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家市這個村,他手繪了一張特殊地圖,標註了54個點!

2021-02-14 微瀏陽

從瀏陽城區驅車往南40餘分鐘便來到文家市鎮沙溪村。走進沙溪村,村內乾淨整潔,處處都能夠感受到鄉村的變化。「如今的鄉村是一步一景,環境越來越好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們也是一年一個變化。」回想著四年前初到沙溪村的場景,瀏陽市城鄉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瀏發集團」)職員、沙溪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周宇滿是感慨。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不僅要助力未脫貧的人群儘快實現脫貧,更要對前期攻堅成果再一次鞏固,防止出現返貧風險。

 

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瀏發集團的駐村扶貧幹部們也始終堅守在基層一線,用筆尖記錄下每一次細小的變化、用腳步丈量每一戶貧困戶發展的可能,用心用情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走深走實,打通了精準扶貧的「最後一公裡」。

第一時間奔赴防疫一線

防疫同時不忘扶貧目標

 

2020年年初,一場影響全國的疫情發生,也為扶貧工作的推進帶來了一定影響,這種影響在瀏發集團職員、文家市鎮文家市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平看來,更是感受深切。

 「前期我已經來到村上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李平說,今年年初,根據公司人事安排,他被選派到文家市鎮文家市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哪曾想還未開始接觸扶貧工作,防疫壓力卻像一座大山堵在了他的面前。

 

李平(右一)在疫情期間上戶了解貧困戶生活情況

疫情防控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秉承著這一原則,李平帶上口罩、做好防護便投入到了村上聯防聯控的防疫工作當中,在各路段設置疫情防控監測點、對有人員流動的門戶進行上戶排查、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在連續一個多禮拜的奮戰後,直到各項防疫工作已經穩步部署,他才回到扶貧的工作崗位上來。

 

翻越了「防疫大山」的阻礙,面對全新的環境、對象,如何確保脫貧攻堅戰順利推進成了李平面臨的新考驗。「用心去走每一條走過的路,用情去對待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每一次交流,就會尋找得到新的切入口。」李平說。

 

李平口中的「切入口」正是他手繪的一張「扶貧地圖」。一張白紙上手繪的線條彎彎曲曲,54個點躍然其中,不僅有方向指示,更有標記註明,這樣一張簡單的「地圖」,卻是李平開展扶貧工作的有力助手。

 

「剛來文家市村的時候,我對村上並不熟悉,要記住每個貧困戶的家在哪裡更是困難。」李平說,該村共有54戶、共177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確保工作開展順利,他便走訪一戶、記錄一戶、標記一戶,慢慢地呈現出了一張「扶貧地圖」,經過幾輪的走訪,這張地圖越來越完整了,自己與建檔貧困戶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據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間,瀏發集團作為文家市村的扶貧後盾單位,在村上出現確診病例後,瀏發集團堅持防疫與扶貧兩手抓,相關幹部第一時間奔赴一線協助村上開展防疫工作,並為村上捐贈防疫物資,穩定村級防疫形勢。

 

同時,在瀏發集團的支持與幫助下,近年來文家市村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177人,截至2019年已脫貧49戶169人,計劃2020年6月份幫未脫貧5戶8人脫貧。

 

駐村扶貧第四年

他說要扶上馬再送一程

脫貧攻堅不是「一脫了之」,而是要充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確保攻堅效益的可持續性,才能真正實現扶貧工作的成效。

 

從2017年4月來到文家市鎮沙溪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到如今已經是第四個年頭,周宇見證了沙溪村的每一個變化,他在貧困戶們眼中的形象也從一名駐村幹部變成了親切的周隊長。

 

「來之前未曾接觸過基層工作,心裡更是沒底,經過這四年,看到了村上很大的改變,自己帶領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的底氣也更足了。」周宇說,最讓他感悟深刻的不是物質條件改善了,而是貧困戶們精神面貌也有所改變,也越發自信了。

 

走進沙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孫見如的家中,幾年前的土坯房的位置上,如今已經是乾淨整潔的鄉村小平房。2017年,在政府引導、駐村幹部幫助、結對單位的支持下,籌齊啟動資金後,孫見如一家便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2018年一家人便住進了新房子。

 

通過合力幫扶,孫見如家大變樣。

與此同時,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孫見如家庭由原本單一的種植逐漸發展到種養殖,收入逐漸增加,已於2019年實現脫貧。住進了新房子、有了發展新路子,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孫見如眼中的光彩也越來越亮了。

 

「針對脫貧攻堅戰,我市提出要著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我很榮幸也很願意成為這支隊伍中的一員。」周宇說,來到基層的這幾年,自己對扶貧工作已經很是熟悉,通過自己的工作,給貧困戶們帶來了一些改變,讓他很有成就感。

 

據了解,沙溪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目前已有34戶實現脫貧,近年來通過引導其發展產業、搭建就業橋梁等,村上的貧困發生率不斷降低,脫貧質量不斷提高。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更是不能放鬆,要扶上馬還需送一程。」周宇說,將貧困人口扶上馬後,不能拍拍馬屁股信馬由韁,而應該繼續擔起責任、做好幫扶、鞏固成果,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接下來他們也將圍繞鞏固成效的方面繼續推進扶貧工作開展。

 

工地一線接到任命電話

二話不說奔赴基層扶貧

 

扶貧既要扶起被生活重擔壓垮的身軀,更要扶起精氣神,這是瀏發集團職員、古港鎮古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鄧智一直堅持的理念。

 

2019年6月的一天,正在張坊鎮某一工地現場開展工作的鄧智接到了一個任命電話:組織決定選派他去到古港鎮古港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以前只進行過結對扶貧,如今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對於我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工作,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也是一種挑戰。」鄧智說,在一個崗位就要做好這個崗位的事情,將手頭工作交接完畢後,他立即就投入到駐村扶貧的工作中來。

 

2019年6月13日,是鄧智正式駐古港村的第一天,在前期已經對村上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梳理了解的基礎上,鄧智開始了上戶走訪。「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鄧智說。

 

今年65歲的古港村村民羅良明,自身患病需長期服藥住院治療,其妻子因病長期臥床,兒子因車禍致殘疾,2014年羅良明家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政府的支持、後盾單位的幫助、幫扶幹部的鼓勵下,羅良明一家在古港中學對面開起來了小麵館。今年開學前期,鄧智更是帶著裝修工人將羅良明的小麵館裡裡外外翻修了一遍,麵館環境更好了,往來顧客也就多了,生意紅火,一家人的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

 

通過幫扶與鼓勵,羅良明一家開了家早餐店。

同樣感受到這份動力的還有唐仕坤,以往都是依靠打打零工、零散蔬菜種植來獲取微薄收入,2019年在駐村扶貧工作隊、支村兩委等的幫助下,他將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6畝,在合作社和專業技術員的指導下,光蔬菜種植就實現收入6萬元,成功摘下了「貧困帽」。

 

記者了解到,古港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近年來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後盾單位的攻堅下,通過政府引導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到就近企業就業、鼓勵從事花炮手工業等舉措,如今35戶均已經實現脫貧。

 

在與貧困決戰的徵途中,瀏發集團深入貫徹上級精準扶貧戰略,落實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系列重大決策與舉措,一位位扶貧幹部投身於鄉村、投身於基層、投身於困難地區,與廣大農民群眾並肩作戰,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初心與使命。

相關焦點

  • 遊玩北京,從一張手繪地圖開始
    該系列地圖包含「坐電車逛京城」「搭地鐵逛京城」「騎單車逛京城」三張圖,不僅設計了詳細的路線攻略附在地圖旁,而且專門設計成可以折起來的手風琴形狀,好玩兒、有趣又便攜,特別受年輕驢友喜愛。   李晨就是「逍遙遊」系列的手繪地圖作者。2009年,他在西藏開旅館時畫的第一張手繪地圖,就被其他出版社看中並順利出版。
  • 鹽城128 個鎮村以烈士名字命名,10 米手繪「紅色地圖」講述背後故事
    ,鹽城一公墓的幾位有繪畫才藝的工作人員,利用自己的特長,歷經 2 個多月,手繪出了 10 米長的 " 紅色地圖 "。據介紹,這幾幅巨幅 " 紅色地圖 " 是 " 清明活動文化節 " 中的又一大亮點,它是公墓的幾位年輕工作人員的原創設計、手繪作品。
  • 【即將蝶變的「城中島」】一張手繪地圖,讀懂烏橋島
    「之前在汕頭檔案館、規劃設計院、圖書館等地方,居然連一張完整的烏橋島地圖都找不到,這張地圖花了我近兩年的時間,走街串巷採集巷道名稱。雖然地圖不會說話,但這畫出來的一路一道,何嘗不是在跟我們訴說著歷史啊!」老陳兄由衷地感嘆道。        打開這張《烏橋島歷史風情圖》,記者看到,這可不是一張簡單的地圖,而是採集者一筆一畫手繪出來的。
  • 看過這張駐村手繪地圖嗎?很可愛!
    手繪地圖 自創小型「資料庫」 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新城鄉採山坪村委會是苗族「直過區」,2014年總人口712戶30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81戶2239人,綜合貧困發生率73.19%!唐旭爾負責的網格區域有建檔立卡戶99戶445人,分布在採山坪村上箐門、下箐門、木廠三個自然村。
  • 寧波手繪「楊梅地圖」真管用(點讚中國)
    在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瓔珞村,50多歲的農民楊小康正在地裡拾掇採摘完畢的楊梅樹。這時,兩個穿著城管衣服的人走了過來。  「這不是老高嗎?」楊小康大聲招呼他們在棚下坐。前來的正是北侖區城管高萬軍和陳旭東。不等他們開口,楊小康先寒暄了起來:「多虧了你們的『 楊梅地圖 』,我們這次楊梅賣得太順利了。」   楊梅地圖 是什麼?這是北侖區城管 手繪 的一張特殊地圖。
  • 「90後」小姐姐這張駐村手繪地圖不一般
    唐旭爾(右)向村民了解情況、宣傳政策這個1993年的四川姑娘,2016年從香港大學食品安全與毒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於2017年11月進入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工作。手繪地圖 自創小型「資料庫」元陽縣上新城鄉採山坪村委會多是苗族群眾,2014年總人口712戶30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81戶2239人,綜合貧困發生率73.19%。唐旭爾負責的網格區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9戶445人,分布在採山坪村委會上箐門、下箐門、木廠3個自然村。
  • 暖心阿姨贈送手繪地圖
    「希望這幅地圖能幫到你們,少跑點冤枉路!」近日,蘇州市姑蘇區滄浪街道潼涇二社區的薛紅阿姨特意手繪了一張小區地圖,把每幢樓的每個單元都標得清清楚楚,送給來小區送外賣的小哥。薛紅說,老新村裡門牌號太繞,經常有送快遞或外賣的小哥迷路,希望能提供一點幫助。
  • 90後駐村女孩手繪元陽貧困地圖背後的故事
    手繪地圖 自創小型「資料庫」元陽縣上新城鄉採山坪村委會多是苗族群眾,2014年總人口712戶30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81戶2239人,綜合貧困發生率73.19%。唐旭爾負責的網格區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9戶445人,分布在採山坪村委會上箐門、下箐門、木廠3個自然村。
  • 手繪地圖,讓群眾少走冤枉路 社區幹部的這個舉動暖人心
    「別急別急,我給你一張地圖,你按照地圖上的標誌走。喏,這是我們社區所在地,右拐到鏡海大道,一直往前走,再右拐到秋實路,過一座橋,就到濱海工業區管委會了,這個標五角星的就是。」便民服務大廳工作人員李太京拿出一張手繪地圖,耐心地講解。
  • 河南舞鋼:張俊山和他的手繪扶貧地圖
    紫色標註的是常年不在家農戶,紅色的是低保戶,棕色的是五保戶,灰色的是不穩定人員,獨居老人用三角形特意標註,而每一個貧困家庭都用愛心點綴……翻開礦建街道各村的民情檔案,第一頁的扶貧地圖格外引人矚目。 而這一幅幅精妙絕倫的地圖都來源包村幹部張俊山在工作中的一個小小的想法。
  • 一張手繪地圖覽盡中軸線申遺「遺產點」
    記者了解到,為配合「北京日」活動專設的「北京禮物」展臺,陳列著70餘件具有濃重京味特色的商品,一張北京手繪地圖上,涵蓋了永定門、先農壇、天壇等14處計劃「申遺」的遺產點。截至目前,已有54家企業的543件商品通過評估,獲得了「北京禮物」稱號,而登上此次展臺的商品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 「90後」駐村女孩手繪貧困戶地圖 自創小型「資料庫」
    手繪地圖 自創小型「資料庫」元陽縣上新城鄉採山坪村委會多是苗族群眾,2014年總人口712戶30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81戶2239人,綜合貧困發生率73.19%。唐旭爾負責的網格區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9戶445人,分布在採山坪村委會上箐門、下箐門、木廠3個自然村。
  • 麗人| 她用一張特殊的地圖 繪出了對家鄉泉州濃濃的愛意
    一筆一畫,一字一句,每一處滲透著她對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痴迷與用心,她用一張特殊的地圖,繪出了對家鄉濃濃的愛意。十年前,李梓瑜還是一名大二的在校生,行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之間,飽覽這座歷史古城的遺蹟和風採,成為她課餘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哪裡的雞爪最正宗、哪條街的肉粽味道最鮮美、哪家店的面線糊最具風味,她都了如指掌,絕對堪稱當之無愧的泉州美食通!
  • 手繪地圖走紅社區 居民點讚「很貼心」
    手繪地圖走紅社區 居民點讚「很貼心」這些東西既然存在,都需要在地圖上標註出來。」根據前期的走訪調查,王迪發現不少社區居民並不清楚社區託老所和衛生服務站的具體位置,甚至不少老人根本不知道社區還有託老所。這種情況並非是個例,「我們社區『放學來吧』微型少年宮在哪兒?」這個問題就曾考倒了不少在社區長大的孩子。
  • 「自從我家農產品上了手繪地圖……」
    新華社成都4月19日電(記者王麗 陳健)「自從我家農產品上了手繪地圖以後,我再也不用一大早就出門,騎幾公裡的車,拉農產品去城裡賣了。也不用被消費者懷疑我賣的是不是生態農產品了。」4月18日,在四川眉山市青神縣白果鄉五嘉壩村,55歲的村民楊福枝笑逐顏開地說。
  • 「90後」小姐姐這張駐村手繪地圖不一般
    唐旭爾(右)向村民了解情況、宣傳政策這個1993年的四川姑娘,2016年從香港大學食品安全與毒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於2017年11月進入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工作。手繪地圖 自創小型「資料庫」元陽縣上新城鄉採山坪村委會多是苗族群眾,2014年總人口712戶30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81戶2239人,綜合貧困發生率73.19%。唐旭爾負責的網格區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9戶445人,分布在採山坪村委會上箐門、下箐門、木廠3個自然村。
  • 「90後」小姐姐這張駐村手繪地圖不一般
    為儘快熟悉、了解和記憶網格化管理的3個自然村情況,同時不耽誤村幹部的時間,唐旭爾用一張A4紙,從1到99手工繪製農戶分布地圖。她利用跟第一書記和村組幹部入戶走訪的機會,一邊走訪,一邊標註各戶的位置。那段時間,她一條路一條路反覆走,修正草圖,9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位置慢慢清晰起來。為驗證準確性,她帶著地圖獨自一個人一戶戶地走,一戶不差,一戶不漏。
  • 一張手繪地圖的故事
    如您所見 這是一張手繪地圖 終點:北京市方圓公證處 這年頭還有人手畫地圖? 是的,沒錯 今天小編就給您講講 這張手繪地圖的故事 10月14日, 86歲的張阿姨在60多歲的李先生陪同下,來到北京市方圓公證處,諮詢如何辦理繼承公證。
  • 數學老師兩年手繪完成上虞旅遊地圖·都市快報
    阮老師說他還有一個更宏偉的計劃 「缺錢出版 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投資我」 記者 胡劍 通訊員 樓麗君 昨天,上虞一位小學老師火了!耗時兩年,他親手製作了一份精美的上虞旅遊手繪地圖。 他叫阮佳波,上虞蓋北鎮小學的數學老師。2014年,上虞舉辦了一次旅遊商品設計大賽,從小對美術感興趣的阮佳波,就製作了兩組手繪明信片,沒想到獲獎了。
  • 地圖標註有哪些優勢?如何進行地圖標註?
    目前傳統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創業者的發展需求,想要有更好更快的發展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推廣,不管是百度地圖、搜狗地圖、360地圖、騰訊地圖、高德地圖,已經是一種全新的推廣模式,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在用手機上網,在手機上下載各種各樣的地圖,來尋找自己的目的地,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就產生了在地圖上進行標註,能夠讓客戶了解到你的產品了解到你的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