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島內有「反核」人士把矛頭指向臺灣佛光山創始人星雲大師,據說是因為有人「查出」星雲大師去年生日時,曾發表「挺核」言論。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星雲大師被反核人士「圍剿」只是近期臺灣社會亂象的冰山一角。「反服貿」、「反核四」運動雖然已經落幕,但卻給臺灣社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何以星雲大師「無言有罪」?臺灣的理性聲音到底去哪裡了?
評論摘編如下:
中國古時有統治者故意從異見者的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被稱之為「文字獄」。沒想到類似事件竟然發生在當下的臺灣社會,只是「羅織罪名」的人不是當局統治者,而是打?「反」字大旗的「反對派」。上月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的「絕食反核」行徑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掀起島內的「反核」浪潮。有「反核」人士把矛頭指向臺灣佛光山創始人星雲大師,說「支持核廢料放佛光山」、「跪謝星雲大師」云云。據說是因為有人「查出」星雲大師去年生日時,曾發表「挺核」言論。
且不論「星雲大師發表挺核言論」的消息是否屬實,星雲大師如每個臺灣民眾一樣,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反核人士可以走上街頭高呼「廢除核四」,星雲大師當然也可以就相關議題表態。反核人士可以不同意星雲大師的意見,但對大師極盡揶揄、嘲諷之詞,則令人不齒。星雲大師有感而發,撰文《吾言有罪》,暗指如今的臺灣社會竟有「文字獄」。他說,目前臺灣的民主,讓我們看不懂民主的意義、價值可貴在哪裡,「他能說話,我不能說;我不說,他還要加罪於我」。星雲大師在文中也澄清,在早前島內的「反核」浪潮中,他並無對核電事宜表態。
星雲大師被反核人士「圍剿」只是近期臺灣社會亂象的冰山一角。今年3月包括學生在內的反服貿人士突破警方防線、佔領「立法院」後,也一度強行闖進「行政院」。臺灣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為學生的魯莽行徑向警方道歉,表示「沒有把學生教好」;世新大學廣電系主任謝旭洲呼籲「佔院」學生回校上課。不料,吳、謝二人均遭到學界部分人士的口誅筆伐。
何以星雲大師「無言有罪」?何以老師勸學生回校上課,卻成為眾矢之的?臺灣的理性聲音到底去哪裡了?正如臺灣《聯合報》近日發表的題為《這樣下去,臺灣民主將無驕傲可言》一文所言:「臺灣因落實民主而失去一些施政效率,是所有人民必須容忍且共同承受的代價。但是,如果決策進程永遠受絆於短視的選舉時程,代議政治及多元社會總是被少數人脅制與把持,我們還要誇稱這就是『臺式民主』的驕傲,會不會太愚昧了?」
「反服貿」、「反核四」運動雖然已經落幕,但卻給臺灣社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非我族類,必誅之」的極端主義成為潮流,「街頭運動」似乎已左右當局的決策方向。這使打著「反」字大旗的「反對派」更加得意洋洋、肆無忌憚,也使中立、客觀、理性、專業的聲音無法在社會上傳遞。長此以往,只會導致臺灣經濟更陷入停滯和萎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