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瀏陽城區驅車往南40餘分鐘便來到文家市鎮沙溪村。走進沙溪村,村內乾淨整潔,處處都能夠感受到鄉村的變化。「如今的鄉村是一步一景,環境越來越好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們也是一年一個變化。」回想著四年前初到沙溪村的場景,瀏陽市城鄉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瀏發集團」)職員、沙溪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周宇滿是感慨。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不僅要助力未脫貧的人群儘快實現脫貧,更要對前期攻堅成果再一次鞏固,防止出現返貧風險。
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瀏發集團的駐村扶貧幹部們也始終堅守在基層一線,用筆尖記錄下每一次細小的變化、用腳步丈量每一戶貧困戶發展的可能,用心用情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走深走實,打通了精準扶貧的「最後一公裡」。
第一時間奔赴防疫一線
防疫同時不忘扶貧目標
2020年年初,一場影響全國的疫情發生,也為扶貧工作的推進帶來了一定影響,這種影響在瀏發集團職員、文家市鎮文家市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平看來,更是感受深切。
「前期我已經來到村上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李平說,今年年初,根據公司人事安排,他被選派到文家市鎮文家市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哪曾想還未開始接觸扶貧工作,防疫壓力卻像一座大山堵在了他的面前。
李平(右一)在疫情期間上戶了解貧困戶生活情況
疫情防控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秉承著這一原則,李平帶上口罩、做好防護便投入到了村上聯防聯控的防疫工作當中,在各路段設置疫情防控監測點、對有人員流動的門戶進行上戶排查、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在連續一個多禮拜的奮戰後,直到各項防疫工作已經穩步部署,他才回到扶貧的工作崗位上來。
翻越了「防疫大山」的阻礙,面對全新的環境、對象,如何確保脫貧攻堅戰順利推進成了李平面臨的新考驗。「用心去走每一條走過的路,用情去對待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每一次交流,就會尋找得到新的切入口。」李平說。
李平口中的「切入口」正是他手繪的一張「扶貧地圖」。一張白紙上手繪的線條彎彎曲曲,54個點躍然其中,不僅有方向指示,更有標記註明,這樣一張簡單的「地圖」,卻是李平開展扶貧工作的有力助手。
「剛來文家市村的時候,我對村上並不熟悉,要記住每個貧困戶的家在哪裡更是困難。」李平說,該村共有54戶、共177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確保工作開展順利,他便走訪一戶、記錄一戶、標記一戶,慢慢地呈現出了一張「扶貧地圖」,經過幾輪的走訪,這張地圖越來越完整了,自己與建檔貧困戶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據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間,瀏發集團作為文家市村的扶貧後盾單位,在村上出現確診病例後,瀏發集團堅持防疫與扶貧兩手抓,相關幹部第一時間奔赴一線協助村上開展防疫工作,並為村上捐贈防疫物資,穩定村級防疫形勢。
同時,在瀏發集團的支持與幫助下,近年來文家市村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成效,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177人,截至2019年已脫貧49戶169人,計劃2020年6月份幫未脫貧5戶8人脫貧。
駐村扶貧第四年
他說要扶上馬再送一程
脫貧攻堅不是「一脫了之」,而是要充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確保攻堅效益的可持續性,才能真正實現扶貧工作的成效。
從2017年4月來到文家市鎮沙溪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到如今已經是第四個年頭,周宇見證了沙溪村的每一個變化,他在貧困戶們眼中的形象也從一名駐村幹部變成了親切的周隊長。
「來之前未曾接觸過基層工作,心裡更是沒底,經過這四年,看到了村上很大的改變,自己帶領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的底氣也更足了。」周宇說,最讓他感悟深刻的不是物質條件改善了,而是貧困戶們精神面貌也有所改變,也越發自信了。
走進沙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孫見如的家中,幾年前的土坯房的位置上,如今已經是乾淨整潔的鄉村小平房。2017年,在政府引導、駐村幹部幫助、結對單位的支持下,籌齊啟動資金後,孫見如一家便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2018年一家人便住進了新房子。
通過合力幫扶,孫見如家大變樣。
與此同時,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孫見如家庭由原本單一的種植逐漸發展到種養殖,收入逐漸增加,已於2019年實現脫貧。住進了新房子、有了發展新路子,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孫見如眼中的光彩也越來越亮了。
「針對脫貧攻堅戰,我市提出要著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我很榮幸也很願意成為這支隊伍中的一員。」周宇說,來到基層的這幾年,自己對扶貧工作已經很是熟悉,通過自己的工作,給貧困戶們帶來了一些改變,讓他很有成就感。
據了解,沙溪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目前已有34戶實現脫貧,近年來通過引導其發展產業、搭建就業橋梁等,村上的貧困發生率不斷降低,脫貧質量不斷提高。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更是不能放鬆,要扶上馬還需送一程。」周宇說,將貧困人口扶上馬後,不能拍拍馬屁股信馬由韁,而應該繼續擔起責任、做好幫扶、鞏固成果,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接下來他們也將圍繞鞏固成效的方面繼續推進扶貧工作開展。
工地一線接到任命電話
二話不說奔赴基層扶貧
扶貧既要扶起被生活重擔壓垮的身軀,更要扶起精氣神,這是瀏發集團職員、古港鎮古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鄧智一直堅持的理念。
2019年6月的一天,正在張坊鎮某一工地現場開展工作的鄧智接到了一個任命電話:組織決定選派他去到古港鎮古港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以前只進行過結對扶貧,如今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對於我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工作,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也是一種挑戰。」鄧智說,在一個崗位就要做好這個崗位的事情,將手頭工作交接完畢後,他立即就投入到駐村扶貧的工作中來。
2019年6月13日,是鄧智正式駐古港村的第一天,在前期已經對村上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梳理了解的基礎上,鄧智開始了上戶走訪。「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鄧智說。
今年65歲的古港村村民羅良明,自身患病需長期服藥住院治療,其妻子因病長期臥床,兒子因車禍致殘疾,2014年羅良明家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政府的支持、後盾單位的幫助、幫扶幹部的鼓勵下,羅良明一家在古港中學對面開起來了小麵館。今年開學前期,鄧智更是帶著裝修工人將羅良明的小麵館裡裡外外翻修了一遍,麵館環境更好了,往來顧客也就多了,生意紅火,一家人的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好。
通過幫扶與鼓勵,羅良明一家開了家早餐店。
同樣感受到這份動力的還有唐仕坤,以往都是依靠打打零工、零散蔬菜種植來獲取微薄收入,2019年在駐村扶貧工作隊、支村兩委等的幫助下,他將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6畝,在合作社和專業技術員的指導下,光蔬菜種植就實現收入6萬元,成功摘下了「貧困帽」。
記者了解到,古港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近年來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後盾單位的攻堅下,通過政府引導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到就近企業就業、鼓勵從事花炮手工業等舉措,如今35戶均已經實現脫貧。
在與貧困決戰的徵途中,瀏發集團深入貫徹上級精準扶貧戰略,落實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系列重大決策與舉措,一位位扶貧幹部投身於鄉村、投身於基層、投身於困難地區,與廣大農民群眾並肩作戰,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初心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