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宣布成立政治經濟研究院,這是上海交大為研究國內政治經濟發展而打造的高端智庫和理論創新基地。上海交通大學政治經濟研究院聯合新華網思客推出「政經縱橫」系列訪談欄目,就我國社會發展、經濟增長以及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對專家進行採訪。
隨著經濟發展和市場繁榮程度不斷加深,如何營造更加健康穩定的政商關係,成為越來越多政治經濟學家們研究討論的話題。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冬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政商關係並不是指官員和商人的關係,也不是指政府和企業的關係,可以把它理解成政策構成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
黃冬婭表示,研究者們在進行政商關係研究時,可以把企業家的訴求和表達作為出發點,把他們從社會的組成部分中單獨拎出來,當作一個特殊群體,從而來研究其與國家的關係。但這樣去研究政商關係的前提,是把中國現有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政治發展的道路囊括在內。
「我們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時,要從中國實際出發,把政府、經濟和社會這三者分開來理解。」黃冬婭說,引入經濟變量之後,經濟發展本身就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當這些問題出現之後,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又會發生變化。甚至,一些問題還可能需要政府去幹預或糾正,從而導致經濟反過來影響社會發展。
談及企業家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會公共事業時,一部分人會認為隨著一個群體的發展壯大,勢必會與政治權力產生對抗,從而影響政策構成。黃冬婭則表示,這個問題不能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去看待,由於很多政治事件具有偶然性、突發性,所以研究者們不能用常態化的視角去看待政治參與和政策構成之間的關係。政府強化與企業家之間的常態化溝通聯繫,能集思廣益、發揚民主。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企業家作用,堅定企業家信心,進一步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通過網際網路賦能、新技術升級等,我國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正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探索升級轉型路徑。「無論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下,還是在我國的體制下,網際網路經濟的監管舉措還是存在部分真空。相對而言,網際網路企業有很多技術和信息資源方面的優勢,國家很難做到全面監管。」黃冬婭說,在這樣的背景下,網際網路經濟又將對政策和政治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政商關係又將如何發展,這些都是值得大家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訪談期間,黃冬婭還對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青年學者們提出了一些研究建議。她表示,青年學者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理論基礎打牢固,要帶著問題去看文獻資料。在不斷豐富社會生活經驗的同時,也要掌握把這些經驗格式化的能力。
「社會生活中經常會有很多經驗事實,把社會生活格式化的意思就是,將這些經驗事實高度格式化後再進行提煉,形成一頁紙可以說清楚的框架。」黃冬婭說,這是個高度複雜、高度精煉的過程,需要青年學者們有非常強的理論基礎和能力,一旦養成這種習慣,會給他們日後的研究工作提供非常大的幫助。
最後,黃冬婭還鼓勵更多青年學者積極投入中國政治經濟研究。她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優勢的研究領域,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經濟現象去觀測國家的運作,值得大家投入研究。」(編輯:吳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