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粽子都全了,你有多少沒吃過!

2020-12-17 吃飽了撐的

端午節將至,全國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輪吃粽子的熱潮。吃粽子的風俗,在中國流傳千年,盛行不衰,而且各地飲食習俗不同,粽子的形狀、大小、口味也不同,隨之衍生出許多的花色品種。在許多人還在進行甜粽鹹粽之爭時,廚影的高端吃貨們,跟著小編一起來尋味「舌尖上的粽香」吧!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北京的粽子可分四種:第一種是純糯米製成無味的白粽子,蒸熟以後沾糖吃,並加上一點玫瑰汁木樨滷,味道香氣宜人;第二種是小米粽,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後,只見黃澄澄的黏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曰「黃金裹瑪瑙」;第三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四種則為豆沙粽,餡心用豆沙,比較少見。

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廣東粽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豐富,做法費時最久的。冬葉包裹著糯米、綠豆、冬菇、鹹蛋黃、花生、五花肉及蓮子,是傳統裹蒸粽的做法,豐富的材料,帶來口感上的滿足。

肇慶裹蒸粽

廣東肇慶的特產,堪稱慶眾多美食中的典型代表,也是那裡最受歡迎的主要特產之一。肇慶裹蒸粽歷史由來已久,相傳其始於秦代,當時的農民為了方便勞作,便用竹葉或荷葉包裹大米,煮熟後帶到田間作為勞動的乾糧,經過不斷改良演變,形成如今的裹蒸粽。肇慶人製作裹蒸粽極其講究,一要選用具有色綠、葉香、防腐的冬葉作裹蒸的外皮,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二要選用上好糯米和當年綠豆;三是做餡的豬肉以肥瘦相間的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麯酒作調料,以使餡味醇香、肥而不膩。將浸泡過的糯米和綠豆沙、豬肉餡等用模具包出有稜角的裹蒸來;之後把裹蒸放到桶裡用明火煲煮十個小時以上,直至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為止,張口一咬,一種又滑又綿、且香且醇的味道直透心脾,讓人想想都垂涎三尺。

中山蘆兜粽

在中山,人們喜歡吃蘆兜粽。所謂蘆兜粽,顧名思義,就是用蘆兜包起來的粽子。中山人比較喜歡改良、研究,特別擅長製作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時,村民覺得郊野多蘆兜,認為這種百合科野生植物別無用途,不妨用以試作裹粽。果然,蘆兜葉味融入於粽,別有風味。從此,蘆兜粽在中山地區流行開來,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因為蘆兜葉有刺,所以將其變成包粽的葉子,很費工夫。據說因為種植少了,製作也複雜,蘆兜葉的供應也日漸減少,但畢竟蘆兜粽,才是中山味。

中山蘆兜粽是圓筒狀,兩頭交錯一字平口,釀入洗淨的糯米(有微量精鹽、生油、拌勻),夾以燒腩肉、鹹蛋黃(洗淨蛋白膠為宜),用圓水草綁紮,成品形如圓柱,粗如手臂。武火煲至水滾放入蘆兜粽,文火煮4個小時,間中加些開水,收火留浸於湯內4小時。一拆開粽殼,蘆兜葉的香氣就隱約隨著熱力,彌散開來。碩大的一個粽子,糯米油亮有光澤,粘粘糯糯地不願與蘆兜葉分離。切開粽子,就見橙紅油亮的鹹蛋黃,如夏日的夕陽一般,亮堂堂地露了出來。連著糯米和鹹肉一起吃,更有滋有味,蘆兜的清香,米粒的糯香,鹹蛋黃的鹹香,交織在一起,在你的口腔內瀰漫開來。

雷州鴨母粽

要說到特色的話,雷州的鴨母粽在外形上可以說是最具「創意」。在雷州、徐聞、遂溪、麻章等地的農村,都有「五月五,提鴨母」的習俗。以前每到端午節前兩三天,農村裡的男女老少就去野外摘回苦刺棘的葉子,撕掉葉子上的刺後洗淨,縞織成「鴨母」形狀,再往裡面裝上糯米和豬肉、臘腸、蝦米等作為餡,蒸煮熟後即可食用。煮熟後的苦刺棘濃香,且餡裡多用「蛤螻」(一種植物的葉子)作配料,吃起來清香可口,味道好極了。

潮汕鴛鴦粽

鴛鴦粽就是潮汕人對美食的特色之作。鴛鴦粽也稱「雙拼粽」,因其一半鹹味餡料一半甜味餡料拼接包裹而成。鴛鴦粽的好味道主要在「和」餡,鹹餡主要是鹹蛋仁、蝦米、香菇、蓮子、慄子和南乳豬肉;甜餡主要是紅豆沙餡和甜糯米。因為甜餡容易膩,要將三分之一的甜餡和三分子二的鹹餡包於一個粽子內,這種講究鹹甜平衡的滋味在潮汕人心目中有一抹思鄉的味道。

潮汕梔粽

梔粽又名梔粿,是潮汕端午時節的獨特粿品。本質上,梔粽屬於鹼水粽。潮州方言的「梔」就是「鹼」。鹼水煮過的粽子,糯米更易熟,也更有黏性。但梔粽與普通的鹼水粽又有所不同。鹼水粽是將糯米放入鹼水,浸泡一晚後瀝乾水份包粽子。梔粽的製作工序則更加繁瑣:用鴨腳木、埔荊、梔子枝等帶有暗香的木料集中點火燃燒,直至燒成灰燼,淋上開水再攪拌均勻,過濾出的鹼液,就是製作梔粽的重要原料「梔水」了。然後,將冷卻的梔水倒進大瓷缸,把包粽子主原料糯米洗淨後,放進缸裡浸泡,每一缸都要浸足12小時,梔味才得以最大限度地滲入糯米裡。包好的梔粽得煮上六、七個小時才有粘性,煮得越久,粽就越有粘性,越好吃。煮熟的梔粽,剝開粽葉,色彩金黃,光滑柔軟,吃的時候用紗線牽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用白砂糖蘸粘著梔粿吃,甜潤爽口,涼喉解渴。

客家灰水粽

灰水粽是客家人的最愛。所謂灰水,就是草木灰的水,是把植物燃燒後的灰燼,用水溶解過濾後的水。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是天然的鹼。所以,灰水粽也叫鹼水粽。將當地的布驚草和黃豆苗、稻草燒成灰,再把灰用水煮,把濾出的灰水和裹好的粽子一起放入鍋中,細火慢慢煲,讓灰水充分滲入每一粒糯米,這樣粽子肉就帶有黃板樹、黃豆苗、稻草的濃香味。煮好的灰水粽色澤金黃,晶瑩亮澤,蘸白糖或者蜂蜜吃,味道一絕。

恩平裹粽

恩平人裹粽子有自己的格調:粽葉是從深山老林採摘的,裹粽子的粽帶也是從深山割回來,是一種帶刺的叫做「笳」的野生植物去剌、削成細條做成的,要經幾煲幾漂才可用。粽子分鹹粽和甜粽兩種,都帶有獨特的異香,保存多日也不變質,形狀有單龍角、雙龍角、四角形等。

臺山扭角粽

臺山粽,外形呈四角多邊形,粽子內置豐富的餡料,粽子葉卻要裹得嚴嚴實實,緊得連粽子角都是扭的,和廣式粽的平四角形、肇慶粽的隆起尖五角形大不相同,故此又叫扭角粽。臺山粽餡料裡的半肥豬肉是關鍵,經過醃製,在長時間的燜煮下,油脂已經滲入粽米中,甘美異常。而伴著它的則有起沙鹹蛋黃,還有被剁碎炒香過的紅欖,藥名「紅絲線」,有清肺止咳,散淤止血的功效,用紅絲線拌著醃肉有一種特別的香味,可以消除肉和糯米的膩感。這些也是正宗「臺山棕」的標誌之一。吃起來,口感更是驚喜,粽身相當柔嫩,米粒柔韌而不爛,肥肉已在製作的過程中化散入粽身,入口即化,潤而香口,一點兒也不油膩,口感層次也很豐富,吃完還會有淡淡的荷葉香,如此傳統樸實的粽子才能讓人吃出記憶中端午節最原始的老味道。

清遠駝背粽

駝背粽是廣東清遠著名的地方傳統小吃,為什麼會有這一樣的叫法呢?原因是以它的形狀命名的,包裹是包成兩頭扁平、背面中間隆起的形狀。形狀酷似一個駝背娃娃,因而叫「駝背粽」。包紮駝背粽要有一定的藝術,沒有藝術是包紮不成駝背粽的。

東莞道滘裹蒸粽

廣東省東莞市道滘鎮是嶺南聞名的粽子之鄉,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道滘裹蒸粽就是返鄉港澳鄉親的必備「手信」。道滘裹蒸粽出名,是因為上個世紀30年代的潮記道滘裹蒸粽。據介紹,道滘人葉潮,綽號紅臉潮,當時是道滘有名的廚師,擅長製作美味佳餚。他別出心裁用晚造糯米,選用上等鹹鴨蛋黃、去衣湘蓮子、綠豆、五花腩肉作餡,又用五香粉、蒜蓉、沙姜、油鹽糖等調味品配製,再用洗淨的青竹粽葉包好,用東莞鹹草紮實,做成粽子,經沸水浸泡、明火滾煮數小時製成,道滘裹蒸粽粽香撲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鹹甜適中,芳香四溢,香嫩鮮美。一位留心粽類的美籍華人食家,嘗遍國內外70多種粽子,品嘗過道滘裹蒸粽後,堅稱道滘粽為「天下第一粽」。

四川辣粽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複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製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四川椒鹽豆粽

椒鹽豆粽是四川別具特色的食品。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裡嫩,頗具風味。

嘉興粽子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聞名華夏,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適中而著稱。嘉興的家家戶戶每天都在包粽子吃粽子,當地人笑說,「我們的一天,是從一顆粽子開始的。」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其中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

蘇州粽子

蘇州粽子是江蘇蘇州傳統的地方名點,端午節食俗。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等特色。如豬油夾沙粽子,選用上等紅小豆,煮熟後去皮濾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適量的油脂製成餡,裹扎時餡裡還夾有一塊肥肉,煮熟後晶亮甜美,油潤清香。

蘇州無繩粽

這種包法小眾一些,包出來的粽子小巧可愛。因形狀所限,餡料沒有那麼豐富。整個粽子不用傳統的繩來捆綁,而是用「葦尖」來做線,用一根超大的針插入整個粽子帶過「葦尖」拉緊,就能做好一隻「無繩粽」了。

烏鎮船頭粽

烏鎮船頭粽是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一道小吃。由於該粽子比嘉興粽子消瘦,比湖州粽子肥胖,又因其頭翹尾平,形態如船,故被譽為「船頭粽」,寓意「財頭粽」或「彩頭粽」。肥瘦均勻的五花肉用黃酒、醬油、白糖醃製,剝開粽子,香氣撲鼻。除了經典的東坡肉口味,近年來還有南乳肉和火腿老鴨味道的「粽芯」,實在饞煞人。

餘杭塘栖雌雄粽

在餘杭塘栖,粽子是分雄雌的。「雄」粽是三角粽,「雌」粽是四角粽,裡面的餡也是不相同。30多年前,粽子是作為定情禮物來用的。「雄」粽不放餡或者放藕絲,寓意是這男青年樸素,清清白白。「雌」粽裝紅豆或是肉,紅豆代表著相思,而「定親」的時候放鮮肉餡,則表示女方家將自己的「心頭肉」送到男方家裡了。最後婚禮的時候,放紅棗,「棗」通「早」,寓意「早生貴子」。

湖州四角粽

湖州粽小巧優雅,是特有的長條形,形似枕頭,故有「枕頭粽」之稱:又因其身形瘦長,中間凹,兩頭翹,頗具線條美,小巧優雅,故有人戲稱其為「美人粽」。粽子好吃,有一半功勞,當屬粽葉清香。湖州粽一般選用的是野生伏箬,吸足了土壤的營養、水分和陽光,香氣足。內餡分為鹹甜兩種,甜有豬油細沙粽、鹹有火腿白米粽,都是湖州粽子與眾不同的口味代表。

衢州酸菜鹹肉粽

在浙江衢州,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酸菜鹹肉粽。 一勺農家酸菜,一塊條狀醃製鹹肉,這就是衢州棕子的內在。豬肉以帶骨頭的瘦肉為佳,洗淨切塊,放至秘制醬汁裡浸泡數小時,酸菜則最好是當季、當地農家自製儲存的,鹹香、入味、加上恰到好處的辣味,口感堪稱驚豔。

龍遊骨頭芋頭粽

龍遊的骨頭芋頭粽,那味道最是令人嚮往。這粽子,糯米包著的不僅僅是芋頭,還有一根與粽子長度相當的骨頭肉。把芋頭切成條,然後曬幾個日頭,這樣粽子裡面就能多放點芋頭絲。但無論怎麼樣的做法,芋頭還是骨頭肉等配料全用龍遊特有的辣椒醬拌成,味道鮮美。

遂昌長粽

在遂昌,有一種長長的粽子,人們稱它為「遂昌長粽」。有別於市面上普通的三角或四角形粽子,遂昌長粽瘦長如手臂大小,故在當地也稱「長情粽」。包長粽講究的是耐心、手感、力道。十幾張的箬葉要疊放得平整均勻,一隻手要端平持穩,鋪上薄薄的一層糯米,灑上香噴噴的梅乾菜,再是一根接著一根的肉條,又是鋪上糯米,再是箬葉。最後的工序是用龍鬚草綁粽子,需要手的力道和牙齒的幫忙。「長情粽」寓意久久長情、「越長情越重」;連皮肉意味著好事成雙、永不分離。

寧波鹼水粽

儘管現在各種粽子應有盡有,但很多寧波人心裡惦記的,還是那最不起眼的鹼水粽。寧波鹼水粽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粽葉用的是較大較寬的老黃箬葉,暗色的箬殼上點綴著不規則的斑點,看起來有點像豹紋,寧波人俗稱「捏殼」。箬殼是毛筍在成長為竹的過程中層層脫落的竹皮。用來包粽子的箬殼,最好取竹子嫩頭脫落、寬10釐米左右的。洗淨曬乾,等到端午時,還要拿到水裡泡軟捋平才能用。剝開金色的箬殼,裡面的粽子也是半透明的金黃色。撈起來晾涼,蘸著白糖吃,清香可口,是老寧波兒時的味道。

山東黃米粽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裡,輩分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山東和其他黃河中下遊的地區一樣,種植的作物都比較相似。而在這些作物當中,數黃黍米和高粱米粘性較大,適合用來做粽子,所以就有了黃米粽子。選用黃粘米包裹的粽子粘糯,夾以紅棗,製品風味獨特。上等的黃黏米粽子口感黏糯,摻上山東的小紅棗,格外甜香。

湖南汩羅粽

「牛歇穀雨馬歇夏,人不歇端陽惹人罵」,這是汨羅流傳廣泛的端午民謠。汨羅人對端午的重視不亞於過年,而汨羅傳說是粽子發源地,汩羅粽子歷來以品種多、製作精巧而著稱於世。傳統的汨粽個頭尖尖的,以原味粽為主,煮熟後剝開粽葉沾著白糖吃,別有一番風味。

福建燒肉粽

燒肉粽是福建特有的地方傳統名吃,在福建許多地區均有製作。燒肉粽以用料多樣做工精細而著稱,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多以香菇、蝦米、慄子、豬肉、糯米為原料。經過油拌,用竹葉包成菱形,包好後的粽子在高湯中煮熟。做出來的肉粽味道香甜,油而不膩,美味可口。燒肉粽另一個特點就是「燒」,閩南語中的「燒」就是熱的意思。廈門肉粽要趁熱吃才更能品出醇香滋味,故名燒肉粽。冷的肉粽不僅味道大減,脾胃不好的人也不易消化。肉粽要趁熱食用,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茸、甜辣醬等調料,更是美味可口。

陝西蜂蜜涼粽子

陝西地區最為傳統和流行的是蜂蜜涼粽子。蜂蜜涼粽子與別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餡,也不包粽葉,全用糯米製成,形似菱角,白瑩如玉,清涼解暑。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是在涼粽子上淋上蜂蜜而成,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

海南萬寧和樂粽

萬寧和樂粽子出名,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就像茅臺酒一樣,好山好水出好酒。美麗富饒的和樂鎮有和樂蟹,和樂小海的港北蝦、後安魚也是名傳海南。和樂粽子原料中的糯米,生長在鹹淡水交界處,一半是太陽河的水,一半是回潮進來的海水,所以產出來的糯米略帶鹹味,營養豐富。和樂傳統粽子所用的黑豬肉,其黑豬多產於和樂小漁村,漁民用不要的小魚、小蝦、海菜和椰子肉餵養,可以說是睡在沙灘上吃著海鮮的農家黑豬,味道鮮美。粽子所用的鹹水鴨蛋,多為當地傳統養殖的麻鴨、紅鴨、白鴨所下,這些鹹水鴨以灘涂地上的小貝殼、小魚蝦、玉米、稻穀為主食,下的鴨蛋和一般的鴨蛋在口感上完全不同。

有了好原料,製作工藝也關鍵。正宗和樂粽子製作工序複雜講究。首先是制餡:包製鮮肉粽的餡,用的是肥瘦適中的五花肉,按橫絲紋切成長方形的小塊,加入特製配料。配料之中,必不可少的是興隆的白胡椒,白胡椒要新鮮,手工磨製,這樣味道濃鬱。其次是淘米,糯米是包紮粽子的主料,要淘得快,洗得淨,最後用清水一衝,瀝乾後用蒜頭、香油拌米時,香味就容易吸收。最後是包紮,講究包緊包嚴的功力,包緊就是將粽子形整成三角形紮緊,包嚴就是三片粽葉銜接密實不能透水,這樣粽子蒸煮時能保持最佳風味,存放三五天都不會發餿。

海南那大粽

那大,實際上是儋州附近小鎮的名字。這種粽子又名「洛基粽」,在幾種海南特產的粽子中,算是最具代表特色的。那大粽呈方錐形,常見的是在其中加入鹹蛋黃和五花肉,也有加入蝦仁和鹹魚一類。有趣的是煮熟後的粽子表層糯米會呈現出清淺的淡淡綠色,這個就要歸功於包裹用的粽葉了。

海南煎粽

不用粽葉,將包有餡料的糯米糰切成片油煎食用。相比粽子,倒是更接近餈粑一類了。

貴州草木灰粽

特產於貴州、雲南一帶的草木灰粽看上去一副灰頭土臉相。不過也別小覷了它,灰色的成分是由一種類似香茅草的植物燒成灰後拌入糯米,不僅讓粽子沾染上獨特清香,對於消化也有促進和改善。此外又有類似的「稻灰粽」,灰色的來源換做去蕪存菁的稻草稈。至於西南地區布依族的「灰粽粑」,也是與此一脈相承的特色食物。

廣西枕頭粽

桂中地區喜包形態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一個粽子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區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枕頭粽最大的有小豬崽那麼大,可供一家人吃幾天。其品種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棗慄粽、豆沙粽等。

豫西槲墜

是一種特殊的粽子,和端午節的歷史一樣悠久。槲墜類似棕子,是圓柱形的,餡子也是糯米、棗、花生之類,傳統製作上以甜味為主。用槲葉製作的槲墜剛出鍋時清香撲鼻,咬上一口軟甜香糯,清香漫入肺腑,食者如入仙境。

雲南四方粽

四方粽其實源起越南,然而我國滇、桂、湘西一帶也多有流傳。比起同樣大塊頭但物料十足的廣東粽子,四方粽似乎更傾向於清雅質樸的東南亞風情。原料只是簡單的糯米、豬肉和綠豆,以芭蕉葉或荷葉包裹,可直接食用,亦可切片烘烤、油煎或蘸醬料。

雲南竹筒粽

竹筒粽算是雲南少數民族的特色的。用新鮮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做容器,在每一節竹子中盛水盛米盛配料,一般用寬大的蕉葉、粽粑葉封口,米可用糯米或香米,從竹筒取出來的時候還要在糖裡面蘸一蘸。口感細膩,非常好吃!

東北江米粽

與南方精緻多變、餡料豐富的粽子不同,北方粽往往都極其簡單,東北江米粽一如它的名字一樣簡單純粹,不加任何餡料,簡單的糯米,裹成精巧的菱角,蒸好後依然白瑩如玉,但勝在口感極其軟糯,近似年糕,黏韌而清香。

日本粽子

粽子在日本古代稱為「茅卷」,呈圓錐形。最初是將粳米蒸熟搗碎成年糕狀後用茅葉包裹,再如水煮熟。後來改用菖蒲葉、竹葉、蘆葦葉等包裹,製作方法也逐漸多樣化。並且日本粽子使用的食材是磨碎的米粉而非糯米。

新加坡娘惹粽

每年端午節,新加坡人都將賽龍舟、吃粽子都搞得有模有樣。其中娘惹粽是新加坡特有的端午美食。獅城的獨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醬油,精心醃製上等瘦肉,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條混炒,最後裹入透白晶瑩的糯米之中,最後再用斑蘭葉包裹餡料。出鍋後的獨特清香,溢出幾分熱帶風味。

有一些娘惹粽的一角或是一部分是藍色的。那是因為娘惹們喜歡把一種可食用藍花(蝶豆)放到清水裡攪煮成靛藍色汁液,將其用作天然色素。藍花經日曬變成乾花,只需擺進滾燙的水煮上10分鐘,即會變成天然的藍色色素。將部分浸泡過的糯米再浸泡於藍花色素內,糯米則變成藍色。在包紮粽子前,將一些調染成藍糯米、白糯米以及餡料各擺入一些再包紮起來,等煮熟之後,即會呈現那令人驚豔的藍色效果,如同中國青花瓷,有別於一般素色的粽子,淺藍色澤的外形,既美麗又浪漫,光看足以賞心悅目。

越南方形粽子

方形鹹粽也是越南端午節的一道特色美食。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緬甸粽子

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繫。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泰國粽子

泰國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粽子。泰國粽子以甜味為主,包粽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泰國粽子有蒸、烤兩種吃法。

墨西哥粽子

在墨西哥,粽子叫做達瑪爾,所用的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餡,用玉米或香蕉的葉子包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粘性的玉米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蔔、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要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包成扁方形。

臺灣粽子

臺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與中秋節、春節、冬至並稱每年四大節日之一。臺灣民間俗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毒月」、「獨月」和「惡月」。五月五日乃九毒日之首,故家家大門上插蒲艾、飲雄黃酒、沐雄黃浴、帶香包、香囊、燻灑各種藥物等,以預防和消除毒蟲、毒物,保障人們的健康。包粽子也是人們的應節食物,其起源於懷念偉大詩人屈原。不過現在已成為人們祭祖的重要食品了。

臺灣粽子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品種甚多,有白米粽、綠豆粽、叉燒粽、八寶粽、燒肉粽。而且一直有「北部粽」、「南部粽」之爭,它們從做法、口感、配料上都有所差別。北部粽主要將糯米事先調入醬油炒過燜過後再加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包起來,吃起來粒粒分明,有濃鬱的五香胡椒味。而南部粽則是將生糯米及生花生用水泡開加入配料,以綠竹葉包裹,水煮至熟透,糯米因此軟而綿密。料的內容則有豬肉、香菇、蝦米、花生、鹹蛋黃、紅蔥頭、慄子、蠔乾等,隨個人喜好增添。口感上,北部粽有嚼感,南部粽有粘性。

另外還有臺灣客家人常吃的「鹼(礆)粽」,也有一定的支持者。鹼粽是客家人祭祀不可或缺的祭品,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

相關焦點

  • 端午快到啦,全世界好吃的粽子都長啥樣~
    但是你們肯定不知道,全世界還有那麼多國家也吃粽子,快來看看,他們都吃些啥~說到墨西哥大家肯定會想到墨西哥雞肉卷和聞名世界的玉米片吧,沒錯,他們的粽子還是和玉米有關,他們把粽子稱為「達瑪爾」,主料就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這完全就是把粽子的用料從裡到外全換了一遍,很好奇這個「洋粽子」會是啥味道。
  • 這麼多飛機餡的大粽子 你一定沒吃過(內有端午福利)
    」那說到粽子,從小我們就知道我們大中國那幅員遼闊、天南海北的過端午節吃的「粽子」種類上千千萬萬啊什麼餡的粽子沒有?什麼餡的粽子小編沒吃過?小編在群裡吆了聲過節包啥餡的粽子結果航空工業的小夥伴們捧出了這麼多大粽子
  • 我打賭你沒吃過這樣的粽子!
    用軟韌的糯米包裹著鮮味豐厚的排骨,肉味滲進顆顆糯米,米香裹挾根根排骨,外層的粽葉將一切鹹鮮美味包在其中,濃香滿盈~6、浸泡好的糯米倒入2勺生抽,攪拌均勻9、把切好的香菇末放入糯米中攪拌均勻
  • 甜粽子爽還是鹹粽子香? 這些「重口味」粽子你吃過嗎?
    你吃過哪些重口味的「奇葩」粽子?網友們就此展開討論和網絡調查,以此分享各地的端午風俗。 甜粽子爽還是鹹粽子香? 侯阿婆肉粽、鐘樓肉粽、藍氏肉粽……端午節,福建省泉州市市區的幾家老字號肉粽店生意火爆。閩南人好食「燒肉粽」,以香菇、蝦米、芋頭粒、慄子、豬肉或雞肉、糯米等為原料,油而不膩,風味鹹香。
  • 吃遍全世界的粽子
    將浸泡過的糯米和綠豆沙、豬肉餡等用模具包出有稜角的裹蒸來;之後把裹蒸放到桶裡用明火煲煮十個小時以上,直至糯米、綠豆、豬肉完全融合為止,張口一咬,一種又滑又綿、且香且醇的味道直透心脾,讓人想想都垂涎三尺。
  • 20CM的大粽子吃過嗎?都妹帶你探尋傳說中的「七龍珠」...
    那是因為吃過它家粽子的老食客們已經有十來年了早在2011年金媽媽粽子坊就在微信上開業了>沒想到一發上去,就有很多人來訂大部分人都是抱著買來吃吃看的心態卻一買就是十年!>甚至還有都妹聽都沒聽過的七龍珠這這這..動畫片都有粽子賣了?
  • 粽子到底有多少種口味?
    Hello 艾瑞巴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甜鹹粽黨 battle 時間」了,不誇張地說,中國有多少個地方,就有多少種粽子,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必須捍衛的粽子口味。其實最最原始的粽子沒有任何餡料,就是粽葉裹著黍米,後來黍米慢變成了糯米,再後來才出現各種餡料。
  • 端午節粽子太豪華,鮑魚黑松露全都有,網友:這樣的粽子沒吃過
    民間活動有海上潑水節、抓水鴨等,美食方面除了大家熟知的粽子還有「煎堆補天」(麵粉加水和砂糖煎制的甜餅) 與各地的賽龍舟吃粽子相比較,我們的習俗有點異風異俗。在今天除了要教大家包粽子,還要和大家比較一下粽子。
  • 各式各樣的香腸,全世界有很多種,你吃過多少?
    各式各樣的香腸,全世界有很多種,你吃過多少?香腸現在已經成為咱們中國人過春節時必不可少的一樣食材了(至少在我家這邊是這樣!),再過上幾個月,春節就要到了,所以現在許多人的家裡也開始製作香腸。但你知道嗎,世界上的香腸有很多種,僅德國就有1500種左右。這篇文章,就將帶你去看看不同種類的香腸。香腸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世界各地都能見到它們的蹤跡。最開始香腸只是用肉末、脂肪或內臟做成的,裡面加一點香料進行防腐。後來,香腸成為了人們的日常飲食。香腸也隨著人們的生活環境等的不同而被改變,世界上也就出現了不同口味的香腸。
  • 煮粽子用涼水還是熱水?煮多久?關於煮粽子,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今年閏四月,所以端午節比以往來的晚了一些,現在距離端午節還有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又到了吃粽子的季節。其實雖說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美食,但也不是只有端午節那一天才能吃的。現在就算是不過端午節,粽子也是非常常見的吃食。只不過端午節那一天比較特殊罷了,不吃粽子就和沒過節一樣。
  • 鹹粽子和甜粽子之爭:你這一口下去吃了多少卡路裡?
    沒錯,這個問題就是------畢竟作為傳統節日美食之一,這粽子好歹也經歷過數千年的發展,自然品種與吃法早就變得千變萬化。不過無論怎麼變,這粽子永遠不變還是以白糯米為基礎材料而做成。味道好吃是好吃,但你可知道這粽子熱量究竟有多高呢?1個粽子等於8公裡慢跑?這是真的麼?我們在吃粽子的時候,又得注意什麼呢?
  • 吃過辣條味和冰淇淋味粽子沒?今年端午另類粽子小盤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節日質量的期望指數也逐漸高漲 起來,比如端午節,大家總喜歡在追求傳統習俗的同時,添加些與現代結合的新鮮元素,於是一些非常另類的粽子產品便應運而生了。小編在這裡介紹兩款標新立異的「網紅粽子」,請感興趣的同學親自去品嘗一下。
  • 粽子竟然可以包一切了!你沒吃過哪種?
    上海虹橋康得思酒店的「明閣」餐廳,特別推出了全手工打造的八寶裹蒸粽。這款粽子最大的特色在於,它將燒鴨、五花肉、蓮子、大瑤柱、鹹蛋黃、花菇等八種餡料同時藏在一顆軟糯的粽子中,不僅餡料飽滿,口感軟糯,而且營養均衡,美味健康。一口咬下去,口味豐富且有層次感,特別值得一試!
  • 你吃過幾種粽子葉?
    以往吃過紅棗的、豆沙、蛋黃的鮮肉的、慄子的、香芋的、什錦的排骨的、火腿的、香菇的、雞腿的八寶的、蝦仁的、黃米的、櫻桃的五花肉的、草木灰的,鹹鴨蛋的甚至還有冰激凌的星冰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品嘗過幾種粽子葉呢紀念屈原,吃粽子。PS:為什麼粽子這麼好吃呢?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粽子葉。粽葉一般都含有較多葉綠素和多種胺基酸等成份,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保存的原因之一,氣味芳香,聞之如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畢竟,粽子的味道,葉子佔了多半麼!
  • 海鮮版的各種粽子,你吃過沒?
    天了嚕,真的每年超期待端午節,因為超愛吃粽子啊,肉粽甜粽都愛的不行。一般家裡包粽子,老媽除了糯米粽,就是黃米粽,端午每年過,味道差不多。直到小李又發現了這一美味,海鮮版的粽子,這你嘗過嗎?糯米的每個縫隙都是醬汁,軟糯的口感讓人不絕疲倦,能一直吃下去;鮮肉紮實,可能會在嘴裡炸裂,瘦肉肥肉也是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長盛不衰的蛋黃鮮肉粽鹹口粽的常青藤,一個簡單質樸又美味的蛋黃鮮肉粽。
  • 資深吃貨分享5種好吃的粽子,肉餡素餡都有,你吃過哪幾種?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要到了,你有沒有吃粽子呢?每到端午節前後,很多人早早買好了粽子,有的人喜歡吃手工包的粽子。小時候吃手工包的粽子最多了,好吃又實惠。如今粽子的種類非常多,還有一些非常有名氣的,人們喜歡吃那些大品牌的粽子。
  • 端午節將至,湛江有一種粽子叫做「鴨乸粽」,你吃過嗎?
    每個人的心裡魂牽夢繞的土地就是故鄉,我們會把故鄉某種味道的食物當作故鄉的化身,無論離開多少年,嘗過多少美味,始終想念的是故鄉的味道。在廣東湛江,對於很多吃貨而言,家鄉的美食是他們念念不忘的味道。端午節將至,廣東湛江有一種粽子叫做「鴨乸粽」,你吃過嗎?鴨乸粽,端午節湛江人的傳統味道!
  • 又到了吃粽子的節日,盤點世界各地的「奇葩粽子」,你吃過嗎?
    時間過得可真快,馬上就要迎來端午節了,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也是會吃粽子的,而且有些地方還會舉行賽龍舟的比賽,現在在超市,在網上已經開始大量的賣粽子了,相信有很多的人也都已經開始買粽子吃了,其實粽子這種食物現在不僅在我們國家有在世界,其他的國家也是有粽子的,今天就來跟大家盤點一下世界各地的
  • 我做的美食,「海膽粽子」你吃過嗎
    說起粽子就不免想到甜鹹之爭,但我今天我要說的一款粽子,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吃過,甚至沒有聽說過,它就是被譽為粽子中「上上品」,深受深圳人民喜愛美食——大鵬半島海膽粽!
  • 【愛寧 | 探店】石家莊這5家粽子加起來有30多種口味!一半都沒吃過!
    臘肉和蛋黃都是老闆自己醃的,我覺得生肉生蛋黃看起來就很好吃啊有木有!       這就又回到南北方粽子的區別上了。北方粽子的餡兒多是蜜棗、紅豆等甜口兒的食物,而南方的粽子呢,多放臘肉、蛋黃、海鮮等。       小編也是吃美了~ 老闆家除了有南方的臘肉蛋黃粽,還有蜜棗等甜口兒粽子,可以說只要你想吃的口味兒這基本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