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視野下的政商關係

2020-12-18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中央社院高端智庫特約研究員、民建北京市委理論委副主任、福州大學民經院統戰所所長 範笑天

  建立「清」「親」的政商關係,是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理論成果。應該對現有政商體系關係中存在的問題有充分的認識,要用制度化的手段來杜絕這種關係中的不規範,其處理原則就是「清」「親」兩個字。更為重要的是要把這個問題放到治理體系完善和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框架裡來思考。國家治理體系構建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國家是特定領域內的綜合體,其事務範圍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許多方面,如何治理好這些事務,事關國家基本秩序的建立,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

  從國際範圍看,政商關係是在每個國家都存在的,它有兩個特徵:第一,這一關係反映的是政府、政府部門、政府工作人員與企業及企業家、企業管理者之間的社會關係,一方是公共事務管理者,一方是生產經營活動者,相互之間的關係應該定位於各自承擔的社會職能以及角色。政府一方是為公共事務的管理而運行權力,企業經營活動本身並非公共事務,但這一活動賴以順利進行的制度、環境、法律基礎的建設和提供,則是一宗巨大的公共事務,政府對之進行管理,責無旁貸。這個事務處理好了,體現的正是治理體系的升級和治理能力的進步;而企業一方是通過合法經營活動來向社會提供物質的或服務性的產品,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同時獲利並使企業持續下去。在很多情況下,政府部門可能亦是企業服務的對象。企業就是社會中的一個經濟專業組織,其運行離不開客觀的環境和制度基礎,但是,企業不能以直接方式來幹預公共事務或對公共事務施加消極的影響。關鍵是,這兩個方面關係之間的界限是明晰的,但也有重疊部分。問題往往出現在如何處理好重疊部分上。

  第二,政商關係歷來是一個國家最容易出現問題並誘發重大變故的領域。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憑藉健全的法律體系和透明的信息監督機制,都不能確保這種關係保持正當合法,更不用說那些轉型國家了。九十年代初,蘇聯及東歐國家開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因為制度缺失和體系的不完善,政商關係發生了嚴重的扭曲,造成了嚴重的腐敗現象,導致大量的公有財產的流失和浪費,一些企業憑藉非法手段在短時期裡積蓄巨額財富,形成了一種負面示範效應。這種扭曲的出現和惡果的產生的關鍵就是政商之間的基本界限被完全抹殺,公權力轉化成為巧取豪奪的工具,一方面一些政府官員濫用公權力,為一些企業的非法活動大開「綠燈」,因此接受企業的賄賂;另一方面,企業藉助與公權力的特殊關係,利用專有和專斷的地位獲取暴利,甚至大肆侵吞公有財產。這種現象至今也沒有根絕。這充分地反映出國家治理方面的嚴重能力不足,至少這些國家缺少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公開透明的監督制度令這些非法行為受到約束、受到處罰。

  大量經驗表明,政商關係是否處理好,是衡量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的是否健全,治理能力是否強勁的重要標誌。如上所述,政商關係表面上是政府與企業的關係,但實際上,這種關係廣泛地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所有重要領域,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

  關於政商關係提出「清」「親」的原則要求是有現實針對性的。

  第一,只有將新型政商關係的建構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大框架裡,政商關係才有望正常健康發展。國家治理強調的不再是人治,而是法治,是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法律法規、用法治保障政商關係健康;強調的不再是一次性的運動,而是建立制度化、常態化政商溝通機制,促進政商雙方「親」「清」交往;強調的是官員、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良知,而不是政治覺悟。也就是說,要用現代方法和思維來處理政商關係,不能套用舊的方法。繼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理清政府的權力邊界,不能由政府直接控制所有重要的資源,因為這等於讓政府成為私營企業追逐巴結的對象,這固然有助於強化對私營企業的政治控制和經濟控制,卻也將政府官員放到了風口浪尖上,使他們成為私營企業經營者「糖衣炮彈」的攻擊對象。在落馬的許多官員中有許多是黨務官員他們成為私營企業「圍獵」的對象,蓋因為他們手裡的黨權延伸到了經濟領域,權力是沒有邊界的。也就是說,強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絕不是要擴張權力,而是要規範權力、約束權力,否則,政商關係難以「清」起來。如果政商關係被設計為主導和依從關係,殊不知遭破壞的是國家治理基本體系和基本能力,因為權力沒有邊界只會引來濫權、亂權。

  第二、政商關係「清不清」「親不親」,要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和強化對權力的制約監督。「親」「清」不能由當事雙方說了算,而要放在公開透明環境下,讓全社會來評判來監督,這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核心,即這種治理所設定的目標、標準,手段以及實施過程,都應該受到公開的監督,人民代表的監督,媒體的監督乃至司法機關的監督,才是關鍵。這都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不良的政商關係的肅清不僅有助於政治經濟政策秩序的建立和維繫,也有助於社會道德倫理準則的優化。它形成一種行為預期,讓「不清」「不親」的行為受到阻礙,讓政府工作人員和私營企業家更規矩自己的行為,國家和社會的運行秩序就會合理化,效率損失就會降到最低,也就是說「親」「清」這個原則要求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也不能通過運動、活動來落實,而要付諸於要具體的制度建設與運行之中,否則,治理能力的提升、治理體系的健全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政商關係看上去是國家諸多關係中的一對微不足道的次要關係,但是,恰恰是這一關係聚集了一個國家的政治是否清明,法治是否健全,公平正義是否踐行。從國際經驗看,處理好政商關係,國家未必會治理好,因為還有其他的重要關係需要治理;但是,處理不好政商關係,則國家肯定治理不好,因為政商關係凝聚的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目標,價值取向以及制度基礎的結晶,所以處理好這一關係的意義是巨大的。

  第三、政商關係反映的還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運行的一些內在規則。政商關係由於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因素的影響,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社會問題,通過對十八大以來官商勾結現象和當前政商關係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政商關係總體上處於良性互動狀態,正朝著積極健康方向發展,但是新型政商關係的基礎仍然比較脆弱,權力尋租的土壤沒有剷除,資本逐利的本性不會改變,構建新型政商關係要建立健全激勵和容錯機制,讓敢擔當的幹部解除與企業接觸後顧之憂,吃「定心丸」。新型政商關係任重道遠,永遠在路上,必須堅持綜合施策原則。政治經濟運行規則的優化應該是政商關係優化的根本,從規則入手,把各種原則、規範都說清楚,並配備強力的措施保障,政商關係就不會出現大的扭曲。推動構建新型政商關係,對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對於淨化政治生態、經濟生態和社會生態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要按照十九大精神,構建起「界限清晰、交往規範、渠道暢通、擔當作為、廉潔清白」的新型政商關係。無疑是政商關係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 責編:李澍 ]

相關焦點

  • 從兩個圖譜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使中國模式的制度圖譜日趨系統,而且使中國現代化的路徑圖譜愈加完整。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有助增強制度自信,而且開闢了中國現代化的全新境界。中國之治的制度圖譜日趨系統,回答了「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凡治國,必先定其制。
  •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基本概況!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1、國家治理的探索與發展(1)毛澤東主席的探索和錯誤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我們黨就不斷思考未來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問題「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鄧小平同志想得是很深的。他考慮的不僅是要解決制約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問題,而且是要解決要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現代化問題。
  • 每日一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the modernization of...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全會認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勝利,並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
  • 澳門著力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制定本年度《施政報告》時,特意將推進行政改革及提升治理水平列為年度重點。  在行政長官賀一誠發表2020年度《施政報告》後,特區政府便全面收集公共部門的資料進行分析,按照行政長官制定的「先立後破」方針,在梳理部門職能和權責關係的前提下,制定公共行政改革的整體計劃,確定改革的項目、階段、落實期限及效果。
  •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促進「兩個目標」如期實現
    央視網消息: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步走」的總體目標。
  • 「振大模式」探索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振大模式」探索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記付振玉和他的振大社區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猶如春風送暖激勵著神州大地的民營企業家們。  探索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模式與路徑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加快構建新時代廣東監獄制度體系 推進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制度是治國安邦的根本,制度穩則國家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專門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提出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工作要求,部署了推進位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 宋爭輝: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加快建設高等教育...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際,來自全球的120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參加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鄭州大學主辦,河南省人民政府作為支持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高等教育教席、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等共同協辦的2020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與會專家將圍繞「加快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題,深入研討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變革,共同謀劃,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 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
    原標題: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    編者的話:      研究和探討國家治理問題,「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對於現代治理體系而言,國家的角色和職能定位是什麼?
  • 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根本政治制度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並對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出總體要求、指明前進方向。
  • 「國家治理」視野中的鄉村治理
    鄉村振興是一個大戰略,是一個綜合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從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到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在整個系統工程中「鄉村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和社會基礎。 記者:怎樣理解鄉村治理體系和鄉村善治的關係? 郭虹:鄉村治理與鄉村善治有同有異。
  • 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
    新華社成都11月26日電 題: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  新華社記者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2019年島內媒體積極評價大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2019年,《旺報》、《中國時報》等島內媒體,高度關注中國大陸發展經驗的世界意義、舉國體制的優越性,以及大陸的國家實力和治理能力等,並呼籲臺灣從中尋求借鑑,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對島內的影響日益增大。
  • 人民要論: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的大國財政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主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 加快構建和完善國家海洋治理體系
    核心閱讀隨著人類海洋活動的增加,海洋生態安全日趨嚴峻,已成為國家戰略性問題和制約海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海洋強國戰略的推進,離不開國家海洋治理體系的支撐與保障,國家海洋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二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耦合關係,是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由之路。
  • 做實做細社區綜合治理和垃圾分類 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王晶晶 攝 本報訊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王晶晶) 昨日下午,區委書記張勇率隊到吉華街道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暨調研基層治理、生活垃圾分類等有關工作,強調要實實在在地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垃圾分類、社區綜合治理上進一步做實、做細,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作為
  • 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新起點上,結合時代特點和發展大勢,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國家安全工作實現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國家安全體系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強調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是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的頭等大事。
  • 【名家說法】王利明:民法典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保障丨前沿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王利明教授在《民法典: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保障》一文中,從社會治理的視角出發,對民法典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展開深入探討。一、從民法的價值與功能看民法典在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中的作用(一)私法自治與負面清單管理民法的基本價值就是私法自治,從國家治理體系層面來看,貫徹私法自治理念最為重要的是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 《法律適用》「京e杯」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點擊上方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獲取更多精彩內容~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不斷推進網際網路司法進程,明確網絡空間交易規則、行為規範和權利邊界,完善網際網路司法裁判規則體系,有效發揮依法治網功能作用
  • 規範行政區劃管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原標題:規範行政區劃管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光明論壇】   日前,國務院發布《行政區劃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遷,行政區劃改革與調整的需求很大,對行政區劃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黨中央和國務院非常重視,《條例》的出臺正是為了回應實踐需求,通過規範行政區劃管理,以確保其回應性、科學性和系統性,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條例》有許多亮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提升了對行政區劃管理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