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人,有
上等人,中等人,
下等人;物品也有三等,上等物品,中等物品,下等物品。菜餚好吃不好吃,也分有上等菜、中等菜、下等菜;學校裡的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文,也會批上等、中等、下等。甚至軍中的官階,也分上將三顆星、中將二顆星、少將一顆星。
但是,在這個自然的規則之外,你有人格、有學問、有能力,你做了許多有益於國家社會的事,你就是上等人;你無愧職守,盡心盡力,安守本分,你就是中等人;你如果吃人的,用人的,自己的作為又不檢點,常常偷雞摸狗,為人不正派,人家就會說你是下等人。所以,我們自己要時刻警告自己,我究竟想要做第幾等人呢?
說話,也有上等的語言,不但措辭優美,而且有很多的敬語、讚美語;中等語言是中規中矩,本本分分;下等語言則不倫不類,粗鄙不堪。就如寫文章,也有上等的文章,論理精闢,敘事生動;中等的文章,平鋪直敘,樸實無華;下等的文章,言而無物,索然無味。在佛教裡,講到懺悔、發心、立願,也有上、中、下三等;上等懺悔,毛孔出血,中等懺悔,發熱出汗,下等懺悔,熱淚直流。不管修行、做事,都要講究質量,你要做哪一等的事呢?
人生,即使不能成為上等人,做上等事、說上等話;至少不能成為下等人,不能做下等事、說下等話。能夠做個中等人,只要不辱及門風,不傷及人群,能夠安分守己的以平常心,做個平常人,至少如此,也才可告慰平生矣!
(摘自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
星雲大師著作《般若:心靈處方》)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