湖中「會師」。整個工程計劃明年底貫通,2021年底全線通車。(石小磊)
來源: 揚子晚報 轉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