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胡一帆|三大風險:全球需求、油價和中國經濟放緩

2020-12-12 好買私募基金網

好買說:投資者今年面臨的問題不是經濟增長,而是利率調整,以及當地央行在加息方面的滯後程度。隨著經濟繼續好轉,全球需求、油價和中國經濟放緩需要關注,以評估其穩固程度和風險。

隨著經濟繼續好轉,有一些關鍵因素需要關注,以評估其穩固程度和風險。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 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胡一帆

亞太地區經濟增長仍在加速,但利率上升仍是主要問題。政策緊縮不太可能嚴重影響今年的GDP增長,但需要關注一些風險,包括外部需求下降、油價走勢和中國去槓桿化情況。

全面復甦進行時

在2016-2017年定價能力和出口復甦後,經濟正在全面復甦。整個地區(除中國外)的投資增長都在加速。實際投資(除日本和中國外)一季度同比增長7.4%,而一年前為4%。隨著周期性上升的開始,地區內的就業增長也迎合了這一趨勢。

此外,信貸增長從2016年最低點的同比5-6%上升至10-11%。大部分地區的不良資產周期處於下降周期的末期,而銀行總體上更願意根據經濟擴張的步伐增加貸款發放。

最後,東協部分地區的進口增長率已達到15%左右,其建築活動周期也在加速。

利率追趕

經濟增長走強的同時,利率也在上升。在本地債券市場方面,長期債券收益率從去年開始攀升,今年亞洲(中國除外)各地收益率進一步上漲25-50個基點。

亞洲央行加息的壓力源於許多全球(尤其是美國)來源,以及當地通脹加速和油價上漲。投資者今年面臨的問題不是經濟增長,而是利率調整,以及當地央行在加息方面的滯後程度。

我們認為,央行的加息周期已經完成三分之一左右。我們預測美國將繼續實施五次25個基點的加息,至3.25%;對於除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 2019年底前將繼續加息70個基點。

周期性立場為中性

目前,亞洲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收緊,相對於經濟周期而言顯得中立。有兩個因素能夠表明政策處於周期性緊縮還是寬鬆狀態:實際利率和貿易差額。

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亞洲地區的實際利率出現下滑,這與當時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一致。在信貸增長和消費提升的同時,貿易差額出現下滑。

這從2014年中期到2017年期間已經發生變化,因為實際政策利率轉為正值,貿易差額也有所改善。這一發展的部分原因在於企業「修補」資產負債表以及公司削減投資導致生產價格大幅下降。

從2017年起,亞洲政策利率與通脹保持同步,貿易差額僅略有下降。換句話說,政策處於中性或良性支撐狀態,未出現嚴重過熱的趨勢。

三大風險

隨著經濟繼續好轉,有一些關鍵因素需要關注,以評估其穩固程度和風險。

首先是全球需求和出口。G3國家工業產值和進口需求從2016年開始復甦,但今年停止加速。這种放緩趨勢表明,亞洲出口增長已經失去上行的動力。

風險在於:發達經濟體結束量化寬鬆和進一步上調政策利率導致增長放緩。

其次,就油而言,根據我們的基本情形假設,我們認為油價在三個月內將上漲至85美元/桶,然後在12個月內降至75美元/桶。

平均而言,亞洲的CPI指數將會繼續攀升0.6個百分點,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印度的貿易逆差可能會繼續擴大,增幅最多可達GDP的0.5%。

風險在於:油價飆升將推高通脹並影響貿易差額,這進而會導致貨幣政策加速收緊,並導致來年出現階段性增長疲軟,尤其是那些存在外部赤字的經濟體。

為了跟蹤這一形勢,我們將密切關注外匯儲備的下滑和實際貨幣增長的放緩情況。

最後,中國正在實施去槓桿。其信貸周期已經進入末期,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加強可能會導致下半年出現更多違約。

公司借貸利率尚未見頂。根據我們的基本情形假設,某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LGFV)、非核心國有企業(SOE)子公司和高風險房地產借款人將會出現一些還款問題,但情況可控。

鑑於較高的整體央行盈利能力、房地產和工業部門產能過剩減少以及貨幣政策軟化,這一問題不算嚴重並且不太可能演變為系統性危機。

風險在於:更高的違約率可能會加劇基礎設施投資放緩並導致投資者更加謹慎。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瑞銀財富管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我們是好買財富旗下針對高淨值投資者創設的微信服務平臺

一秒快速查私募淨值全產品線高端理財定製獨家內參全面披露

立即綁定微信,更多VIP權益等著你!公眾號:好買臻財VIP微信號:howbuyvip

相關焦點

  • 瑞銀資產管理:世界經濟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世界經濟正處於復甦中,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8年全球GDP增長將上升至3.9%,而2017年和2016年分別為3.8%和3.1%。儘管有許多利好消息,如失業率下降和消費者需求保持強勁等,但風險也同樣存在。
  • 每經專訪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2021年全球經濟大概率復甦...
    ……時至年末歲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近距離聆聽她對2021年全球經濟以及中國的經濟、出口、內需、通脹、「十四五」規劃、人民幣匯率、宏觀政策、股票市場等最新的研判。中國率先走出了疫情,生產供應都恢復比較快,因此得以增加了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明年這個份額可能會略有下降,到下半年對防疫物資的需求也可能會下降。2021年,在全球經濟從3.5%的下跌到6%的增長、全球工業生產從5%以上的下跌到6%以上的增長這樣的大反轉的背景下,全球需求會明顯反彈,這一定會對中國經濟、對中國出口是有拉動的。
  • 每經專訪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2021「看好」全球經濟增6%...
    2021年中國經濟會有多高的增長速度?出口還能像2020年這樣超預期嗎?「十四五」規劃下,經濟發展會有哪些新變化?2021年是否還能超配權益類資產?時至年末歲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近距離聽她對2021年全球經濟以及中國的出口、內需、通脹、「十四五」規劃、人民幣匯率、宏觀政策、股票市場等的最新研判。
  • 外媒:變異新冠病毒重燃需求憂慮,油價創近半年最大單日跌幅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2日電 據路透中文網消息,油價周一(21日)重挫近3%,布蘭特原油期貨結算價下跌1.35美元。1月美國原油期貨下跌1.36美元;交投較為活躍的2月美國原油期貨下跌1.27美元,這兩種合約盤中稍早均大跌3美元,為六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 全球經濟躊躇 主要經濟體將轉向促增長
    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課題組 上半年,歐債危機向長期化複雜化發展,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明顯放緩,美日維持溫和增長,歐洲瀕於衰退邊緣,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大幅放緩。 但新興市場可能面臨的三大風險將制約其經濟回暖程度:一是歐債危機可能惡化以及歐美外需疲弱或將致使新興市場出口增長低迷;二是金融市場避險需求可能繼續高漲或將推動新興市場資本加速外流和貨幣持續貶值;三是經濟持續放緩以及金融市場動蕩加劇或將衝擊新興市場金融穩定,並可能引發地緣政治風險和社會安全風險。預計巴西、印度和俄羅斯2012年GDP增速分別為2.5%、6.1%和4.0%。
  • 「財經早匯」成品油價或進入「8元時代」-中新經緯
    【中國財經新聞】成品油價或進入「8元時代」根據金聯創的測算,截至10月10日第三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81.58美元/桶,變化率5.6%,對應汽柴油價格上調245元/噸。這可能使得一周後國內成品油價格可能每升上漲2毛左右,全國各類汽油價格都要接近或超過每升8元的水平。
  • 油價和美債突然急跌,全球大規模避險,黃金美元「最終戰」或一觸即發
    同時,因擔憂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美元走強,美油和布油繼續震蕩下行,截止發稿,美油(WTI原油)日內跌幅擴大至3%,報57.40美元/桶;布倫特原油跌2.67%,報68.24美元/桶。分析指出,雖然伊朗五月原油出口量降至40萬桶/日,油市供應處於趨緊狀態,但市場擔憂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超過供應中斷,油價進一步走低。
  • 瑞銀汪濤:2021年中國GDP增速料達8.2%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瑞銀亞濟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展望2021年世界經濟反彈,中國經濟預計將持續復甦;政策刺激逐步退出,更加注重控風險、降槓桿;國際環境和中美關係風險降低;將面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新挑戰。
  • 蘋果暴跌美日英等多國股市慘綠 全球經濟不行了?
    新加坡輝立期貨大宗商品分析師盧家軒指出:「對黃金來講,形勢似乎非常樂觀有利,因整體人氣仍非常不確定,受全球增長疑慮影響,市場信心仍然疲弱。」  全球經濟不行了?  種種跡象表明,2019年全球經濟料將放緩。至於放緩到什麼程度,不同的機構給出了自己的預測。
  • 全球房價泡沫風險最大的七個城市
    瑞銀(UBS)表示,面對歷史性的大流行病,全球房價總體上展現出了韌性,但一些市場仍面臨房地產泡沫的風險。 由瑞銀瑞士公司編制並於10月初發布的瑞銀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UBS Global Real Estate Bubble Index)分析了全球25個城市的房價指標(編者註:未包括中國大陸城市),以確定哪些城市的房地產泡沫風險最大。根據瑞銀的數據,從長遠來看,排名前七的城市房價下跌約10%或更多的風險最大。
  • 12月25日財經早餐:美股油價失血不止避險資產熠熠生輝
    周一(12月24日)美元下滑,因對政府長期關閉和股市大幅下挫的擔憂,降低了對美元的需求;受避險需求提振,日元、瑞郎兌美元大漲。金價漲近1%,現貨黃金創近半年新高至1270.35美元/盎司,美股大跌和對全球經濟放緩的擔憂削弱了風險情緒,促使投資者尋求避險。油價暴跌逾6%,創一年多來新低,受經濟放緩憂慮攪動,油價在尾盤大幅回落。
  • 原油交易提醒:新病毒毒株重燃需求憂慮,俄羅斯主張增產,油價下行...
    周二(12月22日)亞市盤初,美原油震蕩微跌,目前交投於47.76附近;油價周一重挫近3%,冠狀病毒新毒株迅速蔓延,導致英國大部分地區關閉,並令歐洲實行更嚴格的限制措施,引發了人們對燃料需求復甦放緩的擔憂。俄羅斯主張明年2月OPEC+進一步增產,也令市場擔憂供給壓力。
  • 國投瑞銀孫文龍:優選賽道,關注行業景氣,陪伴優秀企業成長
    目前由於低油價及減產協議即將生效,原油供應端在改善,另外需求可能邊際好轉,此外原油價格已經接近頁巖油及高成本產油國現金成本,因此油價再度暴跌的概率不高,類似於到交割月比如5月份合約發生技術性問題導致的短期快速急跌甚至負油價的原因除外。
  • 【資訊】央行降息影響油氣投資:下半年油價將重回75-85美元
    中國降息將在短期內對原油價格會產生脈衝式的刺激,短期原油價格有望走高。中國需求一直是支撐原油價格走強的重要因素,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來自中國的新增石油需求構成了全球原油新增需求的絕大部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1996年中國表觀原油需求量首次超過產量起,截止2013年底,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已高達到57.4%。
  • 資本市場30年 高水平開放「四通八達」——專訪瑞銀中國全球金融...
    在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過程中,QFII的引入是外資進入A股的首條通道,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而作為第一個拿到QFII資格,又成功投下QFII第一單的瑞銀來說,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參與者也是見證者。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瑞銀中國全球金融市場部主管及QFII業務負責人房東明。
  • 中國石化解釋:為什麼國際油價下跌,而我國的油價卻上漲?
    全球經濟發展狀況 全球經濟發展狀況是影響原油供求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交通運輸、燃油發電、工業生產……不少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原油。 一般情況下,當全球經濟復甦或繁榮發展時,原油需求量就會上升,導致油價上漲。當全球經濟衰退或緩慢發展時,原油需求量就會下降,導致油價下跌。
  • 2020:全球經濟有望下半年築底
    全球通脹持續下行,尤其是目前發達經濟體通脹逐漸降至1.6%附近,日本和歐元區通脹長期在0-1%附近徘徊。在實體經濟需求不旺的背景下,高額流動性沒有刺激企業投資快速增長、推高主要國家通脹水平,資金反而流向資本市場,導致主要股指屢創新高、政府和私人債務高企。由此帶來兩大挑戰:一是實體經濟復甦疲軟,全球經濟增速整體下行。
  • 瑞銀:減產不能阻全球石油庫存迅速增加 重申看淡亞洲上遊油企
    瑞銀髮表研究報告,指全球石油價格昨日(20日)急跌,包括布蘭特期油下跌9%以及紐約期油跌至負值。據市場分析顯示,近月紐約期油的急跌似乎是與市場技術因素有關,因紐油5月合約今日(21日)到期;部分原因則是與基本面有關。
  • 石油市場趨向再平衡 油價重回現金成本
    來源:中宇資訊作者: 張永浩 2020年5月,儘管全球疫情仍在迅猛擴張,但局部區域疫情和緩甚至部分區域頂著疫情風險強行重啟經濟促使全球燃料需求趨於回升。本周期內,國際原油期貨合約表現出去流動性的特徵,為了規避重蹈負油價的風險,原油期貨流動性提供商不斷調整即期及近月合約的持倉比例,有效的稀釋了移倉階段的金融踩踏風險,為油價回升奠定了技術基礎。
  • 百利好:全球疫情紅色警報 油價面臨破位風險
    美國多個州宣布暫停經濟重啟,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表示,美國經濟反彈可能推遲至四季度,而不是當前預計的三季度,此前包括羅斯和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在內的川普政府官員預計,美國經濟將會在第三季度有所改善。上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6月全球經濟報告中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展望,預計衰退更嚴重且復甦更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