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珠詩刊第173期 端午節特刊

2021-02-18 東方之珠詩刊


端午祭
◇馬錫斌


端午千帆度,風流傲大江。
粽香猶有偶,儒貴卻無雙。
揮去愁三疊,呼來酒一缸。
唯求歌屈子,騷客佇軒窗。

端午祭
◇巖石勁松


汨水聲何壯,騷風日復遒。
浪飛揚楚韻,魚躍競龍舟。
縱古文章在,沿江角黍投。
平生修傲骨,死不負清流。


端午節前自題畫蘭

阿袁

口中誦三百,筆下恐風寒。

豈自先重五,吾人日浴蘭!

按:唐人杜甫詩:「頭白恐風寒。」

 

端陽憶屈原

於沐禎

晴川蒲艾綠,鑼鼓助舟翔。

肉粽充糧美,雄黃入酒香。

汨羅千載碧,屈子萬年良。

滄浪歌無疾,相逢祝永康。

 

龍舟競渡

章壽

鼙鼓韻鏘鏘,山河慨爾慷。

忠魂縈夢渚,浩氣撼瀟湘。

復楚憑三戶,亡秦遺九章。

古風存賽祀,養銳恥空觴。

 

端午節記事---門頭插艾
◇陳信國


每到天中候,懸門事異常。
採來山下艾,縛著獸中王。


炳燮丹砂點,猩回草木香。
承符曾向日,插戶不驚獐。


七月胚何晩,三年蓄最長。
合榴簪鬢好,臨鏡助新裝。

端午寄屈原
◇傲雪寒梅


每逢端午競龍舟,屈子情懷付水流。
難訴詩人千古恨,離騷一曲載君愁。

端午感懷(新韻)
◇蔣愛華


艾旗祈福手頻招,碧露明眸早沁蒿。
今日勸君多採擷,明朝猶自唱離騷。

端午有吟
◇灼華


飛舟競渡祭英魂,千載深悲啟後昆。
一曲離騷今古唱,汨羅江畔再重溫。

吊屈原
◇茉莉


一曲離騷千古傳,投身碧水淚潸然。
誰能竟許平生志,獨立湘江念逝川。

吊屈原
◇藥理琴音


無道君王戀色魔,屈原不死奈秦何。
縱觀帝國工兵賦,所向民心已棄戈。

紀念屈原
◇鄧浩宏


屈原一跳汩羅江,穿越光陰隧道窗。
家國情懷成鼓角,不時警世定安邦。

詠端午節四風物
◇董文海


艾蒿


淡雅幽香素潔薰,醫人灸法伴針焚。
清高頻在楚辭現,地氣接來專滅蚊。

蒲草


箭體柔心立水濱,端陽專待踏青人。
雖然不是驅寒物,卻使百邪難近身。

馬蓮


茂繁生長萬千叢,花似藍田葉似弓。
為救詩魂纏角黍,赴江蹈鑊慰精忠。

柳條


留柳諧音奉節珍,柔枝嫩葉念靈均。
諍官自古人皆愛,萬戶千楣系楚臣。

端午有感
◇範安萍


每讀離騷作苦思,九歌不盡問天時。
壯懷猶念羅江水,一棹龍舟一棹詩。

戊戌重五感興

◇阿袁

相競西東詩債纏,風寒身手日三穿。

誰知眼下子蘭在,一讀離騷一泫然!

祭屈子

◇蘭亭玉立

波浪汨羅漁父唱,離騷滄海卜居哀。

九章天問懷沙去,端午招魂楚客來。

 

端午感懷

◇天山一叟

每逢端午念屈原,憂患匹夫莫老閒。

但願四鄰無戰事,虎蠅絕滅唱平安!

 



端午節感賦

◇羅洪星

村童地僻過端陽,一碗麵條涎水長。

唯揷艾蒿傳美德,何來蒲酒避邪王。

龍舟今日鼓聲勁,屈子昔年心底涼。

追憶楚臣垂淚眼,川流晝夜訴衷腸。

 

端午節

◇朱俊強

紅妝舞臂玉蘭揚,腕轉柔荑包粽忙。

水煮籠蒸凝美味,盤盛蜜灌散清香。

裝舟破浪拋江海,醉鱉饞魚離覽良。

愛國屈原今可在,忠魂暢笑化波光。

 

端午抒懷

◇羅朝開

又逢端午龍舟賽,祭奠忠魂萬楫開。

無力回天終向水,有心報國亦成灰。

九歌沉石山河慟,三閭含冤日月哀。

且看古今多俊傑,幾人亮節軼崔嵬?

 

端午有吟

◇梁園客

粽香飄逸映荷花,端午又臨荊楚家。

競度龍舟追屈子,廣張艾草驅瘟邪。

君王昏聵國當敗,烈士忠貞氣自華。

汩水悠悠千古恨,誰人憑弔不嗟呀。

 

端陽感懷

◇童麗君

悲歌壯烈慶端陽,艾草蒲圈粽子香。

楚水千秋懷怨恨,龍舟萬載悼忠良。

孤吟總嘆民生苦,一死空憂國祚祥。

求索無期知路遠,離騷錦句古今揚。

端陽

◇白雲過客

窗外輕飄粽葉香,時光流水又端陽。

蘭湯沐浴邪汙去,鑼鼓喧天正氣昌。

抱石汩羅悲郢楚,懸睛吳地泣錢塘。

細思多少先賢事,逆耳忠言是妙方。

祭屈原

◇李茂林

愁雲落淚楚江吞,代代憐才祭屈魂。

論語春風千裡去,離騷古韻萬年存。

思鄉醉月三杯盞,作賦吟詩第一樽。

遠客琴聲來許瘦,懷王酒色坐朝昏。

端午有寄(集古人句)

◇觀棋不語

年年端午風兼雨,競渡深悲千載冤。

鼙鼓動時雷隱隱,俗流指笑漫喧喧。

情知不向甌江死,醉裡曾看玉海翻。

老大逢場慵作戲,萬家顛沛獨何言?

註:按句序1、宋.趙蕃;2、宋.張耒;3、唐.盧肇;4、宋.許景衡;5、明.湯顯祖;6、宋·釋德洪;7、宋.劉克莊;8、近代·傅子餘

端午吟
◇天涯一峰


菖蒲艾葉粽飄香,重五年年祭悼忙。
屈子有心興社稷,懷王無略失忠良。
未酬壯志千秋恨,錯信讒言萬載傷。
遙問江南何處冷,汨羅雲暗水茫茫。

端午抒懷
◇葉仁傑


漁鄉歲歲賽龍舟,邀約高朋海上遊。
戲水弄舟波浪湧,眠山浴日石灘休。
飛雲滴雨忠魂恨,靜海揚波怨魄流。
好客漁翁頻敬酒,醉歸情動論春秋。

時近端午而懷屈原
◇老驥


悠悠歲月近端午,千古沉冤一部書。
後者唯知懸角黍,先儒亦末免蟲魚。
問天筆墨誰知得,報國情懷獨有餘。
才大古來難為用,況思今日曳長裾。

端午節隨筆
◇汪火炎


千舟月夜浪花高,兩岸星辰古柳濠。
擊水流沙掀艾綠,鳴鑼迸鼓為君騷。
魚銜粽葉貪靈氣,鶴沐曦光梳羽毛。
賦得閒詩留一墨,江湖天闊足風濤。

戊戌端午祭
◇白潔


端午來臨粽米香,門懸艾草飲雄黃。
楚王昏昧千年恨,屈子誠貞百世長。
滾滾汨羅悲諂佞,悠悠歷史嘆忠良。
龍舟競渡英魂祭,我品離騷誦九章。

端午
◇秀鑫


五月清風粽米香,家家艾草滿庭芳。
羅江湧浪龍舟舞,楚淚盈流仙樂殤。
一曲離騷悲舊事,諸天神鬼泣華章。
丹心可鑑千秋映,烈骨忠魂青史長。

悼屈原
◇寒梅凝雪


東海龍王五五巡,惜憐屈子毅成仁。
汨羅源遠難幹淚,葉粽情長屢溼巾。
香艾幽幽邪惡鑑,龍舟潑潑正貞循。
星河渺渺彰天問,千古流芳鳳與麟。

卜算子·端午龍舟
◇丹溪陽


       端午賽龍舟,十裡人聲沸。鑼鼓喧天逐浪追,東去飛流水。       奮力俏後生,三姐盈盈淚。顧盼青江吳音好,弋水芳心墜。

錦帳春·屈子成殤
◇王曉梅


       楚韻湘風,九歌天問,那香草,丹心幾寸?壯懷千年志,未酬憂忿,國殤誰憫?       一曲離騷,淚沾霜鬢,汨水吼,波濤滾滾。任孤鴻遠去,月枯星殞,忠魂震震!

鷓鴣天·汨羅江傳奇
◇愛在綫


       史跡燃情五月天,汨羅江水比天寒。三閭義士空懷國,抱石沉江更毅然。       聲慢慢,淚漣漣。粽香端午祭先賢。龍舟泛起千重浪,一曲悲歌唱屈原。

鷓鴣天·端午弔屈原
◇惜緣


       蒲節期聞粽更香,龍舟角技鼓聲揚。離騷曲飲汨羅恨,雅頌時經歷史長。        憑天問,九歌殤,若英華採剩悽涼。年年此際心如故,詩弔良臣淚兩行。

沁園春·端午祭
◇馬錫斌


       流徙瀟湘,心牽楚天,郢都可安?問江河上下,舟帆竟渡,何時吾返,拒寇民歡。宵小專權,楚王昏聵,摧折忠良恨萬千。空悲切,亡種誰人急,憂憤揮箋。        離騷飛越連巒,亙古唱,聲聲啼竹斑。緯地之英雋,經天宏略,富民修武,夢展才賢。驟疾寒風,黑雲壓頂,昔日繁榮若暮煙。仰天嘯,捨身成一躍,天地奇冤。

水調歌頭·端午

◇墨瀾

       臨水吊忠節,把酒祭沉冤。離騷一曲千古,風韻灑人間。休說家亡身殞,且看情深義憤,今汗幾人顏。楚水碧波漾,難把恨膺填。       結彩絲,插艾草,浴芳蘭。直臣從此,流芳耀世越千年。可嘆雄腔傲骨,空負清流皓月,遺恨滿晴川。向道震天鼓,誰得錦標還。

 

浣溪沙·端午節祭屈原

◇張識

       端午終於到眼前,挈妻將子祭忠賢。淚花點點實難幹。       兩捆香兒門上立,幾包粽子案中端。叩頭屈子問平安。

 

三奠子·祭屈原

◇陳亞洲

       望汨羅江畔,被發行吟。傷去國,枉勞心。苦曾經性烈,傾一片丹忱。奸臣忌,懷王怒,自分襟。       空留嘆惋,獨伴浮沉。人縱去,節尤欽。孤身驅嬖佞,赤膽戰兇禽。水翻滾,山沉默,恨幽深。

 

小重山·端午節

◇瑩潔

       端午時清日復長。門前青艾草,度新陽。細纏五色線絲長。雄黃酒,米粽倍馨香。       騷意滿瀟湘。楚人忠義節,斷迴腸。龍舟競渡意何傷。鳴綠綺,梧鬱樹蒼蒼。

 


臨江仙·端五節

◇四葉草

       端陽五月三湘淚,波瀾迭起江中。龍舟賽事去年同,舊詞新闕,追憶楚辭翁。       屈原獨醒人空瘦,巴山楚水英雄。昏君賊子恨無窮,九歌漁父,天問訴情衷。

 

浪淘沙·湘女賽龍舟

◇袁瑞林

       鑼鼓響雲端,白浪滔天。英姿颯爽賽龍船。戮力同心穿浪裡,拼命爭先。        好似箭離弦,射向天邊。鞭炮齊放凱歌旋。一曲離騷歌屈子,紀頌千年。

  

踏莎行·端午祭

◇段嶽嶺

       作賦離騷,飽書墨硯。憂愁幽思情遮面。滿含情脈怒如嘶,懷憂苦毒依心轉。        傾國魂消,愁君腸斷。投江含恨紅塵遠。憂民憂國怎成愁。飄香粽子尋河餞。

相關焦點

  • 《中國愛情詩刊》【香港組稿工作站】(第11期)
    我看在眼裡 愛在心裡中愛是詩者的樂園人人洋溢著大愛中華詩詞之心之意之情 中愛喲 我們的中愛 唯有愛才中 我們的中愛 不去追風託起一片愛的天空☆總    編:江飛(河南)☆副 總 編:趙國俊(河南)☆執行主編:暗香疏影(福建)☆副 主 編:周長文(山東)  宇中俏(浙江)☆《中國愛情詩刊》·美篇特刊【中國愛情詩歌】首席編輯
  • 「雲帆·端午節特刊」浴蘭燻艾過端陽
    五 月初 五端午安康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人物紀念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節已經存在。
  • 《東方之珠詩刊》第460期 子映詩詞選
    秋與孩童賽頑劣,亂彈急雨跳珠來。中秋節一雁行不肯託相思,無計雙親重見之。心結千千終未解,誰憐客旅倦魂痴。二又是楓紅月滿時,幾分眷戀幾分痴。那些往事那些酒。和著鄉心摻入詩。三秋月籠紗滿地詩,禦寒何必裹相思。
  • 【端午特刊】送給Swufer的過節攻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去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不過說到端午節,大家心中一定還有很多疑問:端午節真的被韓國成功申遺了嗎?粽子到底是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四川的端午節又有什麼獨特之處呢?請大家帶著問題往下看↓  賽龍舟、吃粽子。
  • 【榴花詩刊】2019(10)總70期
    勁節宜相重,幽懷亦可思。何為京洛客,素衣化成緇。陳夢霞(河北石家莊)題竹蘇子: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云云。1、夏冬俱入畫,風雨總成詩。葉葉關情處,或從雲外期。珠淚灑瀟湘,哀哀仙子哭。又似衙齋聽,情系饑民腹。何處覓正色,青青茂林竹。積雪何嚴嚴,氣色猶鬱郁。色侵諸葛廬,枝掩子云屋。與天同一色,成史千秋讀。何處覓高標,巖巖山石竹。咬定青山根,隱居何灑脫。披雪鄰為梅,經霜吟對菊。一待秋風起,蕭然看落木。
  • 【端午專欄】寫給「端午節」的詩歌(二) 19首
    創作理念:「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寫我詩」,只想用手中的筆,在喧囂的塵世中,用詩歌為心靈和靈魂尋找一席棲息之地。 《母親的粽子》文/培英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想起母親的粽子小時候家裡很窮買不起粽葉母親就帶著我去山上採幾十裡的山路崎嶇
  • 東方詩韻詩刊 ll 端陽思屈子-競渡愛中華 20190075【總第81期】
    迷神引•端午起水龍舟容顏換。暫泊白楊湖畔。喧天鼓響,引遊人看。舉紅旗,飄綢帶,集河岸。端午爭鋒者,細挑選。佳節划船手,正勤練。      吊念靈均,自古民之願。約友朋觀,邀親伴。歷年如此,老頭樂,兒童盼。釀甘醇,包香粽,特忙亂。鳶在晴空漾,牽絲線。龍穿清江浪,脫弦箭。
  • 端午節︱聞一多、江紹原等人怎麼解說端午的起源
    【編者按】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今人一提起端午節,總會把它和屈原、龍舟和粽子畫上等號。那麼,傳統的端午節究竟是一種什麼性質的節日?又產生在什麼樣的文化背景下呢?值此端午佳節來臨之際,澎湃新聞特對近代以來端午節令的相關研究擇要爬梳,以饗讀者。
  • 【國風新雅苑】2020年端午節特刊
    【蝶戀花】端午念屈原文/笑看風雲粽子飄香舟競渡。河道煙村,好漢喧鑼鼓。雪浪翻飛旗幟舞,笙歌未散遊人處。誰懂屈原心苦楚,一曲離騷,忠恨傳千古。嘆息楚殤情永駐,萬人空巷迎端午。【浣溪沙】端午文/墨痕(美國)藤蔓半遮不夜天,輕陰斜掛上鸞弦,流鶯提點到眉彎。漸次小符爭入畫,依稀紅線透紗紈。佳人坐對鼻生酸。【浣溪沙】雨洗端午文/李冠群細雨斜飄端午前,粽香洗淨入雲端。猶吟屈子兩相看。
  • 【梅亭詩刊】039期 故鄉
    淡如水賞析: 作者借得易安詞句「梧桐應恨夜來霜」,第一句已是驚豔。第二句「西風漫捲悽涼」,化用了彭秋宇的《秋興》「西風捲地送悽涼」。有這兩句開篇,接下來就順理成章了。梧桐、夜霜、西風、花黃、孤雁、無不是斷腸人的天涯之語。西風起,梧桐葉落。夜霜最是悽涼。套句網絡熱語:「姐恨得不是霜……是寂寞」。
  • 端午節專欄|汨羅江噙滿真實的淚水
    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心湖詩刊第121期:慶賀港珠澳大橋開通
    【中呂·喜春來】賀港珠澳大橋開通◆石智仁     橋連港澳圓靈夢,濤蕩伶仃映隱虹,蛟驚水陸怎同風?    憑浪竦,三地一關通。相見歡 ·頌港珠澳大橋◆一葉扁舟      伶仃懸掛長虹。縮時空。港澳珠聯情奮、暢流通。   鵬程舉。寰球注。大橋雄。助力灣區圓夢、壯東風。註:灣區指粵港澳大灣區。
  • 端午節與詩歌
    端午節也是詩人節。今年6月1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端午節。端午節又叫詩人節。早在唐朝時期,人們就把「萬古傳聞」的端午節當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 [龍風詩刊.第C001期]
    [龍風詩刊.第C001期]格律版:注1:本譜共有30卷(曲譜第1卷--曲譜第30卷)。注2:本譜僅標註出其單闕譜平仄定格。其雙闕譜定格須重複一次其單闕平韻譜或其相同譜序之仄韻譜。其具體用法爾後再詳細敘述。注3:本譜小令,中調與長調,按雙闕字數劃分。注4:本譜靈活,可按單闕填用,或按雙闕填用。但劃分其為小令,中調或長調三者之時,只按實際填用(單闕或雙闕)字數決定。
  • 端午節群賢集雅詩詞專刊+點評 九天詩詞第00168期
    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本期審核:執行總編【李忠亞】白水為泉執行總編【孫立璽】爾玉註:本期作品不分排名,按收稿先後順序發布。周逢俊2020端午節前夕爾玉:多處出律。莫、興。覆、出韻。
  • 端午節特刊:英語話屈原(附贈許淵衝英譯楚辭)
    2019年6月3日上午,湖北宜昌,秭歸縣屈原故裡文化旅遊區內,9478名群眾聚集屈原廣場,在大壩平湖之畔成功挑戰「最多人一起包粽子」金氏世界紀錄。 端午節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是粽子(tsung-tse/glutinous rice dumpling),這種傳統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傷害屈原。
  • 2017年端午節祝福語:端午節搞笑段子祝福語大全
    >  2017端午節微信祝福語大全 端午節祝福語不能祝快樂?端午節快樂!  4、 端午到了,我送你一個愛心粽子,第一層,體貼!第二層,關懷!第三層,浪漫!第四層,溫馨!中間夾層,甜蜜!祝你天天都有一個好心情!
  • 水晶詩刊 第0169期◆原創詩詞
    有人窗下拭珠花。浣溪沙·一身山水臥林泉一折畫扇誤我紅塵四十年,江湖慣看起雲煙,不如歸去老家山。猶向柴門尋故舊,偏於草舍掛衣冠。一身山水臥林泉。浣溪沙·記夢南風倦攬胭脂入手輕,過時春色又相迎,掩愁何處一身行?
  • 端午節
    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人紀年通用天幹地支,"五月"與"午月"通。《說文解字》載:"端,物初生之題也",即說端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先秦時端午節為午月午日陽中至陽之日,漢代時朝廷為了便於過節將端午節改為"五月初五" 。
  •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叫什麼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又稱為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藥節、浴蘭節。  以及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屈原日、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