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後世對司馬懿及其家族評價很低?

2020-12-12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龍閣,今天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後世對司馬懿極其家族評價很低?

分析如下:

一,司馬家族篡位建立的晉朝,初期是大勢所趨,後期不得民心……

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280年滅吳,完成統一。

本來王朝更替,無可厚非,但是究其,司馬懿作為人臣,對曹魏是「前忠而後亂」,而曹魏當時並非天命已衰,仍然有雄厚的民意基礎,司馬懿就迫不及待地逼迫、欺凌皇帝了。

雖說是禪位,但無疑是篡位,這種篡位行為,是掩耳盜鈴,被後世人嗤笑。「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流傳甚廣的一句話。

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孫三代,不擇手段,雖成功登頂只是大勢所趨,但是不得民心。

二,西晉政治制度的構建,導致八王之亂,權利紛爭不斷,讓人無語……

秦朝和隋朝雖然二世而亡,但這兩個朝代有著重要的制度建構貢獻,對中國影響甚巨,而晉朝在制度層面也沒起過什麼歷史作用,反而晉朝建立不久就爆發手足相殘的皇族內亂,也是自找的。

晉武帝司馬炎依靠世家大族而登上大位,因此對士族的力量十分警惕,自己通過「禪讓」而取得皇位擔心「禪讓」的故事重演,而且他認為曹魏政權被自家搞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

於是,晉武帝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為王。

泰始元年(265年),西晉建國之時,晉武帝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後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租稅。

各封國的王一旦羽翼豐滿,他怎麼能對洛陽當皇帝的兄弟俯首帖耳呢?——都是司馬懿的後代,憑什麼你能當皇帝我就不能?

可以說,晉朝皇族自相殘殺的遠因也是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孫三代人種下的。

父子孫,三代人為滅魏自代,處心積慮、步步為營,做好諸多準備。深謀遠慮的司馬懿和司馬昭,司馬炎,成功了,可是他們一心澆灌而長成大樹的王朝,卻被其後代搞的支離破碎,一塌糊塗,還想後人給好評,怎麼可能呢?

三,「八王之亂」後,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就是日後的「五胡亂華」……

按理說,統一後的王朝都會有很長一段和平美好的日子,可西晉卻是個例外,很快就陷於內亂。

從元康元年(291年),爆發「八王之亂」,這場皇族內部的自相殘殺延續了十六年,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直接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史稱「五胡亂華」!

317年這一年,距離晉滅吳統一中國不到四十年,皇室和士族不得不被迫南渡,建立東晉,半壁江山任由胡人佔據,中原文化幾近淪亡,漢人近乎滅種,有人把西晉稱之為「中國最黑暗的王朝」,不是沒有道理的……

另外,《晉書》是在晉朝滅亡兩百多年後,才由唐朝人來修的。

此間中國走進最長一段黑暗的隧道,南朝和北朝每個朝代都不長,而中原和江南之外,還有許多割據政權。統治者相互攻伐,你方唱罷我登場,更沒有時間給前朝修史。

一直等到唐朝建立後,天下太平,皇帝和大臣才開始為晉朝修史,鑑於那個時期,晉朝引發了三百多年的大動亂,生靈塗炭,那麼後世修史,自然對晉朝的奠基者和開國君主沒有什麼好的評價?

四,晉朝在繼承人選擇上也是實在不敢恭維……

司馬炎死後,他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和皇后賈南風一直是反面教材,賈南風亂政,再加上白痴皇帝晉惠帝 司馬衷 的千古名句「何不食肉糜?」成了後世笑談……

西晉沒統治幾十年就被打成東晉了,衣冠南渡。你說後世人對司馬家族能得到多高的評價嗎?

五,最後總結:

總的來說,司馬家族裡裝瘋賣傻的,心狠手辣的,再加上奪取江山的手段也不太光明,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卑鄙。

本來這些手段,成王敗寇,對於王朝更替來說,也確實是無可厚非,只是那時候,司馬家族的一系列不恰當的措施,導致了更嚴重的後果,例如,「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差點讓漢人滅了種,給後世人帶來極大的心裡陰影……

綜上原因,相對於其它大一統的王朝,後世人確實是對晉朝的司馬家族以及其建立的晉朝評價普遍都不太高!

好了,就先聊到這裡吧,讀史銘心,開心就好!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後世對司馬懿及其家族評價很低?
    大家好,我是龍閣,今天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後世對司馬懿極其家族評價很低? 本來王朝更替,無可厚非,但是究其,司馬懿作為人臣,對曹魏是「前忠而後亂」,而曹魏當時並非天命已衰,仍然有雄厚的民意基礎,司馬懿就迫不及待地逼迫、欺凌皇帝了。 雖說是禪位,但無疑是篡位,這種篡位行為,是掩耳盜鈴,被後世人嗤笑。「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流傳甚廣的一句話。
  • 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實現全國大統一,為什麼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當年司馬家族的人要是活到今天,肯定會覺得很不公平。整個一部王朝社會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篡位史。那麼多人篡位,都沒人批評。對於一些謀朝篡位者,比如李世民,歷史還給予了高度評價。可是,為什麼司馬家族篡位,歷史卻做出毫不留情的批評呢?
  • 司馬家族建立晉朝,實現全國大統一,為什麼後世的評價卻不高
    當年司馬家族的人要是活到今天,肯定會覺得很不公平。整個一部王朝社會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篡位史。那麼多人篡位,都沒人批評。對於一些謀朝篡位者,比如李世民,歷史還給予了高度評價。可是,為什麼司馬家族篡位,歷史卻做出毫不留情的批評呢?
  • 大家熟知的司馬懿,歷史評價為何極差?「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不過司馬懿的口碑確實是差,在民間他以奸臣的形象出現;在官方的正史中也多被指責,如司馬光就在資治通鑑中痛批司馬懿。那麼,這位才高八鬥膽略過人的梟雄為何在千年之後仍然被人唾棄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首先是因為司馬懿及其後人對待皇室的不忠行為令人反感。中國人民講究忠、孝、義。
  • 司馬懿誅殺曹爽三族,僅漏掉一人,結果司馬家族被他趕盡殺絕
    古代經常有「誅滅九族」、「斬盡殺絕」、「斬草除根」的滅門慘案,這是掌權者或者統治者為了杜絕無窮後患,要想奪得權力以長久掌權,心狠手辣是必要條件,哪怕會被後世評為殘酷弒殺,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能夠永久安穩,沒有後顧之憂就是最好的選擇。
  • 歷史上謀權篡位的人明明有很多,為什麼晉朝司馬氏最被後世鄙視?
    最後使了一個誘敵深入的計策,在上方谷準備燒死司馬懿及其統帥的軍隊,結果上天有意放司馬懿一馬,下了一場大雨,把諸葛亮放的大火給澆滅了,司馬懿父子得以全生。 後來司馬懿家族繼續掌握曹魏大權,當諸葛亮死了以後,司馬懿迅速被奪去手中的兵權,成為一個投閒置散的太傅。但是司馬懿並不慌張,而是繼續潛伏、繼續隱藏自己的實力。 曹氏家族的後繼者曹爽等人,對司馬懿有一定的戒心,但是沒有司馬懿這麼老謀深算。司馬懿假裝自己年老體衰、眼花耳聾、思維混亂,上演了一齣好戲,把曹家的人都給騙過了。
  • 五胡亂華真的不能全怪司馬懿,後代這四件蠢事,至今令司馬懿難以翻身
    劇中主人公司馬懿,在此劇播出之前,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歷史形象一直是一個不冷不熱的人物,唯一一部對他描寫比較多的名著《三國演義》也是在七十回之後,司馬懿這個人才低調登場的。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國之所以最後統一,與司馬懿這個人是分不開的,正是由於司馬懿發動政變控制曹魏,才有了後來三分歸一的歷史,可為什麼司馬懿在歷史上存在感這麼低呢?
  • 司馬懿鷹視狼顧,曹操死之前為什麼不把司馬懿殺了?
    如果曹操知道後世司馬家族會篡奪大魏,肯定會殺了司馬懿,可曹操哪能未卜先知呢?司馬懿生前策劃了高平陵政變,經過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的經營下,司馬家族最終篡魏自立,司馬炎以晉代魏。曹操生前有沒有發現司馬懿以後會圖謀不軌呢?曹操生前看出了,據記載,司馬懿被曹操徵召做官後,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
  • 司馬懿名聲是怎麼壞的?原來真不算屈枉他!
    不過從司馬懿及其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和孫子司馬炎的歷史貢獻來看,他們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最終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重任,結束了數十年天下軍閥紛爭亂局,創建了西晉王朝,使得華夏文明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機會,所以,司馬懿早期的名聲還是不錯的,甚至受過一些人的讚譽。
  • 在抵禦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為何前後截然不同?
    從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開始,司馬懿就開始與他對敵。直到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司馬懿承受了諸葛亮主要的攻擊。而且這兩次攻擊,是諸葛亮軍事能力趨於成熟的攻擊。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有著自己的評價。作為諸葛亮最大的敵手,他的評價應該很有發言權。不過,在歷史記載中,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有著前後矛盾的地方。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
  • 諸葛亮的家風比司馬懿的好,卻為何子孫不如司馬懿家有出息?
    司馬懿是誰?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從軍事才能來說,兩位先生不相伯仲。 但是從外界評價來說,很明顯孔明先生更得人心 。但是為什麼翩翩君子棟梁之材的孔明先生後人卻沒有司馬懿的後人「有出息」呢? 後世成就對比
  • 大家熟知的司馬懿,歷史評價為何極差?「八王之亂」時早已去世
    首先是因為司馬懿及其後人對待皇室的不忠行為令人反感。中國人民講究忠、孝、義。 而對待其他人,司馬懿也絕對談不上「義」,對待上級,魏明帝託孤司馬懿,在病榻前,司馬懿曾發誓盡全力輔佐小皇帝,可是短短幾年後就發動政變架空了皇帝;對待對手,高平陵事變之後,曹爽僥倖出逃,司馬懿卻抓捕曹爽的家人作為人質,並承諾只要曹爽投降並解除實權,不但全家性命可以保全,還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曹爽信以為真,便投降了司馬懿。
  • 劉裕為什麼要將司馬懿的後人滅族?
    宋武帝開了壞頭東晉末年,東晉權臣劉裕脅迫東晉末代皇帝晉恭帝禪位,而後不久,劉裕針對晉朝宗室展開大規模清洗,有說法認為,司馬懿一系的後人,幾乎被劉裕殺戮殆盡:這在中國古代史上,堪稱前無古人,後也未必有來者——因為司馬懿的很多後代,在晉恭帝時代,
  • 曹操病死沒能及時除掉司馬懿埋下隱患 司馬懿為什麼不反曹丕(2)
    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司馬懿為什麼不反曹丕?近日,觀眾們熱追大的劇恐怕就是大軍師司馬懿了,通過這個角色的視角將我們帶回到了三國鼎立的年代。司馬懿是一個謀冠天下的曠世奇才,曹操特別欣賞他。曹丕即位稱帝後,他的才能其實一般,沒有帝王之風範。這種情況下,司馬懿為什麼不反曹丕呢?
  • 司馬懿作為老對手,看得一清二楚!
    中國古代歷史是非常悠久的,曾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也出現過許多璀璨一時的人物,文臣武將,治世能人都被後世所傳頌,那麼提到古代時文臣武將的典範,諸葛亮就是不可繞過的一個人物,在小說演義當中,包括民間的口口相傳,諸葛亮都是近似於神的存在,謀略能驚鬼神,通陰陽,懂八卦,更是精於奇門遁甲
  • 謀朝篡位的人那麼多,為何後人對司馬家族評價很低?只因這個行為
    在唐太宗在位期間,國家富強,政治清明,經濟也是不斷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而且因為唐太宗的仁政,百姓們的負擔也是大大地降低了,他也是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大大促進了民族融合,實行對外開放,使中國加強了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可以說後人們對待唐太宗的評價也是很高的。
  • 為什麼商朝滅亡以後,後世沒有以「商」作為國號的朝代了?
    比如劉邦曾被封為漢王,所以才有了漢朝;比如曹操曾被封為魏王,所以才有了魏朝;比如司馬懿曾被封為晉王,所以才有了晉朝;比如楊堅曾被封為隨國公,所以才有了隋朝;比如李淵曾被封為唐國公,所以才有了唐朝;比如趙匡胤曾擔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所以才有了宋朝……而這些封號、官位往往與某個地名相關,因為中國古代給某個人或某個家族封爵的一大原則是要賜予封地,封地的名字就自動成為他的封號
  • 三國:司馬徽為什麼不把司馬懿介紹給劉備?而是推薦了諸葛亮呢?
    水鏡先生叫司馬微,小編先來和大家說說司馬懿和水鏡先生的關係,確切的來說他們只是同性,並沒有血緣關係,司馬氏是古代的一大姓氏!司馬懿的祖先叫司馬昂,後來與人們一起攻打秦國的時候,滅了秦國之後,司馬昂被封為殷王,後定居都河,也就是司馬懿的出生地,司馬昂的後代有司馬鈞、司馬雋、司馬防,司馬防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昂到司馬懿時期,司馬懿已經是司馬家的第十三代。
  • 司馬懿為何要立「無墳無樹」的遺囑?過了1769年,才發現他的高明
    要知道,在古代的宗族制度下,有些皇帝在統治期間為了展現自己的真龍地位,不惜耗盡人財為自己建陵墓,時不時受子孫後代的祭奠,只求後世龍澤綿延。當時司馬懿已是太傅,實際的統治者,他為什麼要「無墳無樹」,如此低調?在《宋書·禮志》中,還有一條陌生的記載:「晉宣帝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
  • 司馬懿評價諸葛亮「天下奇才」,那麼諸葛亮是怎麼評價司馬懿的呢
    在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只用了一句話來評價諸葛亮,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評價。那麼司馬懿說的是什麼呢?諸葛亮又是怎麼評價司馬懿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司馬懿怎麼評價諸葛亮的,據《諸葛亮傳》裡的記載,當時諸葛亮和司馬懿打仗,退軍的時候,司馬懿來到諸葛亮駐紮營寨的地方,來回走動了一番然後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