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一早,申請復牌的港股美蘭機場股票大漲7.03%。
這不是股市的衝動,此前海航機場集團控股的美蘭機場宣布,以總代價21.999億元(約24.85億港元)收購擁有及經營三亞鳳凰機場的海航機場54.5%股權。
有評價認為「這或者被認為是民營航空的再一次退縮」的說法被海航否定。海航集團新聞官昨日告訴本報說,美蘭機場依然是海航集團旗下的企業。
海航集團如今已由單純的航空運輸企業,變為以航空旅遊、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服務三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服務業綜合運營商,涵蓋航空、旅遊、商業、物流、金融、機場管理、房地產、酒店等八大產業。
根據一年多來海航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和實體運作,其伸向並牢牢掌控相關產業的「八爪魚」之夢逐步成為現實。
海航「八爪魚」之夢逐步成為現實
資料顯示,三亞鳳凰機場1993年成立,去年旅客吞吐量達794.1萬人次。海航機場2009年的淨利潤為1.96億元。美蘭機場表示,完成收購海航機場股權後,美蘭機場將間接控制三亞鳳凰機場67%股權。
海航集團多家機場主要是通過兼併收購而快速組建,截至美蘭收購海南機場股份之前,海航集團旗下已經擁有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機場、滿洲裡西郊機場等10多家成員機場。
接近海航核心人士表示,海航不僅在意「不太賺錢」的航空,更在意依託航空線路,伸出八爪魚一樣的相關產業觸角,牢牢控制單純航空公司所依賴的客流增值服務和物流產業鏈。
根據一年多來海航的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和實體運作,其八爪魚之夢逐步成為現實。
在物流領域,此前媒體報導的海航一舉以60%的注入控股天天快遞的信息,昨日記者從海航集團新聞官處獲得了否定此傳言的獨家信息。他說,海航只是和天天快遞進行了意向性的溝通和交流「並沒有達成具體合作方案。」
除了目前還沒定論的天天快遞合作案外,海航在物流領域奠定了強大運營基礎。2009年3月在上海掛牌組建總資產50億元的大新華物流集團。海航的「海、陸、空聯運發展」戰略得到初步完善。
目前,海航集團旗下已經擁有了5家海運公司、1家航空貨運公司、1家地面物流公司、1家碼頭公司和1家船舶管理公司。
在酒店業,令人矚目的是4月1日綠景地產剝離除現金外所有資產,面向海航置業旗下的海航酒店控股部分資產定向增發,成為海航系酒店業務的融資平臺。
作為海航集團旗下八大產業中的主力,海航置業手握著集團的地產和酒店業資產,綠景地產納入懷中,為自己急於上市的酒店業資產找到了價廉物美的外殼。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海航酒店控股集團總資產已達46億元,擁有49家酒店。
在商業食品領域,去年11月,海航已完成了併購。寶商集團和西安民生均發布公告,同為海航收購的上市公司。變身後的寶商集團成為了國內首家以經營航空食品為主業的上市公司。
即使在其精力用得不多的航空領域,目前海航集團旗下除海南航空外,還擁有雲南翔鵬航空、西部航空、天津航空等航空公司。2月7日,北京市政府與海航集團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對海航集團旗下的金鹿航空增資擴股,並將其更名為「首都航空」。
在地產領域,4月2日海航地產旗下鉑爵公館在三亞高調亮相,以三亞「樓王」的5億身價引發熱議。
針對媒體報導的海航擁有開發土地儲備約7000畝,是海南「地王」的說法,海航解釋說,其中大部分是「受海南省政府委託開發的,並非自有儲備土地。」
據了解,海航集團旗下八大業務板塊中,除了金融業尚未有大的舉動之外,其他七個主要業務板塊,均有了上市平臺。
海航繞道截流三大航客源?
招商證券行業分析師認為,相對三大航近80%的市場佔有率而言,海航仍不對其構成威脅,但根據最新航空客流分析數據(45%為商旅、39%為旅遊、16%為其他),海航能通過其旅遊業發展擴大旅遊客流佔有率。
據了解,目前國內民營航空如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依然在不斷地注入資金謀求航線的發展和機隊規模的擴建,但是東星航空破產之後,原掌門人蘭世力重回旅遊業,也昭示航空領域的艱難。
「海航作為民營航空公司,得不到中央資金的支持,面臨三大國有航空公司的強勢競爭,只能自己尋找合適的路子。」昨天,一位接近海航集團核心的人士告訴記者。
他謹慎地否認了坊間認為的海航藉助八大產業擠壓大航空公司,並為其周邊資源提供服務的「為王」的評論,「產業鏈本身就是關聯的,我們能夠為其他同業者提供其缺少的資源,比如旅遊、酒店、物流,為其客流和物流服務,也是一種共贏。」
業內分析師說,海航繞道,整合全國旅遊資源、打造物流資源,佔據優勢並截流其他航空公司客流等資源,正是海航受惠於航空業周邊相關行業利潤之時。
「人們到海南島、到上海乾什麼?不僅僅就是坐一趟飛機吧?」這位人士反問說。上海是東方航空的總部所在地,而國航和南航,也加大了對上海航空客、貨運市場的投入,但這三大航空公司卻幾乎沒有涉足海運業務、物流業務和旅遊業務,「一旦海航穩坐物流業地主之利,國航、上航是否與海航合作,依然未知。」
此前,有分析人士對本報說,「也許將來,三大航空巨頭的角色,可能成為承擔為海航其他產業群輸送客流的交通工具。」
但是目前,這種狀態是不可能實現的,數據表明,目前航空運輸業的收入約佔海航集團總收入的60%至70%。海航仍受到國內三大航空集團的壓制。「其他七大產業,何時從資本運作的繚亂,化作實體經營的流暢,則看海航的努力。」
記者 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