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藏族姑娘張雅萍在國務院新聞辦同中外記者見面

2021-01-20 澎湃新聞
卓尼藏族姑娘張雅萍在國務院新聞辦同中外記者見面

2020-12-12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1日,國新辦舉行了「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中外記者見面會,卓尼縣藏族殘疾姑娘、最美卓尼人、致富帶頭人、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張雅萍身著卓尼特色三格毛服飾C位出鏡,與辛寶同、張銀良和解宏德等3位代表一起,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同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此次見面會的前8天,12月3日國際殘疾人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指出,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在殘疾人脫貧攻堅這條戰線上,經過八年的持續奮鬥,我國如期完成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重要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殘疾人全部脫貧,消除了殘疾人的絕對貧困。

而這,正是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殘疾人脫貧攻堅的實踐經驗,它凝聚了中國智慧,彰顯了中國力量。

榜樣引領時代

典型是標杆,榜樣是力量。確立什麼樣的典型,就明確什麼樣的標準;樹立什麼樣的榜樣,就體現什麼樣的導向。好的榜樣,是最好的引導;好的典型,是最好的說服,恰恰能夠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張雅萍,一位藏族的八零後姑娘,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卓尼縣豐裕牧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也是創辦就業扶貧車間、巾幗扶貧車間的致富帶頭人。

她自小患小兒麻痺症,初二時又因父親遭遇車禍導致終身殘疾而被迫輟學,2008年,在叔叔的資助下,她自學考上了甘南藏族綜合專業學校,最終圓了讀書夢。畢業後,她四處求職打工,應聘酒店前臺、去飯館工作,都因身體原因屢屢受挫,做了2年多的倉庫管理員,最終因爬上爬下整理貨架身體實在無力承受而辭職。

「難道我的人生就要一直這樣碌碌無為下去嗎?」帶著這種不甘,2015年,張雅萍決定回鄉創業。

揣著銀行貸款和親戚們東拼七湊來的錢,張雅萍在老家承包了300畝土地種植青稞,沒想到扎在地裡整整半年,就有了6萬多的收益。嘗到創業的甜頭,第二年,她將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還籌建起卓尼縣豐裕牧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不過,第二次創業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從山西拉回的20多頭品種牛,因水土不服死了3頭;2017年地震造成的山體滑坡砸毀了圈舍,光是修繕費用就花了100多萬;還有眾多社員們對發展前景的顧慮……雖然困難重重,但她從來沒想過放棄。

痛定思痛。張雅萍開始學習養殖技術、參加各類培訓,帶著鄉親們埋頭苦幹,2018年政府和殘聯還對合作社進行了資金幫扶,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勞務入股、收購、託管寄養等方式,張雅萍的合作社發展規模越來越大,飼養西門塔爾品種牛、藏羊、湖羊存欄量累計達706頭,更是先後帶動貧困戶85戶,其中殘疾貧困戶32戶,非貧困戶110戶,累計分紅達到20餘萬元。

「作為一個殘疾人,能夠帶動更多貧困戶和殘疾人在家門口脫貧增收,她感到非常榮幸和驕傲。」說到這些,張雅萍烏黑髮亮的眼睛就變成了兩個彎彎的月牙,甜甜的笑讓人備感溫暖。

張雅萍與其他3位代表及國務院新聞辦負責人合影

殘疾人脫貧一直是個世界難題,但中國做到了。而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這股奮進的力量,像寒冬中的暖陽,令人溫暖而感動。

內容來源 |華夏時報

原標題:《卓尼藏族姑娘張雅萍在國務院新聞辦同中外記者見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國務院新聞辦就「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4位代表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為記者見面會現場。(劉健 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局副局長 壽小麗: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見面會。
  • 晨讀|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今日同中外記者見面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25日同中外記者見面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新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將於10月25日上午11時45分許,同採訪十九大的中外記者見面。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將於10月31日訪問中國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梅德韋傑夫將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李克強總理將同梅德韋傑夫總理舉行中俄總理第二十二次定期會晤。
  • 夢回卓尼 走進卓尼
    夢回卓尼 走進卓尼夏日已近 秋風漸來 從卓尼遲來的秋天走來那是一次百年藏寨與貢巴寺的對白是神秘原始部落炊煙嫋嫋的歸宿是祥和吉祥寶地金光燦燦的朝拜那是晾曬莊稼的密密木架也是飄在風中的五彩經幡更是夢裡對你的呼喚 卓尼你好
  • 非遺小視頻丨美麗的卓尼藏族服飾
    卓尼藏族服飾被稱為覺乃藏族服飾,也稱「三格毛」服飾。卓尼藏族男女服飾差異很大,相對而言,男子服飾要簡練得多。男子服裝用布、呢料,樣式和草原牧民的服裝相同。上身穿黑色大襟高領布襖短褂,分單、棉兩種,藏語稱「古身子」。
  • 藏族電影《卓尼土司》日前正式開機 講述民族團結和革命崢嶸歲月
    影片是以1935年發生在甘肅卓尼的一段真實歷史為原型,講述了卓尼土司羅桑丹增南傑道吉的真實故事。據悉,拍攝結束後,預計於2013年12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儀式。由卓尼縣與電影頻道聯合拍攝的《卓尼土司》,是首部以電影的形式,反映第十九代土司楊積慶烈士一生追求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事業,深明大義,慷慨無私,在中國革命最艱難的時刻對中國工農紅軍給予了無私幫助,為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卓尼的一段真實故事,卓尼土司羅桑丹增南傑道吉漢族名字楊積慶,是甘南地區的藏族大土司。他生性豪放,剛正不阿,體恤民生。
  • 這個寧夏小夥兒走上了國新辦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1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殘疾人脫貧攻堅基層代表中外記者見面會,4位代表圍繞「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寧夏隆德縣殘疾人辛寶同作為脫貧致富代表參加了活動。寧夏隆德縣脫貧致富代表 辛寶同得到了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注和關愛,他們這種大愛無疆的精神也時刻感染著我們,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在創業的過程中能夠時刻牢記,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種精神,所以說我們有信心在我創業過程中把我們的品牌越辦越好,能夠讓更多的殘疾人受益。
  • 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鐵路扶貧幹部和典型代表講述鐵路...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上午9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鐵路扶貧幹部和典型代表講述鐵路扶貧故事,並答記者問。圖為記者見面會現場。(趙一帆 攝)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外記者見面會。
  • 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中外記者見面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二)下午3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5位婦女代表圍繞「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圖為中外記者見面會現場。(趙一帆 攝)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 遇見•卓尼
    地處「漢藏走廊」要道的卓尼是一座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歷史文化大觀園。卓尼藏族即「覺乃」藏族的阿迦、善巴、莎木等民俗民風、民間藝術、飲食文化、民間服飾、競技體育等構成獨具魅力的地域風情。走進卓尼,這裡風景如詩如畫,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大峪溝。
  • 最危險的時刻--寫在電影《卓尼土司》首映之前
    2012年,央視前副總編張華山、著名導演楊韜等人,在北京水立方緊張工作之餘,偶然聽到紅軍長徵剛剛走出草地發生的一段故事,他們立刻被吸引,沒有通知任何人,便輕裝簡從,深入甘肅的甘南地區,大量走訪藏族同胞和紅軍後代,一個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出現在他們眼前。
  • 當「三格毛」遇上風箏 「藏王故裡」卓尼亮相濰坊
    開幕式上卓尼的帥哥美女帶來《藏王鼓舞》藏族歌手在演唱卓尼民歌卓尼旅遊形象大使王秀明推介卓尼旅遊資源卓尼縣被譽為「藏王故裡、洮硯之鄉」,它位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合部,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過渡帶,曾是歷史上茶馬古道必經之地
  •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
    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 重溫長徵精神:卓尼土司開倉放糧助紅軍攻下臘子口
    居民代表進行主題演講  大眾網甘南7月13日訊(記者宋立鵬)13日,甘南藏族自治州「心中有黨——紀念長徵勝利79周年暨「紅色火炬、綠色長徵」火炬傳遞活動到達該州卓尼縣,傳遞儀式在楊土司故居博峪村舉行。  13日早晨,紅色火炬從舟曲一路傳遞至卓尼。此時的卓尼縣,街道兩邊早已站滿了熱情的卓尼人民。人們搖曳著手中的紅旗,熱情高漲。在火炬傳遞儀式上,卓尼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楊衛東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壯舉,不僅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還形成了偉大的長徵精神。
  • 國務院新聞辦代表團訪問越南《西貢解放日報》
    國務院新聞辦代表團訪問越南     《西貢解放日報》副總編輯黃文抗(右)向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王國慶贈送紀念品。
  • 市科知局組織幹部職工觀看《卓尼土司》電影
    6月21-22日,市科知局組織幹部職工觀看《卓尼土司》電影。該影片講述了1935年秋,毛澤東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二萬五千裡長徵,來到了甘肅卓尼地區。甘南地區最大的藏族土司楊積慶,深明大義,不顧蔣介石國民政府阻擊紅軍的命令,不僅開倉放糧,接濟紅軍,還幫助紅軍一舉攻下天險臘子口,為長徵勝利乃至新中國成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哪些武漢元素C位出鏡?
    長江網訊(駐京記者柯立)6月19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務院新聞辦舉辦「長江經濟帶建設與湖北高質量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現場同步舉辦新中國成立70周年湖北省發展成就展示活動。  到底哪些能夠代表湖北這些年來的發展成就?長江日報記者現場發現:發布會和展示區中頻現武漢元素,吸引了人們駐足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