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萬歲」與「人民萬歲」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批准由毛澤東主持新政權的組織和組成,那一天,朱德為會議作了閉幕詞,他的結束語是:"毛主席萬歲!"從此,這個口號在中國響徹了30多年。
第二天,56歲的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當廣場上齊呼"毛主席萬歲"時,毛澤東的回應是"人民萬歲"。而這也是此後每年國慶節那天,在天安門廣場上演的最激動人心的一幕。
周:我們上天安門的時候,是我們中南海有一個銀安堂,等會我給你照片看一下,從那個位置出發,正好走好天安門城樓的那個正中間,掛著主席相那個地方,正好是十點鐘。我們外頭,長安街上有一個大鐘,一敲,經過聯線吧,廣播線聯著以後,那半個北京城都能聽到敲這個鐘聲。我們從那出發,走到,天安門廣場不是有兩個平臺嘛,東平臺,西平臺,我們從西平臺往東走,走到西平臺上去,要經過天安門上頭房子那一塊,有一個我們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最有名的一個叫夏清,一個叫何蘭,兩個人,一男一女,這個時候怎麼講呢,就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已經來到我們天安門城樓,這個下面譁就站起來了,和平歌,抓到手的那個小氣球,都鼓起來了,原來都走到地下,老站著受不了,天安門廣場,一下就站起來了,這個人民,譁,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萬歲,都喊起來了,紅旗後頭就是很多紅旗方隊,首先少先隊,少先隊下來就是紅旗方隊,紅旗方隊下來就是部隊,幾個方隊,所以這個呢,主席正好走到正中間,彭真同志宣布遊行開始,那是唱國歌,就開始了,就這麼個過程,那是非常激動人心,如果說你這個工作做不好,那就受良心的責備。那麼多人,多少萬,十萬,二十萬,還是五十萬,那個人們對主席那個感情,那是無法形容。蹦起來,毛主席萬歲,沒有想別的,就是毛主席萬歲,毛主席拿著個帽子,人民萬歲,就這麼喊一聲,就是從這頭喊到那頭,就是人民萬歲,這是毛主席在天安門。拿著帽子,從東頭走到西頭,我們就下來,就這麼個過程。
在整個20世紀的百年歷史中,1949年10月1日,社會主義中國的誕生影響了以後整個世界歷史的進程方向。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國家政治的舞臺上出現了毛澤東的身影,他也成為西方世界眼中的神秘人物。
「土匪」這個名字 丟的時間不算長
開國大典之後的第二天,毛澤東會見了來自蘇聯的代表團,他們是特地前來祝賀社會主義中國的成立。
毛澤東在現場的開場白是這樣說的:人家一直叫我"土匪",前一個時期才不這麼叫了;人家一直叫"剿匪",現在也不這麼叫了。我這個"土匪"的名字丟得時間並不長。
很難想像毛澤東在說這番話時的心情,但至少,他感覺到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功者了。
一生唯一一次出訪國外竟受冷遇
早在1948年解放延安之後,毛澤東就曾經計劃去蘇聯;但史達林給中共的回覆說,解放戰爭正在緊要關頭,在這時,如果毛澤東離開指揮崗位,恐對全局有不利影響。
而到了1949年底,毛澤東出訪蘇聯得以成行。
這也是社會主義中國第一任領袖人物的第一次出訪,但在一路之上,仍然是危機重重。
張:他布置了好多(臺灣)間諜特務層層地想把毛主席在途中炸掉或者是破壞掉,妨礙我們毛主席出訪,阻撓我們、妨礙我們出訪。但是我記得好像在天津那發現了一個手榴彈,排除了。另外在東北境內,還有一塊路上還有一塊石頭,路軌上有一塊石頭,咱們前驅車發現了以後,把那個石頭給它排除了。
毛澤東乘火車由東北出境,橫跨西伯利亞。
一路之上,蘇聯境內的每一個車站上都有當地主要首腦列隊歡迎。但毛澤東似乎對寒冷氣候並不適應,當專列到達第三個車站時,他竟然出現了昏厥。
……天后,毛澤東最終到達莫斯科。第一任中國駐蘇聯大使王稼祥到車站迎接國家領袖,而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也在其中。
朱仲麗:第一次見面很快。第一次在克裡姆林宮,是禮節性的。史達林,再加上一排政治局委員都站著,毛澤東進來,還有王稼祥陪著。毛主席講了一句話,說啊,史達林同志,我滿肚子的苦水要向你透。你說毛主席講了這句話,這是世界兩個偉人。史達林怎麼說呢,史達林說,現在的實際情況已經證明了。什麼實際情況呢,就是全國解放了,證明你是對的。不過他不這麼說。這兩句話就解決了過去所有的矛盾和不友好的地方,友好還是友好,小的不友好。
第一次見面之後,毛澤東卻意外遭致冷遇。在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裡,這位新國家的新任領袖都未曾再見到史達林。
內心倔強而自尊的毛澤東決不願意主動示好,儘管他也在史達林的生日晚會上帶頭喊起了"史達林萬歲"的口號。
朱仲麗:有一次吃飯,他不是喊我來嗎,我坐在那屋裡,我說我吃過了,我不來,因為有個翻譯,聰明的翻譯,叫費德寧(?),他的祖母講得真是好,他一直是史達林的翻譯,談政治問題,軍事問題,談什麼問題,都是他翻譯,他陪毛主席吃飯,毛主席覺得吃飯,就喊我來吃飯,我那時候也不懂這些,我說我吃過飯了,我不來了,你來吧,你來陪我吃飯。第二次喊我,我又不來,第三次又喊我,葉子龍說,快去,毛主席叫你去,你得陪著他吃飯。好,我就拿著,拿了一個碗筷,吃西餐,就吃起來,毛主席就講幽默話,實際上是影射的話,你這個小姐,三次四請才出閨門,就是他喊了我三次,請了我這麼多,我才來吃飯。
毛澤東的這番影射,當然是希望能夠傳到史達林的耳朵裡去;但他忘記了蘇聯人對史達林總是心懷恐懼,沒有人敢將這樣的信息真實地傳遞給史達林。
1949年底的這次蘇聯之行,讓毛澤東深感到一個超級大國對一個新國家的冷落。而在蘇聯之外,毛澤東一生沒有踏足過任何其他國度的土地。
儘管在毛澤東訪問蘇聯之後第二年的情人節那一天,中蘇兩國最終籤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兩國關係進入蜜月;但毛澤東依然認為,要想得到蘇聯的幫助和援助,比"從老虎嘴裡掏生肉"還要難。
毛澤東與胡志明、金日成 相似的政治生涯惺惺相惜
張木奇:50年的話就是那時候快過春節的時候,就是主席他們從莫斯科回來以後,50年2月3號2月幾號回來,就這時候胡志明從這邊回來以後,住了一段以後回越南了……
在毛澤東的國際友人中,胡志明和金日成無疑是最特殊的兩位。他們和毛澤東都有著類似的政治生涯,走的也是自下而上的反抗道路。惺惺相惜之下,更有一番親近。
張木奇:對於胡主席,對於金日成同志,他們訪華,主席特別驚動,也可以說,他們既是我們兄弟國家的最高領袖,另一方面,也是主席和他們共事多年的老戰友,還有這麼個關係,你看胡志明同志說漢語,金日成同志說漢語說得挺好的,他們對主席,主席對他們,這感情啊,都是其他的領導人所不能比擬的,感情特別深,相處也特別和諧,就像一家人那麼。
14歲就從山東老家到天津闖世界的程汝明做得一手好西餐。1957年時,他被調派到毛澤東的身邊,擔任廚師。
程汝明:主席挺逗的主席,主席一般的不大請客人吃飯。請胡志明吃過,請金日成吃過,主席吃飯,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請誰吃過,請布爾家寧吃過飯。主席。
程:他一般的要是請金日成和胡志明吃飯,他們倆都很隨便的。胡志明也不挑,比如今天如果你給主席準備好了,他說請金日成吃頓飯,那就是從西樓要兩個菜,加倆菜就行了,就可以做了,還有個服務處有個西樓,叫他加個菜就行了
張木奇:尤其是50年代那個階段,我們感覺到主席是最忙的,忙得不可開交,人家一個外國人來了以後,甭管是哪個地方的總統,總理,或者是國王等等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來了以後,貴賓,訪華的時候,主席總要給他接見一下,要不然人家感到沒見過中國最高領導人有點兒遺憾,毛主席也滿足他們這些要求。
朝鮮內戰 援,還是不援?
50年代初的中國,新近誕生的紅色政權仍然脆弱:國內建設百廢待興,西方世界又拒中國於千裡之外,唯一能夠指望的蘇聯卻擺出老大姿態;此種情形之下,已經打下江山的毛澤東再次強調說:萬裡長徵只是走完了第一步。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一向支持蔣介石的美軍出兵朝鮮,並且以武力阻止毛澤東的軍隊解放臺灣,10月1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朝鮮戰局危在旦夕。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致電毛澤東:"極盼中國出兵援助人民軍作戰。"
北京中南海的紅牆之內,打與不打,毛澤東在做著一個艱難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