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名家和陰陽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

2020-12-01 竇鄧蒯坎瘟

  007■名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

  名家是中國秦代以前注重辯論技巧,探討名稱概念之間、名稱與實物之間關係的一種學說派別。他們注重對名詞概念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提倡"控名責實"。當時稱之為"辯者"。由於成文法的公布,"辯者"在社會上充當了類似律師的角色,他們根據法律條文進行辯護,所以又稱"刑名之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孫龍,此外還有鄧析、尹文和後期墨家的一些學者。

  春秋戰國之際,學術興盛,百家爭鳴,各家各派都在申說自己的學說,批駁他人的學說。隨著辯論的深入,人們發現許多舊的概念不能反映新事物的內容,而新出現的概念還有待於社會的認同,於是,名實不符的問題亟待解決。到了戰國中期,隨著名辯思潮的發展,名家學派應運而生。

  名家學派的創始者為春秋末期的鄧析,他當鄭國大夫的時候,正值子產執政。為了給子產出難題,他為人辯護,能將是說成非,非說成是,使執法者難以定案。子產認為他是一個大禍害,於是便把他殺了。由此說明,研究辯論規律,制定辯論規則是當時的重要任務。由此形成了名辯學派。

  在鄧析之後,又出現了三個基本學派:宋研、尹文學派,惠施學派和公孫龍學派。

  其中,公孫龍學派強調名詞概念的相互區別,認為一個概念只能指一個事物,而不能既指這一事物,又指另一事物,否則的話,就會產生邏輯混亂。

  公孫龍著名的"白馬非馬"命題,最明顯地表現出他的學說的詭辯性質。他認為,"馬"這個詞,是指馬的形態,凡具有馬的形態的都命名為馬。"白"這個詞,是指白的顏色,凡是白顏色的都命名為白。"白馬"是馬的形態再加上白顏色,亦即白顏色的馬。可見,馬與白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說"白馬非馬"。

  惠施學派則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認為相同的事物是相互聯繫的,所以是"同",不相同的事物表面上看來不同,是"異",但實際上也是相互聯繫的,也是"同"。因此"同"也是"同","異"也是"同","同"和"異"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一樣的。

  在諸子百家中,名家以自己凌厲的論辯,細緻入微的分析而著稱於世。它與儒、墨、道、法、陰陽等家並列為當時地位十分顯赫的"顯學"中。由於百家爭鳴的局面在秦代之後消失了,所以中國古代的名家也就隨著銷聲匿跡了。

  趣味連結:名家領袖人物公孫龍

  名家領袖公孫龍(前320~前250),以詭辯聞名於世。據說,他有一次騎馬過關,關吏說:"馬不準過。"公孫龍回答說:"我騎的是白馬,白馬非馬。"說著就連馬一起過去了。

  公孫龍著有《公孫龍子》一書,書中一篇《白馬論》,主要命題是"白馬非馬"。公孫龍通過三點論證,力求證明這個命題。第一點是:馬,是用來描述外形的:白。是用來描述顏色的。"馬"的內涵是一種動物,"白"的內涵是一種顏色,"白馬"的內涵是一種動物加一種顏色。三者內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馬非馬。第二點是:"馬",包括一切馬,不管顏色上的區別:"白馬"只包括白馬,不包括黃、黑等顏色的馬。第三點是:"馬",因為有色,所以有白馬,如果沒有白馬,同樣有馬:"白馬",是馬和白的綜合,而不僅僅是馬。

  《公孫龍子》另有一篇《堅白論》,提出了"離堅白說"。公孫龍的證明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假設有堅而白的石.那麼,沒有堅仍有白石.沒有白仍有堅石。因此,堅和白是彼此分離的。他說,用眼看,只能看見一白石:用手摸,只能摸到一堅石。感覺到白石不能感覺到堅,感覺到堅石不能感覺到白。第二部分是,堅、白表現在一切堅物、一切白物當中。即使實際世界中完全沒有堅物、白物,而堅還是堅,白還是白。堅和白完全獨立于堅白石以及其他堅白物的存在。這是有事實表明的,這個事實是,實際世界中有些物堅而不白,另有些物白而不堅。所以堅、白顯然是彼此分離的。

  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和"離堅白說"在中國古代都是著名的哲學命題。

  008■陰陽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形成的以"陰陽"解說事物存在和發展變化的一種學說派別。據現存史料記載,最早使用陰陽解說事物運動變化的是西周末年的思想家伯陽父,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鄒衍。

  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的概括,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它最初指的是日光向背,後來在《易經》中被做了哲學概括,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陰陽兩面形成的,並由陰陽的對立鬥爭而形成事物的運動變化。

  西周的伯陽父用陰陽解說地震。鄒衍則用它來解說王朝的更替,並把陰陽和五行兩個哲學概念結合起來,融為一體。他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性能的相生相剋體現著陰陽兩個方面的相反相成,由此推動著社會的變化和王朝的更替。

  一般說來,戰國時期的陰陽學說,一半建立在對客觀事物觀察的基礎上,反映出一定的科學認識,一半是出於神秘的推測,結合著巫術,將其與人的吉兇禍福聯繫起來,成為妄說。

  陰陽家的著作,現在已大都湮沒不存,僅在《管子》、《呂氏春秋》、《禮記》等書中,保留了《四時》、《輕重己》、《五行》、《水地》、《度地》、《月令》等篇。陰陽家中集大成者鄒衍的著作也大都流失了,但他的一些言論卻散見於《史記》等典籍之中。

  趣味連結:看風水的由來

  "看風水"是我國古代社會中流行頗廣的一種迷信行為,又稱"相地術"或"地理之學",舊時社會中專營此道的職業者稱"風水先生"。看風水的基本內容是:在選擇宅基和墳地時,必須注意該地的風向山水,合者得福祿,不合者遭禍殃。

  看風水從根本上是一種迷信活動,約產生於戰國末年燕、齊一帶方士之中。在此之前,人們在營宅下葬時,對地形與時日雖有所選擇,但多與宗教禮俗相關聯,而燕、齊方士則以陰陽五行附和人事,有關的迷信禁忌也就應運而生。

  漢代已經有了許多將陰陽五行貫穿於社會各種活動之中的著作,其中與風水有關的大致有兩派,一派是形法家,一派是堪輿家,亦稱"日者",講究下葬立宅的時令。東漢以來,這種思想就在社會上傳開了。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風水學中也夾雜著一些比較科學的理論,這需要人們認真去辨別。

相關焦點

  • 道家和陰陽家的關係
    主要代表人物有戰國末期齊國的鄒衍。陰陽本指事物兩種相互對立的方面,「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莊子將之定義為氣所包含的矛盾對立要素,「陰陽,氣之大者也」(《莊子·則陽》)。陰陽家則把陰陽矛盾作用引起的變化推演至神秘化,「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 諸子百家:陰陽家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主要學派之一,因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戰國末年齊國人鄒衍。人類幼年時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幼稚的,但這幼稚的認識卻是文明時代哲學的胚胎,含有早期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思想。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諸子百家——陰陽家
    陰陽家是活躍在戰國末期到漢代的一個流派。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陰陽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陰陽五行學說」。他們是將中國古代五行學說和神仙方術相結合之後的產物。屬於道家的一個分支。
  • 他們的代表人物都有誰?
    正是因為戰火紛飛,社會動蕩,所以也出現了一批傑出的思想家和軍事家,當時一度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熱鬧場景。那諸子百家中著名的「名家」有哪些?他們主要代表人物都有誰?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作為延續數千年的的學說,儒家的學術理念和禮儀觀念一直源遠流長。
  • 諸子百家——陰陽家
    陰陽家是活躍在戰國末期到漢代的一個流派。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陰陽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陰陽五行學說」。
  • 何為陰陽家?最精準的解釋
    何為陰陽家?最精準的解釋陰陽家是流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學派,諸子百家之一,以齊人鄒衍核心代表人物。起源於道家,但又不同於道家,傳到日本為「陰陽道」,在民間有大量的「陰陽師」,和傳說中有大量的除妖師、命理師等。陰陽家後來成為熱門的職業。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來源,陰陽家代表、五行創始人——鄒衍
    古裝劇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句話斷句沒有斷對,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我一直是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源,直到讀了《中國哲學簡史》,才知道這句話出自陰陽家代表,五行學說創始人鄒衍,「承運」指的是承五德轉移之運,什麼是五德?和五行有什麼關係,本文做具體說明。
  • 《秦時明月》陰陽家大團圓,人物實力技能詳解
    陰陽家脫離道家,劍走偏鋒,自成一派,追求天人極限,創出了很多威力巨大的招術,世代也有俊傑輩出。「太極玄一,陰陽兩氣」。東皇太一陰陽家最高頭領,謎一般的人物,人前總是帶著黑色面具,一身黑袍遮身,極其神秘,陰森詭異,無人見過其真面目,也無人見識過他真正的實力。
  • 陰陽家史話
  • 陰陽家的確立、鼎盛、分流
    至此,陰陽家有其代表性人物,也已學術兼備。東周(周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即春秋與戰國時代)秦漢,陰陽家之陰陽、五行、幹支學說紛紛在數術、醫書、政治、歷史、音律、數學、文化、寫事等領域顯現出無以倫比的「普適性」。
  • 從陰陽家出世的兵家流派,以天地陰陽作為戰爭的要素
    兵陰陽流派的來源於最早觀測天地的陰陽家。後來有兵聖孫武將陰陽家的陰陽轉化思想作為兵家的一種流派。兵陰陽提倡利用發動戰爭之時,要注重天象的變化還有地形環境的優勢。上受於天,下著於地,以天地之道,打擊人道。代表人物有諸葛亮、範增、司馬懿等各種各樣的懂天時地利之人。
  • 戰國諸子中的「明星」,陰陽家鄒衍,你了解他嗎?
    說的就是兩位陰陽家代表,鄒衍以及鄒奭,其中「談天」以及「雕龍」都是時人對於他們的特點而賦予的外號。 0.1 鄒衍對比其他諸子更受諸侯歡迎 那麼,大家對於闡述了陰陽家主要思想的鄒衍了解嗎?別急我們下面就來慢慢帶領大家了解一下。
  • 諸子百家:陰陽家的重要文獻
    陰陽家的第一篇重要文獻是《洪範》。五行最早見於《書經》的《洪範》。公元前12世紀末周武王滅掉商朝以後,向商朝貴族箕子詢問治國的大法,箕子對周武王講了一番大道理,題為「洪範」。在這篇講話裡,箕子說他的思想是由夏朝的開創者大禹傳下來的。大禹不僅是夏朝的創建人,還是一位治水英雄。
  • 秦時明月:淺析陰陽家不為人知的計劃
    從陰陽家的高層人物出發左護法月神,姬姓,高月(姬如千瀧),姬姓,東君焱妃,姬姓(根據姬如千瀧推測而來)。這些人物都是東皇太一十分重視的。由此,我們可以猜測,身為陰陽家最高統帥的東皇太一是否也是姬姓。而姬姓,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周王朝的王族之姓。東皇太一見到高月時,也曾說她的名字是高貴的姬如千瀧。何為高貴?必是王族之人才能稱之為高貴,而且是被東皇太一稱為高貴。
  • 陰陽家的神秘女神少司命,為何一直暗中保護墨家巨子?
    堪稱國漫初戀的《秦時明月》已經伴隨我們經歷了十一個春夏秋冬了,這是一部歷史題材的武俠類動漫,無論是從人物的刻畫還是從場景設置都製作的天衣無縫,讓人看後嘆為觀止,足以稱得上是國漫中的巔峰之作。秦時明月又分為《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秦時明月之滄海橫流》等多部,在諸子百家系列中,陰陽家和墨家是對立關係,但是少司命為何在一直在保護墨家巨子呢?陰陽家 少司命陰陽家是幾百年強就脫離道家的一個獨立門派,這是一個實力很強大的門派,裡面人才輩出,還修煉了傳承數百年神奇的陰陽術和很多神奇的招數,在江湖界有著很高的威望。
  • 南懷瑾:戰國陰陽家鄒衍說天下有九州,中國是九州的一州為神州
    其實五行和陰陽的關係,我們看到戰國時代一位歷史上有名的學者陰陽家鄒衍,這個人學問非常好,在當時他比孟子以及諸子百家的威風都大得多,試看孟子到齊國去見梁惠王的情形,真是可憐得很。「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梁惠王對孟子那股神氣,一點也看不起孟子,開口就說:「老頭!你來找我幹嗎?」就是這個味道。
  • 陰陽家是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
    陰陽家是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墨家的經濟觀有哪些內容?墨家在先秦各學派中是經濟思想較為豐富的一個重要學派。此外關於人口問題的議論,也以墨子為最早和最多。法家的核心思想有哪些?一般說來,法家的核心思想有以下三個方面:一,發展經濟,是法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早期法家,變法圖存通過發展經濟,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二,尚法明刑,主張對破壞變法的人處以重刑。
  • 淺談司馬遷的孝道思想,看看你會不會有所感受!
    淺談司馬遷的孝道思想司馬遷出身名門,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華「孝道」。他的孝道思想首先源於父親司馬談。在父親的啟蒙下,司馬遷「年十歲,則誦古文」。及壯,接觸了陰陽家、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
  • 諸子百家——陰陽家(一)
    陰陽家是戰國時主要學派之一。
  • 陰陽家創始人,疑似有過奇遇,不一樣的鄒衍
    濟南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這裡總是能夠湧現出一些得天獨厚的人物,每一個都曾在歷史當中留下過自己的痕跡。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歷史當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因為在這期間曾經爆發過各種文明。可以說這是文化的一次革命,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諸子百家,各地的學說如雨後春筍一般誕生出來。