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隧道首次「下潛」湖底成功 10萬㎡湖面重現渺渺碧波

2021-01-11 華夏經緯網

    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12月27日,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順利完成首次「回水」,430米長的南泉段第一倉埋入湖底,10萬平方米湖面重現渺渺碧波。

太湖隧道南泉入口。

    11公裡隧道下穿太湖形成滬寧新通道

    27日上午,記者驅車前往無錫太湖之濱,太湖隧道南泉段的施工起點就在三國城再往南的湖畔,巨大的挖掘帶從岸上延伸至水中。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西起自常州武進區前黃鎮,止於無錫南泉接無錫環太湖高速公路,全長43.9公裡,項目建成後將在滬寧間新增一條高速通道。這條新通道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10.79公裡下穿太湖的隧道段。

    太湖隧道採用堰築法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先用圍堰將水攔在外面,挖開湖底建隧道,此後每完成一倉主體工程建設,便進行回土、回水作業,逐步恢復湖面。

    「你看,從岸邊到湖中的這一片湖面已經恢復約10萬平方米,形成了湖中島施工的場景。恢復湖面的這一段,就是剛剛完成首次回水的南泉段第一倉,430米左右隧道順利埋入湖底,完成陸島轉換。」省交通工程建設局蘇錫常指揮部總指揮夏文俊對記者說。

太湖隧道首段430米隧道「下潛」湖底,形成湖中島施工的場景。

    去湖底看一看,「潛水」成功的隧道內又寬又高

    隨著第一倉下水,湖面恢復,施工車輛再進入「島」上施工,就要從已修建好的隧道內部通行了。鏤空的隧道口頂部,「太湖隧道」幾個鮮紅大字已經豎立起來。

    隧道內會是什麼樣?記者跟隨項目部施工人員去湖底一探究竟。

    太湖隧道兩側行車孔單孔淨寬17.45米、淨高7.25米,中間為管廊。一路向前開,又寬又高的隧道內一點沒有想像中的陰暗感,來來往往的施工車輛在排放有序的工程用料間穿行,顯得很熱鬧。

    大約開了近2公裡,陽光從前方洞口灑入隧道。原來,我們已經穿過岸上明挖段、水下第一倉來到「湖中島」施工區。可以看到,前方尚未入水的隧道已經完成了蓋頂,明年3月將進行回土、回水,然後陸續一段段「下潛」入水。

    給隧道穿上「雨衣」,「下潛」入水滴水不漏

    水下隧道,如何做到「滴水不漏」?施工防水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為此,在回水之前,隧道主體結構進行了三重防水施工。第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隧道混凝土結構自防水,通過優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澆築工藝,強化混凝土本體質量;第二重保護是對隧道每隔60米一道的變形縫設置三層防水措施,讓水滲不進來;第三重是隧道外包防水,就是在整個湖底隧道外側再包一層防水卷材,就像給隧道穿上一件雨衣,雨衣外還要再蓋上一層混凝土保護層,從而確保太湖隧道「滴水不漏」。

    整條太湖隧道挖出的土夠填滿1.6個玄武湖

    先圍堰,再抽水,再挖土,然後建隧道,建好隧道再回土、回水,超過10公裡的太湖隧道施工過程中,挖出的湖底土方達到1000萬立方米,夠填滿1.6個玄武湖。這其中,有600萬立方米左右的土將用於回填入湖。

    值得一提的是,回水前的回土施工也很有講究。從隧道外側底開始分段分層回填,首先虛鋪土方30釐米,平推碾壓到20釐米,隨後經過75餘層的土方回填碾壓,最終總高度達15米,仿佛「千層蛋糕」那樣。回土後,隧道頂部高度略低於開挖的湖底高度,隧道便完完全全「藏」到了湖底之下。

    夏文俊介紹,東頭的南泉段,與西頭的馬山段,分別向湖中挺進,從目前的圍堰進度看,還有近5公裡將在湖中「會師」。整個工程計劃明年底貫通,2021年底全線通車。(石小磊)

來源: 揚子晚報        轉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詩絮

相關焦點

  • 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太湖隧道圍堰順利合龍
    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太湖隧道圍堰順利合龍 2020-10-04 16: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太湖隧道東西兩頭啟動土方回填 以後再「見面」就在湖底
    作為目前全國在建的最長最寬湖底隧道,太湖隧道的建設格外受人關注。
  • 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加快建設進程 太湖自然風貌將再添新景觀
    5月30日,國內在建最長的湖底隧道——太湖隧道第二倉順利完成回水作業。此次回水的亮點是湖中畫舫風亭,像一艘大船航行在回水後的太湖湖面上,成為融合太湖自然風貌的新景觀。此次回水作業歷時4小時,回水26.53萬立方米,覆蓋湖域面積17.69萬平方米。作為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10.79公裡的太湖隧道建設備受各界關注。
  • 11公裡長太湖隧道開建 可穿過湖底去無錫
    近日,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無錫段正式開建,工程包含一條貫穿太湖底下的湖底隧道,建成後將大大緩解目前滬寧高速的擁堵情況。到了雙休日的中午時分,在滬寧高速蘇州出入口,近10個收費出口全開,車子還時不時需要短暫排隊。
  • 太湖隧道圍堰合龍,馬山&南泉段「牽手」啦
    10月3日下午3時,瀟瀟秋雨中,隨著最後一根鋼板樁插打至湖底,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馬山段第九倉圍堰順利封倉,至此該項目太湖隧道圍堰施工全部完成。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無錫段是江蘇省「十五射六縱十橫」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十五射」的組成部分,其中太湖隧道是全線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10.79公裡,淨寬17.45米。
  • 馬山側與南泉段第一次「牽手」: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圍堰合龍!
    交匯點訊 10月3日,隨著最後一根鋼板樁插打至湖底,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馬山段第九倉圍堰封倉,至此該項目太湖隧道圍堰施工全部完成。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無錫段是江蘇省「十五射六縱十橫」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十五射」的組成部分,其中太湖隧道是全線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10.79公裡,淨寬17.45米。
  • 國內在建最長湖底隧道 太湖隧道湖中島設備用房主體結構開始施工
    中國江蘇網12月29日訊(通訊員 徐瑋 李佳麗 記者 郭蓓)近日,隨著湖中島33萬方土方開挖完成,中交三航局三公司承建的太湖隧道湖中島設備用房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全長10.79公裡,單孔淨寬17.45米,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最長湖底隧道,湖中島設備用房為太湖隧道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也是太湖隧道單體規模最大的設備用房。總長120米,結構寬度59.6米,含風井總高度為 31.2米。
  • 蘇錫常南部高速項目開啟 10.87公裡湖底鑽183個孔
    赤日炎炎,太湖梅梁湖水面上僅有一絲微風。昨日上午10時許,泊在湖中央的一條鑽探船上,5名施工人員正忙碌著,開動液壓機(左圖),高速旋轉的鑽杆將取樣鑽具旋入湖底深處,取上來的粘土、砂土、淤泥標好記號後,一卷卷排放在甲板上。
  • 中建一局首次公開閱海湖底的秘密 |湖說八道
    黃河閱海湖嗨大家好我是閱海湖住在銀川市有天一條美麗的絲帶穿越了我的全世界今天我作為代班DJ湖說八道一下中國首條湖底隧道管廊合建項目連通湖東岸和西岸間接聯接銀川金鳳區和西夏區按照雙向八車道城市主幹道標準設計中間為雙向行車道兩側為人行道及管廊倉目前兩岸通行需繞行湖南岸8公裡湖底隧道建成後時速
  • 太湖隧道長出「碧玉螺」! 國內在建最長水下隧道完成陸島轉換
    11月16日,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面積76451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碧玉螺造型的風亭「浮」出水面,隧道進入全新的施工階段。
  • 助力太湖重現碧波美景!品質船閘為太湖注入源頭活水
    "前黃樞紐工程的建設將加快促進太湖與長江的水體交換,相當於給太湖增加了一條'透析'通道,能夠提升太湖換水速度,進而改善太湖水環境",項目經理楊明說道:"點滴努力也能匯聚成最終勝利,太湖治理是一場持久戰,我們願為太湖的碧波美景出一份力!"
  • 湖底電纜直供太湖小島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網南京1月8日電(記者劉巍巍)「通電試驗成功,電纜狀態正常,合閘送電!」隨著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吳中供電服務中心配電綜合一班班長潘飛的指令,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衝山村至太湖漫山島的10千伏122窯上線湖底光電複合纜7日通電投運。
  • 蘇錫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馬山段順利完成陸島轉換
    11月16日,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面積76451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碧玉螺造型的風亭「浮」出水面,隧道進入全新的施工階段。
  • 常州滆湖圍網拆除 不再有「隔」重現萬頃碧波
    原標題:滆湖不再有「隔」 重現萬頃碧波 5月的滆湖碧波蕩漾,一望無際。沿湖的攬月灣、滆湖低碳公園成了常州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很難想像,這片浩瀚的水面上,曾經密密麻麻豎滿了圍網。
  • 我國"反差最大"的湖泊,湖面景色秀麗,湖底卻是"千年屍庫"?
    湖泊是很多人都都喜歡的自然景觀,一些大的湖泊帶來的震撼感不比海面要低,在我國就有不少的湖泊,這些湖泊往往深受遊客的歡迎,湖面微風吹來,在這炎熱的天氣中十分舒暢,我國的湖泊眾多,且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湖面巨大,也有的很小,但是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片湖泊卻完全不一樣,這裡湖面非常的美,但是在湖底卻十分嚇人,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在建最長最寬的湖底隧道:蘇錫常三地有福了,明年即將通車!
    這條最長的湖底隧道是在江蘇無錫的,位於太湖的下面,太湖隧道建成後全長10.79千米、寬43.6米。將有效地緩解地上的交通壓力。這將是一個極大便利太湖周圍居民的大工程。
  • 我國「反差最大」的湖泊,湖面景色秀麗,湖底卻是「千年屍庫」?
    ,在這炎熱的天氣中十分舒暢,我國的湖泊眾多,且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湖面巨大,也有的很小,但是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片湖泊卻完全不一樣,這裡湖面非常的美,但是在湖底卻十分嚇人,一起來看看吧!湖就像是一個葫蘆一般,兩邊大,中間小,而且湖面巨大,面積216平方千米,蓄水量是太湖的4.5倍。
  • 「碾碎」藍藻沉入湖底做「魚餌」,藍藻治理「太湖第一井」投運
    (晚報記者 袁曉嵐)一項剛在錫研發成功的治藻新技術,改變了傳統的藍藻打撈「笨辦法」,在太湖裡挖一口70米的深井,將藍藻吸入井內「壓扁」,失去「浮力」後下沉湖底成為「魚餌」。斥資1000多萬元的首個深井滅藻裝置已在錦園藻水分離站投運。這也是為了治藻在太湖中開挖的第一口「井」。據介紹,2009年以來太湖水域水質總體上得到大幅改善。
  • 國內最長水下隧道完成全部陸島轉換
    11月16日,中交集團所屬中交三航局承建的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馬山段湖中第一倉順利回水,恢復太湖湖面7.6萬平方米,回水量25萬立方米。至此,太湖隧道實現全部陸島通道轉換,隧道進入全新施工階段。太湖隧道全長10.79千米,寬43.6米,單孔淨寬17.45米,主體工程穿越太湖及其風景名勝區,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最長水下隧道。隧道採取「四倉流水作業」模式的堰築法施工,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有效減少圍堰阻隔對區域內水流動性的影響。當前,隧道已完成底板8.3千米,頂板6.1千米,側牆7.4千米。
  • 安徽首條湖底電纜隧道投運
    近日,記者從合肥供電公司獲悉,安徽電網首條湖底電纜隧道在巢湖正式投運,其深度、長度同時創下全省電纜隧道建設新紀錄,對於環巢湖經濟社會和旅遊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條電纜隧道創下多個安徽第一12月7日,經過24小時的安全試運行,位於合肥巢湖市的湖光路電纜隧道順利投運。這是安徽電網首條湖底電纜隧道,同時也為目前本省最長、最深的電纜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