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駕的火與惑:每天五六單就月入萬元 出事故責任不明

2020-12-15 中證網

  代駕行業的火與惑

  作者: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羅聰冉 來源:法治周末

  資料圖

  為代駕行業設置主管部門,不符合治理理論和時代的要求,因此,「通過多中心、多主體、多層次的合作治理」,以實現規制目標,或許是可行途徑。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羅聰冉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自己可能沒有車,但是卻開過價值幾百萬元的豪車;他們接觸的對象大多「神志不清」,但還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來與之相處;他們有時「動如脫兔」:騎著電動摺疊自行車在街頭穿梭,有時「靜如處子」:守在飯店、酒吧等場所門口耐心等候……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代駕司機。如今,在大大小小的飯店、KTV、酒吧等場所,都可以看到放置在餐桌上、收銀臺上的代駕公司名片,用戶一個訂單過去,接單的代駕司機就開始了他的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大致有200餘種代駕軟體,服務覆蓋全國三百多個城市。隨著2011年我國醉駕入刑,以及各種代駕軟體的蓬勃發展,「酒後找代駕」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行業規模持續擴大。

  根據清華大學法學院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於今年8月發布的《代駕行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16年,全國代駕行業總訂單超過2.53億單,總產值達154.3億元,乃至形成了一種新經濟業態「代駕經濟」。

  蓬勃發展背後,代駕究竟是個怎樣的行當?又有著什麼樣的需求?

  現狀:每天接五六單 月入萬元

  9月10日,法治周末記者在北京市海澱區五道口附近,在滴滴出行App上下單代駕服務,幾分鐘後,接單的高師傅,穿著滴滴代駕的工裝,騎著一輛電動摺疊自行車迅速趕來。

  在駕駛座上鋪上坐墊套、將電動摺疊自行車放在後備箱墊上、環車檢查一周、帶上白手套準備啟動……每次出發前,高師傅都要做好以上準備工作。

  北漂多年的高師傅介紹,幾個月前,他從租車做滴滴專車司機轉行到在滴滴代駕做代駕司機。「當時聽朋友介紹,覺得代駕司機的收入還可以,現在酒後不能開車,中國酒文化又盛行,需求擺在這了,所以就加入了代駕司機行列。」高師傅說。

  「收入根據接單量的多少計算,一個月能賺八千元到上萬元,滴滴代駕平臺從代駕費用中抽取20%作為信息服務費用。」高師傅介紹,中午1點後和晚上7點後,是客人叫代駕的高峰期。於是,中午12點多出門接單,幹到下午5點左右回家休息,然後晚飯點再出來接單,直到凌晨三四點返程回家,是高師傅的日常。

  「我們工作地點不固定,一般在各大商圈的飯店、酒吧等地方,派單量最多;系統會就近派單,我們把車主送達目的地後,然後在該位置再接新的單,一天下來全城區的跑。」高師傅說,「半夜返程的話,如果離家比較近,就騎電動摺疊自行車回家;遠的話,會乘坐公交車;如果地方太偏,沒有夜班公交的話,我們還有滴滴代駕司機返程群,在同一區域的代駕司機可以湊到一起打車返程,平攤打車費。」

  一位來自河北的滴滴代駕司機馬師傅和高師傅經歷相似,每天在高峰期接五六單,就能入帳三四百元,一個月收入一萬元左右。馬師傅認為,收入高的背後,與近幾年嚴格治理酒後駕駛有著密切關係,哪怕只喝一口酒,車主也得叫代駕。

  「在幹代駕的過程中,有時碰到的車主喝得酩酊大醉,在車上睡著,到目的地也叫不醒,只能等車主睡醒,而這一等一般就是四五個小時;還有的時候,車主喝的太多,家人攙扶不住時,我們還會幫忙把車主背上樓……」馬師傅介紹,除了酒後找代駕之外,商務接送、汽車養護、新手上路等情境找代駕,也佔據少部分比例。

  《白皮書》顯示,目前市場上,除滴滴代駕外,還有e代駕、愛代駕、安師傅代駕、第一代駕等200餘家網際網路代駕公司,其中,滴滴代駕、e代駕和愛代駕持續佔據代駕行業前三把交椅;目前,通過平臺考核正式上崗的滴滴代駕司機達到30萬人,e代駕司機達到4萬人、愛代駕平臺超過2萬人。

  隱憂:出了事故誰來負責

  「出了事故,誰來負責?」在代駕行業火爆的背後,如何保障被代駕人、代駕司機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是人們關注的關鍵問題之一。

  今年8月,央視《今日說法》報導,一名滴滴代駕司機王某在代駕過程中發生車禍意外身亡,王某家人認為,王某作為滴滴出行公司網絡平臺上的代駕司機,發生此事,滴滴出行公司應該負有一定的賠償責任。然而,在起訴滴滴索要賠償時,竟牽扯出包括滴滴出行公司在內的4家公司——滴滴出行公司相關人士解釋,滴滴代駕平臺的實際運營方是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而王某是和一家叫做江蘇邦芒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邦芒公司」)籤訂的勞務合同,滴滴代駕平臺只是提供信息,代駕司機是在為勞務公司工作。

  而江蘇邦芒公司認為,實時運營等大數據均由代駕公司掌握,他們只是作為線下的招募公司,而且招募公司也有很多家,因此也不承認自己是王某的老闆。直到浙江外企德科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企德科公司」),主動承認與王某之間存在勞務關係,並表示願意承擔七成責任。

  據報導,原來在2016年11月前後,外企德科公司與江蘇邦芒公司進行了工作交接,一些勞務人員轉到了外企德科公司,王某就是其中的一員。記者了解到,根據滴滴代駕投保的保險規則,王師傅遭遇意外身亡可獲得30萬元保額的保險賠償,鑑於逝者家屬對賠付金額存在異議,南京江寧區法院展開調解工作,各方於2017年7月就保險之外的賠付方案達成了一致。

  不過,此新聞一出,還是引起部分代駕司機的「恐慌」。一位上海地區的代駕司機陸師傅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其與王師傅的勞務關係情況類似,作為滴滴代駕平臺上的司機,日常代駕中出現問題,其需要找上海老驥貨物運輸代理有限公司處理,而所籤協議上的甲方也是外企德科公司,複雜的關係讓其感到些許不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網絡平臺的運營,不僅需要技術人員進行維護,可能還需要一些專業機構來處理找員工、找勞動提供者等事務,因此一家網絡平臺的運營,實際上是由幾個公司合作完成的。上述王某案例,代駕平臺運營管理者和兩家第三方公司,在合作過程當中各方都獲得了分成,因此,在勞務關係上可以認為,三方以特定的合作方式共同向消費者提供了一個代駕司機,代駕司機和這三方之間存在勞務關係。

  北京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海波也認為,在實際運營中,代駕平臺和第三方公司,各方都獲得了分成,所以後期發生交通事故時,各方應共同承擔;目前,代駕司機和平臺之間的合作關係比較複雜,代駕司機和平臺之間、平臺和第三方勞務公司之間、代駕司機和車主之間的關係,還沒有明晰的法律規定來界定,未來立法時,可以對此進行探討。

  滴滴出行公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滴滴代駕平臺上誕生的每一筆訂單,都可以享受保險保障,涵蓋了車上乘客人身傷害、車輛損失、第三方損害責任等。目前,滴滴也正進一步升級代駕司機的保障保險方案,落地更完善的司機安全駕駛教育方案。

  行業:代駕公司進入壁壘相應提高

  一直以來,代駕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被外界認為是屬於無主管單位、無準入門檻、無統一標準的「三無」行業,具體而言:

  在監管方面,業界有觀點指出,代駕行業是個「四不像」行業,與運輸合同、僱用合同、承攬合同、委託(服務)合同都沾點邊,但又不能歸於哪一類,因此運管、交警、勞動、物價等部門都難以插手去管;

  在行業標準方面,以收費為例,部分代駕App制定了相對明確的收費標準,一些在飯店、餐館等門口招攬生意的「散戶」、或者部分酒店聯繫的代駕卻沒有收費標準,一般是通過現場議價等方式進行收費,部分收費還不能提供票據;

  此外,在人員要求上,對代駕從業人員資質,以及行業道德標準也沒有進行硬性的統一規定。一些代駕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趁被代駕人酒醉行竊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的事件也曾出現。例如,2016年5月,有媒體公開報導,車主王先生找了一個代駕,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躺在車裡,而身上的1萬元現金不翼而飛。

  記者注意到,針對行業中存在的問題,早在2015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曾發布過《代駕經營服務規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代駕行業整體經營管理及服務質量的提升。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行業發展部相關負責人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代駕行業是流通領域衍生的一種服務,當這一服務達到一定規模時,協會需要制定一定標準來引導其發展;針對代駕司機發生交通事故的賠付痛點,協會於2015年與中國平安聯手推出代駕責任保險品種,為代駕司機提供基本保障;另外,針對代駕司機自身素質,協會制定了教材,在開車技巧、行為規範、用語等方面進行引導,讓代駕司機持證上崗,滴滴代駕、e代駕等作為協會會員,也都認同這些規範。

  馬師傅向記者介紹,加入滴滴代駕平臺上的所有司機,基本要求是擁有5年以上駕齡,準駕車型C1以上,不能有犯罪、酗酒、交通違法等不良記錄,基本信息通過後,還要經過滴滴代駕平臺的培訓和考核才能上崗,包括筆試、面試、路考、服務培訓等。

  《白皮書》認為,代駕行業在2003年至2015年期間,經歷了「從傳統代駕為主轉為網際網路代駕為主」的階段;2016年至今,代駕行業已經過初創期,正處於成長期中,經過前期的資本競爭,代駕公司進入壁壘相應提高。目前,代駕公司規定的內部服務標準和做法已經較為完善,隨著各種代駕軟體的上線以及行業間良性競爭,計價也逐漸透明化。

  不過,前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行業發展部相關負責人也坦言,協會標準並不是強制性的,為保障消費者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呼籲對代駕行業的監管上升到法律層面;代駕行業在治理酒駕、就業、便民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未來其規模還會持續擴大,因此應加強監管。

  監管:平臺、協會、政府合作治理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餘凌雲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網際網路+交通」的背景下,線上代駕平臺數量激增,平臺上註冊的司機人數更是逾百萬之眾,由於政府資源、信息獲取等方面的限制,由政府直接規制難以實現;加之,代駕行業屬於新興事物,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主管部門,而治理理論的核心內涵之一為「去中心化」,為代駕行業設置主管部門,不符合治理理論和時代的要求。因此,「通過多中心、多主體、多層次的合作治理」,以實現規制目標,或許是可行途徑。

  「首先,代駕平臺要自我規制,作為一種內生性治理機制,平臺自我規制具有信息、技術、效率等方面的優勢;此外,代駕行業協會應起到自律作用,目前,我國已存在諸多代駕行業協會,譬如中國代駕聯盟、大連代駕公司聯盟等;最後,政府部門要展開監管,在承認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及行業協會自律價值的同時,也要看到市場機制不完善會導致『市場失靈』現象,公共利益可能無從保障。」因此,餘凌雲認為,在合作治理中,政府部門仍應適當發揮作用,對代駕行業進行監管,由於代駕行業涉及眾多管理部門,包括交管、工商、物價等部門,各個部門必須釐清各自職責,以免發生管理真空或扯皮。

  交通運輸部交通幹部管理學院教授張柱庭對上述觀點表示認同。他指出,目前,擁有強大公信力的全國性代駕行業協會缺失,需要由代駕公司自發號召成立全國性行業協會,進行規範。

  黃海波認為,目前,代駕行業在立法上沒有一個規範性文件,基本上是平臺和行業在發揮自律和引導作用,為避免有企業劍走偏鋒、放低標準,過度追求私利而損害公共利益,應當在立法上出臺相關規定,將平臺條件、司機資質、服務規範、事故擔責等問題,進行硬性規定。

  此外,在健全代駕保險體系上,《白皮書》指出,鑑於各個代駕公司分別投保可能導致保障標準不一、範圍不同等問題,由代駕行業協會發布綜合性保險方案是較為妥當的做法。

相關焦點

  • 代駕江湖:司機非正式工 事故責任難清
    11月1日晚,身著藍色馬甲、掛有工牌的e代駕人員在簋街等待客戶。 羅亦丹 攝「設局碰瓷兒」多為黑代駕;代駕司機與平臺籤署的是「合作協議」非「勞動合同」,事故責任分擔惹爭議近日,央視前主持人郎永淳涉嫌醉駕的消息將代駕行業從幕後推至臺前。雖然,郎永淳醉駕案是否因「碰瓷」而起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代駕碰瓷兒」新型騙局卻受到熱議。
  • 深夜「趴活」月入過萬 三裡屯「黑」代駕的夜生活
    夾雜在車流與顧客中間的代駕師傅們,身穿各代駕平臺工作服,手拎著電動車在門前等待生意。2011年5月起醉駕入刑以來,酒後找代駕越來越成為剛性需求。《代駕行業白皮書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代駕行業總訂單超過2.53億單,總產值達154億元。但代駕行業亂象叢生。
  • 用APP請代駕出了事故誰負責? 首個服務標準出臺
    代駕費便宜,讓代駕APP一下子積累了很多用戶,但同時也暴露了出一個缺陷:掛在代駕APP平臺上的代駕司機多數是兼職。「e代駕」杭州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聘用的代駕司機需要5年以上駕齡,入職前需要相關培訓。但這些司機並非他們的正式員工,而是晚上兼職賺外快的車主。記者通過某款代駕軟體,找了一位正在「上班」的代駕司機黃師傅。
  • 代駕司機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做代駕需要什麼條件
    代駕一個能掙多少錢根據目前紫星代駕平臺收費標準來看,代駕的利潤還是客觀的,紫星代駕一單能夠掙到50元-100元 ,比自己打車稍微貴一點。很多人都好奇做紫星代駕一個月到底能掙多少錢?其實這個也是因人而異,有的是全職,業務比較熟練,跑的勤一點,一個月10000元左右,但也有不少人兼職做代駕,一個月也就賺三四千,這是比較正常的。代駕需要注意事項在進行代駕服務前,代駕公司與顧客之間應該籤一份合同,已構成委託合同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 夜訪代駕,全職或者兼職做代駕月入5000至10000多,你會去做嗎?
    當今代駕越來盛行,已融入大部分有車一族的生活中,今日跟大家分享「代駕篇」:找工作難,全職或者兼職做代駕月入5000至10000多,你會去做嗎?一天晚上朋友聚會喝了點酒,喝不多非常清醒,就在某某平臺上叫了一個代駕。下單後顯示122塊錢,在那裡等了5分鐘,代駕師傅就來了。
  • 南京酒後代駕生意紅火 已出現44家代駕公司(圖)
    CFP圖  5月1日「醉駕入刑」正式實施後,我國對於酒後駕車的處罰力度大大加強,這不僅使很多司機酒後不敢再抱僥倖心理,還使得沉寂的「酒後代駕」服務重現火熱局面。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和國內很多城市不能註冊「代駕公司」相比,南京自2009年的「張明寶案」後「靈活處理」,目前已經有40多家正規的代駕公司。
  • 合肥本土代駕公司不足10家 兼職司機平均月入兩千
    原標題:合肥本土代駕公司不足10家 兼職司機平均月入兩千 穿上專業的螢光服,騎上摺疊自行車,周六晚上9點多,鄭先生開始了他的代駕工作。10多分鐘後,他來到合肥三裡庵顧客預約的地點,等待過程中,他的「裝備」總能引起過往行人的注意。 鄭先生「裝備」升級只是一個縮影。
  • 代駕行業亟待跳出「三無」亂局
    但是,原本為了安全請來的代駕,真的安全嗎?長江商報記者連日來在武漢調查發現,不少代駕公司對代駕司機駕齡的規定,實際上打了折扣;顧客在代駕過程中出現傷亡,維權時不是那麼容易;因為缺少行業標準,管理職責劃分不明,相關法律法規滯後,代駕行業目前在監管方面還屬於一片空白,請人代駕實際上如同「在高速公路上裸奔」,安全保障嚴重缺失。
  • 代駕復甦報告:杭州恢復速度全國前九,火鍋店出單率最高
    5月19日,e代駕大數據中心發布了《2020年全國代駕復甦報告》,報告顯示:截止5月15日,2020年全國代駕市場總產值突破32億,代駕需求穩步回升,需求恢復速度方面,杭州位列全國第九。部分城市代駕需求超去年同期眾所周知,代駕行業與餐飲、酒吧、ktv等相互依存,現在,餐飲、酒吧影院等陸續復工。
  • 代駕開瑪莎拉蒂追尾奔馳,卻沒有責任!原來都是醉酒女車主的錯!
    代駕司機接單的時候最怕把顧客的乘客給刮擦了!刮擦了顧客的車,是要賠錢的!瑪莎拉蒂和奔馳都是普通人眼中的豪車了!這樣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維修費用都不會是一筆小數目。代駕司機接這種豪車單都特別的小心!鄢師傅呢?
  • e代駕升級「首單免費」 新用戶200元以內全免費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8月10日消息,e代駕對外宣布,全面升級「首單0元」優惠策略,全國25個城市的新用戶在8月份可以享受「首單免費」使用代駕服務,每單限額提升至200元。這也是繼「808 就是快「和「舉杯星期三」兩大活動之後,e代駕在八月推出的又一重大優惠舉措,持續不斷的免費代駕活動,e代駕將火熱的8月打造成了「免費代駕月」,讓人們可以開懷暢飲勁享夏日激情的同時,也大大減少酒駕事件的發生,十分具有社會正能量。
  • 代駕的種類有哪些?以及叫代駕的這些細節不容忽視!
    三、以那貓代駕為例它對代駕司機的要求1)司機年齡在25歲及以上;2)駕齡在3年以上,駕照C1及以上;3)沒有犯罪記錄,沒有發生過重大交通事故,並須通過筆試、面試、培訓、路考等嚴格的測試;4)熟悉手動擋和自動擋
  • 記者體驗做代駕兩月:代駕師傅真心不易
    來源: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2015年05月26日 11:15 來源:  記者通過百度搜索關鍵詞「代駕」,發現e代駕是最早創立的網際網路代駕平臺,也比較正規可靠,因此決定「臥底」該平臺來體驗代駕流程。記者本人擁有8年駕齡,符合該平臺要求的至少5年以上駕齡的要求,於是在3月23日通過e代駕官網報名,隨後在網上進行初步考試。
  • 代駕公司虧損要破產 400多司機交的押金退不了
    司機:公司一周前不派單 經理關機  昨日上午11時許,20多名司機趕到鳳城一路雅荷花園小區,他們兼職的單位「西安駿馬汽車代駕服務有限公司」就在這裡,公司從一周前已不派單,有人到公司才發現門鎖了,經理的電話也關機了。  「我們的押金都還沒退,擔心公司人去樓空,到時候該找誰。」
  • 圖文:佳節臨近 江城代駕正火
    (記者 李溪 攝)記者 成熔興車主只需輕點手機按鍵,就能找來距離最近的代駕司機,1分鐘應答、5分鐘到場,手機還能自動計算距離和費用,方便快捷。2011年5月的「酒駕入刑」,催壯了武漢酒後代駕市場。2013年以來,隨著多款手機代駕軟體進駐江城,更是攪熱一池春水。佳節臨近,正是代駕市場熱火時。
  • 代駕經過太乙路時遇坑槽 200萬保時捷前輪全爆
    後找來代駕合作的保險公司,查驗了車輛受損情況,用拖車將受損車輛拖到4S店。  8月14日,4S店給出的維修報價是3萬至4萬元。  「我們買的有保險,但因為是輪胎受損,有個折舊問題,保險公司只賠付一部分,剩下的全部需要自己承擔,這樣算下來,我需要承擔四五千元,」羅先生說,這一單,他原本能賺30多元,但出了意外,他就終止了客單。
  • 揭機動車代駕:無門檻無書面合同 無統一收費標準
    但是車行至東三環時發生了剮蹭事故,在我和對方車主下車爭論時,代駕司機突然躥上一輛計程車『溜之大吉』,最後我自己賠付了200元錢。」  ——北京某公司負責人張先生  遇上「黑代駕」司機,很多時候車主只能自認倒黴。收費無根據,半路或者抵達目的地突然加費,甚至半路突然反悔不拉載,出了事故一走了之等都是「黑代駕」的典型情形。
  • 代駕司機在行駛過程中意外死亡,律師:車主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代駕司機在行駛過程中意外死亡,律師:車主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各種應酬或者聚會,如果有開到車出來怎麼辦呢?代駕,這個新興的行業馬上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你儘管喝,我幫你開車。
  • 酒後找代駕,代駕竟身亡!夜店喝酒該怎麼找代駕?
    12月15日晚9點20分左右,在南京江寧新亭東路與天印大道接壤處,市民李先生(化名)遇到了一件令他非常驚慌的事情。他當晚因喝酒後,用滴滴出行軟體叫了代駕柳師傅,坐在快速行駛車上後座的他,忽然驚慌地發現車輛處於無人駕駛狀態!定睛一看,司機已經悄無聲息,沒有一絲反響。
  • 無代駕運營資質消費者權益難保 告訴你有關租車代駕的「秘密」
    李先生稱,此前他曾經接受過該公司的代駕租車服務,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這次事件的發生,他才被相關部門告知,租車公司的代駕服務其實是一種違法行為。  代駕服務利潤頗豐  網際網路上搜索「租車代駕」詞條,眾多租車公司躍然眼前。通過電話諮詢,得到的答覆均是可以提供代駕服務,不論租車的時間長短,消費者都可以要求代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