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第14天,只有外賣小哥、志願者們知道的那些事

2020-12-09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運營研究社 (ID:U_quan),作者 套路編輯部 ,36氪經授權發布。

十多天過去了,現在武漢到底怎麼樣了?那些穿梭在城市中的外賣員們,那些奮戰在一線的志願者們,那些在家等待上班的員工們,他們都怎麼樣了?

我們採訪了 5 位來自武漢的小夥伴,他們中有外賣小哥、衝在一線的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等,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武漢沒有超級英雄,有的只是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這麼一些人。」

最近有很多媒體朋友注意到我,寫了我的事情,本來我在武漢做外賣騎手只有我的家人知道,這回倒好,全世界都知道了哈哈哈。

我的老家在湖北丹江口,之前輾轉過很多城市,後來因為做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於是來到武漢當一名外賣老哥。

我很早就決定不回家過年了,因為春節期間的訂單價格高,單子也比較多,我想著可以多掙一些錢。

和很多人一樣,我一開始也不覺得疫情有多嚴重,後來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會人傳人之後,我才開始戴口罩。

1 月 21 號開始,幫買幫送的跑腿訂單突然多了起來,點開一看,基本都是買口罩和消毒液的。除了防護用品,我還收到很多買零食和蔬菜等生活用品的訂單,比如今天早上我就給兩個家庭買了青菜和肉什麼的。

除了採購物品之外,我還接過一些比較稀奇的單子,比如有一次的跑腿單是幫不在武漢的寵物主人捉貓。

他的貓不知怎麼從寄養的寵物中心跑了出來,後來我在三十多層的天台發現了它並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將它「緝拿歸案」。

我現在每天出門都會戴口罩,並用酒精給餐車和騎行手套消毒。平臺現在也推出了「無接觸送餐」的服務,和顧客約定一個地方把東西放在那兒,他們直接去拿就行了。

封城之後,街上只能看到交警、環衛工人和外賣同行們,武漢沒有超級英雄,有的只是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這麼一些人。

楚河漢街本來應該是武漢春節最熱鬧的地方,現在卻空蕩蕩的,我昨天在那閒逛的時候看到兩個流浪漢,都沒戴口罩,於是從存貨裡勻出了 4 個送給他們。

我心裡一直覺得自己不喜歡武漢,這裡的路面不太平整,工地總是那麼多,的士師傅脾氣火爆,公交司機像是退役的賽車手,但是在外面漂泊的那些年,我卻總是惦記著武漢的熱乾麵和面窩。

讓我留戀的不僅僅是武漢的食物,還有這裡的人。

剛當騎手不久的一個夏天,去老小區送餐,爬到七樓,滿頭大汗,樓下一位阿姨看到我說,小夥子你們好辛苦,還給我倒了一杯涼開水。

有一次,送餐超時,感覺十分抱歉,沒想到顧客熱情地說沒關係,沒關係,還遞給我一把棗子。

還有一次車子拋錨,拎著餐袋正想辦法,一位路過的的士小哥問我咋回事,說明情況之後,他讓我上車,很快安全到達,我要給錢卻被婉拒。

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很多,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善意。武漢雖然不是我的家,但這裡有我的母校,有我的親人和朋友,還有那麼多在送單路上給過我小溫暖的武漢人,我其實已經和武漢分不開了。

我為什麼願意分享這些呢?因為這也是我療愈自己和做心理建設的一個過程。

所以微博上面我大部分記錄的都是相對比較溫暖、向上的東西,悲傷的東西我不太愛寫。當然在現在這種特殊時刻,難免會碰到一些讓人心情複雜的事。

比如前幾天,我經過武昌醫院的時候,在路口看到一個中年人手裡提著一袋片子背著一個年紀稍長的人慢慢地走過,背上的人一動不動。

很平靜,周圍站著的人、後面的保安、馬路旁的醫護、身後商店的老闆,都很平靜,我卻覺得好像有一座山向我壓過來。

這次疫情對我的生活其實沒有太大影響,只是經常去的餐館關門了,我和兩個一起住的同行現在吃飯基本就是方便麵或者自熱米飯什麼的,自己在家解決。

還有就是,我平常每個禮拜會抽一天去玩的網吧也停業了。

我之前一直覺得「武漢加油」這句話和我沒什麼關係,但是有一天晚上,我的電動車沒電拋錨了,換好電池之後我坐在路邊抽菸,突然聽到背後樓上的小姐姐喊:「武漢加油」,我眼眶一溼,罵了一句:「麻蛋,煙燻了眼睛!」

那天路過沙湖公園,發現春天已經到了,路過武漢第一高樓的時候,我覺得它像武漢一樣,只是暫時停頓了。武漢人麼斯沒見過?大武漢一切都會好的!

不知道這已經是大家熬過的第幾個凌晨 3 點了,奮戰在一線的志願者小夥伴們一刻也不敢鬆懈。

這段日子,我一個人分成兩半在做事情。

一邊在負責協助文創會(武漢文化創新產業促進會協會成員)的海外志願者的物資捐贈;另一邊在和武大校友會、華科校友會這邊協助對接全省各個城市的地方志願者,在每個城市成立單獨的志願者社群,直接和當地的醫院對接物資。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 1 月 23 日的文創會的成員們花了 6 個小時就打通了所有海外關口,並整理出了海外志願者物資對接的流程。

雖然工作過程中困難重重,但大家那種迎難而上,高效有序地工作讓每一個人都心生鼓舞。即便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看了太多的人性陰暗面,即便被無數次誤會成騙子。

除了緊鑼密鼓地進行對接物資工作之外,我們每天還要和各種「騙子」鬥智鬥勇。

有冒充院方的。前兩天,有個人冒充火神山院長來找我們要物資,我們團隊在核實信息的時候才發現,這個院長根本就是假的。

有冒充貨方的。這是我身邊的人遇到的事情,他說被假貨方騙了一萬多塊錢。本來和貨方談好的是 1.5 元一個醫用口罩,結果到要發貨的時候,貨方要求加價才能發貨。後來在協商的時候,對方直接把他拉黑了,電話也都聯繫不上。

還有人冒充志願者半路''截胡''運送物資的司機。

有一次我們和廠商直接訂了 5W 套防護服,到後來廠家因為一些原因只發了 6000 件。我猜是因為在找愛心車隊的過程中洩露了信息,所以被截胡了兩箱貨。為了避免被盯上,我們只用登記在案的本地誌願者司機組成的愛心車隊。

更可氣的是,二道販子哄抬物價。一個韓國的愛心華僑本來和廠商談好 5 塊錢一個 N95 口罩,結果去提貨的時候發現提不了貨,全被二道販子以 10 塊錢每個的價格買走了,再以 15 塊錢每個的價格賣給了他。

最難的是什麼?有的企業做慈善用過期貨源應付差事。我們在進行海外貨源分析的時候,發現有的捐贈的物資不符合標準。比如某大廠為應付差事,捐贈了 340萬 過期的防護服,這些過期的防護服根本不能用,基本上就是那種一碰就碎掉了。

拉貨司機、捐贈物資被掉包、二道販子哄抬物價、過期貨源應付差事……這些事情一次又一次顛覆我們的三觀,很多志願者笑稱,這場仗打完後一定要去看下心理醫生。

讓人欣慰的是,雖然大家都在堅持,互相打氣。前兩天,就在我們的努力下,線上心理疏導平臺春雨醫生上線了,平臺的背後有一千多個有臨床醫學經驗的林大心理醫生的支持,為需要幫助的人們免費提供服務。

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我們匯聚所有的力量,竭盡全力讓一切快點恢復正常。

我們社區位於武昌區,是一個比較大的老舊社區,離武昌火車站特別近,這片社區有將近 3500 戶居民,社區工作者一共 10 人。

武漢宣布封城的第 2 天,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發布了通告,規定由全市各社區負責全面排查和分類安排轄區內的發熱人員。

於是我們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每天都有很多電話打進來。

疫情來勢兇猛,工作人員總共 10 人,我們 3 個人一組,每天 24 小時全天候輪流值班。社區書記是我們當中最辛苦的,很少回家,幾乎天天都在值守,從春節前到現在沒有一天休息。

我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上門入戶排查發熱病人,統計確診患者以及居家隔離的人數,幫助防控疫情,截止到 2 月 1 號時社區內共有 5 個確診為肺炎的人。

我們每天都會與社區內的發熱人員聯繫兩次,詢問他們的最新情況。

除了對出現症狀的居民進行登記之外,我們每天還要進行小區內的消毒工作,以及給有困難的居民送菜或送藥上門。

超市每天限時開放,所以我們通常要趕在超市關門之前採購好相關物資,送到不方便出門的困難居民家裡。

封城之後市裡所有的公共運輸都停了,我們得自己想辦法去上班的地方,每天連軸轉,加上人手有限,我們的壓力不可謂不大。

跟大多數居民一樣,我們也是在上面宣布疫情不容樂觀之後,才開始戴口罩的。一開始街道處沒有給我們發, 大家需要自費購買,1 月 24 號之后街道辦開始提供防護服、口罩和消毒酒精等用品。

這片社區老人比較多,所以防疫的宣傳工作僅僅通過微信群發通知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打電話、上門入戶。

此外,我們還會用一些比較傳統的辦法,比如掛宣傳橫幅、設立科普宣傳欄、拿著小喇叭在社區裡喊話等,不停叮囑居民儘量不外出,外出要戴口罩,多洗手,勤通風。

政府給每個社區安排了 3 臺計程車,給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但一開始有司機沒有注意防護,已經出現發熱症狀被隔離了,現在需要用車的居民也越來越少了,大家都知道儘量不要出門。

最後我想說的是希望疫情趕緊結束,一切恢復正常。大家現在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活著是最重要的。

今天立春,天氣晴,封城的第 13 天。

我像往常一樣,睡到 11 點起來,看看窗外,或是站在陽臺。

馬路上車子稍微多了幾臺,但和往常還是比不了,對面的漢孝城際高鐵依舊沒有一輛列車跑過。

這裡是漢口,離華南海鮮市場不到 3 公裡的位置。現在的我,身體狀態良好。

這個春節我沒敢回家,自己雖然沒有什麼症狀,但不能確保身上沒有病毒,萬一把病毒帶回家感染到家人那就麻煩了。我能做的就是叮囑父母做好防護措施,好好呆在家裡不要到處走動,另一邊保護好自己不讓他們擔心。

從 1 月 18 到現在,我除了去超市買菜基本上沒有出過門。偶爾我會去樓頂上曬曬太陽,吹吹風,看看這座「傷痕累累」的城市,祈禱它快點好起來。

家裡菜吃的差不多了,我待會還要去趟超市,準備買點水餃和泡麵簡單應付一下。隔壁的帥哥比我還懶,他們一天只吃一頓飯,不曉得怎麼活過來的。

剛開始覺得被迫在家的感覺很難受,像坐牢一樣,沒什麼事也不知道幹啥,出去還浪費一個口罩,只能在家自娛自樂。暖心的是,以前許久不聯繫的同學、朋友,一個個都突然間就冒出來問候我。

雖然在家裡,我也希望力所能及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朋友圈有人發某某醫院物資短缺信息,看到志願者尋求貨源等信息,我就承擔這一個接力棒的角色,把消息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匯聚各方力量。

讓人欣慰的是,現在火神山醫院每天能接納很多病人,醫院的物資基本上能供應上了,整體的方向越來越好了,之前的混亂狀態有很大的緩解。

現在的我已經感受不到之前的那種緊迫和壓抑,能感受到的是這個城市樂觀向上的一面,感受到的是前線的醫務工作者們奮鬥在一線的正能量,向他們致敬。我偶爾還會為支援前線的女朋友擔心,希望她早點平安回來。

現在,窗外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到外面溫度的升高,我隱約覺得,春天就要來了。

現在的我是一名科技行業的媒體工作者,公司目前休假一月,不盈利不發工資。因為目前存款足夠,個人開銷比較少,相對來說可以接受。

因為武漢封城,我未來兩個月可能都無法到崗,如果我們無產出,公司就沒有回報,這是可以理解的。命要緊,錢後期可以賺回來,我剛好趁這段時間休假,進行未來職業規劃。

如果是其他無存款人員,在武漢超長待機肯定比較難,至於難到哪種程度,這得看個人,房、車、吃住、父母孩子都是開銷。

我以前的職業是個護士,自從我 12 月底發現肺炎的相關報導以來,我基本沒怎麼出門,也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去買菜的時候拍的

武漢封城確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果有私家車的話還能好點,但是對於底層患病人員還是存在看病困難等問題,主要的原因在於醫護人員不足,物資、藥物不足等。

現在確診病例數據還在不斷攀升,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是我們都不能放鬆警惕。為什麼這麼說,我也不是想製造恐慌,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引起重視。

前段時間我看到了很多報導,主要著重在很多病人不能住院,但是其實主要問題並不在醫護這裡。呼籲大家要愛護醫護,醫護是用自己的生命來救人。在這裡感謝國家、社會、其他地區醫護不顧生命的支持。

我個人認為,讓疫情有效控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現在肺炎攻堅戰的關鍵點在於這 3 方面:

傳染源(病人):確診人員、疑似病例、密切接觸,這三種人全部都要隔離起來。當然了,關於傳染源的控制,全國都在抓這個事情。

傳播途徑(飛沫、接觸、糞口):目前只有街道和其他密集場所消毒。但是基本的社區單位,我們小區還未見小區盤查、小區消毒計劃。

易感人群(所有人):這部分人一定要做好防範。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自己和家人,阻止家人外出,保持好心態。

最後再說一點,最近聽聞因為疫情,武漢人、湖北人在外不受待見、被差別對待,我還是挺難受的。

外國人覺得中國人帶病毒,中國人覺得湖北人帶病毒,湖北人覺得都是從武漢跑出來的人帶病毒,武漢說是漢口人的,漢口說都是華南海鮮市場,最後還是怪吃野味的。

生病不是原罪。誰都不想被感染,誰都不想生病。湖北人已經夠難的了,希望其他地區人民不要排斥湖北人,落在誰身上都特別痛苦。

希望更多人還是能夠用愛來關注和解讀武漢,多體諒,多支持。眾志成城,相信世界會更美好,2020 我們一起戰勝肺炎。

沒有過不去的冬天,也沒有來不了的春天。大家都不計回報地努力著,為了讓這個城市,讓這個世界快點好起來。

為了能讓更多人吃上飯,沒日沒夜地往返於空蕩蕩的街道,看遍人間冷暖的外賣小哥。

主動衝往一線,熬過了無數個凌晨三點,馬不停蹄地籌集和發放「捐贈物資」的志願者。

每天給小區消毒,堅持給困難的居民送藥、送菜的,任勞任怨的社區工作人員們。

還有那些被迫禁足在家的普通市民們,笑稱自己走得最遠的距離就是去超市,最劇烈的運動就是去搶菜。

看得出來,大家都在竭盡全力讓這個城市快點好起來,讓自己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武漢沒有超級英雄,有的只是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這麼一些人。」

相關焦點

  • 武漢「封城」七日
    2020年1月24日,大年臘月三十,下午3時,武漢黃鶴樓前汽車行人不多道路通暢。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市民騎車經過已關閉的武漢漢口黃浦路地鐵站。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武漢漢口惠濟路,這家早餐店正在營業。
  • 外媒直擊武漢「封城」76天
    原標題:銳參考|外媒直擊武漢「封城」76天參考消息網4月7日報導(文/亞君)還有幾個小時,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武漢,將重新調整呼吸,融入到和其他城市一樣的脈動中。抵達這一刻,武漢用時兩個多月,總計76天,其間牽動著無數國人和諸多外國媒體的目光。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編輯在武漢:真實的封城生活
    編者按1月21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小編程著滿心歡喜地從上海返回武漢家中過年,沒想到23號武漢即告封城,小編被困武漢至今。2月5日,小編全家積極報名,作為志願者參與方艙醫院的建設。2月10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採取彈性工作原則復工,小編雖遠在武漢,仍堅持工作,一天不落下。
  • 封城20天,五位武漢餐飲老闆的生存日記
    到今天(2月12日)為止,武漢已經「封城」20天,燃財經採訪了武漢當地五位中小型餐飲品牌的創始人,其中多位是從業十年的餐飲老將,他們的企業同樣處於兌付供應商貨款、提前採購春節旺季食材導致的資金短缺高峰期,承擔著員工工資、房租等空轉成本,同時要挺過比其他地區的同行更長時間的線下關停、外賣關閉的狀態,以及面臨後續不可預判的長尾效應。
  • 封城後小動物們怎麼辦?《關·愛》聚焦武漢城中的寵物救援故事
    自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武漢時刻的動態都為所有人所牽掛、所關注。從宅家日常到疫情一線,普通民眾新聞人們紛紛選擇用鏡頭記錄下封城後的武漢,以短片的形式向全世界敘述疫情期間來自武漢最真實的故事。封城之下困難重重,他們的救援之路並沒有那麼順利,拍攝團隊亞寵tv的鏡頭跟著杜帆等志願者們一起,記錄了上門救援寵物的全過程。跟拍的第一天,接到洪山區一離漢寵物主的求助,狗在家裡斷糧好多天,救助行動刻不容緩。封城後,武漢的小區基本處於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狀態,每一次救助前的溝通和委託工作就極為繁雜。
  • 外賣小哥的素人寫作 他用日記寫下武漢百態
    前兩天,《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施戰軍找到了外賣小哥張賽的聯繫方式,他說想看看張賽寫的小說、童話和詩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外賣小哥張賽一直在武漢送外賣,他沒有忘記用文字記錄下他在武漢送外賣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張賽和他的日記火了,也引來著名文學期刊對他的關注。   希望武漢好起來   「我很難受。希望武漢早日好起來。」
  • 今天,武漢出發!101張照片真情留下武漢封城記憶
    與武漢同在 @繆德傑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日,永恆的記憶。@吳彪 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1號)通告張貼在武漢地鐵口。
  • 武漢外賣小哥馬路邊吃蛋糕,泣不成聲
    一位武漢外賣小哥,獨自蹲在馬路邊,一邊大口吃著蛋糕,一邊抹眼淚。這天,外賣小哥在蛋糕店取完外賣,看到訂單上的備註後他愣住了,立刻返回蛋糕店和店員確認。讓店員反覆問了好幾遍,確認這份訂單確實是給自己的。原來,外賣的備註上寫著:這份小蛋糕是送給外賣小哥的,生活不易,注意身體哦!
  • 拍武漢的vlogger:封城1個月,他們記錄過愛與悲傷
    入住酒店已經是晚上十點多,張竣第一件事是掏出手機點外賣。一方面是因為真的餓了,另一方面是想拍一條vlog,記錄疫情對當地商家和民眾的影響有多大。兩天後,這條名為《武漢深夜還能點外賣嗎?》的視頻被同步發布在B站「央視新聞」和「食貧道」帳號下,截至發稿,累計播放量107萬,彈幕裡有粉絲驚奇:「叔居然是央視記者???」
  • 順豐小哥最美逆行,封城期間承攬武漢六成快遞
    從一架架貨機「逆飛」至武漢,到一輛輛貨車向湖北集結;從保障市民的物資收寄,到為醫護人員提供志願服務……在武漢封城的76天裡,順豐快遞小哥的忙碌身影穿梭在空曠的街頭。1月25日凌晨,在距離武漢近700公裡的常州市,順豐快遞橫山橋分撥中心員工莊華城看到手機中傳來消息:「需要人員用非鄂車輛支援武漢運送防疫物資。誰願意去?」2003年非典暴發時,正在北京當兵的莊華城每天開救護車運送發燒病人,如今他依舊不改軍人本色,第一時間回覆:「我報名。」另一名快遞小哥徐曉虎也在群裡響應號召,兩人組成搭檔向武漢出發。
  • 封城後,生活在焦慮和樂觀間搖擺 | 我的武漢日誌
    本文約3687字  作者 李亞玲  2020年1月23日星期四 武漢封城第一天  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微信裡有很多信息,武漢封城的消息果然還是來了。  雖然昨晚我也料到了。但是真的面對這個消息時,還是有那麼一絲絲錯愕。我看身邊的倆小人還在熟睡,起床到我媽的房間門口看了一眼,她也還閉著眼睛睡著的樣子。
  • 武漢封城之後: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王毅是武漢的一名普通市民。在封城前夕,他並沒有感到緊張。戴個口罩,就出門吃燒烤了。封城後,小區也封閉了,住戶們網上下單,然後出門領菜。弟弟告訴他,一個同事被發現是疑似病例,同事的愛人是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突然發現,疫情原來離自己這麼近。」封城第二天,王毅有個朋友確診了。
  • 封城62天,武漢按下重啟鍵
    回到武漢,開車上三環,劉凱朝窗外看了一眼,差點沒忍住(落淚)。「路上就一個穿防護服的,應該是個醫護人員,我真是除了在凌晨兩三點,沒見過這樣的武漢。」在經歷了62天封城之後,這座錯過了春天的城市,正在逐漸甦醒過來。
  • 戰疫日誌|武漢「封城」14天:嚴峻的形勢與向好的信號
    1月23日10點,武漢「封城」。 14天過去,有人說像是過了半個世紀。 這14天,中國社會的景象,原本應是人潮洶湧的春運和喜慶熱鬧的春節,但是,一場全國總動員的戰「疫」打響以來,一切都在歸於安靜,一切都在為了安康。
  • 南澳封城第一天,武漢宣布解封日期,歷史行進的車輪,總讓人猝不及防 — 封城之下·南澳篇
    「封城」、「鎖國」,這些冰冷、陌生的字眼如今實實在在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而就在3月24日南澳封城這天,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第二天零時起武漢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14天後,武漢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這提醒著大家,哦,武漢封城2個月了,並且馬上就要解封了。在為湖北人民高興的同時,看看眼下澳洲的處境,心情實在是有些複雜。
  • 武漢,負重前行——「封城」七日記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9天前,疾控專家鍾南山那句「能不到武漢就不去,武漢人能不出來就不要出來」的建言變成現實。這座有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全力抗擊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大疫情。「封城」七日,武漢人痛哭、感嘆、思考……在時間的浮沉裡,這座按下「暫停鍵」的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負重前行,不眠不休。
  • 封城第48天,武漢媽媽與死神的較量
    中心醫院裡的龍哥辦好了去武漢的通行證,特殊時期,證件註明只能到達武漢的特定位置,一位素未謀面的志願者自告奮勇,把輸液港取來送到指定地址,「我跑第一棒。」有天休息時,李君在一張紙上畫下動畫片《貓和老鼠》的兩個經典形象,寫下「鼠到病除」四個字。從酒店到醫院,走路十幾分鐘,在這十分鐘路程裡,她看到武漢的一點點變化,人和車多了一點,暗暗受到鼓舞,醫院裡也在好轉,「最明顯的就是搬氧氣瓶少了。」李君最是符合武漢人「直爽硬朗」這個形容。
  • 簡潔有深度的素人寫作讓人耳目一新:外賣小哥日記寫下武漢百態
    農曆鼠年春節,武漢難得放晴,張賽抓緊留了個念。前兩天,《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施戰軍找到了外賣小哥張賽的聯繫方式,他說想看看張賽寫的小說、童話和詩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外賣小哥張賽一直在武漢送外賣,他沒有忘記用文字記錄下他在武漢送外賣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張賽和他的日記火了,也引來著名文學期刊對他的關注。
  • 封城76天,我在武漢-虎嗅網
    有李文亮醫生、劉智明院長這樣的烈士,也有身患漸凍症仍堅持在崗位上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這樣的英雄,更有連夜坐火車趕赴武漢的83歲鍾南山這樣的國士……還有更多大把的、那些自武漢封城以來,盡最大努力保障武漢這座城市心跳、呼吸、血液循環的個體,平凡亦無名。
  • 疫情時期的怕與愛:「封城」20天的江城面孔
    「封城」第十六天,正月十四,武漢一家花藝館老闆陳煒一覺睡醒已是中午。看見手機裡的外賣App彈出顧客諮詢,他一時有些懵。花店從除夕就關門了。陳煒原計劃回湖北襄陽老家過年,趕上臘月二十九武漢「封城」,未出城的他只得留下來看店。當時在外賣App上隨手設置的店鋪打烊時間,不知不覺已經結束,可「開城」日期還沒有眉目。新年上門的第一單生意,不接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