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麵館老闆一天賣出800碗面,在合肥買了3套房

2020-12-14 安徽網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2020 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從今日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連續刊發記者從基層一線發回的報導,貼近火熱生活、走進群眾心坎,講述發生在江淮大地的百姓故事、小康故事。在充滿溫度與感動的小康故事裡,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 月28 日中午,小雨,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青陽路「一品香」麵館,就餐的顧客排起了長隊。這是一家開了15年的麵館,麵館老闆叫馬傳洲,今年42 歲,宿州蕭縣人。在很多街坊心裡,這裡充滿回憶,鐫刻著青春。有人每天打卡般到店吃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有人在外求學或工作,回來了也要回味這熟悉的味道。從2005 年到2020 年,從老家生意失敗到合肥開麵館重謀出路,對馬傳洲來說,「千錘百鍊」只為一碗麵,但是所有辛苦和付出都很值得,因為小康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6月28日中午,在合肥市青陽路「一品香」麵館,店主馬傳洲在給顧客送面。

在老家生意受挫,到合肥謀出路

原本馬傳洲在老家蕭縣經營一家建材店,然而2004 年,店裡積壓了很多貨,賣不出去。馬傳洲回憶,那時因為生意慘澹,家裡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當時女兒上幼兒園,兒子不到一周歲,老婆也沒有工作,一家人總得想辦法生活。」馬傳洲的妻舅在合肥一家麵館打工,因此他產生了開麵館的想法。

2005年,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馬傳洲夫婦從蕭縣來到了合肥,與妻舅夫婦倆在合肥安居苑東村門口開了「一品香」麵館。這位過去從不會做面的北方漢子,開始學做拉麵、寬面、龍鬚麵。雖然他是老闆,但是為了節省開支,麵館沒有請幫工,什麼活都要自己幹。

「麵館一日三餐都經營,我們沒有明確的分工,買菜、熬湯、擇菜、洗碗……什麼活都幹。」馬傳洲說,可能不了解合肥人的口味,第一年麵館生意並不好,「四個人起早貪黑忙一年,麵館收益大約4 萬元,「錢難賺,顧客也是眾口難調,鹹了淡了,麵條軟了硬了,都有人說,我就一次次跟人解釋。」麵館生意受挫,繼續在合肥謀生的想法也動搖了。「從老家出來不容易,要不要繼續幹下去,我也很矛盾。」馬傳洲說,但是如果就這樣放棄了,他不甘心。

起早貪黑不怕苦,用良心做好面

怎樣讓自家麵館富有特色,又適合合肥人的口味?2006年,馬傳洲一遍又一遍地研究起了面。

他不僅求教來吃麵的顧客,還瞄向了外面口碑好的老麵館,「人家生意好是有原因的,是肉好還是面好?我就以學習的態度去吃麵。」

他梳理了合肥口碑好的老麵館,一家家吃。回來後,調製自家湯料、牛肉和面。

他對面的做法要求極高,比如纖細的龍鬚麵要帶上更多的湯汁,味道濃鬱,勁道細長。寬面要寬而有勁,口感厚實,「滋溜」起來特別有味。湯頭要精心熬製,厚切的紅燒牛肉軟爛卻不失嚼勁,不幹不柴。

每天清晨四五點鐘,馬傳洲就起床趕早,騎著電動車到菜市場買菜,一包包大蒜、青菜、香菜和新鮮牛肉從菜市場拉回店裡。

有人告訴他,用凍牛肉更省錢,但被他拒絕了。「不欺同行,不欺顧客,我用良心做好每一碗麵,真材實料求發展。」馬傳洲說。從清晨5 點到深夜11 點,每天忙不完的活,說不出來的辛苦。從第二年開始,馬傳洲的麵館生意變好,一天賣300碗不在話下,這一年麵館賺了20 多萬元。

「越挫越勇,不斷努力。生意好了,我們也有了信心。」馬傳洲笑著說。

馬傳洲把熱騰騰的牛肉麵端給顧客。

一天賣出800碗面,靠奮鬥奔小康

「大蒜、青菜、香菜要二十斤,牛肉100 多斤。」從電動車到麵包車,15 年裡,購買食材依然是馬傳洲「包幹」的活,起早貪黑、風雨無阻是最深刻的記憶。

馬傳洲說,每天幹十幾個小時,「千錘百鍊」只為這一碗麵。寧願一人吃千次,不願千人吃一次。

麵館的口碑逐漸傳播開來,生意蒸蒸日上。每天前來吃麵的顧客絡繹不絕,店裡的桌子都不夠用。即使等位時間不短,吃麵的顧客都是一臉的幸福和滿足。

2018 年,馬傳洲夫婦將麵館搬至馬路對面的青陽路美食一條街上,租了一家上下兩層的店鋪。每天店裡至少要和200 斤麵粉,800 至1000 碗面從後廚來到店面與食客相遇。原本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合肥創業的馬傳洲,如今在合肥買了三套房,帶著一家人在這裡安居樂業。「今年老大已經上大學了,老二在上高一,我們感到很幸福。」馬傳洲感慨道,他從老家到合肥,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所以一定要回饋社會。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為社區捐贈了防疫口罩與消毒藥水,為疫情防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從2005 年到2020 年,馬傳洲夫妻倆腳踏實地,用堅持和奮鬥在合肥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他眼裡,「小康」就是「國泰民安,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以後會繼續用良心做好面,把麵館再開20 年、50 年,甚至更長久。

朱琛琛 王潔 胡小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鍾虹 趙琳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鍋蓋面|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年鎮江鍋蓋面大賽剛剛落下帷幕,20家麵館經過層層選拔,從124家報名麵館中,脫穎而出,前10名被大賽組委會授予「十佳金牌鍋蓋麵館」稱號,11-20名被授予「十佳網紅鍋蓋面」稱號,9月9號上午即將舉行授牌儀式。鍋蓋面不僅是鎮江人的獨家味覺記憶,成為了鎮江的城市名片,更帶動了一大批從業者邁向了小康生活。
  • 陝西鹹陽最火的「匯通面」小吃,最大露天麵館,一天賣出近千碗面
    陝西鹹陽最火的「匯通面」小吃,最大露天麵館,一天賣出近千碗面。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的提升,現在的人們都喜歡去夜市吃美食。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陝西鹹陽最火的「匯通面」小吃,這是號稱「亞洲最大露天麵館」,一天賣出近千碗面。
  • 寧波的最為火爆的「牛肉麵」,一碗13元,一天能賣800碗!
    寧波的最為火爆的「牛肉麵」,一碗13元,一天能賣800碗!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牛肉麵館,各式各樣、口味繁多的牛肉麵館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底蘊。有時候就是這樣,相同的一道美食在不同的城市中,也有不同的闡釋,蘊藏著不同地區人們對於美食的詮釋和定位。
  • 平均一天賣出1000碗面, 別人的麵館為什麼生意這麼火??
    餐 盈 學 院 時間:12月14-16日 地 點 :無 錫 一天賣出300斤>面,1300-1400碗 別人的麵館怎麼生意就這麼火???
  • 最「寒酸」麵館,露天就餐,吃麵要先搶位子,一天賣了800多碗!
    最「寒酸」麵館,露天就餐,吃麵要先搶位子,一天賣了800多碗!他家的店鋪一天能賣出800多碗的麵條,但是卻是一個很寒酸的小店,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他的生意卻這麼好嗎。要說起全國各地的美食啊,這好吃的小吃,好吃的美食還真不少。中國地大物博,而且愛吃者眾多!很多人他也吃過很多的美食,但是總有這種很常見,很家常的這樣一種美食,卻受到了大多數人的喜歡,其實啊。
  • 50歲大叔開麵館,一天賣出200多碗,一天掙幾千塊,排隊才能吃上
    50歲大叔開麵館,一天賣出200多碗,一天掙幾千塊,排隊才能吃上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裡,我們有五十六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更是一種精神享受。
  • 國慶假期,這家麵館,一天就能賣出千碗
    有一家重慶麵館國慶假期每天賣出一千多份小面,老闆娘透露:這都是肖戰的功勞,在國慶小長假裡,重慶渝北地區的一家麵館成了眾多遊客打卡的熱門景點,大家來到這家店大多都是店的豌雜麵加煎蛋!巴適得板,根據麵館老闆娘介紹,演員肖戰在今年年初的時候,來到這家店吃過面,當時她也不認識啊!結果沒過多久,麵館就突然火了,來這裡打卡的人多不勝數,光是國慶小長假一天就能賣一千多碗。老闆娘還說,雖然麵館是一不小心就成網紅麵館了,但是味道不能降低了水準。
  • 成都這家麵館,每天營業3小時,一碗紅燒肉麵14塊錢一天能賣300碗
    成都街頭大大小小的麵館不計其數,而這家名叫香味面的麵館,非常任性,老闆每天只營業三小時,從中午11:00~下午2:00,雖然營業時間短,他家的生意卻很火。他家的一碗紅燒肉麵只賣14塊錢,短短三個小時,一天能賣出去300碗。
  • 「最寒磣」麵館,來吃得露天,一天賣800碗,食客:沒肉比肉還香
    「最寒磣」麵館,來吃得露天,一天賣800碗,食客:沒肉比肉還香中國有南北方的差異,我國的北方人是比較喜歡吃麵食的,而麵食的做法也有很多麵食,如果做成主食的話可以做成麵條吃味道也都是非常不錯的,而且同樣是用麵食做出來的,麵條種類也都是非常多的,而且中國的北方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麵食,
  • 一碗麵賣出60元「天價」每天還能賣出360碗都是老顧客:一點不貴
    一碗麵賣出60元的「天價」每天還能賣出360碗都是老顧客:一點不貴麵條大家都知道,麵條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個主食了。是在北方北方人是非常喜歡吃麵條的,如果一天沒吃的話,就感覺到像是少了點什麼似的,所以說在北方麵館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但是現在因為南北兩方飲食已經慢慢的都有所改變,所以在南方地區也會有很多的麵館出現,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麵館了,一碗麵賣出60元的天價,而且每天還能賣出360碗來的都是老顧客,還都說一點都不貴,這是什麼操作。一碗麵賣到了60元,還不貴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農村小夥來合肥開麵館 一年送出200多碗拉麵七旬老人可免費吃
    在安徽合肥鳳陽東路上,一家名叫「得味拉麵」館,門面不大,從去年4月開業開始,店門口就貼了張告示:70歲以上老人可以免費吃碗麵。如今一年即將過去,麵館送出200多碗免費拉麵,聽起來讓人感到倍加溫暖。》》》推薦閱讀:合肥地鐵1號線首個「站長接待日」本周日舉行 共計6個站點接待市民來訪開麵館的是一對小夫妻,老闆名叫谷崇倫,今年35歲。和面、拉麵、下麵條、製作湯菜都是谷崇倫,而炒飯、炒菜、蓋澆飯,則是妻子負責。時值中午時分,麵館裡一片忙碌。
  • 一天只賣72碗面卻比一天賣幾百碗面賺錢,你信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某家麵館,是小城東頭最有名的麵館,靠著祖上流傳下來的古法做面發家,子孫代代相傳。老街人看到這代掌勺兼老闆都笑嘻嘻地打招呼:「多做一碗吧,饞面嘍。」老闆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規矩俺可不敢改了!餓餓吧,明天再來。」
  • 麵館老闆賣面連續3年3元一碗,一天收入兩三千 食客:良心賣家!
    麵館老闆賣面連續3年3元一碗,一天收入兩三千 食客:良心賣家!天啦嚕,一天收入兩三千,一個月收入竟然近10萬。然而只是賣漿麵條的小本生意。價格僅3元一碗。老闆抱怨每天賣一千多碗累的手都抬不起來!已經連續3年,麵館都是一碗麵只需要3元錢,這個價格在現今社會真的是便宜啊。現在一個饅頭也要一塊錢了。普通素麵都是好幾塊一碗。更別說其他人流量眾多的地方。讓小編記憶深刻的是在上海虹橋火車站吃了一碗麵,價值50元,而且還沒吃飽分量超級少。至今是小編吃過最貴的麵條了。至於3元一碗的漿麵條,這麼便宜還真沒有看到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
    桐鄉烏鎮居民高英英曾是一位導遊,如今,隨著烏鎮變身蜚聲中外的網際網路小鎮,她成了一位擁有3家民宿的老闆,過上了夢想中的幸福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播出:《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疫情稍微好一點的情況下,我們開始推下午茶,開始有布置嘛,慢慢就看到求婚的比較多,我們就開始推婚禮的外景拍攝。」(2010年,高英英在烏鎮的第一家民宿)高英英笑著說,在烏鎮這樣的網際網路小鎮,創新是必須的。
  • 這20碗面,是我們在合肥活下去的動力!
    合肥人鍾愛吃麵 尤其是重油重辣的牛肉麵 於寒風凌冽的清晨,來一碗麵 立刻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 大叔創業開麵館,打折招攬不來顧客,用了一招,一天賣出300碗面
    競爭對手太多是每個老闆心裡的一根刺,都想把它拔出,讓自己的店成為一眾店面中最賺錢的一家,顧客心裡最喜歡來的一家,但是怎樣才可以做到呢?今天為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麵館老闆用一招免費送雞蛋和飲料招攬顧客,一天就能賣出三百多碗小面。
  • 躲在胡同深美味的地方,老闆一天可以賣800碗
    躲在胡同深美味的地方,老闆一天可以賣800碗,哪怕他想早起排隊!我國的首都北京是古老和歷史文明古城。他是現代的古老和大城市。當然,他也包括北京的飲食文化!醬油炒麵是北京食品的代表之一!小編每次去北京,一定要吃一碗正宗的炒麵,否則北京就浪費了。
  • 每天賣出600碗,年營業額超百萬!螞蟻金服旁的麵店老闆開店秘訣...
    7月22日中午12點,開在杭州西溪路螞蟻Z空間的杭味麵館,迎來了一天中的人潮高峰。穿著黑T恤的老闆江軍昌,在店裡一路小跑著。「螞蟻集團要上市了。」38歲的江軍昌笑起來。他的店開在這裡幾年,每天差不多要賣出600碗面,一年營業額超過百萬。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陽百家幸丨吳仙光:小康路上索麵飄香
    對於許多在外工作的東陽人來說,一碗土索麵就是濃濃的鄉愁
  • 一碗牛肉麵賣30塊錢,每天賣出200碗,客人都說店主是良心賣家
    平時我們在外面的麵館吃牛肉麵最多也就是一碗20塊錢的,小妖吃過十塊錢一碗的,二十塊錢一碗的,但就是沒有吃過三十塊錢一碗的。但就在前兩天和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就在景區外面一家麵館裡吃了一碗30塊錢的牛肉麵,剛開始的時候小妖並不知道是這個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