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加工新工藝的技術探討

2020-12-25 寂寞如茶行天下

烏龍茶屬青茶類,主產於福建、廣東、臺灣等產區。其採制原料特點:以葉稍伸長較完整的標準鮮葉(對夾三葉),有以春茶期、秋茶期的鮮葉原料,製成的烏龍茶,其品質更為優良。近幾年來,為開發多種茶類,浙江省部分茶區也開始試產,如臨安、德清等產區初獲成功。烏龍茶特有的優良香味,主要是通過做青作業形成的。做青包括曬青、涼青、搖青及堆青四個工序。現就在浙江加工烏龍茶的工藝與品質的關係,作一探討。

一、傳統做青工藝與品質風格

依曬青程度的不同,做青可分如下幾種:

1、重曬青搖:以務夷巖茶為代表,廣東鳳凰水仙、閩北水仙亦同。曬青減重在15%~18%之間,由於葉子失水多,酶活性強,葉內主要內含物茶多酚的酶性氧化程度較重,故稱茶香氣幽長,滋味甘醇。

2、輕曬重搖:以安溪鐵觀音為代表,色種茶亦同,曬青減重在10%~15%之間,貝爾工藝所制的成品,茶多酚的酶性氧化程度較輕,故成茶香氣清高,滋味濃厚。

3、中曬中搖;以永春佛手、臺灣烏龍及福建等研究的做青新工藝為代表,品質風格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4、中篩輕搖:以臺灣包種茶為代表在。由於原料較細嫩(一芽二、三葉)並充分吸取閩南烏龍茶與名優綠茶的技術精華而製成。成茶外形緊細呈蜻蜓頭,幹色碧綠,香氣清純具花香,滋味甘醇有活性,茶湯自蜜綠至蜜黃,葉底嫩黃亮或略帶紅邊。茶多酚僅氧化8%~18%,實是介於綠茶與烏龍茶質監的高香茶。

二、做青作業的新工藝技術關鍵

目前傳統烏龍茶區均採用「看青做青」,工藝複雜,技術難度較大。為在探索適於浙江地區烏龍茶加工的新工藝,筆者在浙江臨安對烏龍茶製作工藝作了一番探討,並提出了一種通過控制烏龍茶製作過程的曬青程度和涼青時間來搖青,簡化工藝,使其品質較為穩定,技術易於掌握的「看青曬青」的工藝。

1、曬青方式:採用有孔「水篩」,置於離地1m的曬青架上曬青,力求通過「開青」、薄攤、勤翻、輕翻,並通過拼篩,逐次增厚葉層,促成葉內的理化變化得以均衡進展。

2、曬青程度:一般是茶樹品種而異,以頂、二葉下垂,葉色轉淺綠,青氣退,青香起,掌握減重率10%±2%為宜。一般通過曬青程度試驗,即可得出適予如下搖青方式的曬青減重率。

3、搖青方法:分四次搖青,每次搖青轉數可參照茶樹品種的特性和實際曬青程度及成茶的不同要求進行掌握。

以毛蟹品種為例:可採用50→150→200轉/分(手篩總轉數為500轉,若採用搖青機,轉數可酌情減半),水仙、梅佔、佛手品種則應適應曬青,青氣消失的基礎上進行,再搖青,搖青的轉數與毛蟹品種相同,黃旦、奇蘭等高香品種適當輕曬即可,搖青轉數可採用30→60→90→120轉,各次攤葉厚度為3.0→4.5→6.0→7.5cm為宜;每次搖後隔時為1→2→3→1小時為宜,待第五次搖完畢,涼青2小時後,需勤嗅茶香,待青氣消盡後可堆青。

4、堆青作用:主要是調節葉子的酶性氧化程度,使紅邊適度,形成優良茶香。在搖青葉堆厚40~50cm,室溫20~30℃,加蓋保溫的情況下,歷時約為2~3小時。夏暑茶曬青要輕,室溫高於27℃,則不必堆青。其作業要點是勤看葉色,嗅茶香,直至清香顯現。

5、做青程度:以葉色轉為黃亮,葉溫比室溫約升高3~5℃,青香起時,即為適度。其搖青要結合場地的溫溼度,選擇最適的溫度和溫度是搖青技術關鍵。試製室內環境溫度為26℃,溫度為80%左右。

三、新工藝炒揉與火攻

1、炒揉的技術要點:

a、炒青:與綠茶殺青相似,採用高溫、阻止酶活性、固定做青過程所形成的品質特徵。根據烏龍茶葉質粗、含水量少、茶湯要求橙黃的特點,炒青宜高溫、少量、短時、多悶,直至茶香顯現為止。

b、初揉:均採用熱揉,並與重壓、快速、短時相配合,新工藝一般揉時僅3min。

c、烏龍茶的復炒、復揉:除緊結特有外形外,對形成烏龍茶特有茶香具有一定的作用。

d、烏龍茶的初烘、包揉:初烘的作用與紅茶打毛火相同,以進一步破壞殘餘酶活性,蒸發水分,為其通過包揉,完成特有外形創造條件。包揉(包括2~3次復烘、復包揉)過程,葉質先脆後韌,所以用力要「先輕後重」

e、攤涼:每次包揉後,足火前均需充分攤晾,結合揀除梗、樸片,以增醇茶味。

2、足火火攻:臨安烏龍茶足火均需低溫慢烤。閩南製法後期的「墩火」;閩北巖茶後期的「吃火」與趁熱後堆,形成特有的香味。

a、烏龍差一般採用焙籠,火溫70~75℃,每籠約2~3kg,焙時約為1~2小時,中間翻葉2~3次,直至香氣青純時為止。主要為條形烏龍。

b、採用新工藝的溫度70~100℃炒制足幹後,其主要作用是提香。烘炒時15~20min,俗稱「吃火」,焙炒後趁熱厚堆,密閉收藏。

相關焦點

  • 烏龍茶的加工工藝有哪些?
    烏龍茶的鮮葉比紅茶、綠茶成熟,採摘標準俗稱「開面採」,茶樹新稍長到3-5葉,頂葉六七成開面採2-4葉。萎凋包括涼青、曬青過程。通過萎凋散發部分水分,提高葉子韌性,便於揉捻成型;同時伴隨著失水過程,酶的活性增強,散發部分青草氣,有利於香氣散發。
  • 烏龍茶加工都有哪些具體要求?
    當前在具體研究烏龍茶的適製品種時,主要對茶樹品種的改良機制與創新活動進行研究,並且形成了多種研究成果。從烏龍茶的品種特殊性和非烏龍茶品種的適制性出發,認為當前烏龍茶的品種形態和產品的結構特徵是烏龍茶葉的葉子寬度、葉子的梗粗和葉片的厚度,以柵欄組織的厚度等八項基本因素,並且結合這一系列因素構建了烏龍茶適制性分類函數對不同烏龍茶的品種進行回歸判別,為烏龍茶的科學選育及推廣良種提供了良好的依據。部分學者從烏龍茶原料的理化性能角度對烏龍茶的適製品種與特性進行了研究。
  • 烏龍茶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
    對於愛茶人士來說,一旦喝上某種茶之後,就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它,尤其是對它的製作工藝深感興趣。今天華祥苑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烏龍茶的製作工藝!烏龍茶的製作工藝是怎樣的?烏龍茶的製作要比紅茶、綠茶複雜得多。它吸取了紅茶發酵和綠茶不發酵的製作原理,通過複雜的製作工藝,造就了烏龍茶獨特的色、香、味。
  • 兩岸同胞攜手研製臺式烏龍茶國家標準
    在閩臺商、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鴻1月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臺式烏龍茶只能採用福建烏龍茶的標準,但兩岸在茶樹品種、栽培技術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套用標準存在市場風險,這一問題已困擾臺資企業多年。被譽為「大陸阿里山」的福建省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內,茶園中萬株櫻花競相綻放。
  • 中國六大茶類的發展史及其基本加工工藝
    上一篇文章提到三國時的魏國已出現了茶葉的簡單加工,通過採來的葉子做成餅,或曬乾或烘乾,制茶工藝出現萌芽。前面提到的蒸青團茶、龍鳳團茶、包括唐宋元時代進一步發展的炒青茶,基本都屬於綠茶的範疇。隨著制茶人不斷實踐和制茶工藝不斷的發展,每一類茶在基本加工工藝上多少都發展出了一些新工藝。綠茶也不例外,比如浙江龍井茶區的綠茶製作一向有鮮葉攤放的習慣;綠碎茶的加工更是用揉切的技術替代了揉捻。二、黃茶(基本加工工藝:殺青—悶黃—乾燥。)
  • 江寧橫溪產出「七仙紅烏龍茶」,到底是紅茶還是烏龍茶?
    紅烏龍茶,這種茶到底是紅茶還是烏龍茶?中國六大茶類是按照製作工藝和發酵程度來區分的。很多初喝紅烏龍的人可能會誤以為紅烏龍屬於紅茶類,但實際上紅烏龍屬於臺灣烏龍的一種。紅烏龍結合了紅茶和烏龍茶的加工特點,一方面採用常規烏龍的做法,另一方面借鑑紅茶的重發酵方法,延長發酵時間,跳過烏龍茶的殺青步驟,在包揉過程中進一步加深發酵程度。所以紅烏龍是現有的烏龍茶葉中發酵度最高的一類,屬於重萎凋、重發酵、重烘焙類烏龍。
  • 漳州市雲霄縣和平鄉舉辦烏龍茶製作工藝培訓班
    摘要:日前,漳州市雲霄縣和平鄉舉辦了烏龍茶製作工藝培訓班,提升雲霄烏龍茶製作水平,傳承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雲霄種茶歷史文化。
  • 烏龍茶的種類工藝製作流程
    烏龍茶主產於福建、廣東和臺灣三省,其加工採用特殊的萎凋和做青的工藝,又應用綠茶的殺青工藝,是一種半發酵茶。成茶品質風味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既有紅的甜醇,又有綠茶的清香,素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品飲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
  • 全省首個烏龍茶製作工藝培訓班在雲霄開班
    日前,福建省首個烏龍茶製作工藝培訓班在雲霄縣和平鄉泮坑共享茶廠開班。此次活動由福建省茶葉協會主辦,雲霄縣壹叄職業培訓學校承辦。舉辦此次烏龍茶製作工藝培訓班,意在進一步提高茶農、茶商和愛茶人對雲霄烏龍茶製作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全面提升雲霄烏龍茶製作工藝水平。雲霄種茶歷史悠久,茶園面積廣闊,傳承「閩南烏龍」傳統製作工藝的雲霄烏龍茶技藝,已被評為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學茶記】烏龍茶的「清香」與「濃香」 不比不知道
    清香型與濃香型烏龍茶都屬於烏龍茶。自從臺灣茶葉企業進入內地以來,市場上出現了以內地烏龍茶品種茶樹鮮葉為原料,利用臺灣茶機和初制技術生產的烏龍茶,其香氣較傳統烏龍茶清香,業界稱之為「清香型」烏龍茶。相應地,運用傳統的初制技術生產的烏龍茶,則稱為「濃香型」烏龍茶。清香型與濃香型的品質差異  清香型烏龍茶
  • 泉州薄石加工工藝又有新進展 首度推出最薄2mm石材
    核心提示創新是企業長青的法寶,產品創新的背後大多蘊含著工藝上的升級。日前,從泉州石材業界傳來消息稱,持續推進多年的薄石加工工藝又有了新進展。業界首度推出最薄2mm的石材,這一被稱為雙層「奧利奧」結構夾心的工藝正在申報發明專利。
  • 綠茶和烏龍茶的區別
    一、加工工藝不同  事實上,青茶和綠茶在加工工藝上就有很大的區別,這也決定了兩種茶的茶性、口感、特點等各方面都不同。  2、青茶也叫烏龍茶,青茶(烏龍茶)是輕發酵茶: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所以茶湯既有綠茶的清新甘鮮,又有紅茶的香醇濃鬱。  知名青茶有:①閩北烏龍茶(武夷巖茶:大紅袍);②閩南烏龍茶(安溪鐵觀音);③廣東烏龍茶(鳳凰單樅);④臺灣烏龍茶(文山包種、凍頂烏龍、東方美人等)。
  • 烏龍紅茶工藝交流
    紅茶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和貿易量最大的茶類,屬於全發酵茶類,茶青經過萎凋、揉捻、發酵與烘乾等工藝過程加工而成,發酵保證是紅茶品質的關鍵技術,紅茶具有紅湯、香甜味純的獨特品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群體對茶葉的品種和品位追求日新月異,為了適應消費者對茶葉品位的追求,本研究充分利用烏龍茶和紅茶的製作工藝,充分優化兩個工藝流程,創新製作新型紅茶,即:紅烏龍茶葉,其既有紅茶甜醇甘香的滋味,又有烏龍茶的香韻和花果香,從而滿足消費者對茶葉品質和品類的不同需求。
  • 汙水廠溢流汙水處理工藝技術探討
    日本廣泛應用的3W雨水處理技術也是多點進水的一種形式;北歐應用較多的側流活性汙泥工藝將生物吸附、汙泥再生和多點進水相結合,既實現了雨季峰值流量的高汙染物的削減,又實現了旱季強化脫氮除磷,模式切換方便,出水穩定可靠。
  • 2016 第六屆鋰電池和隔膜市場與工藝技術發展研討會
    自2015年4月9日第五次鋰電池和隔膜市場與工藝技術發展研討會召開以來,鋰電池和隔膜行業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研討鋰電池和隔膜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交流鋰電池和隔膜生產工藝和製造設備,重點研討國家對於電動車、光伏儲能等鋰電池下遊行業的發展政策,提高隔膜的技術水平和產品品質,中國塑協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專委會決定於2016年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大成路九號酒店舉辦「2016 第六屆鋰電池和隔膜市場與工藝技術發展研討會暨鋰電池關鍵材料產業鏈發展論壇」,其中1月7日報到,8日開會,會議規模約300人。
  • 香酥鴨加工工藝
    香酥鴨是我國的一道傳統名菜,現將其加工工藝介紹如下
  • 烏龍茶的傳說「烏龍」與中國神話「龍」有相似之處
    禁止壓縮的茶餅1392年,新成立的明朝(1368-1644)突然禁止武夷山最著名的產品:壓縮的茶餅。武夷山烏龍茶「巖茶」明朝在調整茶葉生產基礎設施以生產散葉茶的動蕩中,福建的茶葉製造商(可能是在他們的寺廟中經營的佛教僧侶)發明了木炭烘焙技術來烘乾他們的茶。緩慢的木炭焙燒加上茶的偶然氧化,定義了今天繼續生產的武夷山烏龍茶特有風味。當這個過程開始時,沒有人確切知道。
  • 品位烏龍茶
    烏龍茶制茶的工藝大致步驟可分為:曬青、晾青、搖青、揉捻、乾燥和揀梗。泡好一壺烏龍茶的必要條件如下:一、好茶好水好茶具俗話說:「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葉,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將其神韻表現淋漓盡致。水最好是純淨水或礦泉水,茶具則「宜陶景瓷」(宜興的陶器,景德鎮的瓷器)為佳。
  • 你知道為什麼烏龍茶叫烏龍茶嗎?
    烏龍茶,亦稱青茶,屬半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漢族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著名的鐵觀音和大紅袍都屬於烏龍茶。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烏龍茶這個名字的由來。
  • 「徵服」隧道鋼筋加工的「技術能手」
    要想提高鋼板的標準化水平,就必須要減少人為因素,因為人的操作水平與技術、身體狀況、工作狀態等客觀因素相關,不可控因素太多。他們在赴江蘇機械製造廠考察的過程中,從精密製造業中的衝壓工具機找到靈感,衝壓工具機通過全自動冷加工就能生產出精度極高的零件,鋼板加工能不能將原來人工切割變更為全自動機械切割?項目總工黃登俠帶領大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為了保證連接鋼板的尺寸和孔位間距的規範性,在原衝壓設備上安裝了鋼板控制夾具,黃登俠摁下啟動開關,滿心歡喜的期待著完美的連接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