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米
僅是1根頭髮絲直徑的1/60
小到易拉環,大到航空飛機
製造時都需要模具
而模具品質的優劣
往往就在1微米之間
如今,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陳亮
成功跨越1微米的"鴻溝"
打破多項國外技術壟斷!
陳亮,出生自宿遷農村
中專畢業後在無錫微研股份有限公司
粗加工車間一幹就是5年
他輪遍了粗加工車間的各個崗位
對各道工序都了如指掌
2007年,公司接到一個訂單
要求的產品精度為2微米
而精密加工中心所能達到的
技術極限只有3到4微米
當時國內精密的坐標模床幾乎空白
國外企業更是趁機報出高價
公司決定讓好學的陳亮去試一試
陳亮發現精密加工中心
只用刀具加工工具機模具
很難突破技術極限
銑工出身的他跳出思維慣性
在工具機上大膽移植了精密砂輪
與刀具組合使用
憑藉絕不服輸的韌勁
陳亮團隊夜以繼日地試驗
一周後,成功將產品精度控制在1微米
微米級的突破
又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易拉環
就需要微米級製造
過去很長時間
我國無法生產製造易拉環的模具
只能從國外高價進口
而模具中最關鍵的刀具——刻線刀
也難住了眾多國內企業
陳亮團隊將高倍顯微鏡
安裝到工具機上進行檢測和監控
加工出高精度、高品質的刻線刀
其精度甚至超過了美國同類產品
跨越1微米的"鴻溝"
中國工人打破了國外多項技術壟斷
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的騰飛
也離不開小到1微米的精密製造
2012年,清華大學慕名而來
和陳亮團隊開始校企合作
研發出國內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高精密微噴孔加工裝備
依託這一技術
陳亮團隊得以為航空發動機
提供核心部件
目前,陳亮參與研發的
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
已經成功運用在我國軍用、民用飛機上
「我們一線的工人最大的夢想,
就是用自己的不懈努力,
提供高精尖的部件,
技能報國!」
轉載請註明來源 江蘇新聞(微信號:jstvjsxw)
詳細報導請關注 江蘇衛視《江蘇新時空》《新聞眼》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
記者 / 許薇 王昕 張晉寧
編輯 / 小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