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朝鮮半島的「統一夢」

2020-12-10 央視網

新聞背景:朝鮮半島的「統一夢」



  朝韓首腦昨天在平壤順安機場的熱情握手已成為歷史性的鏡頭,這是朝鮮半島分裂50多年來,北南最高領導人的首次見面。雖然統一問題不是這次會晤的實質性議題,但統一是北南方大多數人的夢寐以求的願望,也是首腦會晤的最終目的。

  韓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北南雙方產生了極大的敵對情緒和不信任感,雙方劍拔弩張,但「統一」仍是半個世紀以來北南開展對話與交流的基礎。1960年8月,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提出實行北南朝鮮聯邦制的方案。1972年5月,金日成在會見訪問平壤的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李厚洛時提出著名的祖國統一三項原則:即自主、和平和民族大團結。隨後朝鮮和韓國以此為基礎發表了《七·四北南聯合聲明》。現在開始的北南峰會,首先就是要重新確認這份歷史性聲明所闡明的統一原則。

  1973年6月,金日成發表「關於統一朝鮮的五點綱領」,包括結束對峙,實現交流,召開大民族會議,以單一的「高麗聯邦共和國」為國號加入聯合國等內容。1991年4月,金日成對日本記者強調統一可按照統一三原則,以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兩個政府的聯邦制方式來實現。1993年4月7日朝鮮第9屆最高人民會議第5次會議通過了由金日成親自起草的《爭取祖國統一的全民族大團結十大綱領》,提出依靠全民族大團結建立自主、和平、中立的統一國家。

  韓國政府對待統一的態度經歷了由對抗到合作的轉變。1961年韓國總統樸正熙推行擴充全面實力以實現統一的政策。1983年,韓國表示願以和平方式與朝鮮發展經貿往來。1998年金大中當選韓國總統後,韓國與朝鮮的接觸與交流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競爭國家領導職位和實現國家統一是金大中的兩個人生目標。因此,雖然美國和日本一再要求韓國應共同協調對朝鮮政策,但金大中在改善對朝關係問題上卻有自己的主見。根據韓國媒體報導,金大中有一個朝鮮統一「三階段」構想。首先實現朝韓合作制度化,組成邦聯;而後成為一個聯邦,最後在朝鮮半島實現國家的統一。為此,金大中上任以來一直推動韓朝接觸,爭取在改善北南關係上取得實際成果。(中央電視臺)




相關焦點

  • 文在寅的和平統一夢:2045年,朝鮮半島再無南北
    在他提出的「和平經濟」構想下,文在寅還首次「大膽」設想了朝鮮半島統一的具體時間——2045年,即光復節100周年之時。除此之外,文在寅還說了點什麼?字裡行間還有些什麼知識點?東方網·縱相新聞帶你解讀!除了斟酌字眼之外,反覆修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朝鮮半島局勢變幻不定——最近,日本發起「貿易報復」,韓國民眾群起抵日,雙方不再遮掩暗波湧動的矛盾,直接劍拔弩張,雙雙把對方踢出「白名單」。
  • 韓國研究雷人時鐘 自定義朝鮮半島統一時間
    朝鮮半島「統一時鐘」圖(來源:網際網路)韓國統一部下設的統一研究院有個奇特的時鐘———當指針指向12點時,即是朝鮮半島統一之日。本月中旬《環球時報》記者在板門店朝鮮一側採訪時,人民軍的講解員李上尉指著軍事分界線的那一頭說。他說,「統一必須是朝鮮民族自主獨立的統一,外國軍隊還在朝鮮半島的土地上,南邊還是美國扶持的傀儡政權,不解決這些問題,就無法真正統一」。事實上,單就朝鮮半島實現最終統一局面而言,朝鮮的主張顯然是明確的。 在朝鮮的地圖上,這個「遙遠的夢想」已經成真———整個朝鮮半島就是一個國家。
  • 朝鮮為何突然呼喚半島「統一」?中國三大核心利益不容挑戰
    (文/曹辛)繼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元旦新年獻詞後,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1月25日再次發表致所有「海內外的韓國人」的罕見聲明,呼籲半島統一。、並製造出一種和平的氛圍;朝鮮半島的軍事緊張是改善韓朝關係和統一的一個基本障礙,而與外部勢力的聯合軍演無助於朝韓關係的發展;平壤將擊潰所有不利朝鮮半島統一的挑戰。
  • 朝鮮半島統一的次數!這次的形式又會怎樣?
    雖然朝鮮半島受我們國家影響甚深,卻沒有像我們國家那樣,一直以統一為主旋律,反而分裂的時間居多,而且統一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公元前後,朝鮮半島經過數次分裂與兼併剩下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個國家,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七世紀中期,新羅聯合唐朝軍隊攻滅百濟和新羅,676年新羅統一朝鮮.朝鮮半島第一次統一(箕子朝鮮沒有統一半島),距離我國第一個統一帝國秦朝,大約900年。9世紀末期,統一新羅分裂成"後三國"。
  • 對於朝鮮半島統一,韓國絕大多數年輕人這樣說
    近段時間以來,朝鮮半島局勢持續向暖,韓國大學生對此怎麼看?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長室就此做了一份調查。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導,11月2日-12日,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長室面向1058名韓國四年制大學在讀生實施了一份「2018年度統一、外交安保青年意識」調查。
  • 同樣都被分為兩個國家,為什麼德國可以統一,而朝鮮半島不行
    蘇聯和美國冷戰時,將德國和朝鮮半島都一分為二。其中德國分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而朝鮮半島分為了朝鮮和韓國。但是到了現在德國只有一個德國了,而朝鮮半島還是一半朝鮮一半韓國,這是為什麼呢?所以在蘇聯解體後德國與朝鮮半島已經沒有了蘇聯的駐軍。因為蘇美關係破裂而分開的德國迅速完成了統一。朝鮮半島則還是朝鮮與韓國在僵持。德國可以完成統一是因為東德和西德雖然分別被蘇聯和美國控制,但是兩個國家都是很發達的,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他們有能力,有條件可以去解決問題。而且德國人民被分為兩個國家後,心裡也是很不舒服的,他們都一樣希望德國可以早日統一。
  • 當北朝鮮說要統一朝鮮半島時,主席為何不贊成?原因很現實
    最顯著的就是「練兵」,朝鮮以幫助中共抗擊國民黨為由,派出「志願軍」參戰,戰後這些志願軍都回到了朝鮮,並組成一支擁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據統計,到解放戰爭結束,國內返回朝鮮的士兵約有10萬餘人,並且其中一部分是攜帶裝備回去的,這些人在日後成為金日成統一大業的中堅力量。
  • 實力並不算最強的新羅為何能統一朝鮮半島?只因懂得借力打力
    在朝鮮三國(高句麗、百濟、新羅)時代,新羅並不是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何能輕易吞併高句麗和百濟而統一朝鮮半島?原因就是新羅國王金春秋及其繼位者金法敏懂得借力打力,依次藉助唐軍、高句麗殘餘勢力、吐蕃之力來對抗強敵,最終使朝鮮半島三國合一!
  • 新聞背景:朝鮮與韓國關係大事記
    1910年8月22日,日本與當時的朝鮮王朝籤署《日韓合併條約》後,朝鮮半島正式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朝鮮人民從日本殖民統治下獲得解放。同時,蘇聯和美國兩國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半島的北半部和南半部。從此,朝鮮半島處於分裂狀態。
  • 朝鮮提議南北「統一大會」 韓國表示拒絕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 韓媒稱,朝鮮日前提出與韓國舉行會談,討論實現統一的方式,這是朝鮮在5月份高調舉行執政黨大會以來最新提出的朝韓對話提議。  據韓聯社6月10日援引朝中社報導,朝鮮對「全體朝鮮人」呼籲說:「我們提議,在朝鮮解放71周年之際舉行全民族的統一大會,這也是改善北南關係以及通過朝鮮全民族共同努力實現統一事業的強烈願望推動的。」
  • 朝鮮半島分裂的由來
    按照史學界通行的說法,在公元前的古朝鮮時期,半島北部先後出現檀君朝鮮、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三個王朝,南半部則有馬韓、辰韓、棄韓等部族國家。公元前後半島進入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並立時期,為時700餘年。公元7世紀,新羅同唐朝聯合克滅高句麗、百濟兩國,基本統一半島,從此以後朝鮮便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 朝鮮半島何以重要?看看歷史上中國在朝鮮半島的進擊與防禦
    是為了實現國家統一。實際上是打遼東,當時「朝野皆以遼東為意」,因為遼東原來是漢朝的四郡地,是中國統一王朝的一個部分。遼東沒有統一進來,國家的統一就沒有最後完成。所以說,從隋文帝開始,一直到唐高宗,每一個皇帝都打遼東。為什麼要打?就是要完成國家的統一。對一個帝王來說,國家的統一與邊疆的鞏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
  • 他山之石與前車之鑑:韓國尋求半島和解與統一背後的德國經驗
    近年來的朝鮮半島局勢發展中,作為歐盟和西方世界最具影響力之一的德國,也發揮了巨大作用。與朝鮮領導人舉行首腦會談的想法,正是去年7月初文在寅總統在訪德期間所做的講演中提出的。對朝鮮半島出現的緩和局面,德國政府總理默克爾覺得「很美妙」。
  • 套用兩德統一、朝鮮半島模式就能解決臺灣問題?為什麼說這種言論是...
    韓國平昌冬奧會開幕式上,朝韓兩國運動員手持「朝鮮半島旗」,以「朝鮮半島」的名義共同入場,讓外界看到半島局勢走向和緩的些許曙光。對此,有媒體提出這一模式能否用在海峽兩岸關係上。 朝鮮問題與臺灣問題的根本區別在於,對於朝鮮半島南北兩個政權,國際社會普遍採取同時承認的方式,也就是某國既有朝鮮大使館也有韓國大使館。同樣在國際組織裡,既有朝鮮的席位,也有韓國的席位。1991年9月17日,第46屆聯合國大會一致同意朝鮮和韓國同時加入聯合國。
  • 朝鮮半島:從大韓帝國到日本殖民地
    1.大韓帝國韓劇《國王:永遠的君主》中,編劇想像力大開,設計平行世界中的大韓帝國在政治制度上實行君主立憲制,不存在南北分裂,朝鮮半島同屬於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政治首都在首爾,經濟首都在平壤;在經濟上實力雄厚,GDP排名世界第四,在半島北部蘊藏著豐富的稀土資源,掌握著眾多國家的經濟命脈;在韓日關係上,仍然延續了日韓長期不和的基調
  • 平昌冬奧丨回顧:朝韓運動員走在「朝鮮半島旗」下的十個瞬間
    平昌冬奧丨回顧:朝韓運動員走在「朝鮮半島旗」下的十個瞬間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怡清 2018-02-10 08:22 來源:澎湃新聞
  • 900萬人,離開朝鮮半島
    全世界生活在朝鮮半島以外、具有朝鮮族血統的人約900萬人(也有700萬的說法)。在韓裔作家格蕾絲·趙(Grace M. Cho)眼中,韓戰是一場被遺忘的戰爭,朝鮮民族失去了統一稱呼,產生朝鮮人、韓國人、朝鮮族、韓裔、高麗人等不同名字。
  • 朝鮮和韓國會最終統一嗎?
    朝鮮,韓國兩國遲早會統一,但是怎麼統一誰統一誰是個問題?朝鮮人民肯定希望統一,沒有去過韓國,或者沒有出過國的朝鮮人民希望用千裡馬精神,拯救處於水深火熱的南方人民,去過韓國出過國的朝鮮人民更希望統一,原因大家都懂得。
  • 位於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
    中國古代東北的扶餘人建立高句麗、百濟,朝鮮本土的辰韓建立新羅,通過兼併小國,最終發展成「三國時代」,又稱「前三國時代」。統一的新羅分裂後形成的是「後三國時代」。朝鮮的三國時代,起始時間公元前57年到公元688年,其實是中國古代的東北少數民族扶餘建立了高句麗和百濟,只有新羅是朝鮮本土三韓勢力中的辰韓所建立。後來高麗史學家把高句麗和百濟歸結為朝鮮史,就和現在的韓國歷史教授說端午節發源於韓國,朱元璋是韓國人一樣的性質。看地圖,能發現三國時代地圖,和現在朝鮮半島地圖明顯不一樣,三國時代並不完全屬於朝鮮本土國家爭鬥的歷史。
  • 朝鮮半島的基督教
    相比於現在無神論的社會主義國家基督教的生存空間狹窄在一段時期內,耶穌的子民曾遍布半島(圖:Uri Tours/Wiki)▼和中國相比,朝鮮的新教歷史開始得較晚。那時朝鮮半島只是一個中日之間的附屬國,並沒有得到西方世界的重視,第一個到達朝鮮半島的傳教士是來自德國的郭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