縈紆纏綿,黯然魂斷:王勃這首五言詩道盡古今思歸之情

2020-12-12 冰雪閣

古往今來,客居他鄉,感秋天已至,見萬木凋零,總是難免思歸情起,愁腸欲斷。宋玉《九辨》便詠嘆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唐代天才詩人王勃在671年旅居巴蜀時,也在秋季,客居他鄉,頓起思歸之情,寫了一首《山中》,這首詩凝練含蓄,纏綿婉轉,耐人尋味。

長江奔流圖

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第一句「長江悲已滯」,是寫詩人在蜀中的高山上遠遠地望見了奔騰不息的滾滾長江水東流而去。不禁思考,長江遠去,會到哪裡停歇,是否會流經萬裡之外的故鄉。自己出來也已經很久了,不知道家鄉是否會發生變化呢。可惜雖然有歸鄉之願,卻無法立即實現,不覺悲從中來。中國古代的詩人往往借江水抒發羈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藝術獨特性在於,他不僅借長江起興,而且還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河之中,使大河感情化、人格化,大河也因這羈旅愁情滯留了,難過得停在那裡。該詩以長江起興寓情於景,視野寬闊,格局很大。

高山大江圖

第二句「萬裡念將歸」,這句直接抒情,描寫了詩人懷念故鄉而不能歸去的惆悵心情,這應該是化自宋玉《九辯》中「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兩位詩人雖然相隔時代久遠,卻跨越了千年的歷史長河,進行靈魂的共鳴。《山中》這首詩的詩眼是「悲」與「念」二字。悲思鄉之情,悲客居之苦,悲心中鬱憤無法排解。王勃在來蜀中之前曾寫過《遊山廟序》,裡面說:「吾之有生,二十載矣,雅厭城闕,酷嗜江海。」它表面上是寫詩人性格灑脫,不慕名利,不戀官場,可實際上這貶斥的悲傷又怎麼會輕易散去呢。他之所以來蜀山觀山水,也是因為在被逐出沛王府後,整日無所事事,本想借好山好水來消解心中激憤,不成想這景色並未解憂,反而添愁。

遊子在外思歸圖

最後兩句「況屬高風遠,山山黃葉飛」,這描繪了一幅深秋時節,強勁的秋風染黃了山上的樹葉,卷著它們在空中飛舞的畫面,也化自《九辯》中的「悲哉,求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裡的秋景,兼有「比」「興」之意。從「興」的角度看,在這悽涼蕭索的環境中,詩人的鄉思是難以忍受、難以排解的;從「比」的角度看,這秋風正是詩人蕭瑟的心境、飄零旅程的象徵。「況屬」有承上啟下的功能,承接的是詩人的感情,如果說第一句詩中作者的悲傷只是低純度的酒,那麼在此情此景下,這酒就足以一杯醉人。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後世李清照在《聲聲慢》中寫到「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江山黃葉圖

《山中》這首詩,前兩句是空間描寫,寫長江之水;後兩句是時間描寫,寫秋季之景。時間與空間相結合使這首詩內涵更加豐富。清代人黃叔燦《唐詩箋注》卷七對這首詩點評的好:「上二句悲路遙,下二句傷時晚。分兩層寫,更覺縈紆,黯然魂斷。」

相關焦點

  •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詩詞10首,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王勃,唐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 王勃的這首詩,僅僅只有二十個字,卻滿滿的都是思鄉之情!
    這兩句到現在,依舊還是被人引用,經常也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口語中。這便是王勃的偉大之處,無論是寫詩,還是寫駢文,那都是堪稱一絕。那麼說起王勃的詩,雖然一些知名度並不是很高,但是同樣的很是值得一讀,小編今天就要與大家分享,王勃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作,那便是他的《山中》,在這首詩中,儘管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在這首詩中沒有了兒女情長,卻是多一份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很是值得一讀。
  • 王勃這首悽美悲涼的五言絕句,非常冷門,很多唐詩愛好者都不知道
    但是由於最近對這首詩有了新的見解,所以不妨讓我們再次來看看這首王勃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唱——《山中》。這首詩寫於王勃那次著名的「鬥雞文」(《檄英王雞文》)事件之後。正是由於這次年少時闖下的禍,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本來是一位前途無量的才子,由於一篇帶有誤皇家子弟意味的文章被發配到當時的偏遠之地——巴蜀。
  • 如果說《滕王閣序》抒發了王勃的理想抱負,這首詩則充滿傷感之情
    如果說《滕王閣序》是王勃的巔峰之作,那麼,在王勃被貶到巴蜀一帶的時候,他曾寫過一首送別詩,名為《江亭夜月送別》,這首詩雖然沒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麼有名,卻也頗為感人且印象深刻。在這首《江亭夜月送別》中,我們雖然不知道他送別的是哪位好友,但是從字裡行間中卻能感受到這份真摯的友情。
  • 談談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作品——山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短短四句,意無窮盡。特別是末句,就像木心評價是說的:字很輕,景大。在初唐及至以後,王勃作品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他年少、才華橫溢,作品足夠流傳千古。這是一首旅愁鄉思的小詩。「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兩句十字,看似微不足道的,但是稍加品味,意境可以廣大到自己所能認知的盡頭。審美形態讓人至心靈共鳴。
  • 第十六篇:解析王勃的《山中》
    每日遊山玩水飲酒作詩,王勃的日子似乎過得很灑脫,但愁緒始終揮之不去,如蜀地的雲煙一樣縈繞在心頭。某日,王勃登高遠眺,觸景生情,寫了下面這首詩:這是一首五言絕句。關於五言絕句的介紹,詳見整首詩翻譯過來,就是:長江好像已經滯流,在為我這久居異鄉的人感到悲傷。萬裡遠遊的人啊,盼望著早日回歸故土。更何況是在這高風送秋的傍晚時分,深山重重,黃葉在漫山飄飛。
  • 王勃很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了滿園春色,美得讓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郊園即事》,便是王勃很經典的詩作之一。它是王勃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寫於王勃任沛王府修撰時。公元668年,也就是總章元年前後的一個春日,王勃外出遊賞郊外的園林,在面對迷人的滿園春色時,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郊園即事》。 從內容上看,這首詩以煙霞、松竹、院舍、鳴琴、酒賦等景象,勾勒出了一副美得讓人心醉的春日畫卷。同時,它也抒發了王勃詩酒自娛,樂於閒居郊外田園的退隱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動形象,融情和諧,是寫景抒情詩歌中的一首佳作。
  • 王勃《山中》:只有20字的絕句,無一「愁」字,卻令人斷腸
    唐朝是中國古代詩歌盛行的時期,在這一段歷史中,湧現出了無數史冊留名的文人大家。王勃算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了。比其他詩人更加令人欽佩之處在於,王勃的一生非常短暫,他在年僅26歲之時,就英年早逝了。王勃詩作王勃的這首詩寫作的時間在秋天,這樣的時間寫下的詩,總會讓人覺得沒有讀就已經有一種悲涼的感覺。《山中》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寫作時間大概在王勃被廢斥後,旅居巴蜀期間。
  • 古詩詞鑑賞,要弄清情與景的關係(三)
    絕句二首 (其二)唐 · 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接下來,筆鋒一轉,慨而嘆之:「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景色雖美,由於歸鄉遙遙無期,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作者寫樂景抒哀情。只有極言春光美好,才能更顯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匠心。【高考思考】作者是怎樣寫景抒情的?有什麼好處?
  • 10首王勃詩作,除了《滕王閣序》,王勃的這些詩也是經典
    這兩首詩以江、山、亭、月、夜為主要意象,描繪了江邊月夜送別的情景,把送別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句句透露著離別的傷感與痛苦,詩的妙處在於這融化的手法運用得渾然無跡,從而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清代學者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中還稱讚這首詩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離情,俱從此字託出。
  • 王勃:空出一字,才華盡露
    很多人都讀過唐代文學家王勃寫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在中國文壇留下了千古美談。而王勃在《滕王閣序詩》中空了一個字卻引起人們百般猜測、補充,最後竟以千金懸賞,卻鮮為人知。這首詩境界遠大,文筆優美,實非一般詩可比。但令人遺憾的是當時王勃卻在最後一句空了一個字不寫,呈上序詩便揚長而去,直奔江邊。當人們慢慢欣賞這首詩時,卻有人忽然叫道:「怎麼結尾空了一個字沒有寫?」眾人近前一看,果然看見詩末空了一個字。閻公道:「只怕是我等輕慢了王郎,故空一字作難大家來猜,大家就猜猜罷。」
  •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十首經典詩作,尤其第一首,堪稱驚世之作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想必這兩句千古絕句,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吧。這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筆下的著名詩句。王勃字子安,按照今天的地域劃分來看,他是山西省河津市人。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詩人。
  • 王勃這首詩可謂是如詩如畫,通篇描寫的很是唯美,充滿了高遠意境
    」,更是成為了千古名言,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兩句話都不會陌生,那這兩句話,也正是出自王勃的詩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其實除了這首詩之外,王勃還有很多的作品,也都是很經典,作為一位天才型的詩人,王勃不僅有才華,而且還具有才情,也正是這樣的因素,才使得他最終能夠創作出初唐時期最著名的作品,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 讀韋莊的《菩薩蠻》,以樂景寫哀情,抒發心中的思歸之情
    這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詞人韋莊題下的一首思歸詞篇。全詞符合詞人一貫來的風格,含蓄蘊藉,低回婉轉,情真意切,耐人尋味。在該首詞當中,詞人集寫景、抒情於一體,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景與情相互交融。同時,詞人也運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極具巧思,他筆下所描繪的洛陽春景越是美好,反而越凸顯出詞人心底的落寞與思歸心緒,正所謂樂景襯哀情,樂景越樂,哀情越哀,將這一手法運用到了極致。
  • 7首詩詞話離別,道盡多少依依不捨情!
    7首詩詞話離別,道盡多少依依不捨情!1、《秋浦歌》李白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太白流寓在秋浦,所以做這首詩,發表他心裡的感慨。我頭上一根一根的白髮,算來足有三千丈,只因我心裡離別的愁恨,也似白髮一般的長。卻不知道明亮的鏡子裡面,從哪裡得來秋霜一般的白髮呢?2、《移家別湖上亭》作者:戎昱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 古詩賞析第十三首: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簡介王勃(650~676),唐代詩人,字子安,自幼即有神童之名,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畤歷任太常博士等職。唐鹹亨三年(672),王勃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 遠離故鄉的王勃獨自隱居山中,寫一首傷春之作,道盡了一生的委屈
    初唐著名詩人王勃的這首《春莊》,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傷春之作,整首詩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寫得很是悽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了詩人對於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王勃寫這首詩時正好遠離故鄉,一個人獨自隱居在山中,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對於詩人來說,他依舊傷感,畢竟像他那種充滿理想的青年,那是希望可以去建功立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碰壁。王勃是絕對的天才詩人,短暫的一生猶如漆黑夜空中划過的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他的每一首詩都是難得的經典之作。
  • 初唐詩壇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王勃
    期間,一個好友要去四川上任,送別時,王勃寫下了這首大名鼎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王勃古詩《山中》賞析,唐詩千古經典絕句鑑賞
    《山中》唐朝·王勃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像王勃這首《山中》的第一、二句就是分別用了這兩種手法。第一句是主觀化地寫景:「長江悲已滯」。長江不會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詩人;長江日夜奔流不息,並無半點停滯,認為它滯重不暢的也是詩人。詩人為什麼會有此感覺?第二句就清楚地說了出來:「萬裡念將歸」。原來,他遠離家鄉滯留於此地山中已太久太久。
  • 即使王勃沒寫過《滕王閣序》,這首送別詩也足以奠定他的文學地位
    ,作為初唐四傑之首,其文學才華堪比李白,連唐高宗對他都讚不絕口,稱王勃為大唐之奇才也。  當年王勃在長安之時,結識了一位姓杜的縣尉,並成為了好朋友,我們姑且稱為他為杜少府。一日,這位杜少府告訴王勃,自己要去四川蜀中做官,王勃聽了之後依依不捨,在分別之時,贈送給杜少府這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對這位好友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