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末墜機的印尼獅航調查有了新進展。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該航班失事的原因可能是客機的迎角傳感器校準不當。這個調查原因在 11 月時已被提及,本次則進一步披露詳細的信息。
涉事的航班飛機為交付僅三個月的波音 737 Max。該機型是波音公司 2017 年新交付的飛機,其最大的特點在於「自動預防失速系統」——這也是本次事故最大的爭執點。
該系統原本的作用是協助機長避免把機頭錯誤地提升至過於危險高度。據調查委員會推測,起飛前兩天,機械師未能正確校準空速傳感器,測量飛機機頭與地面的距離,並為系統提供關鍵數據。因此,飛機飛行 11 分鐘後,出現了一連串的失速和其他駕駛錯誤的警告,而這些信號促使自動系統降低了機頭、且降低的幅度會非常大,最終導致機頭無法抽回而墜機。此前,印尼運輸安全委員會在發布的聲明中稱,當事機組直到飛機墜毀都在試圖調整飛行姿態避免災難發生。
但對於任何與飛機維護錯誤的空難原因,獅航的聯合創始人 Rusdi Kirana 提出了異議,他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飛機校準是按照製造商的手冊進行的。「應該質問波音,如果飛機沒有故障,為什麼起飛後會出現問題,」 Rusdi Kirana 稱。
波音公司稱相關信息在操作手冊中有詳細描述,並拒絕就校準問題發表評論。但熟悉波音公司內部細節的一位聯邦航空管理局負責人稱,波音沒有在任何飛行員培訓材料中突出標註這一飛行控制系統。而針對波音公司把事故責任歸咎於航空公司、而不承認涉事的 737 Max 設計上有所失誤,感到憤怒的 Rusdi Kirana 11 月時就表示要取消獅航與波音公司剩餘訂單。
截至目前,導致傳感器發出警告信號的確切原因仍然不清楚。密切跟蹤探測器的人士稱,美國航空安全專家重新校準和驗證傳感器後,認為獅航的維護是合適的。針對維修和校準問題,參與空難調查的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就維護和印度尼西亞墜機調查機構負責人分別拒絕了《華爾街日報》的採訪。
事故調查還需要數月才能完成,調查人員將圍繞著飛機維護、運營和設計展開更細節的調查和分析,完整的報告將於 2019 年才能公布。
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最近幾周波音與其部分客戶,以及美國航空當局開始討論,未來如何確保 737 MAX 飛行員從自動化系統中獲益——或者說確保飛行員駕駛該機型時的安全保障。根據報導,波音正在設計一個獨立的修復軟體,以防止自動安全系統啟動失敗,避免重複獅航的悲劇。
題圖來源:in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