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以惡言罵詈,比丘墮為水牛

2021-03-02 佛家智慧故事精選

  佛陀在驕薩羅國境內,帶領著比丘們,將前往勒那樹下。途中,經過一處水澤,當中有五百頭水牛,性情十分兇惡。當時有五百位放牛人,遠遠看到佛陀帶著比丘們前來,即將行經此道,隨即高聲大喊:「唯願世尊勿經此道!這個牛群中,有一隻大惡牛,瞋恚多怒,常以牛角觸刺傷人,行經此處,重重艱難。」

  佛陀告訴放牛人:「你們無須擔憂害怕!如果那頭水牛心生恚怒要來觸刺我,我自然知道如何應對。」佛陀才剛說完,那隻性情兇惡的水牛便突然衝出,翹著尾巴,壓低著頭,將牛角朝前,以腳大力刨地,暴跳怒吼,直朝著佛陀奔來。

  此時,如來於五根手指頂端,化現五頭獅子,分列在佛陀左右,四周則有大火坑環繞。惡牛一見到這個情景,非常惶恐害怕,四處馳走,卻發現無處可逃,只有在佛足前方,有少許清涼安適之地,於是它朝著佛足奔去,心意漸漸安定下來,不再畏懼;它來到佛前長跪伏首,以舌頭舔著世尊腳足,隨後又抬頭仰視如來,喜不自勝。

  世尊知道惡牛的心已經調伏,便為牛說偈:「盛心興惡意,欲來傷害我,歸誠望得勝,返來舐我足。」

  惡牛聽聞世尊所說的偈子,深生慚愧,頓時心開意解,一切障礙消散,得知自己過去生在人道曾造作的惡業,更加慚愧。於是不食水草,不久便命終,隨即往生忉利天,如同八歲小孩一樣。

  便自思惟:「我過去究竟修了何種福德,今日得生天上?」經過仔細觀察,得知前世受水牛身,承蒙佛陀度化,因此得生天界。

  他想:「如今我應當回到人間,報答佛陀的恩澤。」天人生起這個念頭之後,立刻頂戴天冠,披掛種種瓔珞珍寶,手捧香花,身上散發耀眼的光芒,來到佛陀所在之處,頂禮佛足,退坐在旁。佛陀隨即為他開示四諦法門,天人聞法,心開意解,當下證得須陀洹果,恭敬繞佛三匝,返回天宮。

  次日清晨,五百放牛人請問世尊:「昨天夜裡大放光明,是來自帝釋、梵天、四大天王?還是二十八部鬼神大將呢?」佛陀告訴放牛人:「昨夜的光明,並不是諸天神王來此處聽法,正是你們口中所說的惡牛,因為見佛因緣,命終之後,超生天界,特地回到人間供養如來。

  你們所見,就是由他身上所散發的光芒。」五百放牛人聽聞佛陀所說,彼此互相討論:「連那頭兇惡的水牛都能因為見佛因緣,往生天上,更何況是我們?如今受此人身,怎麼可以不修習種種善法呢?」於是廣設美食餚,恭請佛陀及僧眾慈悲應供。

  用齋完畢,佛陀更為他們宣說種種法要,五百放牛人心開意解,各個於道法有所體悟,便向佛祈請出家修行。佛陀即對五百放牛人說:「善來比丘!」他們的鬚髮便自然掉落,身披法服,當下成為出家沙門,出家後精勤辦道,證得阿羅漢果,成就三明六通、八種解脫,為天上人間所尊敬景仰。

  知道這一切的比丘們請示世尊:「這頭水牛,過去生究竟造作何等惡業,導致此生墮入水牛身?而這五百位放牛人又修了何等福德,得以值佛住世,出家修行,成道證果?」

  世尊告訴比丘們:「你們想知道水牛以及五百位放牛人,過去世所造的種種善惡業因,現在,我為你們說一首偈子:『宿造善惡業,百劫而不朽,善業因緣故,今獲如是報。』」

  比丘們聽聞佛陀所說的偈子後,請示佛陀:「世尊,我們還是不明白,水牛及五百位放牛人過去的因緣究竟為何?唯願世尊再為我們詳細解說。」

  世尊告訴比丘們:「你們仔細聆聽!我為你們解說。在賢劫中波羅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

  當時,有一位三藏比丘帶領五百名弟子遊行他國,在大眾中,共相往復論議,以闡明佛法義理;當時有人向三藏比丘問難,而他因為不能闡明義理,便心生瞋恚,以惡語罵詈:『你們什麼都不懂,卻故意向我刁難提問,就像水牛以牛角觸刺傷人。』他的五百名弟子也齊聲附和,認為這是故意給他們難堪。

  他們罵完之後,便各自散去。但是因為這個惡口的因緣,五百世中,都生為水牛及放牛人,彼此共相隨逐,直到今日,都還未能脫離。」佛陀告訴比丘們:「當時的三藏比丘,正是水牛群中那頭兇惡水牛;當時三藏比丘的五百名弟子,就是現在的五百位放牛人。」

  佛陀說明這段宿業因緣時,與會大眾個個自護身口意業,厭惡生死,有的因此證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及阿羅漢果,也有因而發起闢支佛心、無上菩提心。比丘們聽聞佛陀開示,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撰集百緣經·卷第六·諸天來下供養品第六》

  省思:

  古人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惡言一出,不但傷人更是傷己,生生世世都要為此一時不忍的惡口,承受苦果,代價甚大!話將出口,實當三思。

  仔細想想,惡牛的前世何以口出惡言?無非是對境當下,忍不下心中的瞋心。因此欲止惡口,當從意業入手。

  古德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凡事反求諸己,知道是自己智慧、福德、定力不足,還有待努力,便不會輕易為外境所激怒,而能忍一時之瞋恚,修清淨之口德!

  🙏🙏🙏(佛家智慧故事精選·編輯整理)

相關焦點

  • 佛教故事:幼童被騙毀謗庶母 死墮地獄苦熬千年
    編者按:下面這一則故事出自《佛教聖眾因緣集》,講述佛陀弟子實力子比丘的前世今生。這篇因果業債,普為天下後母以及無量無邊有情現身說法。妄語毀謗或假見證的人,應該多加注意,以此為戒。毀謗罵人或者播弄是非、批評人家,就會虧欠人家業債,均有「種一得萬」苦報。
  • 一句惡言,就能招來苦報,因果是不會饒過人的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個富翁,名叫師質,信奉佛教。有一天,他準備了美好的飲食,虔誠地供養佛陀和僧眾。
  • 佛陀故事:一句惡言,招來苦報.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個富翁,名叫師質,信奉佛教。有一天,他準備了美好的飲食,虔誠地供養佛陀和僧眾。佛陀受過供養,又開示一番,就領著眾僧回到精舍。  有一次,他和同修比丘們出外度化的途中,感到熱渴異常,大家都想有一杯飲料。這時蜜勝比丘,將空缽向空中一擲,然後,雙手去接時,缽中已盛滿著佳蜜,送給眾僧解渴。回到精舍時,有一位比丘,就向佛陀請教道:「蜜勝比丘,過去修的是什麼福?為什麼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能夠方便求得蜜糖?」  佛陀答道:「你們記得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猿猴,求借缽具,裝了佳蜜,來供養佛和僧眾嗎?
  • 佛經故事:切勿惡語傷人
    一轉眼,歲月奔馳,光陰如箭,溜過了幾年,蜜勝已長大了,他厭煩塵俗,要求父母,允許他出家,父母高興地答應了。         得到父母的讚許後,蜜勝到祇園精舍,投佛出家。因為他前世的善因,很快的證了果。         有一次,他和同修比丘們出外度化的途中,感到熱渴異常,大家都想有一杯飲料。
  • 一句惡言招來苦報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個富翁,名叫師質,信奉佛教。有一天,他準備了美好的飲食,虔誠地供養佛陀和僧眾。
  • 佛教故事 | 常不輕菩薩
    這位菩薩遇見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見優婆塞、優婆夷時,均會向其禮拜讚嘆而對他們說:「我是非常尊敬你們的,什麼緣故呢?因為你們都會實行菩薩大道,必會成為佛陀的!」同時這位菩薩不專心讀誦經典,唯行禮拜,乃至在遙遠的地方看見佛教的四眾時,也會專程趕去禮拜讚嘆,並對他們說:「我不敢輕慢你們,因為你們必當會成為佛陀啊!」
  • 佛典故事:佛為病比丘洗浴
    與世尊同行的比丘們,見到屋內如此汙穢髒亂,個個掩鼻皺眉,希望能儘速離開這個地方。但是,佛陀卻請比丘們輪流進去探視,並且請人熬煮稀飯給病比丘食用。大家見到病比丘羸瘦的身軀,又聞到他身上發出的惡臭,不禁心生輕賤、厭惡。萬萬沒有想到,為三界共尊的佛陀,竟然請帝釋天王取來香湯,親自為病比丘洗浴身體。此時,大地為之震動,放大光明,大眾見此景象,莫不驚訝。
  • 當代佛教森林派西方修學大德 -坦尼沙羅比丘
    緬甸的禪修體系先引起了西方佛教圈的「內觀禪運動」。現在已經擴大到其它世俗層面,比如心理治療領域,並最終形成當下方興未艾的「正念運動」。這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要由在家人推動。但相對還比較少人注意到的,是泰國以現代森林派為代表的禪修體系對西方佛教的影響。長遠來看,泰國這一派的佛教,對塑造西方佛教內在氣質和培養西方佛教最核心力量上的影響,將十分深遠。
  • 佛教故事:一位聲音洪亮的誦經比丘
    一天波斯匿王率領軍隊經過佛陀講經說法的道場,忽然聽見一位比丘師傅的誦經聲音非常的好聽,於是便下馬來到了佛陀的面前,頂禮請教佛陀:「釋尊!如果你可以請哪位聲音好聽的誦經比丘出來與我相見,我願意布施給您十萬錢!」
  • 精舍附近女屍引起的風波 | 佛教故事
    一天早上,正當佛陀和比丘準備出外乞食,幾個衛兵闖進祗園精舍,說有命令前來搜尋一具女屍。比丘們都感到驚訝,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會來寺院林地找女屍。比丘們都發覺這名字屬於一位近期時有參加法會的妙齡女子。雖然比丘們都告訴警衛在這裡沒可能會找到她的屍體,但他們仍堅持要搜查。出乎眾人的意料,他們竟然在佛陀房子附近地下的淺處,掘出了女屍來。衛兵帶走女屍後,佛陀便告訴比丘如常到外面乞食。 「住於專念,」他這樣對比丘們說。
  • 東隱課堂 | 大乘比丘十八隨身物
    比丘十八物又叫頭陀十八物,是古代大乘佛教法師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種種器物,這十八物囊括了出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丘十八物分別是楊枝、澡豆、三衣、瓶、缽、坐具、錫杖、香爐、濾水囊、手巾、戒刀、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像等。楊枝遍灑大悲水,國泰民安人順遂。在一定程度的大眾認知裡,經常與觀音菩薩一同出鏡的楊枝已經成為了慈悲二字的代名詞。
  • 詩與佛教丨七言詩《與夢中說禪比丘對聯》
    《與夢中說禪比丘對聯》春風無影柳絮飛,秋水有蹤伊人美。勘破禪心人老去,踏遍雲水師意來。與「夢中說禪」比丘對聯,比丘就是和尚。他的上聯是「勘破禪心人老去」,對下聯「踏遍雲水師意來」。自覺對的還過得去,又添了兩句,構成了上面的七言詩。2. 寫詩快半年了,沒有什麼的成就,網際網路時代,知識和信息泛濫,做些有實際的、有利益的事也不容易。
  • 佛典故事:均提沙彌(二)
    狗兒歡喜地用完食物,舍利弗尊者便為其開示說法。狗兒命終後,則投生至舍衛國的一戶婆羅門家。一天,這位婆羅門看見舍利弗尊者獨自入城乞食,便上前詢問:「尊者沒有沙彌隨行嗎?」尊者回答:「我沒有沙彌隨行,聽說您有一子,可否隨我出家?」婆羅門說:「我有一幼兒,名叫均提,待其年紀稍長再讓他跟隨尊者出家修行。」
  • 韓網友稱《如意芳霏》裡「放河燈」抄襲韓國,還對大陸人惡言相向
    像這樣的劇情是不是在古裝劇裡非常常見,但是韓國人卻一口咬定是他們的,也是蠻無語的,此外還有一系列韓國網友對我們惡言相向,從圖上可以看出評論區裡一些韓國網友罔顧事實,還對我們惡言相向的詞彙,甚至是不惜惡言攻擊我們。說我們是頭腦不好沒有創造了以及罵我們是小偷?真的是太過分了吧!
  • 【佛教故事】琉璃王滅釋迦族
    佛世時,琉璃王誅殺釋迦族的慘案是佛教中一則重要公案,並常用於闡釋佛法中緣起因果的道理。《增一阿含經》、《彌沙塞部五分律》、《四分律》、《佛說琉璃王經》、《義足經》、《法句譬喻經》等數部佛教經律記載了這一公案:本文據《增一阿含經》卷26等見品第34為本:佛世時,在中天竺有個國家叫憍[jiāo]薩羅,和當時的摩揭陀國並稱佛陀時代的兩大強國。
  • 什麼是比丘?
    對一般信佛學佛的人來說,居士和比丘這兩個詞,並不陌生,是基本常識。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可能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所以末學感覺還是有必要為大家普及一下,以便大家對佛教有更多的了解,末學知識淺陋,只能儘自己所能,如果解釋的有什麼不妥之處,還請大家見諒、多多包涵!
  • 朱美祿:文人談「罵」
    黃庭堅本是著名詩人,對詩歌有獨到的認識,他在《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後》中說:「詩者,人之情性也,非強諫爭於廷,怨忿詬於道,怒鄰罵坐之為也。」假如因詩歌「訕謗侵陵,引頸以承戈,披襟而受矢」,則「是失詩之旨,非詩之過也。」在黃庭堅看來,詩歌本質上是人之情性的表現,但詩歌的傳達不能過於直露,所以「怒鄰罵坐」「訕謗侵陵」並不符合詩歌宗旨。
  • 佛教故事:羅睺羅尊者
    叫目犍連為他剃頭,舍利弗為說沙彌十戒,是僧團中沙彌之始。初出家的羅睺羅仍舊十分頑皮,當一些宰官、長者、居士來探問佛時。問他佛在什麼地方,他總是捉弄別人。佛在竹林精舍時,他騙人說在耆闍窟山,他看到別人上當,來回奔跑著,哈哈大笑。這件事傳到佛的耳中,就狠狠地批評說:你出家做沙門,不重威儀,戲弄妄言。結果誰也不愛護你,珍攝你,到了命終的時候,還要墮在三惡道中。
  • 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受比丘戒(組圖)
    清晨6時20分,在扎寺拉讓日光殿,第十一世班禪的經師江洋嘉措大師和扎寺5位高僧為第十一世班禪舉行授戒儀式。19歲的班禪禮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藏傳佛教密宗大師江洋嘉措仁波切為師受成比丘戒,成為了一名正式的佛陀弟子。授戒儀式嚴格按照藏傳佛教儀軌和定製進行,如法如律,莊嚴神聖,整個儀式持續了近2個半小時。
  • 碧山寺數百位戒子受比丘戒
    戒子排壇肅立,循序依律,於殿外肅立靜候(圖片來源:鳳凰佛教)鳳凰佛教通訊員付軼群五臺山訊:2017年6月8日(農曆五月十四日),五臺山碧山寺三壇大戒法會進入第十四天,數百位戒子列隊排班齊集於雷音寶殿前,虔誠恭候,準備著登比丘壇,受比丘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