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澤東為一生從未謀面的老朋友題寫墓碑,絕無僅有的一次!

2020-12-20 麓風軒

毛澤東一生很少為人題寫墓碑,目前已知的幾乎寥寥無幾。

近來有人撰文《破自古至今之例,揭秘毛主席唯一一次為人題寫墓碑》,認為毛澤東在50年代為他去世多年的湖南第一師範國文老師袁吉六先生題寫墓碑,是毛澤東唯一一次為人題寫墓碑。這個說法不準確。

據現在掌握的史料,毛澤東不止為袁吉六先生一人題寫過墓碑。1956年,毛澤東還為他神交已久、卻從未謀面的魯迅先生題寫過墓碑——為一生中從未謀面的人題寫墓碑,這在毛澤東一生中可以說絕無僅有的一次。

1936 年10 月19 日,魯迅先生在上海病逝,社會各界近萬人,高舉著「爭取民族解放來遙祭死去了的魯迅」的橫幅,唱著輓歌,為魯迅先生送殯。

10 月22 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發出《為追悼魯迅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為追悼與紀念魯迅先生致中國國民黨中央與南京國民政府電》,並向魯迅的夫人許廣平致唁電。電文中說:「中華民族失去最偉大的文學家,熱忱追求光明的導師,獻身於抗日救國的非凡的領袖。」

魯迅墓最早的墓地很簡單,靈柩上只是一個土堆,墓穴後面立了一塊梯形的水泥墓碑,碑的上端鑲著魯迅先生遺像,像下面為魯迅之子周海嬰所書「魯迅先生之墓」六個字。1949年9月,在文化界進步人士和魯迅生前好友的資助下,許廣平改建了魯迅墓,改建後的魯迅墓,碑面上有周建人所書的金字碑文。

1952年春,有關部門醞釀將魯迅的遺骸從萬國公墓遷葬至虹口公園。1956年1月,國務院決定在魯迅逝世20周年之際遷墓,設立魯迅先生墳墓遷建委員會,由時任上海市長陳毅任主任委員,並撥專款,10月9日新墓竣工。

毛澤東對這位從未謀面卻神交已久的老朋友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1956年,當有關人士將遷墓工程向毛主席匯報時,毛澤東遙望藍天,思緒萬千,然後在一張日常使用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稿紙上,提筆寫下了「魯迅先生之墓」六個大字。

如今的魯迅新墓墓址位於上海市魯迅公園(原虹口公園)中部。墓地位於公園的西北隅,四周松柏環抱,宏偉而蒼翠,莊嚴而樸素。照壁式大墓碑的中央鐫刻毛澤東題寫的 "魯迅先生之墓"六個金字。魯迅墓現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常有海內外人士前往瞻仰。

相關焦點

  • 毛澤東為家鄉題寫了這些「金字招牌」
    從1915年夏在《明恥篇》封面上題詞自勵,到1974年春為廣西大藤峽題字,一生題詞超400幅,內容極為豐富,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毛澤東的題字,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具有極大的政治、人文與歷史價值,被民間戲稱為「金字招牌」。他的每一幅墨寶,都有著特殊意義,連接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 毛澤東為新北京站題寫站名(組圖)
    毛澤東與中國鐵路文字  為新北京站題寫站名  在全國鐵路數以千計的火車站中,唯有被稱為「中國鐵路第一站」的北京站,獲得了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站名。毛澤東視察北京站那天,在廣場下車時,看到主樓大玻璃窗上鑲嵌著「北京站」三個大字,笑著問大家這幾個字的出處,得知是建設指揮部的同志們用他題寫的「北京日報」報頭的手書拼起來的,欣然一笑,並未責怪。  總指揮李嶽林藉機上前,請求毛主席為新北京站題寫站名,毛澤東當即答應了這個請求。不久,毛澤東乘專列從杭州視察後回到北京,派人將題字送到北京站。
  • 毛澤東一生中為何有新化人的影子(一)
    毛澤東一生中為何有新化人的影子(一) 字號:小大 2013-09-18 08:45作者:邱向明 黎明明 王仁壽羅元鯤老師與毛主席合影婁底新聞網新化訊(特約記者 邱向明 黎明明  通訊員 王仁壽)在紀念毛澤東同志逝世37周年之際,9月8日,記者來到新化縣地方文獻家、藏書家楊德湘先生的家中。
  • 為有犧牲多壯志——毛澤東輓聯慰忠魂
    儘管文字略有不同,但是「一哭」、「再哭」,充分表達了毛澤東痛失愛將的悲情。然而悲痛之後,揩乾眼淚,立刻向人們提出了非常嚴肅的問題:戰友為無產階級而犧牲,無產階級革命將向何處去?作者化悲痛為力量,給人們一個響亮的回答:「得到勝利方始休!」即悼念戰友,又鼓舞紅軍鬥志,體現了毛澤東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 第二副輓聯是為張浩同志題寫的。
  • 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黃埔多數是他學生,蔣介石親自為他題寫墓碑
    陳繼承本人雖然從來沒有上過抗日戰場,但是抗日期間每一位從黃埔軍校走上戰場的學生幾乎都是陳繼承教出的學生,這就是他為抗戰做出的最大貢獻。 在解放戰爭結束後他隱居在香港,後來蔣介石退到臺灣後因為想念他便將它邀請到了臺灣,再到臺灣後陳繼承依然有著很高的聲望,1971在他79歲的生日宴會上很多國民黨人前來為他祝壽。
  • 史海:1970年國慶大典毛澤東為何邀斯諾上天安門
    斯諾墓碑文由周恩來擬定  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的山坡上,有一方容易為人忽視的白色墓碑。碑文寫著:中國人民的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之墓。碑文是由周恩來親自擬定,葉劍英題寫的。那麼,作為中國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諾對中美關係有何貢獻呢?
  • 毛澤東一生只來青島一次 下榻迎賓館遊二浴(圖)
    毛澤東一生只來青島一次 下榻迎賓館遊二浴(圖)   1957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毛澤東主席在青島參加中共中央青島會議  為回顧毛主席唯一的一次青島之行,本版編輯刊發中共青島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的「毛澤東主席在青島的日子」,以饗讀者。  1957年7月12日,這是載入青島史冊的日子。  中午12時,在青島流亭軍用機場,青島人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迎來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  下午1時許,毛澤東在舒同等陪同下,神採奕奕、滿臉微笑地走進迎賓館。
  • 木裡那場大火 我失去了一個從未謀面的朋友
    木裡那場大火 我失去了一個從未謀面的朋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肖洋  進入木裡火災前線指揮部,用文字、視頻和直播,記錄英雄故事  代晉愷是涼山森林消防支隊的新聞報導員,因為在涼山駐站,我和他有不少交集。
  • 從未謀面,列寧為何嚴厲指責批評孫中山?
    列寧和孫中山從未謀面,但仔細探尋兩者的關係,卻耐人尋味。孫中山自1896年「倫敦蒙難」後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國革命家,對中國事態一向關心的列寧也把目光投向了他。辛亥革命爆發後,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對於中國的辛亥革命採取的是支持的立場。
  • 建國後的毛澤東 一生唯一一次出訪國外竟受冷遇
    「毛主席萬歲」與「人民萬歲」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批准由毛澤東主持新政權的組織和組成,那一天,朱德為會議作了閉幕詞,他的結束語是:"毛主席萬歲!"一生唯一一次出訪國外竟受冷遇早在1948年解放延安之後,毛澤東就曾經計劃去蘇聯;但史達林給中共的回覆說,解放戰爭正在緊要關頭,在這時,如果毛澤東離開指揮崗位,恐對全局有不利影響。
  • 去農講所舊址看毛澤東墨寶
    本報訊 本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11周年紀念日,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紫光閣畫院共同編輯完成,並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傳世墨寶》已經在廣州農講所舊址展出。昨天,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首次出版面世的「福」「壽」兩字蒼勁有力,如行雲流水,將毛主席的真性情盡情展露。
  • 毛澤東的15種名字與稱呼
    專題:奧·秘   毛澤東資料圖    【毛澤東】 1951年11月,毛澤東巡視古都安陽,當知道陪同的地區專員叫程耀吾時,他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
  • 毛澤東與蔣介石的遺囑是怎麼樣的
    毛澤東雖然推動了乾坤的轉移,但是由他發動的「十年動蕩」已讓他非常疲倦了,特別是林彪事件的強烈刺激,這位奮戰一生的偉人也處在疾病與苦悶的折磨中。   在毛澤東和蔣介石個人間,毛澤東早已以「老朋友」呼蔣介石。國共爭雄,蔣介石使毛主席家破人亡,迷信的蔣介石曾數次派人去掘毛主席的祖墳,而毛澤東面對落在自己手中的蔣介石的祖墓,卻維護其一草一木、一磚一石。毛澤東的胸襟讓世界敬佩有加。
  • 佳作唱和傳渝州——毛澤東《沁園春•雪》
    毛澤東抵渝第三天,著名詩人 、國民黨元老、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就相識的老朋友柳亞子於8月30日來到桂園拜訪毛澤東,席後賦詩一首《七律•贈潤之老友》:  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  霖雨蒼生新建國,雲雷青史舊同舟。  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崑崙頂上頭。
  • 毛澤東對井岡山情有獨鍾 曾專門為其創作三首詞
    毛澤東對井岡山情有獨鍾 曾專門為其創作三首詞 2016-03-01 15:30:27  在井岡山堅持鬥爭歷時僅兩年零四個月,但毛澤東對井岡山卻一直情有獨鍾,專門創作了《西江月·井岡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井岡山》。三首詞均以「井岡山」為題,又都提到了「黃洋界」:「黃洋界上炮聲隆」;「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這一現象在毛澤東詩詞中絕無僅有,足見井岡山在其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感悟之深、情結之濃。
  • 揭秘毛澤東與賀子珍的夫妻情(圖)
    09:34  毛澤東很快回過神來,向賀子珍伸出手,語氣有些疑惑:「你是……」  袁文才見狀介紹說:「她叫賀子珍,是永新縣委的婦女部長,才滿18歲呢。」  「噢,我還以為是哪位首領的"千金"呢,想不到是黨內同志啊。」毛澤東風趣地說。  同毛澤東握過手的賀子珍,在一旁端詳著久聞大名卻未曾謀面的前委書記。
  • 蔣介石一生中三次評價毛澤東,最後一次出乎意料,卻無法反駁
    如今,在網上很多人都喜歡用「日記強國」和「地圖開疆」來調侃他,但是,在蔣介石的日記中也記載了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事情,比如在蔣介石的一生中對老對手毛澤東有四次評價,就頗耐心尋味。但是,面對如此大的勝利,其部下以「毛澤東終於輸給我們了」為題發了一份捷報,但是蔣介石卻意味深長地說:「毛澤東沒有輸給我們,我們只是打贏了紅軍!」因為,此時的毛澤東已經被博古、李德排斥在紅軍領導之外了,並沒有紅軍的指揮權,所以蔣介石才說「毛澤東並沒有輸」。第二次蔣介石和毛澤東的直接交鋒是在抗戰勝利後的重慶和談中。
  • 揭秘毛澤東真實食譜:毛主席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原標題:揭秘毛澤東真實食譜:一日三餐吃什麼? 在《毛澤東家居》一書中,也曾經對毛澤東的菜譜和真實食譜進行過揭秘。   中央領導吃什麼   曾煦媛介紹了領導人們的一系列飲食方法,其中絕大部分是普通民眾可以輕易做到的。每天吃夠25種食物。這裡所說的是食物的種類,而非25道菜。為領導人配餐,講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則,只有當食物種類夠「雜」,才能使營養均衡。
  • 孫中山為劉青霞題寫「天下為公」
    馬丕瑤為官清正廉潔,馬家樂於濟人的家風,鑄就了劉青霞樂善好施的品性,也使她很早就開始關注政治和社會形勢,常懷憂國憂民之心。  1895年,18歲的她嫁給尉氏縣豪門劉耀德,改姓劉,故人稱劉青霞。25歲時夫亡,劉青霞開始步入社會,參加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活動。  1907年,劉青霞隨兄馬吉樟攜義子鼎元東渡日本,成為她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
  • 老朋友西哈努克在中國的日子
    西哈努克近半生時間生活在中國,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長期致力於中柬友好事業,多次訪問中國,留下許多珍貴而又美好的回憶。周恩來總理有感於西哈努克的堅決態度,以毛澤東主席的名義向他發出訪問邀請。1956年,西哈努克第一次訪問中國。1958年,西哈努克再訪中國,這一年中柬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二、八次登臨天安門的第一貴賓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是目前為止登上天安門城樓次數最多的外國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