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想必大家對這座名山並不陌生!在八九十年代非常流行在武俠電視中出現,電視劇中的形象就是名門正派的正面形象,是修道者的習法練武的地方,一般都有絕世高手隱藏於此。而現實中「武當山」就是一座古老而權威的道觀所在地,這與明成祖朱棣有一段很深的淵源,也是他下令在武當山的絕頂之上建立「太和宮」,並在裡面建立純銅的「金殿」,「金殿中」塑造真武神像,據說這座神像就按朱棣的面貌而建造的,具有皇室的扶持,武當山一舉成為「五嶽之首」和名滿天下的道教勝地!
「武當山」的歷史文化地位不可撼動,而在西南地區昆明,也是在明朝時期,雖為邊陲之地,也效仿武當山建立了「太和宮」和「金殿」,「金殿」內供奉著真武神像猶如朱棣本尊,是西南地區最具名望的道教勝地,清代更有平西王吳三桂修繕太和宮和重鑄「金殿」,讓此地更具歷史文化!
昆明「武當山」上太和宮的由來:
如果在古代的明朝,這可能就是一座仿造的建築,據說明朝萬曆年間的雲南巡撫陳用賓命人在昆明「鳴鳳山」上建一座和武當山上一樣的宮殿「太和宮」,雖沒有武當山這般絕頂險峻,但也是當時昆明周邊較為陡峭的山,從「鳴鳳山」的山腳下建有一條通往山頂太和宮近千米的陡峭石梯路,途中設有三道天門,山頂建築猶如一座城堡。
如今這裡這裡已是西南地區最為著名的道教勝地,並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但現今這處建築更為人所知的便是和平西王吳三桂之間的故事,清朝初期吳三桂進行了修繕和恢復!
昆明「太和宮」門前建築:
「鳴鳳山」頂猶如城堡的「太和宮」,是昆明傳承數百年的道觀所在地,其名稱直接取用與武當山的太和宮,同為明朝建築。在昆明太和宮門前就立有一塊明朝的牌坊「欞星門」,這座常見於孔廟前的建築立於此處也有「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意思,當然這其中還概括了「洞天、福地」的寓意!其意與此處太和宮有著不謀而合,人傑地靈!
與武當山「太和宮」一樣有「金殿」:
武當山太和宮和昆明太和宮一樣,其最重要的部分便是「金殿」,都是用純銅鑄造的,裡面供奉著真武神像,是道教之精華所在,昆明的「金殿」雖沒有武當山「金殿」那般早,但其規模比武當山的大,且保存完整!
昆明「金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但幾十年之後,因各種原因,這座建築被移至現今大理賓川縣雞足山頂上,如今已不復存在,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昆明「金殿」是清初平西藩王「吳三桂」所建的,在「金殿」房梁上就留有吳三桂所寫「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門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的字樣!重約250噸,是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金殿」,裡面供奉著真武神像,據說神像的面貌來自於明成祖朱棣,現如今這裡已是道教的勝地!
昆明的錢「鳴鳳山」猶如武當山,有著一座同名的「太和宮」,都是頗具聲望的道教勝地,以純銅鑄造的「金殿」為中心,供奉著道家信仰的真武神像,民間傳言就是朱棣本尊,歷史謎團成就道教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