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界面陝西 劉軍偉
5月31日,《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19)》發布,報告對36個臨空示範區(括14家國家臨空示範區)發展情況進行客觀地監測和評估。
評估結果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排名前三,西安排名第十四位;但在體制機制創新指數上,西安排名第六位。
作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西安走向世界舞臺的進程中,臨空經濟重任在肩。而成為臨空經濟區「國家隊」成員之後,西安如何乘「機」而上,被外界廣泛關注。
全球「臨空經濟區」的崛起
臨空經濟,簡言之,就是以航空貨流和商務人流為支撐的經濟。臨空經濟區是依託機場的速度經濟和流量經濟,圍繞機場在其紅線範圍外半徑約30KM範圍內形成的一種新型城市形態。
如果說全球化經濟競爭,1.0時代拼的是海港;那麼2.0時代拼的就是鐵路和公路樞紐,相應的大城市也因此崛起;進入21世紀,3.0時代,其決戰場所就在空港,並迅速地形成了臨空經濟發展新形態。
根據國際航空運營統計數據顯示,航空運輸對城市經濟產出(以GDP總量衡量)的貢獻率約4.5%;機場每創造100個工作崗位,會間接創造610個其他行業工作崗位;大型樞紐機場客運量每增加100萬人,將拉動地方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增加就業崗位1萬人;空港每增加10萬噸航空貨物,將創造800個工作崗位。
孟菲斯國際機場
以機場為核心的臨空產業能迅速助推周邊區域經濟增長。以孟菲斯國際機場為例,作為世界最大的貨運機場,該機場自1992年連續18年貨運吞吐量雄踞全球第一,為孟菲斯周邊五個縣市的經濟總共注入了286億美元,為當地居民帶來近80億美元收入、22萬個就業機會,也造就了美國孟菲斯空港經濟區的崛起。
空港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產物,同時,又必然助推區域經濟更深、更廣發展,從而產生國際性的影響力。美國孟菲斯機場航空城已將機場的功能升級蛻變成為都市的概念。
中國迎來新一輪開放發展
在全球臨空經濟區域的影響下,中國的「空中速度」也越來越快。
《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19)》顯示,位於第一梯隊的上海、北京、廣州臨空經濟區的典型特徵是,機場發展強勁,腹地經濟支撐有力,機場發展與腹地經濟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係。
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
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為例,作為通往世界的登記口,虹橋機場平均一分鐘有1.5架次飛機起飛,已經成為上海重要的商務經濟戰略支撐中心。以其為中心形成的臨空經濟商務區,已經聚集了53萬人口、17.4萬白領商務人士,日均人流量110萬人次。
此外,公開數據顯示,全國已經明確規劃並進行建設的臨空經濟區達到67個。上海、北京、重慶、杭州等省市紛紛發布臨空經濟發展規劃,促進當地經濟新一輪開放發展。
其中,2018年8月批覆的《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2016-2020年)》中提到,北京將與河北共建新機場臨空經濟區,以此來促進京冀兩地深度融合發展,總投資將超1500億元;廈門的新機場以及臨空經濟區建設更是列入廈門「雙千億」項目,預計未來3-5年在新機場片區的投入將達到1800億元。
西安也制定了《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發展規劃(2019-2035)》,計劃到2035年,西安國際航線將達到180條,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億人次,貨郵吞吐量突破200萬噸;富有活力的臨空產業生態系統全面形成,臨空主導產業產值(營收)突破2500億元。
綠地三大組團布局臨空經濟區
國際機場協會將機場喻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對於快速發展的西安來說,尤其如此。
2018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局正式批覆設立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這是全國第12個臨空經濟示範區,是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同時也是西安又一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
緊接著,各項政策「東風」吹來,助力西安發展臨空經濟。西北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獲批籌建;《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提出將西安建設為國家物流樞紐;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T5)項目獲批……
全國臨空經濟規劃現狀
實際上,作為西安臨空經濟區的核心,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已經飛出了臨空經濟區「加速度」。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起降航班超過32萬架次,貨郵吞吐量31.26萬噸的突破,增速位列全國十大樞紐機場第一;以航空主業為突破,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已經聚集了飛機維修、航材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物流運輸等領域的138家企業,初步形成了臨空經濟全產業鏈。
綠地臨空經濟區項目區位圖
以機場為樞紐的臨空經濟區,正在成為城市和區域城市群發展的「新引擎和增長極」。在此機遇下,擅長新區開放、新經濟形態建設的綠地集團搶先布局,在空港新區、秦漢新城、大西安(鹹陽)文體功能區三大區域,打造綠地國寶21城城市精奢作品、綠地新裡·格林公館城市輕奢典範及綠地·新都會城市美居,臻獻城市菁英人群,促進區域騰飛。
可以預見,在大臨空時代的步伐下,以綠地集團為代表的房企,將成為助力大西安嵌入全球臨空經濟鏈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