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軸雙旋翼結構直升機是卡莫夫設計局的名片,飛機體積小、機動性高。正是這些品質促成卡式直升機在航軍航空兵中穩固紮根,其中最著名的是卡-50「黑鯊」直升機,可惜傳播不廣泛,最成功的發展是卡-27多用途直升機以及民用版卡-32。
20世紀60年代卡莫夫設計局成功開發並生產卡-25直升機,但其使用範圍十分有限,卡-25在海軍中很吃香,但對國民經濟發展沒有任何幫助。於是,卡-25的繼任者卡-27就是用於廣泛任務的多用途直升機,它的基礎版本依然是反潛直升機,但也準備了民用版本,也就是卡-32直升機。該機於1973年底首次試飛,1980年量產,1981年對外展示。卡-32多用途運輸直升機是對卡-27反潛直升機的民用改裝型,在設計上除了沒有武器,其他幾乎沒有什麼不同。
卡-32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雙座駕駛艙、貨艙、尾部和發動機短艙組成。貨艙內有16個摺疊座椅。卡-32配備2臺TV3-117VMA渦輪軸發動機。發動機短艙內還有一個輔助動力裝置,AI-9小型燃氣輪機。機身兩側有不可收放的四點式起落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釋放充氣氣囊,為直升機在海上降落提供一定的浮力。
卡-32直升機旋翼直徑15.9米、機高5.4米、機長12.3米,最大速度200~260公裡每小時,巡航速度120公裡每小時,巡航範圍達800千米。卡-32的實用升限為5000米,最大爬升率15米/秒,無地效懸停升限可以達到3700米,在3000米的海拔高度可以自由起降。最大載重量可達4.5噸。卡-32可改裝為消防滅火機,機艙內設置滅火水罐,有0.8米水深即可取水,只需71秒便能吸滿水箱。
卡-32直升機的衍生型號有卡-32S和卡-32T。卡-32S屬於海上型,機頭下安裝雷達,還有救援和醫療設備。卡-32T是通用運輸直升機,在此基礎上建造卡-32K起重直升機,帶有可收放吊艙,可乘坐第二名飛行員。卡-32A是初始生產型,後來有卡-32A1消防直升機,卡-32A2警用型帶兩隻探照燈,裝有喇叭,可用於特警部隊。卡-32A2隻建造了一架原型機,後來改裝成普通直升機。卡-32的最後一次出口改裝是卡-32A11BC直升機。
卡-32是一架搶手的直升機,在許多性能都超過了競爭對手。卡-32本來是卡-27的眾多衍生型號之一,與米-8直升機的完美程度相當。由於採用了雙層對旋螺旋槳設計,卡-32直升機抗風能力較強,可抵禦的最大風速達20節(10米/秒)。此外,飛機上還配備了GPS定位儀和救生設備,可以應用於森林航空消防、城市消防、搜索救援、複雜高層建築安裝和海上作業等。
卡-32直升機在量產前就開始運營了,1978年該原型機參與「西伯利亞」號核動力破冰船航行北方海路的布線,證明其高性能。從1983年到1985年,卡-32直升機創造了多世界紀錄,包括速度、飛行高度和貨物起重高度方面。1986年卡-32直升機大批量產並在拉·布爾熱航空航天技術博覽日首次亮相後不久,它在車諾比災難時派上了用場。
由於卡莫夫直升機的共軸式雙旋翼很適合吊裝作業,卡-32也參與了救援行動,卡莫夫設計局首席試飛員穆克爾.梅爾努科,在整個事故搶險中共飛行了46個架次52小時,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駕駛卡莫夫直升機吊放安裝一根18米長的巨大探針到被毀反應堆堆芯 ,三次空中吊放嘗試才獲得成功,為此他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蘇聯解體後,卡-32繼續在俄羅斯和獨立國協國家運營,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使用卡-32消防型直升機,加拿大和瑞士積極購買卡式直升機,卡-32甚至在韓國服役,韓國共有40多架卡-32直升機,裝備在軍隊、海警、森林研究等部門,同時也用於滅火。
說起卡莫夫直升機,還有一個跟中俄貸款有關的故事。在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國內發生了嚴重的資金鍊斷裂和日用品的匱乏,蘇聯被迫向中國舉債,此時中蘇關係剛剛進入緩和,中國很慷慨,立即同意向蘇聯貸款,少量現金,大多數以日用品實物發放,僅羽絨服、皮夾克等服裝產品就超過一千萬件。隨即蘇聯解體了,到1992年,中國和俄羅斯約定貸款餘款記帳,大約有4.41億瑞士法郎(約合4.08億美元),採用易貨還款。 不過,由於俄羅斯財政困難,這筆錢一拖就是20年。直到2012年,隨著世界石油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俄羅斯財政收入在這一年達到巔峰狀態,儘管還很窮,但也不差錢,索性還了中國的貸款,不然還得一直欠著。
2012年12月,中俄經過協商,俄政府採購一批卡莫夫直升機,向中國作價償還貸款,在2013年年底前得以解決,並結束償還進程。中國從俄羅斯引進了大約20架卡-32直升機,有南極型,滅火型,警用型和通用運輸型。執行消防救援,人員貨物運輸,工程吊裝,搜尋和營救,醫療救護,巡邏和索降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