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島內媒體積極評價大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2020-12-15 中國臺灣網

2019年島內媒體積極評價大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2020年01月06日 10: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9年,《旺報》、《中國時報》等島內媒體,高度關注中國大陸發展經驗的世界意義、舉國體制的優越性,以及大陸的國家實力和治理能力等,並呼籲臺灣從中尋求借鑑,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對島內的影響日益增大。

  第一,高度評價中國大陸發展經驗的世界意義。《旺報》題為《普世價值、中國方案與臺灣經驗》的社評指出,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大陸已經有足夠能力、信用和吸引力向世界提供一套完整的公共產品,包括治國理念思想、經濟發展路徑、「一帶一路」合作模式、新型國際關係等;在文化領域則蘊含了中華文化兼容並包、和而不同的理念,這既為大陸未來吸收借鑑更多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留下了廣闊空間,也為今後中國參與和推動更有效、更良善的全球治理提供了無限可能。

  《旺報》題為《四中全會助推中國治理現代化》的社評指出,這場百年未有大變局下的治理現代化改革,將為各國治理模式帶來新方案。《旺報》題為《務實面對大陸治理效能之長》的社評指出,大陸政府治理效能卓然有成。而西方社會的政府治理問題卻千瘡百孔,許多國家陷入民粹盛行、政治內耗的惡性循環後,開始審視大陸的發展歷程,希望從中找到足為借鑑的經驗。臺灣應摒棄意識形態的偏見,對大陸的體制進行客觀的了解和學習,以改進臺灣的政治制度和運作機制。臺灣必須認識到政府治理能力是普世價值,這些價值就蘊藏在大陸的發展經驗中。

  第二,充分肯定「舉國體制」優越性。《旺報》題為《中性看待大陸「舉國體制」》的社評指出,「舉國體制」是一種強大的國家能力,在助推國力躍升、應對重大挑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型「舉國體制」結合市場機制,將更具開放性,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是利伯維爾場、私有經濟的有益補充,臺灣要虛心對待,擇優學習。《旺報》題為《臺灣需要一場「震撼教育」》的社評指出,正是有「舉國體制」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大陸才能完成科技的趕超、高效的建設、以及14億人口的治理。期待大陸崩潰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臺灣社會應該重新認識大陸,虛心接受大陸發展的「震撼教育」。

  第三,高度關注大陸國家實力。《大華網絡報》題為《中共建政70年與中國崛起》的評論指出,大陸因經濟高速發展,讓中國由貧而富,在面對全球化、現代化與世界接軌的新時代形勢下,當代中國發展成為能重塑世界秩序的強國。回顧這70年新中國的發展,在「中國崛起」的實然邏輯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出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也必然實踐,湯恩比所說的「21世紀是中國人世紀」將化為現實。《旺報》題為《大陸省GDP大躍進令臺汗顏》的評論指出,深圳、蘇州、無錫、珠海與廣州等城市人均GDP已贏過臺灣,還有不少城市緊追在後。大陸省GDP及城市人均GDP超越臺灣者與日俱增,令臺灣汗顏。《大華網絡報》題為《臺灣須務實面對兩岸經濟實力消長》的專評指出,臺灣在2018年中國大陸各省市GDP排名中只能列名第八,比起2017年的排名落後兩名,已經被四川和湖北追過。1991年,臺灣GDP超過一千八百億美元,當時大陸GDP只有四千億美元,臺灣一地的GDP就相當於大陸的45%;但2017年臺灣的GDP只有大陸的4.8%,2018年更跌到只剩大陸的4.3%。按照目前兩岸GDP增長速度走下去,十年之內臺灣GDP總量就可能只有大陸的1%。

  第四,高度評價大陸治理能力。《中國時報》題為《只談民主不論治理的「亡國感」》的社論指出,大陸對統一充滿自信,既不在意藍綠兩黨「明獨」與「暗獨」之別,更不在乎由誰執政了,要按自己的步驟實現統一。臺灣在政治權力換手頻繁的狀態下,施政往往短線思考。臺灣如果不能處理好治理問題,讓人民對生活滿意、對前途有期待、對臺灣充滿驕傲感,一味空談民主與「主權」,只會加速自我掏空。《旺報》題為《創造全球最大中產階級市場》的社評指出,大陸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的背後,是正視制度障礙、社會矛盾的魄力,以及不斷與時俱進、推進改革開放克服困難的執行力。反觀臺灣經濟高開低走,近20年來更陷入薪資停滯的窘境。《旺報》題為《四中全會傳遞的體制自信訊息》的社評指出,大陸的國家治理體系對發展中國家具有啟示意義,未來「中國模式」的海外推廣或將成為重點,「一國兩制」的制度設計與執行亦將納入整個頂層設計中。評價大陸的治理體制,切不可落入道德或價值判斷的窠臼,而應該從實際效能與民意反應中客觀看待。就實際效能而言,大陸現行體制保障了長達40年的經濟穩定發展,國際競爭力的躍升有目共睹;就現實民望而言,大陸老百姓普遍認可中國共產黨領導,大部分人在現行體制保障下獲得了個人發展和進步。

  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對島內輿論產生了強烈影響。隨著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擘畫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戰略部署的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必將對島內產生更強大的塑造力。(作者:徐曉全,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焦點

  • 做實做細社區綜合治理和垃圾分類 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王晶晶 攝 本報訊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王晶晶) 昨日下午,區委書記張勇率隊到吉華街道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暨調研基層治理、生活垃圾分類等有關工作,強調要實實在在地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垃圾分類、社區綜合治理上進一步做實、做細,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作為
  • 什麼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的基本概況!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1、國家治理的探索與發展(1)毛澤東主席的探索和錯誤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我們黨就不斷思考未來建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問題為什麼鄧小平同志要強調「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才行?這些年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2、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
  • 「振大模式」探索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振大模式」探索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記付振玉和他的振大社區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猶如春風送暖激勵著神州大地的民營企業家們。  2019年4月,振大社區作為山東唯一一家,入選國家商務部首批全國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名錄,成為山東省標準化試點項目、山東省首批省級食品安全管理規範化農貿市場、濟南市精品示範農貿市場和濟南市15 分鐘便民商圈示範推廣項目,並榮獲第五屆(濟南)電子商務產業博覽會「網際網路+創新服務獎」。
  • 宋爭輝: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加快建設高等教育...
    「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高等教育領域的集中體現,也是高等教育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立足中國大地。不同的國家歷史和傳統不同,大學治理的模式也不同。實踐告訴我們,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本國的歷史傳統、現實基礎和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
  •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視野下的政商關係
    應該對現有政商體系關係中存在的問題有充分的認識,要用制度化的手段來杜絕這種關係中的不規範,其處理原則就是「清」「親」兩個字。更為重要的是要把這個問題放到治理體系完善和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框架裡來思考。國家治理體系構建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國家是特定領域內的綜合體,其事務範圍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許多方面,如何治理好這些事務,事關國家基本秩序的建立,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
  • 從兩個圖譜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化和升級版,是推進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定星盤、指南針、行動令和願景圖,是中國之治宏觀頂層設計的歷史豐碑。
  • 每日一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the modernization of...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 澳門著力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治理現代化首先是治理的法治化  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兼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組成,特區治理的提升更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  葉桂平指出,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內涵包含了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方面內容,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廢。
  • 加快構建新時代廣東監獄制度體系 推進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專門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提出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工作要求,部署了推進位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 2019年島內媒體密切關注大陸發展,呼籲臺灣抓住機遇
    2019年島內媒體密切關注大陸發展,呼籲臺灣抓住機遇 2020年01月03日 14:0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9年,島內媒體密切關注大陸對外開放、金融市場以及智慧經濟等,呼籲臺當局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改善兩岸關係,抓住大陸發展機遇。
  • 圖讀「199」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決定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夯實加快建設成渝第二城、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基層基礎,中共南充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結合南充實際,圍繞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 「1」 總 體目標, 突出「9」 大制度體 系 和 「9」大治理能力建設重點,出臺了《中共南充市委關於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全
  • 浙江旅行社信用評價開啟,推進旅遊治理能力現代化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以打造全省行業信用監管標杆、推進旅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以「旅行社」信用體系建設為突破口,積極建設「一平臺三體系」,即建立行業信用監管平臺,統籌推進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分類監管體系及應用體系建設,探索信用監管分類管理,打造旅行社信用評價「浙江模式」。
  • 業界大咖支招巡遊計程車 首屆中國城市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
    11月21日,「首屆中國城市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討會」在西安召開。會上,《經濟》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陳志強發布了《計程車·新出行創新理念與產業實踐在城市治理現代化中的示範效應研究》開題評審信息,這標誌著,未來,《經濟》雜誌社、城市智行信息技術研究院將持續致力於出租汽車行業系統性重塑、城市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課題研究。
  • 吳琦:以法治建設助推「十四五」上海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十四五」時期上海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十四五」時期,上海監獄工作發展要立足監獄本質職能和社會功能,著眼執法效能與改造效益,以價值實現為指向,以質量提升為追求,以內部管理為抓手,緊抓「兩辦」意見和上海實施意見各項任務的落實落地,著力打造核心競爭力、提升監獄軟實力,進而實現發展方向、價值目標與實踐路徑的統一
  • 「浙麗」升起一朵「花園雲」 | 麗水推進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2019年11月27日,麗水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第一次揭開了麗水智慧城市建設和智慧大花園的支撐體系——「花園雲」的神秘面紗。 何為「花園雲」?「花園雲」可以是一串串大數據,它以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導,堅持生態為基、突出全域統籌,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科學管理等新技術、新方法、新思想,構建形成「全領域物聯感知、全要素數據共享、全過程業務協同、全方位科學決策」的「四全」智慧體系,為麗水生態環境治理提供數位化大平臺支撐。
  • 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根本政治制度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並對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提出總體要求、指明前進方向。
  • 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
    新華社成都11月26日電 題: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  新華社記者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新起點上,結合時代特點和發展大勢,創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國家安全工作實現歷史性變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國家安全體系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強調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是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的頭等大事。
  • 中國誠通深化試點改革 優化治理體系 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全文如下:中國誠通深化試點改革優化治理體系 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開展以來,中國誠通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按照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要求,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體制機制,不斷提升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競爭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促進「兩個目標」如期實現
    央視網消息: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步走」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