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偶然發現網上一則關於變速箱的帖子,其閱讀量不低。細細一看,原來這帖子是在質問,為何如今國內的企業,好多家都能夠製造出比較靠譜的發動機,但卻造不出優秀的變速箱?
帖子裡列舉了變速箱如何如何難以製造,特別是自動擋變速箱的控制邏輯如何如何難以設計……因此最終得出結論說,我國變速箱企業依然無法造出靠譜的變速箱……那麼看了這個帖子之後,我覺得心裡堵得慌,是時候出來澄清一些事情了。
我國是真造不出好變速箱?
綦齒、唐齒、法士特…
首先,什麼叫「我國造不出靠譜的變速箱」?畢竟變速箱還分自動擋和手動擋,就算自動擋造不好,難不成手動擋也造不好?——顯然不可能!事實上我國的唐山齒輪、重慶綦江齒輪的製造技術和品質都不錯。
唐山齒輪依靠的是著名的日本愛信技術,而綦江齒輪的技術基礎則源自於德國ZF。在商用車領域,甚至連沃爾沃這樣的品牌整車都會見到搭載綦江齒輪變速箱的案例。因此我國的手動擋變速箱品質其實並不弱。
如果您覺得上述2家企業的技術畢竟源自海往,那麼我們來盤一盤我國自己研發的特有技術:鋼銷式強力同步器,以及採用這種同步器拼裝而成的手動擋變速箱——陝汽法士特(FAST)重型變速箱。此種同步器的可靠性相較於傳統的「錐面摩擦」同步器好的多,因此法士特箱子也得到海外用戶們的好評。
我國造的出自動擋變速箱?
盛瑞變速箱,民族的驕傲
手動擋變速箱看樣子是不存在什麼技術壁壘,我國也拿得出靠譜的好產品了。那麼自動擋變速箱的情況又是如何呢?畢竟自動擋變速箱的設計和製造技術遠較手動擋難得多,我國是否就造不出靠譜的自動擋變速箱呢?
這時候我們肯定會想到一家企業:山東盛瑞,以及他家名氣很大的「盛瑞8AT」。當初就是這家企業,讓我國自動擋變速箱的產業完成了「從0到1」的偉大變革。那麼他們的變速箱用起來到底如何呢?
「盛瑞8AT」發展了3代,
一路走來晃晃悠悠,並不成熟
當初第一代「盛瑞8AT」出來之後,長得和路虎極光幾乎一樣的陸風X7,眾泰皮尺部的T700,大邁X7等車型都紛紛給這款變速箱拋來了橄欖枝,紛紛搭載了它。從參數上看300牛米的最大承受扭矩並不出彩,而且故障頻發,特別是滑閥箱異響問題長期困擾著盛瑞。
之後第二代「盛瑞8AT」問世,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第一代產品的缺陷,滑閥箱故障也因為改用全新葉片式壓力泵而徹底被解決。最大承受扭矩也進化到了380牛米的水平,整體來說算是基本靠譜了。奇瑞的捷圖X70就搭載了它,除了換擋速度特別慢、換擋邏輯不夠智能外,其餘方面還算過得去。
有了第二代產品的成功經驗,盛瑞公司對產品做了改進,推出了第三代「盛瑞8AT」(業內也叫做「二代PLUS」),相較第二代變速箱,三代產品在換擋速度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一汽奔騰T99就搭載了它,但遺憾的是在實際駕駛中反映出來的換擋邏輯不夠「聰明」,對駕駛者意圖缺乏準確理解的問題依然存在。
同時一些小毛病小故障也導致了「盛瑞8AT」進一步的擴大裝備受到一定影響,比如上述的奔騰T99車型後續款式甚至依然選擇了日本愛信經典的6AT變速箱。由此可見,「盛瑞8AT」和愛信、ZF這樣的世界頂級自動擋變速箱比較,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也許電動化之路,扔掉變速箱
才是未來,但電池何時成熟?
雖然現實非常無情,但我們也看到了盛瑞的韌勁兒和不服輸的精神頭兒。不斷研發不斷改進不斷完善。雖然目前依然產品不夠成熟,但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畢竟這個年輕的品牌需要時間去成熟,去壯大,去羽翼豐滿。但起碼現在我們依然要誠實的說,「盛瑞8AT」依然不算完善。雖然盛瑞目前已經開始在衝擊「13AT」,但我個人希望他們「不要冒進,小步快走,穩中求成」。
這就是我國變速箱行業的現狀,手動擋產品不缺乏好的產品,而自動擋產品領域則依然有待成長。比如除了上面提到的「盛瑞8AT」,還有諸如「東安6AT」,在可靠性,故障率方面依然和國外品牌存在明顯差距。當然也不排除未來我國還會走出的另一條路:電動化!畢竟電動汽車是不需要變速箱的,或許這算是另一種彎道超車吧!
當然,前提是電池技術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得到「來自外星球的靈感」,而做到「充電一晚上續航幾千裡」的驚人水準,同時徹底解決安全問題、壽命問題、成本問題。——那麼我想如果真有這樣的一天,或許我國可以徹底扔掉變速箱了,當然就眼下的情形來看,傳統燃油汽車依然大行其道,因此我國變速箱企業依然需要不斷努力,拿出更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