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10月3日,隨著最後一根鋼板樁插打至湖底,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馬山段第九倉圍堰封倉,至此該項目太湖隧道圍堰施工全部完成。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無錫段是江蘇省「十五射六縱十橫」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十五射」的組成部分,其中太湖隧道是全線關鍵控制性工程,全長10.79公裡,淨寬17.45米。作為國內在建的最長的湖底水下隧道,自2018年3月13日首根鋼板樁施打以來,圍堰工程從大堤岸邊由兩側向太湖中間不斷推進,累計插打鋼板樁6.8萬餘根,鋼管樁4626根。歷時2年7個月,馬山側與南泉段在湖中無縫對接,成功實現第一次「牽手」。
按照圍堰工程施工優先的思路,指揮部督促施工單位整合生產資源要素,搶抓圍堰插打進度,持續、穩定的為後續主體工程施工創造了必備的場地條件。在圍堰施工中,湖中第三、四、五倉橫穿太湖淤泥的最「黏」處,考慮到軟土段地基變化,「指揮部立即聯合施工、監理及科研單位進行了多次專家論證,優化圍堰方案,克服了地質惡劣的『攔路虎』,」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周欣說,「此外,湖中第六倉土質堅硬,也為打樁增加了不少困難。我們又採用水刀引孔的施工方式,通過在機械臂上增加水刀等設施,切實提高了鋼板樁插打的效率。」
為加快圍堰工程施工,各施工單位克服汛情和疫情等不利影響,爭分奪秒、見縫插針,利用晴好天氣,加大人員、設備投入,加班加點搶工期。先後完成了多次隧道回水作業,「下潛」入湖達3.08公裡,加速了圍堰鋼板樁的周轉利用,順利打開了隧道主體施工全面開花的大幹局面。截至目前,太湖隧道已完成底板7.77公裡、側牆6.91公裡、頂板5.77公裡。
下一步,該項目將重點推進隧道主體工程施工,逐步開展路面、機電等工程施工,努力實現年底前隧道主體工程貫通的總目標。
交匯點記者 梅劍飛 通訊員 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