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這位「非遺「匠人開的藝術館,太有味道了

2020-12-24 浙江在線

2017-07-17 17:05 |蕭山發布

在蕭山所前鎮越王村一排整潔的新農村房盡頭,深藏著一間頗具古味的木質老家具藝術館。如果沒有門口「蕭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工及傳統家具修復技藝」這塊金光閃閃的牌匾,以及門口的《參觀須知》,這裡或許很少有人知道。
這裡的主人名叫夏玉泉,1971年生,所前鎮越王村東山夏人。所前鎮三面環山,林木蔥蘢,木材資源豐富,盛產「木匠師傅」,夏玉泉從小受到村鄰鄉賢的影響,酷愛木藝。如今,匠人夏玉泉以木質老家具藝術館為載體,承襲傳統木工理念和技藝,用古老器具表達現代藝術文化內涵,並於2015年底,以「木工及傳統家具修復技藝」申遺成功,成為繼傳統技藝珠繡後,所前又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由於低調為之,並無多人知曉。
木匠傳承發「新枝」


木質老家具藝術館,外觀與旁邊的新農村一樣,並無起眼之處,但一走進,卻別有洞天。藝術館,更準確地說是家庭藝術館,其內設有廚房、臥室、客廳等,夏玉泉母親生活在這裡,是藝術館的「守門人」。除生活的一面,這裡到處瀰漫著藝術氣息。屋內一樓和三樓擺滿了明清、清末民初等百餘件木質家具。經過妙手改良,不僅有悠然木香飄至鼻腔,還不時可以看到傳統與創意撞擊時迸發出的火花。「要不是地方小,原本應該再擺地寬敞些,這樣味道就更好了。」夏玉泉說。


將傳統木質家具融入現代裝飾藝術,是夏玉泉的主意,也是他二十多年藝術薰陶後的結晶。受家庭影響,夏玉泉從小喜歡木質家具,他說:「木頭身上有一種舊的味道,看著特別舒服。」
但從夏玉泉的經歷來看,他曾經開荒種田,炒茶,打錫紙,能把這項事業發揚光大頗有一種「曲線救國」的意味。25歲,因酷愛書法,夏玉泉隻身來到瓜瀝,開了一家廣告公司;38歲,興趣使然,前往中國美院進修,學習書法篆刻專業,這為他日後開辦藝術館積累了人脈和資源;39歲,開設書法工作室,免費教學生寫書法,與此同時,收購與修復木質舊家具工作開始起步。
從2014年開始,夏玉泉的「副業」越做越大。書畫室堆滿了蕭山及周邊收購來的老舊家具和修復後的藝術品,怎麼辦?開設一家以木質老家具為主題的藝術館的想法在夏玉泉心中越來越強烈。2016年,在申遺成功幾個月後,通過精心布置,夏玉泉在家裡開了這個藝術館,幾代人的傳承發了「新枝」,閃爍出了新時代的光芒。
如今,他還在城區創辦了「漢梵學堂」,專業從事青少年書畫教育,學堂內的布置也融入了民清木質老家具,古式古香,為弘揚傳統文化增添了藝術氛圍。
開在家裡的藝術館
步入藝術館,木凳、木盒、木床、木製梳妝檯,以及各類裝飾性木製品按自有邏輯擺放著,移步換景間,頗具韻味,宛若天成。


進門右手邊是夏玉泉最得意的創意作品。只見,兩把椅子,一個木茶几,一副古畫,一個大木框,以及一些木質品點綴其間,構成一副古畫。仔細看,大木框是從大木床上拿下來的,由幾塊原木拼合而成,或圓或方,上面刻有「梅蘭竹菊等」等雕花,正中寫有「君子自重」四個字,古樸且淡雅。改變了使用環境,卻得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這就是傳統家具修復的魅力。
而這樣的創意在藝術館中比比皆是。在鏤空的木門上放上玻璃,將其融進木桌修復中;在鑲金的木板上,用破碎的青花瓷點綴其中,成為掛牆藝術品;在現代窗戶上,裝上向內開的木質鏤空窗,配上少許古花瓶,環境一下子散發出書香氣息……
夏玉泉說,在修復中充分運用空間設計原理,在用料、造型、技藝等方面獨具匠心,是他完成了一系列以木質材料為主的環境作品的秘訣。這其中,「補缺」和「拼合」最為考究,既要做到完整、牢固,又要保持形色統一、修舊如舊。比如,在修復過程中,全程手工製作,並在連接處全憑榫卯契合,不用一根鐵釘,力爭使作品保持原汁原味。


事實上,夏玉泉並不全是藝術館裡所有作品的修復者,而是一個創意設計師,看到舊物有靈感了,就喊來村裡的木匠「老師傅」,在交流中將舊物藝術化。
身處藝術館,看到這些經「二次創造」後的木質器具,你並不會有刻意為之之意,相反,有一種生活本該如此的怡人自得之感,這就藝術館實用性之體現,也是夏玉泉將傳統木藝深化的精髓所在。「我希望木匠不僅是技藝的傳承者,而是要將工匠精神和藝術情懷融入實用家具中,給生活增加美感的藝術者。」夏玉泉說。
這些老物件,你還叫得上來嗎?

(來源:蕭山日報;原標題:《匠人 | 可能是蕭山最低調的「非遺」,這位「木匠師傅」開的藝術館,太有味道了》。編輯:任卓瓊)

1500282350000

相關焦點

  • 關注|蕭山這個地方打造匠人小鎮,這條「匠人街」太好玩了!
    不論是起源於南宋的龍燈勝會,還是被評為市級非遺項目的徐同泰制醬工藝、西山紅石雕刻,名頭越來越響,都在保護中得到了傳承發揚。牽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近日,在河上鳳凰塢村,2020年全國工藝品製作職業技能競賽,漆器制胎工和漆器髹漆工組華東賽區的技能競賽正式開幕。來自華東地區的優秀匠人選手,將分制胎組和髹漆組展開為期兩天的激烈比拼。
  • 關注 | 蕭山這個地方打造匠人小鎮,這條「匠人街」太好玩了
    來自華東地區的優秀匠人選手,將分制胎組和髹漆組展開為期兩天的激烈比拼。賽事相關負責人表示,「依託本地豐富的非遺資源和鄉村振興之東風,河上通過加深文旅融合,以文創產業招引匠人落地,引入了丄美術館、應物山房、桼心堂等文創產業,吸引了許多外來創客。所以本次賽事選擇河上,再合適不過。」
  • 浙江-杭州~首家帶有博物館屬性的攝影藝術館在蕭山開館
    近日,上午,杭州市首家帶有博物館屬性的攝影藝術館——高帆攝影藝術館暨高帆紀念館,在湘湖畔開館。市委副書記、區委書記佟桂莉,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童一峰,副區長羅林鋒出席開館儀式。中國美院、省文聯以及省市攝影家協會的有關領導參加開館儀式。
  • 寧有一匠人,默默傳承非遺技藝,故尋之.一手麵塑技藝,令人驚嘆不已.
    26位新上榜的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寧圍街道除了前期已報導的陳虹以《傳統篆香及香器製作技藝》入選之外,還有一名大隱隱於新城的匠人,他就是甘海水,以一手精湛的《麵塑》同樣榜上有名!在浙江廣電開元名都大酒店,藏著這麼一位匠人。「捏、搓、揉、滾、挑.」短短幾分鐘,一個活靈活現的麵塑就從甘海水手中誕生。
  • 匠人在老街|匠心藝術館-重啟本真生活
    慢工出細活,老街的美都是匠人誠誠懇懇製造,帶著手工的溫度,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匠通古今」的櫧溪老街在時間和空間上為我們努力營造著一個本真生活,見證著人間滄桑、百年匠心。在這裡,我們真摯地尋覓到那些樂於用一生的時間來延續傳承此項技藝的匠人。
  • 關注 | 蕭山大廚的手藝驚呆網友!原來他還是非遺傳承人
    26位新上榜的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其中一名大隱隱於市的匠人以一手精湛的《麵塑》榜上有名,他就是甘海水。「捏、搓、揉、滾、挑.」短短幾分鐘,一個活靈活現的麵塑就誕生了甘海水,浙江廣電開元名都大酒店食雕麵塑師、蕭山食品雕刻工作室室長、蕭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一手神奇的「麵塑」技法令人嘆為觀止。
  • 「新生代」蕭山形象大使為家鄉代言!蕭山親子周末玩法大揭秘
    11月29日,「我和我的家鄉」蕭山文旅大型親子體驗活動年終盛典暨頒獎晚會上,「新生代」蕭山形象大使們用自己動人的演說,聲情並茂地展示了家鄉的美,成為了蕭山文旅年輕而有力的推廣者和宣傳者。線路二:蕭山機器人小鎮·博展中心——南宋官窯藝術館——跨湖橋景區作為浙江省首個機器人主題展館,在這裡可以看到先進的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成果。
  • 「感受民族匠人不變的初心」——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非遺傳承地
    「感受民族匠人不變的初心」——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非遺傳承地新華社昆明11月19日電(記者孟佳)「解開製作完成的扎染布,看到圖騰慢慢展開,這種感覺太奇妙了。」近日,2020年兩岸新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一行在雲南大理體驗非遺技藝的魅力。據了解,喜洲周城是雲南省最大的白族自然村,至今仍保留著白族傳統習俗,又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白族扎染技藝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非遺傳承人王國春:用匠人手藝助力脫貧攻堅
    在貴州丹寨有這樣一位銀飾匠人,自幼跟著父親學習銀飾鍛制手藝,用匠人精神不斷傳承、發揚銀飾鍛制工藝,一躍成為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候選人,同時還通過自主創業,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脫貧致富。他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銀飾鍛制技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州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國春。
  • 蕭山千年古剎開出運河博物館!
    太驚豔了!今天,千年古寺——江寺經過改造提升,終於以浙東運河蕭山展示館的嶄新面貌亮相運河之畔。《夢回運河——浙東運河蕭山特展》主題展以「重走詩路」等沉浸式空間展示浙東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講述千年運河精彩故事,「江寺藝市」更是帶給廣大市民一場文化盛宴。
  • 他們走進永華藝術館,感受非遺「廣式硬木家具製作技藝」的魅力
    」暨番禺非遺民俗專題講座活動在永華藝術館舉行。朱光文從非遺框架下「民俗」概念的闡釋出發,以番禺地區的民間藝術和「誕會」民俗為例,系統梳理番禺民俗演變過程及其與地方社會的關係,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傳統文化復興一部分的番禺民俗文化的再造過程等,探討非遺民俗的當下保護傳承的思路。
  • 這幾道蕭山菜一上桌,我就知道有大事發生!
    今天,由蕭山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蕭山區商務局、蕭山區湘湖管委會、聞堰街道辦事處主辦的「蕭山宴品鑑會」在宴花海舉辦。匠心獨具 家鄉至味一間廚房藏人間煙火,一味食物記溫情暖意。蕭山宴又名「蕭山十碗頭」,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也是蕭山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底子的味道」,九菜一湯之中,包含著蕭山人的風俗習慣和文化故事。何謂「三鮮」?
  • 學「非遺」技藝跟著匠人動動手
    重陽節前夕,在離家不遠的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長者照護之家,家住廈門路的任阿婆第一次接觸了「非遺」技藝——麵塑,也因此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從10月底開始,8種非遺主題的技藝展示和DIY教學,每個月輪流走進街道轄區內的長者照護之家、睦鄰中心、老年日託機構裡,和社區老人親密接觸。
  • 蕭山怎麼玩~打卡蕭山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
    比如蕭山,蕭山有不少古村落,比如歡譚村,偉民村,東山村等。嶽橋是通往歡潭古村落的主要通道,旁邊有滿江紅的詩句。軟糯香甜,超新鮮,孩子太開心了。掄起這22斤重的年糕木槌可不容易呢。還有做成豬頭一類生肖樣的年糕哦。
  • 13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藝術館落戶前門 非遺如何走近大眾消費
    原標題:非遺如何走近大眾消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馬文輝  加強非遺文化普及是前提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論是相關的非遺機構還是個人,事實上更應該關注與之相關聯的社會背景、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內容
  • 蕭山這三門手藝,深藏獨特匠心
    南宋官窯瓷製作技藝是蕭山非遺傳統技藝類項目,製作要經過設計、揉泥、拉坯、修坯、施釉等一系列複雜流程,南宋官窯瓷藝作品以富陽竹紙從選料到成紙共72道主要工序,生產流程完全與明代《天工開物》所載的工序相合,用料講究,生產工藝複雜。
  • 非遺地圖|火針能刺繡,「烙」出來的絕美畫作!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湖師大旅遊學院開展花瑤文化調研活動 記錄「匠人筆記」助力非遺傳承
    匠人筆記團隊在挑花培訓室合影留念 實踐團隊與匠人交流,了解花瑤傳統 華聲在線8月30日訊(通訊員 彭惠 周悅軒 龔曦)近日,湖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組織「匠人筆記」團隊前往漵浦縣山背村進行暑期實踐調研,開展了一系列了解和學習花瑤挑花、草木染、扎染等傳統技藝的活動。
  • 寧海這位匠人不一般
    在古鎮的一角,住著這樣一位匠人,他手握木椽,眼盯花雕,身穿圍裙,腳踩烏木上,通過圓雕、平雕、透雕、鏤空雕等手法,將人物、飛禽、走獸在烏木、水曲木上表現得出神入化。這位匠人就是童帝新。  記者見到童帝新時,他正和工匠一起討論繪製「千工床」的設計樣稿。有趣的是,他們的圖稿設計是在一塊長2.8米,寬2.6米的木板上進行。
  • 【舌尖上的蕭山】蕭山那些「老底子」味道的飯店,勾起你小時候的回憶了嗎?
    年齡越來越大,是不是開始懷念那種老底子的味道,像醬排骨、蝦油雞、醃肉……這些土菜都是小時候最愛吃的。推薦菜:梅乾菜蒸肉理由:梅乾菜蒸肉的梅乾菜出自農家,肉則是上乘的五花肉,晶瑩剔透的肉配上地道的梅乾菜,想想都讓人垂涎欲滴!電話:(0571)82101777, (0571)83897788大灶頭也算是蕭山比較久的土菜館,很多蕭山人都推薦那裡的土家菜很正宗。這家店開了也有些年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