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新京報記者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首都機場已處於超飽和運行狀態,大興國際機場的開通,將提升首都航空服務能力。
繼上海之後,北京成為我國第二個同城擁有兩座機場的城市,與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主要服務於國內航空事務、浦東機場則以國際航運航空為主類似,未來首都機場與大興機場也將以服務於國內與國際不同航空業務的差異化定位,提供更加細分的服務。
大興機場通航,從業務發展角度而言,對於首都機場更多是利好影響。首都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位居全國之首,但相比於快速增長的業務需求,仍存有明顯的運力差,尤其是國際航線需求有較大缺口。
為了更好服務國內外乘客旅遊、出差等需求,適應北京日益開放、與國際接軌的城市發展趨勢,大興國際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樞紐機場,計劃未來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貨郵吞吐量400萬噸。所以,兩個機場定位不重疊,分別針對不同的客戶群,也都有著足夠的市場空間。從經濟帳層面來看,大興國際機場的通航,顯然會形成雙贏效應,緩解北京航空運力緊張局面,加快乘客和貨物吞吐量增長速度,打造首都航空雙核運行的增量蛋糕。
從用戶角度而言,隨著大興國際機場的通航,未來不必都集中於首都機場出行,也可以減少航線過於集中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過站保障時間加長,旅客登機速度變慢,間接增加飛機與旅客在機場滯留時間,加劇機場運行的負擔,通過首都機場航運減負,其實也改善了乘客的出行體驗。
根據媒體對去大型國際機場多種交通路線時間和費用的測算,如從南五環出發走京開高速直接上大興機場高速,開車的話50分鐘就能到,油錢來回40元左右,高速費15元;而選擇軌道交通地鐵大興機場線,路程根據距離以20公裡、30公裡為限,票價分為10元、25元、35元三檔;市民還可乘坐京雄城際,從北京西站到大興機場站只要20多分鐘。總體而言,市民去大興機場有多種交通工具可選,費用和時間也在較為合理的範圍之內。
而從趨勢發展角度:大興機場的定位是京津冀交通樞紐,因此距離北京市區距離稍遠,但強化了對河北、天津的輻射,方便了更多人出行,對拉動河北、天津的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未來,河北、天津乘客可以享受大興國際機場提供的更多國際航空線路服務,這從大興機場的交通規劃中可見一斑。大興機場的配套交通設施非常完善,除了北京市區直達大興機場的新機場線外,還有多條高速公路聯通大興機場與周邊地區。這就如同廣東東莞、佛山、清遠等城市乘客可以通過廣佛、廣深等高速公路去廣州白雲機場一樣,北京周邊廊坊、雄安新區等地居民也將受益於大興機場,獲得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務。
由此可以看到,大興國際機場的通航,不只是增加了幾條跑道和幾架飛機而已,無論是從企業競爭層面、消費者體驗層面,還是從區域航空一體化、京津冀發展一體化層面,都具有深遠影響和積極意義,不僅事關北京航運產業的長遠布局和發展,為京津冀廣大居民的出行提供多樣化選擇,推動北京航運業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更有利於促進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進程,拉動大興機場周邊地區的經貿發展。因此,對於大興機場的通航,我們在經濟上不僅要算個體的小帳,更要算整體發展的大帳。
□張平(財經評論人)編輯 汪世軍 校對 薛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