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1945年的8月15日,是日本投降的日子,自此我們也結束了十四年的抗戰,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投降書上不僅是裕仁天皇,就是那些日本戰犯們,他們的籤名全部都是中文書寫的。
日本有自己的語言,也有自己的文字,那麼他們為何要用中文書寫,這裡要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那就是日本歷代天皇的名字,全都都是漢字,他們的名字和年號,是出自中國的古籍的,他們的名字本來就是漢字,不存在什麼翻譯。
明仁天皇的年號是平成,就是出自《史記·五帝本紀》中的一句話,其含義就是,不管是國內國外,還是天地之間,都是和平興旺的,是比較吉利的。所以他們的籤名,才都是中文,根本沒有日文。
其實現在的日文,並不能說是完整的日文,而是通過簡化的漢文,變成了日本的文字,就像是文言文,和我們現在的簡體字的區別,並且在日本孩子的學習中,一定是要學習我們中華文化的。
在日本的高中學生的語文課上,他們要學習三種語言,第一種就是日本古代的語言,第二種就是日本的現代文,最後一種那就是漢文,並且在日本的高考中,是必須要靠漢文古文的,作為閱讀理解來考。
日本人從漢朝時期,就一直受到我國的影響,到了唐朝的時候,因為唐朝的開放和包容,日本更是派了不少使者,來學習中國的文化,也搬走了不少文化、禮儀、茶道等東西到日本,甚至現在日本的和服,都有中華文化的影子。
在日本的高中語文書中,就是有漢文的,他們的中國地圖,上面也都是繁體字,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地方,在地圖上都有標誌,他們只是把有名的幾個地方,記錄了下來,這裡的地圖並不全。
因為日本受到唐朝文化影響,所以他們學習的內容,還會有唐朝的服飾,日本人對於唐朝,那是相當崇拜的,當然我們古代的一些文學家,比如孔子等都有介紹,就連現代的老舍等人,也都有介紹。
日本人還要學習中國的成語、唐詩等東西,在他們高考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是要考的,不過日本的語法,和中文是有很大差別的,就拿吃飯來說,日語的意思就是,你飯吃了嗎,但是在我們中國話中,就會說你吃飯了嗎?
所以那些日本人都多多少少會中國字,至於那些日本戰犯,也用了中文籤名,可能是因為天皇是中文名字,所以他們也用,或許還有別的原因,網友們知道的話,可以在留言裡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