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橫島漁民5年後將消失 48漁村將變身旅遊城

2020-12-19 青島新聞網

   【新聞核心】

    5年後,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48個漁村,將變身7個新型生態社區,上萬名漁民搬上新樓後慢慢 「消失」,將就地從事旅遊等第三產業。昨天上午,記者在田橫島窪裡村看到,首批新社區改造拆遷正式啟動。記者在部分小漁村看到,這裡的漁民已經很少出海打魚。不少漁民紛紛將破舊漁船拆解,很久不用的大鐵錨也搬上了房頂,房上晾曬的乾魚和網具成了漁民難忘的記憶。

    發布

    48個漁村將改為新社區

    昨天上午,記者在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內看到,窪裡村作為首批新社區改造的舊村落,已經正式啟動拆遷工程。老漁民破舊的房子多數已經被拆掉,這裡很快將崛起一座座新型社區樓房,大部分漁民也將從老房內搬進新居,成為沿海漁村裡的首批新型居民。

    按照整體規劃,5年內,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將把區內48個村莊規劃為7大新型農村社區。記者了解到,列入改造規劃的村落,大部分分布在沿海一線,目前都是以出海打魚為生的專業漁村,隨著新社區的建設,約有兩萬多漁民不久將告別漁村搬進新樓房。記者在田橫島度假區內探訪看到,這裡風光旖旎,每個小漁村都散發著濃厚的漁家文化氣息,唯一不足的就是漁村的大部分房屋顯得有些破舊。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漁村改造工作的不斷推進,48個舊村落將變身美麗的新型居民區,這裡將為漁民打造一個生態環保的新海濱旅遊城市。

    變化

    田橫漁民5年後「消失」

    「現在已經很少有漁民出海了,聽說以後,漁村將改造變成新城了。」昨天下午,記者在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山東頭村看到,這裡依山傍海,漁村離海邊僅幾十米,而不遠處就是著名的田橫島景區。在碼頭上記者看到,幾名漁民正在忙著拆解破舊的漁船。

    「以後可能不用出海了,舊船也只能拆了。」一名漁民告訴記者,這條漁船已經好久不用了,以後也可能用不上了,所以就僱來專業的拆解人員,將自家30馬力的漁船拆了。記者在村裡轉了一圈看到,還有不少漁民在碼頭上拆解破舊漁船。69歲的老漁民王喜華告訴記者,他家的一條小漁船已經拆掉了,還有一條船現在也很少出海了。他們村以前家家戶戶都有漁船,現在一多半都沒有漁船了,而且會越來越少。在靠近海邊的蘇家村和劉家村,記者採訪了解到,這兩個漁村的漁民加起來也不到10戶,漁民都改做養殖業了。再過兩年,漁民就基本沒有了。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相關負責人稱,48個小漁村改造成新型社區後,這裡的漁民就會慢慢「消失」。

    去向

    上萬漁民改吃「旅遊飯」

    「你看,現在每個漁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幾乎每家房頂都曬著乾魚。」昨天中午,記者在山東頭村看到,不少漁民家的平房頂上,都晾曬著不少的乾魚,這也成了小漁村獨特的漁家文化象徵。漁民劉晉說,這是漁民每年冬季的習慣。每年一過大雪節氣,漁民家裡儲存的一些海鮮都要拿出來晾曬。

    記者注意到,由於漁民長期不出海打魚,多數漁民家的大鐵錨,都搬到了房頂擱置起來,許多錨都已鏽跡斑斑。一名漁民說,以後等搬上新樓了,這些漁船上的東西,怕是都要進博物館了。有的漁民不捨得丟掉,就將錨具和網具放在房頂,留個紀念。

    「在新社區改造中,漁民不僅搬上新居,而且將成為旅遊新城的直接受益者。」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已經引進了幾個大型的旅遊項目,是和社區改造相配套。最大的亮點就是將在沿海一線建設大型海鮮美食街,同時還投資興建高端的遊艇等大型旅遊項目。在保持漁家文化的同時,又注入了一些高科技的旅遊功能。到時,不僅田橫島風景區將成為一大亮點,而且這裡的上萬名漁民將棄船上岸,從事旅遊、餐飲等第三產業。5年後,這裡的大部分漁民,將完成從出海打魚到旅遊從業者的華麗轉變。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也將成為青島北部沿海一顆璀璨的明珠。

    【延伸】

    打造海濱旅遊高端產業

    記者從即墨市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管委了解到,度假區今後5年,將打造成為現代化開放型的濱海新城,在交通、生態環境等基礎工程逐步完善的基礎上,將6平方公裡度假區管委駐地進行規劃,對駐地窪裡村120萬平方米區域分期改造,將管委駐地打造成國際生態旅遊島的核心城區。

    按照總體規劃,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將依託山海資源,推進高端旅遊產業發展,推進計劃投資的中房北美風情和文山旅遊綜合開發項目開工建設,在保護生態環境基礎上進行山體綜合開發,提升形象,將度假區打造為融島、灘、灣為一體的高端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培植高端旅遊新亮點。

    據介紹,在現有交通路網的基礎上,以濱海大道、疏港公路兩條大動脈為依託,區內將加快紀崔路大修等支線路修建工程,構築起區內大路網框架。目前啟動的首批一期舊村改造項目,將打造成國際生態旅遊島的核心城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發展將推進臨港製造、濱海旅遊等藍色高端產業,打造遊艇及裝備製造濱海產業基地。另外,在新型社區內還將投資新建日處理能力為500立方米的汙水處理廠及配套設施,提高汙水處理能力。

    按照規劃中繼續優化整治生態環境要求,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將用「市場化籌資」完成潘家等17個村莊的村容整潔、造林綠化等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女島工業功能區排水工程、巉山小流域治理工程、垃圾分類處理廠建設和寨裡河道治理,讓區內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多姿。

    【人物】

    老船長拆漁船盼新居

    「過不了多久,漁村就要拆遷了,就盼著這一天呢。」昨天下午,今年60多歲的田橫島漁民王順和指著碼頭那條已經破舊的老漁船說,他在這個小漁村生活了大半輩子,家裡祖祖輩輩都是靠出海打魚為生。老王說,記得小時候,他的爺爺就是一名老船長,經常帶著他到漁船上玩,那時候打上來的海鮮很多,品種也很多。後來,父親接了爺爺的班,也成了一名船老大。再後來,他也成了船老大,家裡購買了兩條漁船。這一幹就是幾十年的光景,但海裡的東西越來越少,到他這一代,已經是不經常出海了。今年,他家的一條舊船也拆掉了,剩下的一條漁船,傳到了兒子手裡,但也很少出海作業了。「聽說漁村要改造,這裡就要變成旅遊新城了。像俺這樣出了一輩子海的漁民,真是盼望著早一天能搬進新居。」王順和高興地說。

相關焦點

  • 薛家島僅存老漁村將變南島旅遊小鎮
    漁民出海拉網滿載歸來、家家房頂上插著小紅旗、村頭街尾充滿魚腥味……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這樣的場景將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昨日,記者從開發區獲悉,開發區投資19億元建設南島小鎮項目,薛家島街道最後的7個老漁村將「變身」特色旅遊小鎮,漁民們也將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探訪>>> 漁村家家屋頂插紅旗  昨日中午,記者在開發區薛家島顧家島社區看到,碼頭上熙熙攘攘,叫賣聲、砍價聲混雜在一起。男人們出海滿載而歸,女人們坐在碼頭上分門別類地挑揀海貨。
  • 漁民上岸轉型漁船變身遊船 吸引遊客體驗漁村風情
    漁民上岸轉型漁船變身遊船 吸引遊客體驗漁村風情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張小奮  2019-02-08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已有漁民從捕魚轉做旅遊,在河湧邊經營休閒漁船,載遊客出海捕魚,不過那時漁村遊船項目還沒出現。自2016年以來,一些漁民經營河湧遊、民宿和農家樂,吸引了不少城裡的客人。「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這個(遊船)項目沒有人來做,挺可惜的。」郭煥彩說,傳統漁村不轉型就沒有什麼未來。
  • 盤點青島最美的10個漁村 似在畫中遊(組圖)
    青山漁村    青山漁村位於青島嶗山最東邊,人們習慣稱嶗東地區,與千年道觀嶗山太清宮相距僅3公裡,村民數百年來與嶗山道士相鄰而居。多年以來,這個小漁村一直是遠在深山無人識,近年隨著旅遊的發展,遠離市區的小漁村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青山漁村,傳統漁村轉型為以漁家文化為特色的旅遊社區,並有著嶗山"漁村民俗風情博物館"的美譽。
  • 最後的大澳漁村——香港金融之城另一面
    夕光中的大澳老漁村,散發出歲月泛黃的光澤。令人無法想像的是,在金融大都市香港,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漁村老舊的歷史痕跡。大澳不僅是香港一個小漁村往昔的縮影,也記錄了即將從現實中消逝的一段港島歷史。假如,這些老舊的漁村、水上棚屋消失了,留在文字上的歷史將是多麼的蒼白。
  • 即墨田橫島超7萬平科教用地成功拍賣 田橫島設再添動力
    ]2015年9月8日,位於即墨藍色矽谷核心區和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的4幅地塊走上了拍賣臺,最終位於藍色矽谷核心區的編號為JY15-21的地塊被青島三田盛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3654.5826萬元收入囊中;而剩下的三塊位于田橫島旅遊度假區的地塊則被青島鼎勝泰瑞置業有限公司納入麾下,三塊地的成交總價超過了3642萬元。
  • 東海漁村 國慶節感恩大回饋!
  • 象山東門漁村:漁民"洗腳"走好"上岸"路
    碼頭邊,辛勞的漁民們忙著搬運漁貨,補給物資。落日餘暉下的海面波光粼粼,時有鷗鳥掠過,羽翼浮光,倏然走遠……  熟悉的畫面,讓東門漁村村級帶頭船老大周恩龍想起了16歲初次下海的場景。40年來飽經海上捕撈的辛苦和危險,他漸感力不從心。如今,周恩龍出讓自己一對雙拖網漁船的大部分股份,打算「上岸」改吃「旅遊飯」,「去年底,村裡獲批5條休閒漁船指標。
  • 「中國第一漁村」漁民洗腳上岸
    ■中國信心·轉型升級下的寧波圖景  昔日壯觀的萬餘只網箱將淡出歷史桐照要建成與環境相諧的休閒度假漁村  昔日壯觀的萬餘只網箱將淡出歷史  桐照要建成與環境相諧的休閒度假漁村  本報訊 昨日,奉化蓴湖鎮桐照村的漁民陳國召和家裡人在海上忙碌著,他們把養殖用網箱一塊塊鋸成小段運回岸上。
  • 2019:雲裡霧裡田橫島
       關于田橫島,聽當地人說過幾句,大意說數年前有個什麼集團開發的,在這兒弄了個旅遊度假村,開始的時候還挺火,近幾年不行了,很少有人去了。   我想一路上見到那些牆漆已經剝落的建築物,應該屬於度假村的一部分。
  • 山東榮成漁村老屋變身民宿帶熱鄉村經濟
    (新春見聞)山東榮成漁村老屋變身民宿帶熱鄉村經濟中新社山東榮成2月15日電 題:山東榮成漁村老屋變身民宿帶熱鄉村經濟作者 王嬌妮己亥年春節已過這個春節假期,楊田所在小鎮周邊的許多漁村都在搞民宿旅遊,發展特色民宿成了鄉村經濟的新亮點。俚島鎮煙墩角村是有名的「天鵝村」,每年冬季,數千隻大天鵝從西伯利亞等地來此越冬,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賞。當地許多人將傳統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為遊客提供住宿、漁家飯、攝影驛站等服務。
  • 揚州「窮漁花子村」變身「美麗鄉村」 漁民上岸「賣風景」
    崔佳明 攝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揚州「窮漁花子村」變身「美麗鄉村」 漁民上岸「賣風景」中新網揚州8月10日電 (記者 崔佳明)10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揚州沿湖村,該村黨總支書記劉德寶告訴記者,該村420戶漁民已經全部上岸定居,1588名漁民上岸「賣風景」。
  • 田橫島是一個以漁業為主題的旅遊景區,是一個冬暖夏涼的人間勝境
    田橫島,位於青島市即墨東部海域的橫門灣中,是一個以漁業為發展方向的旅遊度假村,是我國國家AAAA級風景區。(圖片來自 IC photo)田橫島擁有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也非常宜人,由於是漁業發展度假區,也擁有豐富的海產資源。
  • 「中國第一漁村」奉化桐照村將建休閒度假漁村
    浙江在線09月14日訊昨日,奉化蓴湖鎮桐照村的漁民陳國召和家裡人在海上忙碌著,他們把養殖用網箱一塊塊鋸成小段運回岸上。  除了清理網箱,這段時間,陳國召和家人商量最多的就是如何開一家漁家樂,為桐照越來越多的遊客提供服務。  「網箱不養了,現在看起來是虧了。但保護好海洋,我們漁民將來還有飯吃。
  • 田橫島迎來第二次開發
    在田橫島之外完成了綠島跨海橋、綠島碼頭、綠島至即墨公路的建設,徹底改變了田橫島原有窮島、荒島的面貌,改善了其整體環境,使整個海島成為真正的海上旅遊度假休閒勝地,被青島市列為十大旅遊景觀之一,並成為中國3A級旅遊景區。20多年來,三聯對田橫島的適度開發始終沒有停步。
  • 梭子蟹、本地刀魚、鮁魚、光魚……島城漁村碼頭成「網紅」打卡地
    10月5日,早報記者沿青島東海一線探訪看到,青島的漁民趁著長假,一直沒斷了出海作業。所以每天都有大量的本地小海鮮上岸滿足遊客。這幾天,從西海岸新區到嶗山區沙子口,從仰口、城陽到即墨區的鰲山灣、田橫島,沿海一線的眾多小漁村成了遊客品嘗小海鮮的好去處。
  • 禁漁退捕後江蘇三大湖區不少漁民轉行魚塘養殖和漁家樂
    丁蔚文攝 長江十年禁漁,漁民上岸、建檔立卡,漁船「退出江湖」,全部封存——眼下,我省禁漁退捕進入船網處置、漁民補償安置階段。禁漁退捕後,我省固城湖、洪澤湖、太湖三大湖區漁民洗腳上岸,轉行魚塘養蟹,辦起了漁家樂,在生態漁業園找到了新崗位。雖然漁民作為「職業」消失了,但是換個方式「靠湖吃湖」,生活更有奔頭了。
  • 昔日漁村變身 海岸線明珠
    昔日漁村變身 海岸線明珠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10.31 星期三 樓市觀察從小漁村到躋身高端住宅區    改革開放以來,如果提起青島變化較大的居住片區,麥島片區無疑是一個無法繞過的存在。這個區域原本分布著小漁村和農田,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過去,就躋身為青島高端住宅區。
  • 漁村變身「網紅打卡點」!桂山島這片文旅熱土有點不一樣
    文天祥雕像(圖源:OK珠海) 時光荏苒,1950年5月萬山海戰中的垃圾尾(現桂山島)海戰,軍人們用生命為後繼部隊的最後勝利開闢了道路。8月4日,七十二天的解放萬山群島戰役勝利結束,「毛澤東主席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特別發來賀電,電文說:『這是人民海軍首次英勇戰例,應予學習和表揚』。」 1954年,珠海人民將垃圾尾島改名為如今的「桂山島」。 垃圾尾海戰,林文虎烈士乘一艘炮艇重創敵方旗艦「太和號」並重傷敵方艦隊司令兼萬山防衛司令齊鴻章,創造了解放軍以小艇打敗大艦的輝煌戰例。
  • 上海市金山嘴漁村:六十五年漁光曲
    &nbsp&nbsp&nbsp&nbsp漁村裡老百姓有一個共識,沒有穩定的電就沒有穩定的生活。對於這句話,有著40年出海經歷的老漁民陸奇龍最有發言權。如今六十多歲的他在經營金山嘴漁村的第一家飯店——1988年建成的天橋飯店。
  • 解碼西島漁村發展「加速度」
    2017年12月之前,三亞西島漁村的村民黎公姑不會覺得旅遊經濟、文創產業與她們有什麼關係。直到近年來,政府開發西島旅遊資源,提出打造「美麗漁村」,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享受到政策扶持、文創產業帶來的利好後,她才對以上概念有了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