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酒宴上寫的趣詩,有水平更有膽量,其中5個字虧他寫得出來

2020-12-10 美詩美文

讀了很多唐詩後,筆者不得不承認,李白的詩在格律工整度上,確實算不上是最牛的。論七絕的工整度,他與七絕聖手王昌齡是有一點差距的;論七律,他也是敵不過杜甫的。但讀完這些文壇名匠的作品後,大家就會發現,有些詩在唐代也就他李白寫得出來。

這些其他唐代名匠寫不出的詩作中,包括《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等豪情,唐代哪個文人能有;也包括近300字的《蜀道難》,用「之乎者也」來寫長詩,上一個能寫出這樣水準的是寫《離騷》的屈原。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另一首李白的詩作,個人覺得這也是一首其它唐代詩人寫不了的作品,詩名叫《嘲王歷陽不肯飲酒》。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於一場酒宴上。當時李白遊訪到安徽的歷陽縣,縣丞姓王。或許是崇拜李白的文採,他便擺下宴席,招待李白。有酒喝,對李白來說自然是件開心的事,但讓他鬱悶的是這王縣丞自己卻不肯喝。這可愁壞了咱們的詩仙,他當場寫下了這首勸酒詩: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說實話,筆者讀完這首詩後,第一個反應就是:若是現在誰還敢在酒席上這樣說話,很有可能會被人打。為何?我們先理解一下詩的意思。

詩的首句由這寫景入手,喝酒時大雪紛飛,說地白風寒,是沒問題的。但「雪花大如手」這5個字的比喻,當真是虧他寫得出來。李白一向善於用誇張句,這一點我們都知道,「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都是極有個性的誇張,但這些誇張的只是數量詞本身,很多文人都會用。可這一句用手掌的大小來比你雪花,唐詩中也就他這麼寫了。

接下來的6句,就是他得罪人的6句話了。這位縣丞想來也是位挺風雅的文人,從李白詩的描述來看,他頭戴陶淵明式的頭巾。陶淵明因在宅前種了5棵柳樹,被稱為五柳先生,王縣丞也就跟著種了五株柳樹。除此之外,他還愛撫琴來附庸風雅。可惜,他學了陶淵明這麼多樣,唯獨沒學會陶淵明飲酒的本事。陶淵明曾寫了一組《飲酒二十首》,備受後世推崇。

李白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來勸酒的。他說王縣丞不肯飲酒的事,要笑殺陶淵明,那琴彈了也是白彈,柳樹種了也是白種,就連頭巾都白戴了。大家想想,面對一個陶淵明的真愛粉,李白這樣說話,是不是很得罪人? 這要放到現在,誰敢對哪位明星的真愛粉說這樣的話,真的是極有可能被打的。

縱觀這首詩,當真是有水平更有膽量的。說它有水平,是因為文中的數個比喻很有趣,而且每一句都抓住了重點。說它寫得很有膽量,是因為當時李白只是一介布衣,好歹人家王縣丞也有官職在身,他確實是很敢說。

這樣的詩作,平日時習慣了一本正經的詩聖杜甫是寫不出來的,淡泊的王維也是寫不出來的,也就李白會這樣信手拈來,這或許就是他和其他詩人不一樣的地方吧。這樣的詩作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李白在酒宴上寫的趣詩,有水平更有膽量,其中5個字虧他寫得出來
    讀了很多唐詩後,筆者不得不承認,李白的詩在格律工整度上,確實算不上是最牛的。論七絕的工整度,他與七絕聖手王昌齡是有一點差距的;論七律,他也是敵不過杜甫的。但讀完這些文壇名匠的作品後,大家就會發現,有些詩在唐代也就他李白寫得出來。
  • 李白是如何在28字的詩裡寫5個地名的
    顯然,此時的李白,還不知世事艱難,他的詩裡還沒有一絲沉重,他的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他抱著快樂的心情出遊了。全詩從秋天峨眉山的月亮寫起,秋高氣爽,月色清朗,秋天的月亮是最美的(中秋節是賞月的最佳時節,原因即在於此)。但月亮為什麼是半輪呢?
  • 杜甫對李白好到什麼程度?看看這詩,其中10字非一般朋友寫得出來
    說起「詩仙」李白,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都是「狂傲」。確實,李白展示在世人面前的總是他狂傲自負的一面,初出茅廬面對當時的名士李邕他便敢放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而上九萬裡」;被皇帝召見做了供奉翰林後,他更是敢讓「力士脫靴,貴妃研墨」;他自己也曾用「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這樣的狂言定義過自己。
  • 李白寫了3首詩讚美楊貴妃,其中2個字讓楊貴妃惱羞成怒
    然而李白畢竟不是真的活神仙,他也和凡夫俗子一樣,必得先填飽肚子,有個安身立命之所,獲得一份穩定收入後,才可能繼續他的詩歌創作。所以現實中的李白,完全不像他詩中所寫那樣清高自傲,不食人煙煙火。恰恰相反,李白為了能解決生計問題,可謂費盡心機,奔走於帝王貴族之間,希望能獲得他們的賞識,得到一官半職。
  • 小和尚聽說師祖年輕時的趣事,模仿李白寫趣詩,氣勢不輸李白原作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詩的大意就是抒寫一下平生的不得志,把心中的怨氣發一發。詩仙出手,水平自然不弱,全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得有氣勢,詩較長,大家且看以下幾句: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裡,且須歌舞寬離憂。這是此詩的最後兩句,其中前一句是個很霸氣的千古名句,這一句一連運用了兩個典故。
  • 李白最短的一首樂府詩,只用了30字,春的兩種含義都寫出來了
    詩盛行於唐朝,格律詩成於杜甫。而和杜甫並稱的李白,寫的詩多為樂府詩,如《蜀道難》、《長幹行》、《將進酒》等等,李白寫的樂府詩都是相對較長的。今天小編和大家講解的也是李白的樂府詩,這首樂府詩和別的樂府詩不一樣,主要是因為這首樂府詩只有30個字,是李白最短的一首樂府詩了。
  • 李白寫的一首長江詩,短短28字人人都會背,我們的中學課本上就有
    李白對於我們這些後人而言,就是這麼一座高山。他的詩詞上的造詣是不可否認的,也是不可超越的。而在他寫的這眾多詩詞中,就有這麼一堆山水詩,意象開闊明朗、意境浩淼空曠,充分體現了盛唐士人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李白寫的一首長江詩,短短28字人人都會背,我們的中學課本上就有。
  • 詩仙李白年輕時寫的一首詩,狂放不羈,56字寫盡他的自信與傲慢
    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對現實生活的生動記錄,而李白則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上天入地,他的想像力汪洋恣肆,如大江大河,奔湧不息,令人讀來心潮澎湃。李白的性格極度張揚,和他寫的詩一樣,在當時讀李白的詩就像飲了一杯烈酒,火辣辣地刺激著人的神經。
  • 李白非常孤獨的兩首詩,寫得很是唯美,把孤獨描寫的淋漓盡致!
    李白可以說唐朝與眾不同一位詩人,放蕩不羈,從不拘泥於小節,他一輩子給人印象,那就是到處遊山玩水,然後累了就坐下來寫詩,而且還寫得那麼好,真是令人羨慕不已。而且他杜甫還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對於李白的評價,」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宋代才子在酒宴和佳人一見鍾情,寫下首肉麻情詞,有水平更有膽量
    話說晚年時張先納一年輕美妾,蘇軾在婚禮上便寫詩調侃「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直接讓張先「名垂千古」,到現在還經常被人們拿出來說事,這也是很多人對張先的第一印象。不過後來證實這種說法是有誤的,蘇軾並沒有寫過這句詩,不過這兩句詩確實讓張先被更多人所熟知。
  • 李白的這首送別詩寫得如此壯美雄健,它是送別的誰
    我們欣賞唐詩宋詞,其中就有很多送別的詩。送別的詩一般都有主人和客人,或者還有餞行、祝酒之類的。但是我們讀李白的這首詩題目裡有送別二字,但是詩裡卻沒看到一個人,這算不算是送別詩,如果是,那到底是誰送誰呢?這首詩就是《渡荊門送別》。詩人從四川出發,到外地漫遊。
  • 李白寫夕陽精彩唐詩,30字寫夕陽山泉美景,更寫思鄉情無限惆悵
    對於李白來說,他的人生經歷足夠精彩,但是也足夠坎坷。有過榮光的時候,但更多的時候卻是被一種悲傷失落的情緒所籠蓋。這樣的情緒、這樣的人生挫折,讓他的詩詞內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豐富展現。全文雖然只有30個字,但是卻寫出了如夢如幻的夕陽美景。而且在其中滲透了如痴如醉的思鄉之情,今天讀來依然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清麗之美。全文30字寓情於景,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且看:惜彼落日暮,愛此寒泉清。西輝逐流水,蕩漾遊子情。
  • 李白在秋日寫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驚豔了世人上千年
    今天要講的這首詩就是李白在宣城所寫的,從開篇美到結尾,驚豔了世人上千年。這首詩名為《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這首詩大概寫於公元753至754年,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的創作時間相近。李白一直有青雲之志,遍幹諸侯,歷抵卿相,42歲那年終於得到唐玄宗召見,供奉翰林。
  • 劉邦大醉後即興寫首詩,短短23個字大氣磅礴,李白蘇軾都寫不出來
    回朝時他路過了老家沛縣,便在當地大擺酒宴,把以前的好友們都請了來。就在一日大醉後,劉邦即興寫下了這首《大風歌》。這詩的體裁確實不太好判斷,它不是一首很正統的詩作,只能算是一首雜詩,一般文人是不太會這樣寫詩的。首先,它更像歌而不像詩,詩名為「大風歌」,極有可能當時是寫出來讓大家唱的。
  • 李白寫嶗山詩
    從太清宮背後的埡口出發,沿著蟠桃峰的梯子石北上,登上五百餘級臺階,就會見到右前方的石壁上刻著李白的遊嶗詩「李白贈王屋山人」。此詩共13行,每行5字,豎排,字徑25釐米,刻石面積8平方米,青島市書法家高小巖書。該詩錄自《李太白全集》,在《全唐詩》中名為《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其中「親見安期公」為「親見安期生」,「飛步登雲車」為「飛步升雲車」。
  • 小才子隨父赴宴寫首詩,有人不信是他即興寫的,他當場又寫28個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兩句詩出自清代文人趙翼的《論詩》,原本是用來形容詩壇人才輩出,後來使用範圍被擴大到各個領域。這話看上去頗為霸氣,其實細想卻一點也不誇張。以思想家為例,春秋時的孔子,戰國時的孟子,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陽明,個個都是引領風騷數百年甚至幾千年的人物。
  • 憑什麼,杜甫給他寫了20多首詩,比給李白的還多
    在浩如煙雲的中國歷史名人當中,李白和杜甫也屬於佼佼者,是耳熟能詳的大詩人,這兩個人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成為燦爛文明皇冠上的明珠。這兩個人差不多生活同時期的人,而且交往密切,並稱李杜,不管在文學史還是日常認知當中都是被拉到一起,而且杜甫還給李白寫了十多首詩,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是他們兩個組了CP,但是我們讀杜甫詩的話,就能發現,也許李白和杜甫並不是cp,因為我們發現還有另外一個人,杜甫竟然給他寫二十多首,這個人到底是誰?
  • 李白最有意境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卻營造出了一種高遠意境
    李白那是中國古代最受人們所推崇的詩人,而且他的詩也是最為豐富,各種各樣的題材的詩作都有,人們只要翻開他的詩集,只要是能夠想到的,那麼在裡面都是能夠找到,同時他的詩作,也是寫得極為優美,無論是描寫風景,還是書寫愛情,那都是可謂一絕,也正是這個原因,人們對於李白的喜愛,那是不言於表。
  • 一詩傳千古!李白為揚州寫了多少詩?
    人們要了解其他城市,必須是通過地理老師講解,唯有揚州,小孩子的文學啟蒙,沒有不背誦他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可謂婦孺皆知,耳熟能詳。想起清.孫洙在《唐詩三百首》中稱為「千古麗句」,有人不以為然,其實李白不過用了七個字,寫出揚州的地位影響。揚州——最繁華的地方;三月——最好的季節;煙花——最美的景色,不是一朵花,一樹花,一片花,而是春城無處不飛花,鮮花如煙,奼紫嫣紅開遍。
  • 李白寫了一首田園詩,最後10個字暴露真性情,與陶淵明風格不同
    說到田園詩,我們不假思索地會想到陶淵明,作為田園詩的開山鼻祖,他的詩風對後世影響深遠。唐朝詩仙李白就曾寫下過一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這首詩承襲了陶淵明的恬淡爽直的田園詩風。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日暮時分,我從終南山走下來,山上的明月一路伴隨我回家。走到山前,我回頭望了眼走過的山路,山路淹沒在一片青翠的樹林中。我與山人一同攜手來到村舍,有孩童跑來打開了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