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百味人世間」 盡覽人世間百味
六:舌尖上的瑤家釀菜
土哥
大年三十不緊不慢地來了,正善等人上午練了半天,下午各自在家幫忙,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接著,正善又像往年一樣,寫好自家的對聯,再幫幾位本家寫,正善給自己家寫的對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為正美家寫的對聯是:雞唱康平世,鶯歌福壽春。
正善剛寫好對聯,正善就過來了:「哥,你這字越來越漂亮了。」
「你倒是把時辰拿捏得挺準的。」正善道。
「我不只是為拿春聯來的,我而且還是來送美味的。」正善這才發現正美的雙手一直背在身後。
正善道:「什麼美味?快拿出來!」
正美不理正善,朝灶房裡忙碌的至高和正善娘說:「大伯,伯娘,我爹上午和其他人去山裡打獵,獵回了一頭麂子,讓我送塊麂子肉過來。」
在灶房裡幫著忙的正善妹妹正雲一聽,高興壞了:「太好了!麂子肉做蛋皮釀,美味天下無雙,皇帝見了不願走。正美哥,快拿進來!」
正美走進灶房,把麂子肉往桌子上一放,看見案板上的許多食材,問:「正雲妹,今年年夜飯,大伯和伯娘準備做多少個菜呀?」
正雲說:「我爹娘準備九菜一湯:雞、鴨、魚、肉、海帶蹄,四個釀菜一個湯。十全十美呀!」
「具體怎麼做?我們家也九菜一湯。」正美看著正在刮魚鱗的正雲問道。
「紅棗板慄燉雞,腐竹燜鴨,糖醋鯉魚,香芋扣肉,海帶燉豬蹄,水豆腐釀,油炸豆腐釀,蛋皮釀,蘿蔔釀,外加一個肉丸粉絲湯。」正雲快人快語。
瑤家人過年過節,雞鴨魚肉四大菜必不可少,另隨季節時令,受食材所限,再選「瑤家十八釀」中的幾大釀,總共湊齊十大碗,寓意十全十美。
正雲說的四個釀菜就是著名的「瑤家十八釀」中的四個。
瑤家十八釀不是名菜,也不是珍品,但它是瑤家人飲食的名片。瑤家十八釀,其實是瑤家人的家常菜。在瑤家人的餐桌上,最興釀丸。學會做各色釀丸,也是瑤家人必備的家常手藝。十八釀包括:蛋皮釀、油炸豆腐釀、水豆腐釀、魔芋豆腐釀、米豆腐釀、螺絲釀、蘿蔔釀、冬瓜釀、苦瓜釀、香菇釀、蓮藕釀、辣椒釀、南瓜花釀、牛耳菜釀、茄子釀、絲瓜釀、蒜頭釀、竹筍釀。
從前,瑤家人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能吃上肉,常遇到肉很少、佐料很多的情況,於是心靈手巧的瑤家人就想出了把肉「釀」進蔬菜瓜果內的辦法,結果這樣做出來的菜餚鮮美無比,遠遠勝過單獨的任何一種食材。到現在,每逢佳節和貴賓到來,瑤族人家家戶戶做「釀」的風俗流傳不已。
釀菜做起來也不難。第一步準備釀料,釀料以三分肥七分瘦豬肉或五花肉為主料,再配以蔥、蒜葉、香菜、馬蹄、芡粉、糯米、五香八角粉等輔料,將主料剁碎,與輔料按一定比例攪拌均勻,這樣的餡心不膩不肥,清香可口。
第二步製作釀皮,在選好了瓜果等釀材後,最重要的工序是掏。掏法有多種多樣,如果是辣椒之類的小個頭,將蒂切掉,把中間的籽兒挖出來就好;如果是螺絲,要先用鉗子剪去尾巴,接著將螺絲焯水,再用竹籤挑出螺絲肉,螺絲殼洗淨做釀皮,螺絲肉洗淨剁碎與輔料混合做餡心,其味鮮美無比。
如果是苦瓜、茄子之類的長段兒,就得先切成拇指長的段兒,再掏空;像大蒜、春筍之類的「長條兒」就比較麻煩了,得用牙籤將大蒜、春筍的莖部細細密密劃開,再用力一擠,中間那部分能像燈籠一樣散開。
最麻煩的是水豆腐,先切成一寸寬兩寸長的小塊後,要用小勺子輕輕地舀,一不小心就會舀碎或舀透,就會報廢。
接下來第三步就可以隨心所欲「釀」了。「釀」也就是塞,即將餡心塞到準備好的釀皮裡頭,注意不要塞得太緊,太緊的餡兒不容易煮熟。如果你選擇苦瓜,只要將餡心塞滿就行了。
最難釀的當數釀水豆腐,十分考驗手藝,塞的手法必須輕,將餡心慢慢塞進去,要保證底面和四周不裂開,而上面又有一點點「破土而出」,這樣才能浸入油鹽的味道。因此,水豆腐釀被稱為是「瑤家十八釀」的「第一釀」。
最後一步是烹製。烹製的方法無外乎是煎、蒸、燜、焙、炸。釀香菇、釀油豆腐之類的「小球球」,上蒸鍋;釀苦瓜、釀春筍之類的條兒段兒,上煎鍋;像釀茄子釀木薯之類如餃子般的,上炸鍋;像水豆腐釀之類一碰就會碎的,就只能上燜鍋了。
上不同鍋的「釀」有不同的處理辦法:上蒸鍋的,只要蒸熟,淋上加好調料、勾芡的汁兒就算大功告成了;上煎鍋的就麻煩一點,要將餡心露在外面的部分煎黃煎香,再加上醬油、辣椒和其他調料放水小燜一會兒;上炸鍋只針對茄子釀、木薯釀,一定要用大火高油溫,否則釀與釀就會黏在一起;上燜鍋的,火越小越好。
烹製水豆腐釀最要注意火候。一般有經驗的主廚往往先把水豆腐釀兩面煎至金黃色再燜。各環節用火要特講究,煎時不急不猛,燜時要稍旺,出鍋前撒點紅椒粉、蔥花、滴幾滴小磨香油。這樣出鍋前的水豆腐釀浸透了佐料的味道,自然味美味佳了。把水豆腐釀添入盤前要熄火,在盤內整齊碼好。剛出鍋的菜餚色香味俱佳,令人回味無窮。
用餐時,瑤家人常常勸客人快動筷子吃水豆腐釀,喊著「搭賴」,意思是趁熱吃。這時的水豆腐釀柔嫩細滑,特別爽口,回味無窮。不過,也還得注意別燙著,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水豆腐釀添盤上桌,吃當然也是需要講究的,初次吃更要注意夾豆腐的方法和技巧,最好藉助小勺子幫忙。
漁坡村中製作「瑤家十八釀」最出色就數至高了,村裡哪家有紅白喜事,都會請至高去主廚。
太陽剛落西山,家家戶戶就準備吃年夜飯了。至高帶領一家人在神龕前擺放好三牲祭品,對著「天地君親師」牌位行了祭拜,燃放鞭炮後,就往堂屋八仙桌上擺放酒菜了,首先上的是香芋扣肉,香芋扣肉在碗缽中的形狀似團圓,又被稱為「團圓菜」。
香芋扣肉作為瑤家過年必備的特色菜餚之一,其製作流程也相當講究。主料選取五花肉,先將沙姜、桂皮、八角等香料放入鍋中,待五花豬肉煮熟後,要用大針趁熱在豬皮上密密扎些孔,然後沫一些薑絲、蔥絲、生抽。上色後就可以下油鍋炸肉走油,炸出的肉顏色紅亮,香味濃醇,皮皺肉爛,肥而不膩。
接著把炸出來的五花肉切成肉片,肉朝下皮朝上整齊地排列碗缽中,肉片之間夾置一片油炸香芋。入蒸鍋蒸製半個小時左右,開蓋觀察香芋和肉的成色,合適後撒上蔥蒜末即可出鍋。香芋和五花肉配在一起,相輔相成,香芋吸收五花肉的油和肉味,五花肉吸收了香芋的香味,也變得不油膩了而且甘香可口。夾一塊酥甜軟糯、醇香細膩的扣肉,食之滿嘴生香,餘味無窮。
最後一道菜是糖醋鯉魚,意為年年有餘。
晚餐過後,全家人就圍坐在灶前守歲,至高又照例千叮萬囑大家,初一到初三這三天,男女老少說話必須講究吉利喜慶。
關注「百味人世間」 盡覽人世間百味
作者簡介:土哥,原名蔣土志,浙江省北師大嘉興附中語文高級教師,高三資深教師,廣東魯迅研究會會員,在《中國校園文學》《湖南日報》《三湘都市報》《瀟湘聲屏》《永州日報》《作品》《浙江日報》《嘉興日報》《小小說》等三十餘家報刊上發表、獲獎(詩)文、小說數百(首)篇,現為三家報刊高考輔導特約編輯。該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多次培養出省市高考狀元,指導學生作文在各級競賽中獲獎及在各級報刊上發表數百人(篇)。多家文學平臺籤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